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山
目的:观察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命名为糖尿病组,同时选取55例到我院接受常规健康检查的人员为正常对照组。测量糖尿病患者晨尿中尿微量白蛋白,与正常人晨尿中尿微量白蛋白作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组尿微量白蛋白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庆忠 刊期: 2014年第30期
PALLAS 研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决奈达隆与心血管永久性房颤患者的心衰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有关,而当前这项回顾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这一结果是否与地高辛和决奈达隆的相互作用有关。在PALLAS 研究中,决奈达隆组和安慰剂组均有约33% 的患者服用地高辛。在所有服用地高辛的患者中,决奈达隆组有15 例患者因心血管病死亡,而安慰剂组仅有2 人(HR, 7.31)。同时,决奈达隆组有11 位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而安慰剂组中这一数字为0。在没有服用地高辛的患者中,决奈达隆组和安慰剂组因心血管疾病和心率失常死亡的患者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联合使用地高辛与决奈达隆和心衰之间没有显著联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为了使糖尿病足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本文结合1例具体病例谈一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肖敏恒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有效应用。方法在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开展全方位的、精细化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其影响效果。结果本组研究对象疗效明显,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魏小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手术室中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找出防范措施,确保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方法分析手术室中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手术室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次数有所减少,患者的安全得到了保证。结果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应当对手术室的护理加强管理,建立相关制度,杜绝和防范手术室安全隐患。
作者:刘晓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蒙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萨病恢复期的护理效果和体会。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萨病恢复期患者84例,按住院编号顺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蒙医针灸,将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蒙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萨病恢复期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运动与生活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斯琴高娃;乌云斯琴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麻醉在下腹部、下肢等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下腹部、下肢短小手术的患者,将蛛网膜下腔麻醉应用于手术中,与应用其它麻醉方式的患者作对比观察其效果。结果蛛网膜下腔麻醉在下腹部、下肢等短小手术中具有起效迅速,局麻药用量小,术后头痛及腰痛发生率低,良好的肌肉松驰效果,麻醉效果确切等优点。结论单纯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下腹部和下肢短小手术具有:穿刺针细,对组织和神经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是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一种麻醉方式。
作者:孟凡凯;李淑霞;赵燕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消痤颗粒剂联合火针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采用消痤颗粒剂联合火针治疗。6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消痤颗粒剂联合火针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疗效显著。结论消痤颗粒剂联合火针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肯定。
作者:马林;李倩;孔连委;张宏丽;芦然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应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根据应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的特点,对其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顺利应用三腔二囊管。结论应用三腔二囊管是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法,可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且操作简单,安全。其中护理是重要环节,能促进患者较快恢复,应当根据应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的特点,对其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使其得到更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唐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的探讨。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对80例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和选择性动脉造影,观察这些患者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准确度的分析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诊断后,使用64排螺旋ct的轻度狭窄(47.50%)和中度狭窄(37.50%)的诊断率均高于使用选择性动脉造影的轻度狭窄(20.00%)和中度狭窄(20.00%)诊断率,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冠状动脉的狭窄具有较准确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冠状动脉的轻、中度的诊断较准确,检查时不会对患者具有创伤性,费时较少,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作者:张尹;曹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护理实习质量,提高护生能力,加强护理临床实习的管理十分重要,现本文就加强护理临床实习管理作一简述。
作者:李燕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明确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膝o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结果治疗组在疼痛与关节活动度改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骨关节面的修复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作者:张若一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子痫前期是严重威胁母儿健康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了使子痫前期妇女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确保母婴健康,当前都对此类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现本文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子痫前期妇女进行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76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复发病人的治疗关键。方法对比分析76例,再手术病人的术后生存期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示随访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完善的随访机制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结论提高直肠癌复发病人的疗效关键是密切随访,早期诊断,早期手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蔺海福;宋志军;李学圆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放射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宫颈癌放,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加宫颈癌放,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其顺利完成治疗。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宫颈癌放,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生活质量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冯萍;刘国琼 刊期: 2014年第30期
观察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灭菌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共使用该灭菌系统灭菌1349次,对腔镜器械进行循环灭菌。结果在1349次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中,1305次完成灭菌循环后的物品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均符合要求。结果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具有效果安全可靠、灭菌期短等优点,保证临床腔镜器械安全快速及时的灭菌。
作者:吴焕荣 刊期: 2014年第30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病人以来,已近30年,aids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随着aids临床就诊患者和HiV感染者的不断增加,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已成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本文就感染科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防护措施及我科的防护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各位业界同仁能高度重视HiV职业暴露的危害,主动加强自我防护,避免和减少职业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明惠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8例,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论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多发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均应重视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等,细致全面的护理可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孙咏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天麻牛膝胶囊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平肝息风止痉、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滋养肝肾的治疗法则,应用天麻牛膝胶囊制剂治疗面肌痉挛61例,1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经治疗1-12个疗程,治愈33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8%。结论天麻牛膝胶囊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良好,且长期服用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洪琪;尹瑞卿;刘衍兴 刊期: 2014年第30期
icU 是医院危重病人抢救、监护、治疗的重要场所,它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对icU护士的反应性、应急能力、业务技能及自我调节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护士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一旦失去心理平衡,工作中容易出现疏漏,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护理质量。所以,应重视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身心健康,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维护和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丽清;张红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