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山
0引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0”急救电话已深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120”呼救范围越来越广泛,出诊愈来愈频繁,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集医学和社会性相对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院前急救护理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护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院前急救车辆设备、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收费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作者:邓芝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本次研究对98例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并采取全方位护理配合。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配合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2.5±0.2)h,经过护理配合,手术中患者死亡率为0,手术后死亡5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由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紧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护士积极配合护理,协助医生快速将患者颅内的血肿和坏死脑组织进行清除,从而提供抢救率。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56例因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患者为例,对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男性患者高,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其余年龄阶段患者更高,差异明显,P<0.05。而在不良反应中,主要以皮肤附件以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多发于静注10分钟到30分钟内。结论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对存在异常的患者需要及时处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郭丽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透视下闭合复位加压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月6月我科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加压空心钉固定治疗的4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过程及术后随访结果,采用Harris 评分系统对随访结果进行功能评价。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至60分钟,平均38分钟。出血5~20ml,平均8ml。经过6~36个月平均2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36例,时间3~12个月,平均7.6个月,骨折不愈合5例,其中3例股骨头坏死。Harris 评分:55~100分,平均(88.6±14.7)分,其中优26例,良9例,中3例,差3例,优良率85.4%。结论透视下闭合复位加压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疗效满意。
作者:黄朝国;吕文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的对策以及防治措施,并分析相关的病因,为今后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将我科收治的产后出血的76例病人进行回顾,并分析其临床护理对策、防治措施和相关病因。结果入院后76例产后出血病人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积极采取对症护理和预防感染,经过急救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有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加强孕前的生殖健康教育,加强保健措施,及时的诊断并处理产后出血,尤其是做好产后2 h 内的观察工作,这有利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何莉;余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方法随机将我科室收治的120例待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进行分析讨论,对其中一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一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妇产后的康复速度和满意度。结果实施产前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产后出血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产前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经过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临床意义。结论对于待产孕妇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终能够提高产科的生产率,增加减少患者康复时间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莫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我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39例产妇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有关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护理对策。结果此组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切口愈合率达到100%。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病例要注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剖宫产术后切口的愈合率。
作者:王红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乳腺肿瘤在超声弹性成像中的图像并探讨其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243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结果243例乳腺肿瘤患者,321个肿块,病理结果为:良性肿块212个,恶性肿块109个;超声弹性成像结果为:良性肿块220个,恶性肿块101个,与病理结果比较,敏感性为92.66%(101/109),特异性为77.83%(165/212),准确性为82.87%(144/32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作为产前胎儿畸形的常规检查。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价值高,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且检查方便,无创,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元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指导。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此类住院病人的生活质量且能够长期维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朱家祯;段虹宇;陈伟霞;张吉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0引言中药汤剂是中药材加水煎煮一定时间后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主供内服,少数外用。它是我国应用早广泛的一种剂型。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的特点。为了尽可能提高汤剂煎煮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影响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因素浅探如下。
作者:林乐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合并心肌酶谱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17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及转归情况。结果64.80%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心肌酶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各项检测指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1),其中检出率高的指标为 ldH(85.34%)。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儿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合并心肌酶谱检查有助于心肌炎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作者:李天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的急救配合与护理方法。方法对心肺复苏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在短时间内配合医生采取应急措施。结论必须熟练掌握 cPcr 操作技术,密切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应迅速与医生配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护理措施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马海静;周丽丽;庞浩;刘舒;井苏楠;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在治疗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脑梗死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疾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效果好,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肖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使脑卒中病人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促进康复,降低致残率的发生。方法应用马斯洛层次需要论,在疾病不同时期需要的层次不同,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大限度满足病人需要,比较两组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结果病人对病情了解,情绪稳定,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结论需要层次论应用,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 Psss。
作者:田彦英;朱坤明;赵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135例普外科手术输血患者的输血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35例普外科手术进行输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其输血指征、输血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等。结果135例患者中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1例伴有慢性贫血而多次输血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1例出现发热。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及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作者:侯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整形美容围手术期的应用和意义。方法选取46例整形美容患者,把他们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用日常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比对照组的明显要低,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要高,所得的差异非常显著(P <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大大减少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度,以便使患者能够更加有效的配合术后护理措施和提高临床的治疗疗效,从而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韩素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中脾静脉置管预防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需行脾切除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脾切除后,术中脾静脉置入硬膜外导管,并经腹膜后经侧腹壁引出,术后经该导管泵入肝素盐水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应用常规脾切除,术后监测血小板变化,血小板超过正常,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潘生丁,并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治疗组手术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术中脾静脉置管可以有效预防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甄萍;许丙辉;刘昭明;齐双玉;杜桂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联合尼卡地平降压对老年患者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患者30例,年龄60~76岁,随机分为术前 aHH 联合尼卡地平降压组(aHHn 组, n=15)和对照组(n=15)。于术前1h 分段实施 aHH,使红细胞压积(Hct)下降至28%左右。分段采集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 co、cVP、MaP、Hr 、Hct、sBP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血液的稀释(q ≥6.14,均P <0.05)。观察组 cVP 值 tl 较 t0升高(q=3.44,P <0.05),对照组 t2及 t3明显低于 t1(q=4.23、5.17,均P <0.05)。观察组 co 值 t1~ t3时刻较 t0提高(q ≥4.96,均P <0.05),对照组 t2及 t3明显高于 T1(q ≥8.76,均P <0.05)。结论老年患者分段实施术前 aHH 联合尼卡地平降压,对机体的氧代谢无明显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代里根;李玉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5例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
作者:左凯威;赵旭;马连俊;王丽;曹桂芳;杨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0引言头位难产在分娩过程中时有发生,而以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常见。降低其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现选择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指转及经腹部以同一方向推胎儿背为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胎方位,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维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