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疗效观察

王仙友;林昀;孙方浒;王天济;应丽丽;李海平

关键词:输尿管镜, 钬激光, 内切开术, 治疗, 尿道狭窄或闭锁, 泌尿外科, 现报道如下, 腔内技术, 疗效满意, 常见病, 临床, 患者, 复发, 方法
摘要: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如何有效治疗并避免复发仍是临床泌尿外科的难点.近年来,腔内技术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被认为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首选方法[1-2].我院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对尿道狭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对于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迁延的患者,临床常采用抗组胺药和抗生素联合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孟鲁司特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其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我院采用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先荣;柴秀娟;周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喉癌生物治疗的研究和思考

    近二十年来,尽管喉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术后生存率的改善仍然有限.基于头颈部重要血管和颅神经的限制,部分晚期喉癌尤其是治疗后复发的病例,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再次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加之辅助性放、化疗对鳞状细胞癌敏感性不高,因此根治性手术加术后辅助性放化疗对晚期喉癌的局部控制效果往往并不佳.这正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难题,也正是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喉癌生物治疗研究的原因.

    作者:杨蓓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喉乳头状瘤手术疗效分析

    喉乳头状瘤是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复层扁平上皮聚集而成,其基底宽窄不一,表面凹凸不平如菜花样,呈灰白、淡红或暗红色,可单发亦可多发.尽管喉乳头状瘤极易复发,但在青春期后复发趋势会下降,甚至有可能自行消失.现对我院收治的小儿喉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楼高忠;杨君红;孙艺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原发性支架植入术干预伴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较差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高血压是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进展可因合并的高血压而明显加速,继而引起冠状动脉更快的发生闭塞性病变,导致心肌血供及氧供的减少.本研究旨在通过与经静脉溶栓治疗和保守性药物治疗的比较,评价原发性支架植入术对伴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钱志贤;葛均波;钱菊英;葛雷;刘学波;张峰;王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B型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时明显升高,已成为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指标[1-2].国外相关文献报道, 右心功能不全时血浆BNP水平也可以明显升高[3-4].目前,国内关于BNP与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报道尚不多.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左、右心力衰竭以及全心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以了解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作者:徐曌;张邢炜;励伟芬;李薇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强化治疗组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加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对照组单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监测肠内营养前1d和第8天两组患者内毒素(E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同时测定前1d和第8天粪便中分泌型IgA(S-IgA),检测两组患者菌群失调情况并分类,并观察比较两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第8天外周ET、CRP、TNF-α)、IL-6水平强化治疗组中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同时强化治疗组粪便中S-IgA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感染等并发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粪便中细菌油镜计数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菌群失调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内营养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增强患者机体免疫.

    作者:许强宏;严静;龚仕金;吴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雷公藤甲素抑制TGF-β1的促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用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TGF-β1及雷公藤甲素作用下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情况以及10-7 mol/L雷公藤甲素对25ng/ml TGF-β1引起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10-7 mol/L 的雷公藤甲素和25ng/ml的TGF-β1作用下皮肤成纤维细胞ERK1/2的磷酸化情况. 结果 TGF-β1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而雷公藤甲素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也呈浓度依赖性;10-8 mol/L的雷公藤甲素即可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P<0.01),10-7 mol/L的雷公藤甲素基本达到大的效应(P<0.01). 10-7 mol/L雷公藤甲素可以显著抑制25ng/ml 的TGF-β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对ERK1/2促磷酸化作用. 结论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TGF-β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作者:朱金土;杨晓红;余土根;曹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p5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 表达的影响.方法 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处理组(CU组)和对照组(SC组),分别于再灌注后2、6、24、72h和7d时观察大鼠视网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检测视网膜Caspase-3 酶的表达活性及p53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各组模型均制作成功,细胞组织学检查可见CU组损伤明显轻于其他组.CU组视网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细胞凋亡数量均显著多于SH组(均P<0.01),但显著少于IR组(P<0.01);CU组p53表达水平及Caspase-3 酶活性均显著强于SH组(均P<0.01),但显著弱于IR组(P<0.01).结论 姜黄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调控凋亡相关基因p53 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赛斌;姬斌;陈碧新;张明英;黄晓燕;杨德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软组织平衡技术在成人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继发骨关节炎有效的方法.而高位DDH(Crowe分型[1]的Ⅲ型和Ⅳ型)常伴有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上移、髋臼骨质严重缺损、股骨发育畸形等形态学改变,远期疗效不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力学特性和病理形态的改变是高位DDH手术失败率远高于其他髋关节疾病的重要原因[2].作适当的软组织松解(软组织平衡技术)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关节功能,延长假体使用寿命.本院应用软组织平衡技术结合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DDH,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雷;严世贵;李方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我市渔业发展迅速,但大部分渔民防范意识较为淡泊,常因进入密闭鱼舱作业吸入鱼类腐烂产生的硫化氢气体而中毒.现对我院收治的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贤根;林文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色白内障疗效分析

    白内障是一种较常见的致盲眼病,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由于白色白内障手术时前囊膜和核的处理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易造成后囊膜破裂和角膜内皮失代偿而影响疗效.自2003年以来,我院探索性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色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智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四连接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四连接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14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四连接素的表达,比较其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的差别,并分析四连接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四连接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者(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T1~T4期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a期患者(均P<0.05),T2~T4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1期患者(P<0.05);不同病理分级中,仅G3级别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高于级别G1、G2患者,G1、G2级别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四连接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 四连接素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和转移的过程,是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力;张弦;林尔将;洪诗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预混门冬胰岛素30在2型糖尿病酮症治疗中的应用

    自2005年5月预混门冬胰岛素30(premixed insulin aspart,IAsp 30,商品名:诺和锐30)在中国大陆上市以来,国内外多项研究,特别是在200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公布的IMPROVE大型研究显示,IAsp 30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基线的9.4%降至平均6.8%,同时降低严重低血糖事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糖尿病酮症状态反映了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避免严重并发症.为比较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human insulin,HI,商品名:诺和灵R)在糖尿病酮症这一特殊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我科对2型糖尿病伴酮症患者分别应用IAsp 30和HI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灵莺;张楚;彭凤英;张险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新生儿病房血培养42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大多病情较重或为早产儿,其免疫功能低下,接受的侵袭性医疗操作较多,容易发生感染.本文通过对近年我院新生儿病房患者血培养结果的分析,了解近年新生儿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楼寿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国南方汉族人A及AB血型的基因亚型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A及AB血型的基因亚型分布,为实现跨ABO血型器官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健康南方汉族成人体检者A型血330份,AB型血140份,提取DNA,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其基因亚型,将4种引物混合物同步扩增,根据PCR-SSP反应产生的特异性阳性条带判定相应的基因亚型.结果 A型样本分型成功327份,AB型样本分型成功139份.A型血基因亚型以A/A201、A/O及A201/O较常见,占95%以上,而A201/A201及A/A不到5%;AB型血中A/B及A201/B基因亚型所占的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54%和46%.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人A型血存在多种基因亚型,其特点明显不同于欧美白人,不同亚型之间的抗原性差异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肖家全;吕火祥;曾程;任黎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中摘除子宫肌瘤63例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约占妊娠妇女的0.1%~3.9%[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为产科常见的高危因素,其对于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产褥期的恢复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剖宫产术中是否对合并的子宫肌瘤进行处理,目前仍存在争议.现对我院行剖宫产术同时摘除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慧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难治性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在病原体或/和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导致患者出现以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该病为青壮年男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尽管其治疗方案较多,但该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因此疗效多不确切,而且易复发.我院对难治性III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ESWT)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慎鸿;沈小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结节病肾损害1例

    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四肢肌肉酸痛伴乏力5年,夜尿增多1年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四肢肌肉酸痛,伴乏力,时轻时重,当时未引起重视.4年前偶测BP 200/100mmHg,经口服降压药后BP控制在120/80mmHg,但期间四肢乏力加重.2年前反复出现双前臂、双小腿肿块伴疼痛,边界不清,可自行消失,B超提示多发性实体.1年前夜尿增多1~2次,伴胸闷、双上肢上举困难和乏力加重.半年前查血肌酐(Scr)146μmol/L,血钙3.25mmol/L,血磷正常;血甲状旁腺素(PTH)3.7ng/ml,外院诊断:药物性高钙血症;高血压病;慢性肾病.后Scr 在130~150μmol/L,但四肢乏力和肌肉酸胀持续存在.因1月前复查Scr 225μmol/L而收入我科.

    作者:吴平;方一卿;涂晓;程晓霞;鲁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 评价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我院采用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例(19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计算角膜内皮丢失率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并作比较分析. 结果 所有患眼均手术成功,术后第1天11眼角膜透明,8眼角膜上皮轻度水肿,经局部及全身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后,于术后3~5d消退;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角膜均透明.术后3、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2783±214)、(2749±232)个/mm2)]均较术前[(2937±196)个/mm2]明显减少(均P<0.05);而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内皮丢失率[(5.76±0.23)%]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2.69±0.37)mm]与术前3个月[(5.24±0.11)%、(2.73±0.18)mm]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近期存在丢失现象,但3个月后趋于稳定,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徐海铭;洪朝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氟哌啶醇合并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近年来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合用治疗精神分裂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通常基于阳性症状与中枢多巴胺(DA)功能有关、阴性症状与中枢5-羟色胺(5-HT)功能有关的理论.国内外有学者尝试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合并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一定疗效[1-2].氟哌啶醇主要作用于DA受体[3],与其他受体的亲合力非常低,西酞普兰则几乎仅与5-HT受体结合,故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性、双盲对照研究方法,以作用受体相对单一的氟哌啶醇加用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探讨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合用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其机制.

    作者:黄文武;土晓东;李方敏;叶鑫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