学术投稿

超前镇痛在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实践体会

应苏瑾;周月利;吴椒英

关键词:超前镇痛,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指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神经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所引起的疼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术后止痛的目的[1]。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手法旋转的96例临床体会

    0引言头位难产在分娩过程中时有发生,而以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常见。降低其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现选择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指转及经腹部以同一方向推胎儿背为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胎方位,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维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蒙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36例体会

    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蒙医进行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的评价,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为91.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蒙西医结合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莫日根高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用五行学说变化规律探讨栀子豉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重症失眠之辨证论治

    运用五行学说探讨重症失眠与五脏气机失调的内在联系,明确重症失眠的病位在心,但与脾、胃、肝、肾、肺等脏腑有密切关系。其总的病机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导致心神不安而产生不寐症状。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其次,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肾不交、肝阳扰动、心胆气虚等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重症失眠。本文以栀子豉汤合酸枣仁汤为君方加减变化,临证用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辨别虚实,精气血之盛衰具体应用收效满意。

    作者:贺玉梅;闫勉利;汪岩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压的健康指导

    目的: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指导,达到一、二级预防。方法针对不同患者作个体指导,制定适合本人需要的健康指导,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为期两年的74例血压患者实施个案指导,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血压病人健康指导很重要。

    作者:王伟丽;张爱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Ⅱ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脂联素与 IMT 的关系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 iMt 关系。方法选取11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将其分为两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75例(as 组),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8例(na 组)。另取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 组)。分别记录各组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并计算 BMi;检测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iMt、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并进行 aPn 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并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 iMt 与 aPn 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 sBP、dBP、fPG、tG 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Ⅱ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sBP、fPG、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低于健康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低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 aPn 与 Hdl 呈正相关,与 BMi、fPG、HoMa-ir、tc、tG 呈负相关;iMt与Hba1c呈正相关,与aPn呈负相关。结论脂联素在Ⅱ型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是治疗Ⅱ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新靶点。

    作者:郝东梅;李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妊娠剧吐致低钾血症补钾治疗的临床分析

    0引言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是常见的产科妊娠期疾病,据报道发生率为0.1~2%[1],该病能导致孕妇发生重度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韦尼克脑病,甚至死亡。而妊娠剧吐导致电解质紊乱多数表现为低钾血症,目前,尤其是对低血钾病理生理过程及补钾治疗的临床措施,仍需提高认识。

    作者:杨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绝育术后随访100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行腹腔镜女性绝育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受术者无一例失败,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绝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连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简析主动脉弓中断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中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制定出系统的护理方案。结论主动脉弓中断患者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心力衰竭),注意排尿量(肾功能)以及股动脉搏动(强弱)等改变,注意观察作过成形术的血管或吻合口如果发生狭窄可能出现的某些表现。

    作者:韩广云;王鲲;赵伟;于秀娟;姜平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电烧伤病人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电烧伤病人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电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中麻醉方法的选择,为以后的临床用药做好准备。结论对于电烧伤患者进行麻醉处理,不仅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能达到顺利完成手术的目的。

    作者:王金鹏;罗宏柏;郑万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整形美容患者在围手术期的46例心理干预护理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整形美容围手术期的应用和意义。方法选取46例整形美容患者,把他们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用日常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比对照组的明显要低,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要高,所得的差异非常显著(P <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大大减少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度,以便使患者能够更加有效的配合术后护理措施和提高临床的治疗疗效,从而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韩素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剖宫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后切口的感染研究和护理模式的讨论。方法收集我科室的术后切口被感染的病人一共39人来探讨,并以此来总结有关因素,并且依据此因素来采取高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人经过全面高效的护理方法之后切口的愈合率为100%。结论病人剖宫产手术后要注意其切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运用高效的护理方法来降低感染率,提高切口的愈合效率。

    作者:方爱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蒙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40例体会

    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为92.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可以进一步临床验证及推广。

    作者:赵金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脾静脉置管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脾静脉置管预防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需行脾切除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脾切除后,术中脾静脉置入硬膜外导管,并经腹膜后经侧腹壁引出,术后经该导管泵入肝素盐水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应用常规脾切除,术后监测血小板变化,血小板超过正常,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潘生丁,并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治疗组手术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术中脾静脉置管可以有效预防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甄萍;许丙辉;刘昭明;齐双玉;杜桂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婴儿肝炎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对5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5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两组,分为治疗组26例,加服茵栀黄颗粒对照组26例。结果临床表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加服茵栀黄颗粒对照组患儿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在住院2~3周加服茵栀黄颗粒对照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和P<0.01,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结论在常规治疗下辅以口服茵栀黄颗粒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王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前镇痛在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实践体会

    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指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神经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所引起的疼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术后止痛的目的[1]。

    作者:应苏瑾;周月利;吴椒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5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52例白内障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显示视力水平有所改善,并发症患者经过处理均全部治愈。结论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创伤性小,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阿西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川芎嗪的动学研究进展

    目的:川芎嗪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观察川芎嗪对于各个机能的影响和作用。结论川芎嗪的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及给药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兰春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析脑囊虫病的 CT 诊疗措施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 ct 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病征的临床观测和 ct 检查的操作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 ct 检查经验总结。结论 ct 对脑囊虫病的诊断有显著的效果,横断面成像及密度分辨率高,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东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对下肢创伤患者应用骨科牵引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经骨科牵引术治疗的下肢创伤患者24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骨科牵引术治疗后,23例患者疗效满意,1例患者虽然没有完全康复但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突出;对其进行平均半年时间的随访,患者均无出现相关并发症状,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令人满意,生活没有受到严重影响。结论对下肢创伤患者应用骨科牵引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迟兴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癌术后的综合护理与健康指导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综合护理及健康指导在乳腺癌术后治疗中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法通过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47例的术后综合护理及康复指导实践经验资料的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47例患者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心理健康,康复出院。结论加强术后综合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抵抗病魔的信心,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

    作者:叶文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