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付东英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方法随机将我科室收治的120例待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进行分析讨论,对其中一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一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妇产后的康复速度和满意度。结果实施产前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产后出血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产前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经过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临床意义。结论对于待产孕妇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终能够提高产科的生产率,增加减少患者康复时间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莫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后切口的感染研究和护理模式的讨论。方法收集我科室的术后切口被感染的病人一共39人来探讨,并以此来总结有关因素,并且依据此因素来采取高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人经过全面高效的护理方法之后切口的愈合率为100%。结论病人剖宫产手术后要注意其切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运用高效的护理方法来降低感染率,提高切口的愈合效率。
作者:方爱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论结肠癌、直肠癌的外科护理分析。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结直肠癌的患者66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相关的外科护理要点,采取有效的外科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13.82±3.20d。结论对于结肠癌、直肠癌的患者采取有效的外科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向患者教授患疾的护理方面知识,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自我护理、配合护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4例,按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健康教育,终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查患者对手术后的护理的满意程度,制成统计表。结果在术后期间持续、不间断对治疗组进行健康教育,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大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高且出现了投诉案例。结论健康教育对外科护理意义重大,能够让患者增强治愈信心,感受到院方充满爱心的服务,从而收到不错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石如 刊期: 2014年第08期
0引言截瘫是指胸腰段损伤后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引起大小便失禁,双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由于该疾病具有发病急及危重,大部分患者属于意外伤害,所有患者及家属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灾难,往往产生不良情绪,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所以护理干预尤其重要,针对我科收治55例截瘫的护理干预其效果非常满意。
作者:柴士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0引言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者是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者是死亡[1]。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不断增强,妇产科的护理安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现将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策略简述如下。
作者:曹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在妊娠期间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对孕妇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出现甲亢的79例孕妇(称为实验组),和同期孕检正常的79名孕妇(称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对比,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孕妇妊娠后的结果。结果在妊娠期出现甲亢的实验组孕妇出现高血压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即P<0.05)。实验组的早产率、低体重(lBW)率和胎儿窘迫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两组对比出生体重和小样儿(sGa)的差异则并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妊娠期间出现甲亢会对孕妇和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危害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其预防和治疗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明付;鲁延荣;王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比较戊乙奎醚和阿托品作为全麻前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纳入观察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戊乙奎醚组)和对照组(阿托品组)各30例。分别于全麻诱导前30min 静注戊乙奎醚或阿托品各0.01mg/kg,观察并记录两组给药前、给药后5min、10min、30min 的 Hr 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口干程度 Vas 评分和插管后即刻、拔管时的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量。结果观察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 Hr 明显慢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口干程度Vas 评分及拔管时分泌物量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戊乙奎醚作为全麻前用药,更能有效抑制腺体分泌,且能维持稳定的心率,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连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本文对5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5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两组,分为治疗组26例,加服茵栀黄颗粒对照组26例。结果临床表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加服茵栀黄颗粒对照组患儿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在住院2~3周加服茵栀黄颗粒对照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和P<0.01,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结论在常规治疗下辅以口服茵栀黄颗粒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王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以指导护理实践。方法收集15例临床病例,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诱因进行分析。结果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肝硬化、恶性肿瘤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随着年龄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消化性溃疡逐渐减少,肝硬化、恶性肿瘤呈上升趋势。饮食不当、酗酒及药物使用不当等为常见诱因。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并完善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作者:姜庆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乳腺肿瘤在超声弹性成像中的图像并探讨其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243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结果243例乳腺肿瘤患者,321个肿块,病理结果为:良性肿块212个,恶性肿块109个;超声弹性成像结果为:良性肿块220个,恶性肿块101个,与病理结果比较,敏感性为92.66%(101/109),特异性为77.83%(165/212),准确性为82.87%(144/32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作为产前胎儿畸形的常规检查。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价值高,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且检查方便,无创,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元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0引言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坏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危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1]。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中,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危害,维护身心健康。
作者:乔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0引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基层医院及社区门诊常见急诊病症之一,其中患者约50%的死亡是在发病后住院前延误造成。因此,首诊医生急救意识应是及时就地争分夺秒进入救治程序,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是关键,对预防心室颤动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1~3],本组14例首诊医生就地抗凝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文龙;罗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几种血液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上的价值。方法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50例同期在医院进行血液检查的健康体检者。采集观察组静脉检验血液标本,采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液标本。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被检者血液检验结果中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各项参数、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被检者血液检验结果中 rdW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液检测中血小板各项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测中 ctn各项参数以及 cK-MB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预后危险因素是 rdW 增大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变化,根据 ctn 和 cK-MB 的数值能判断心肌受损的程度。所以 rdW、血小板各项参数、ctn 和 cK-MB 这几项血液检测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探讨其手术疗效。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根据脊髓受压的部位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争取早期手术,可有效地改善脊髓功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 icU 感染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从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25岁患者,感染率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P <0.05)差异有对比性。而对照组>50岁患者的感染率为50%,远远高于观察组6%的感染率,(P <0.05)差异有对比性。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的主要方法,可控制感染发生率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52例白内障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显示视力水平有所改善,并发症患者经过处理均全部治愈。结论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创伤性小,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阿西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加强加强患者对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提高手术成功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88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的护理、术前指导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密切护患关系,能减少和及时发现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安全顺利地度过手术期。结论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效率的有力保障。
作者:董晓辉;张春芬;王双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萨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萨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加蒙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为97.2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蒙西医结合疗法对萨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以进一步临床验证及推广。
作者:梁格根哈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讨论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人口学特点、致伤病因及致伤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年龄、致伤病因及致伤部位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中以男(76.9%)为主,发病年龄段以20~29岁和30~39岁两个年龄段为主,分别为21.8%和37.2%;主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伤(59.0%),其次为摔伤(16.7%)和斗殴伤(12.8%);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45例(57.6%),以多部位损伤为主(33.3%),以唇区(20.0%)常见;34例患者合并有骨折(43.5%),骨折部位以下颌骨为主(50.0%);17例患者合并全身损伤(21.8%),其中常见的合并伤是颅脑损伤。结论青中年男性为颌面部外伤发病高危人群,交通事故伤为其外伤主要病因,软组织损伤以多部位软组织为主,下颌骨为主要骨折部位,颅脑伤为其常见的合并伤。
作者:范忠录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