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兰;郑红
目的:对宫颈环型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采用 leeP 刀手术治疗215位类型不同的宫颈疾病病人,并将标本全部送理学检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5.34%,手术时间为5~25分钟,出血量为5~20ml,手术之后没有发生任何的感染状况。结论 leeP 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微创的宫颈病变治疗方法。不仅手术时间比较短,而且出血量少,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栀子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将栀子苷临床应用于动物实验中,观察栀子苷的药效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结论栀子苷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李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术后对50例患者进行6个月~12个月的术后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2~14周。按照 constant 和 Muy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优41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为9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有效、简便、安全、快捷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使患者早日恢复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志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术的合理护理措施。方法对实施肘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术的45例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45例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肘关节稳定,功能恢复较好,按照 Mayo评价其肘关节功能:优32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1%。结论对肘关节损伤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夏惠;彭新民;邵丽玲;鲁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大青叶进行质量分析及对其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比较,鉴定方法均源于《中国药典2010》。结果靛蓝和靛玉红均可通过薄层检测出,但不同产地大青叶靛玉红的含量大不相同。
作者:陈丽;崔云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4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血清胰岛素 c 肽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胰岛 B 细胞的功能。结果显示,Ⅱ型糖尿患者空腹胰岛素和 c 肽高于正常人,餐后1h 对照组出现峰值,餐后2h 糖尿病组达到高峰,餐后3h 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胰岛素及 c 肽可用于临床,帮助糖尿病分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作者:刘明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蛋白尿为肾脏疾病中常见的症状,蛋白尿的量增加会造成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而致肾小球硬化,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出现。中医予以益气健脾,补肾固涩,疏肝理气,辛凉解表,辛温解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
作者:刘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治疗美尼尔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治疗组用自拟方清眩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方清眩汤治疗美尼尔氏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永妙;赵笑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人的寿命延长,老年比例提升,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在骨折的同时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骨折治疗和恢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心理护理。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影响会阴侧切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520例会阴侧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切口愈合500例,切口愈合率为96%;影响因素众多,经过合理护理后,都愈合。结论切口愈合不良在会阴侧切术后较常见,与多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采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效果好。
作者:梁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0引言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炎症蔓延而来,发病一般较急。发热高低不等,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罗音,全身症状一般有头痛,精神萎靡,食欲减振,烦躁不安,可有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及哭闹不安。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以婴幼儿多见,主要发生在春冬寒冷季节及气候聚变时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作者:萨仁其木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小剂量速尿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120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比较,其中600例患者用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另一组600例在用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和小剂量速尿,螺内酯20mg 每日3次,速尿20mg 每日1次,跟踪、随访、治疗3年结果观察。结果后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表现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心功能明显改善、减少再次住院率及减少死亡率,结论螺内酯联合速尿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戎安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患者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降压效果稳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胡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对1586名门诊自愿要求无痛人流者采用丙泊酚(静安)进口药全麻下行人工流产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说明丙泊酚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短效麻醉剂,虽然其有心脏和呼吸抑制,及过敏等不良反应,但通过术中心电监测生命体征及采取适当的措施,一些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护理中应强调注意患者的舒适、安全,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尤为重要。
作者:李秀美;龙承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患儿住院期间病情观察及相关护理方法,观察护理前后的肺功能状态。结果本组60例患儿治疗护理前后的肺功能状态变化比较后发现,治疗护理后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高峰流量(Peer),水平均较治疗护理前有显著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给予相应护理及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状态。
作者:满得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旨在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分析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并检验相关对策的可行性。方法结合既往护理实践,总结肿瘤住院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原因,并选取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11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住院护理,治疗组患者则采取改进后的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对改进后的护理对策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统计既往肿瘤住院患者护理资料,发现存在的护理安全主要包括跌倒、压疮、导管脱落、坠床、用药错误等,其发生原因主要来自护理人员、环境影响与管理不佳。而进行对照护理,结合统计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仅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14.5%,同时治疗组患者满意度高达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7.3%,P <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住院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期间,容易受到多方因素作用而引发护理安全,通过改善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护理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田云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 Picc 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新生儿使用 Picc 的患儿41例进行分析,置管成功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相关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此组患儿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其发生并发症有4例,经治疗及护理后能够继续使用直至出院。结论对于新生儿 Picc 的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后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齐金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小儿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心得。方法收集我科室的患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人110例进行研究,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病人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通常的护理模式,并对比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和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经过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后其住院时间和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后有明显差别(P <0.05)。结论采取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程度。
作者:杨慧;徐长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孕妇的孕期管理,避免缺陷胎儿的出生。方法常规对每位孕妇做孕期检查。结果妊娠双胎复合畸形很少见。结论 B 超在孕期检查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是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方法。B 超值得在孕期检查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华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胸外科开展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胸外科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出院时征求患者满意度,收集相关信息。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胸外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提高至95%以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无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结论在胸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伟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