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许先荣;柴秀娟;周颖

关键词:孟鲁司特, 治疗作用, 感染后咳嗽,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 现报道如下, 症状迁延, 气道炎症, 疗效满意, 联合治疗, 抗组胺药, 患者, 抗生素, 呼吸道, 抑制, 临床, 理想
摘要:对于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迁延的患者,临床常采用抗组胺药和抗生素联合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孟鲁司特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其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我院采用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病房血培养42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大多病情较重或为早产儿,其免疫功能低下,接受的侵袭性医疗操作较多,容易发生感染.本文通过对近年我院新生儿病房患者血培养结果的分析,了解近年新生儿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楼寿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强化治疗组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加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对照组单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监测肠内营养前1d和第8天两组患者内毒素(E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同时测定前1d和第8天粪便中分泌型IgA(S-IgA),检测两组患者菌群失调情况并分类,并观察比较两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第8天外周ET、CRP、TNF-α)、IL-6水平强化治疗组中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同时强化治疗组粪便中S-IgA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感染等并发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粪便中细菌油镜计数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菌群失调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内营养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增强患者机体免疫.

    作者:许强宏;严静;龚仕金;吴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在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中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40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P组)35例,同时随机分为糖耐量受损(IGT)组40例和正常对照(NC)组30例,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GF、TGF-β1、MMP-2、MMP-9、TIMP-1和Ⅳ型胶原(ⅣC)含量.结果 IGT组和NA组HGF含量显著高于NC组 (P<0.01),而MA组与CP组含量显著低于NC组(P<0.01),以CP组含量低;NA、MA和CP组TGF-β1含量显著高于NC组与IGT组(均P<0.01),以CP组含量高;2型糖尿病3组间HGF和TGF-β1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P组和MA组MMP-2、MMP-9含量显著低于NC、IGT及NA组(P<0.01),而TIMP-1与ⅣC含量显著高于NC、IGT和NA组(均P<0.01).结论 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患者存在HGF与 TGF-β1及MMP/TIMP系统的失衡,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关.

    作者:丁红香;金晓敏;胡云良;吴朝明;徐晓杰;陈慧;刘存丽;陈新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雷公藤甲素抑制TGF-β1的促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用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TGF-β1及雷公藤甲素作用下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情况以及10-7 mol/L雷公藤甲素对25ng/ml TGF-β1引起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10-7 mol/L 的雷公藤甲素和25ng/ml的TGF-β1作用下皮肤成纤维细胞ERK1/2的磷酸化情况. 结果 TGF-β1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而雷公藤甲素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也呈浓度依赖性;10-8 mol/L的雷公藤甲素即可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P<0.01),10-7 mol/L的雷公藤甲素基本达到大的效应(P<0.01). 10-7 mol/L雷公藤甲素可以显著抑制25ng/ml 的TGF-β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对ERK1/2促磷酸化作用. 结论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TGF-β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作者:朱金土;杨晓红;余土根;曹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85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在卵巢囊肿的治疗中,腹腔镜微创手术逐渐代替开腹手术.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8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素琴;施雪芬;林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变态反应疾病,其发病率占慢性荨麻疹的70%~80%,而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部分患者单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科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一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右室舒张末容积测量在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监测右室舒张末容积在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容量性肺动脉导管监测30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负荷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右房压(RAP)、肺动脉嵌压(PAWP)等,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对液体负荷有反应,14例患者对液体负荷无反应.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液体负荷前后RVEDVI变化值(△RVEDV)与每搏量指数变化值(△SVI)显著相关(r=0.567 ,P<0.02), RAP、PAWP变化值(△RAP、△PAWP)与△SVI无相关关系(P>0.05). 基础前负荷参数RVEDV、RAP、PAWP与△SVI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治疗时,容量指标RVEDVI较压力指标PAWP和RAP在反映前负荷状态方面更为可信,但RVEDVI不能作为预测机体对液体反应性的指标.

    作者:虞意华;严静;蔡国龙;龚仕金;戴海文;张召才;陈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指标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本文对56例单纯2型糖尿病与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等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加深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

    作者:杨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H Plus糊剂一次法充填根管疗效观察

    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材料的不断改进,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当根充糊剂超出根尖孔,即会出现术后疼痛、肿胀等反应,因此理想的充填方法较为重要.现对本院采用AH plus糊剂和常规根管充填糊剂在根管治疗一次法中的疗效作一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潘恒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色白内障疗效分析

    白内障是一种较常见的致盲眼病,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由于白色白内障手术时前囊膜和核的处理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易造成后囊膜破裂和角膜内皮失代偿而影响疗效.自2003年以来,我院探索性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色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智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疗效观察

    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如何有效治疗并避免复发仍是临床泌尿外科的难点.近年来,腔内技术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被认为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首选方法[1-2].我院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对尿道狭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仙友;林昀;孙方浒;王天济;应丽丽;李海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预混门冬胰岛素30在2型糖尿病酮症治疗中的应用

    自2005年5月预混门冬胰岛素30(premixed insulin aspart,IAsp 30,商品名:诺和锐30)在中国大陆上市以来,国内外多项研究,特别是在200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公布的IMPROVE大型研究显示,IAsp 30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基线的9.4%降至平均6.8%,同时降低严重低血糖事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糖尿病酮症状态反映了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避免严重并发症.为比较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human insulin,HI,商品名:诺和灵R)在糖尿病酮症这一特殊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我科对2型糖尿病伴酮症患者分别应用IAsp 30和HI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灵莺;张楚;彭凤英;张险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单眼或双眼均可受累,多发生于睑裂内侧或/及外侧,其发病多因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及变性,并侵犯角膜所致,轻者会影响美观,重者易引起角膜散光、瞳孔遮盖,影响视力.翼状胬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易复发,复发率高达61%~82%[1].我院采用手术切除胬肉后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人干燥羊膜移植两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均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爱武;应文闯;黄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软组织平衡技术在成人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继发骨关节炎有效的方法.而高位DDH(Crowe分型[1]的Ⅲ型和Ⅳ型)常伴有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上移、髋臼骨质严重缺损、股骨发育畸形等形态学改变,远期疗效不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力学特性和病理形态的改变是高位DDH手术失败率远高于其他髋关节疾病的重要原因[2].作适当的软组织松解(软组织平衡技术)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关节功能,延长假体使用寿命.本院应用软组织平衡技术结合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DDH,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雷;严世贵;李方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CRT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心衰)及心房颤动(房颤)是两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衰患者新发房颤率为2%~5%,病情严重者发病率更高.目前,心衰合并房颤的佳治疗方法仍未确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本文现就目前CRT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宇星;徐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703例女性尖锐湿疣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尖锐湿疣系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致使生殖器(包括子宫颈、阴道壁、阴道口处女膜)、尿道口、会阴部、肛门口部位表皮瘤样的增生,目前其发病率在我国性传播疾病中居第3位,但有逐渐增高趋势,而且与癌变有关,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4].本文对2002年以来在本中心就诊的703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制定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管理方法和预防控制疾病传播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葛进满;张秋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韦格纳肉芽肿的CT表现

    韦格纳肉芽肿(WG)是一种少见病,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小血管(包括微小静脉、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血清学检查表现为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阳性.WG常见于风湿科和肾内科,但当肺部病变出现在肾脏损害或系统损害之前时极易被漏诊,因此如何在肺部表现作为首发症状时即考虑到WG的可能十分重要.本文回顾分析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WG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肺部CT表现,以期提高WG的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月花;周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 评价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我院采用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例(19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计算角膜内皮丢失率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并作比较分析. 结果 所有患眼均手术成功,术后第1天11眼角膜透明,8眼角膜上皮轻度水肿,经局部及全身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后,于术后3~5d消退;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角膜均透明.术后3、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2783±214)、(2749±232)个/mm2)]均较术前[(2937±196)个/mm2]明显减少(均P<0.05);而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内皮丢失率[(5.76±0.23)%]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2.69±0.37)mm]与术前3个月[(5.24±0.11)%、(2.73±0.18)mm]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近期存在丢失现象,但3个月后趋于稳定,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徐海铭;洪朝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糜酶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断糜酶途径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Ang)Ⅱ生成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植块培养法获得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设立5组培养液并分组:对照组,AngⅠ组,卡托普利组,糜酶抑素组,缬沙坦组.对照组中仅为空白DMEM培养液,其他各组均加入AngⅠ(浓度均为10-8mol/L),此外卡托普利组、糜酶抑素组、缬沙坦组分别加入相应的干预药物(浓度均为10-4mol/L).作相应时间培养后测定各组细胞计数、细胞增殖指数及培养液中AngⅡ含量.结果 本实验成功培养出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阳性细胞达95%以上.卡托普利组、糜酶抑素组及缬沙坦组细胞计数[(6.24±0.24)、(5.39±0.51)、(5.26±0.67)个]及刺激指数(1.273±0.121、1.175±0.098、1.128±0.038)均显著低于AngⅠ组[(7.43±0.33)个、1.424±0.168](均P<0.01),而且糜酶抑素组较卡托普利组更低(P<0.01),与缬沙坦组相当;糜酶抑素组AngⅡ含量[(59.0±7.5)pg/ml]较AngⅠ组、卡托普利组及缬沙坦组[(150.0±30.2)、(169.0±20.5)、(220.0±29.0) pg/ml]更低(均P<0.01),而缬沙坦组则显著高于其他所有组(P<0.01).结论 糜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AngⅡ生成及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济富;王审;陈云鹏;王迤凡;郭新晓;彭万军;王齐增;宿燕岗;沈建颖;葛均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鼻内镜在困难性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已较为成熟.但由于个体局部解剖学变异的限制或一些系统性疾病的存在,部分病例在传统设备和技术下因视野暴露不佳或存在观察盲区而无法完成手术,并且易造成黏膜擦伤、牙齿松动及脱落、舌体麻木、反射性心跳骤停等并发症[1].支撑喉镜结合鼻内镜进行喉显微外科手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我科自2002年以来对传统喉显微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支撑喉镜结合鼻内镜显微手术[2]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金山;李胜;傅寅;张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