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发
目的:探讨助产士与护士共同管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助产士与护士共同管理患者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为74.00%,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助产士与护士共同进行产科护理,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人员阶梯建设,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邓云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的干预效果。方法利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大学5个专业1000名学生,大一大二各500名。开展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的防治结核病健康促进干预活动。干预前后均采取自填式问卷进行结核病知晓率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合格率仅为24.8%,干预后分别为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同,但90%以上的同学接受微信及课堂健康教育。结论大一新生是结核病健康促进的重点人群;不同专业在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略有不同,但微信是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工具,应以此为重点进行知识的普及。
作者:张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陪护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讨论分析住院患者陪护率高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结果住院患者陪护率从活动实施以前陪护率100%下降至目前34%。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加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与工作满意度,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作者:赵君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讨论整体护理应用在经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中的护理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治疗的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80例,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都选择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则在该前提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小儿喘息性疾病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整体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5%,显效率为62.5%;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应用在经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患儿死亡率,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讨论甲状腺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配合甲状腺囊肿摘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甲状腺癌根治术进行手术室护理。结论对于非全麻病人术中应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分离甲状腺下极时,巡回护士应配合医师术中与病人交流,促进病人发声,防止误伤喉返神经。如甲状腺较大且长时间压迫气管环,导致其塌陷影响呼吸时,可用细丝线将甲状腺包膜悬吊固定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仔细检查切下的甲状腺组织,若发现误切甲状旁腺,可将其切成小片,立即移植在颈部前、中斜角肌的肌层中。
作者:张丹;董莉;曹坤;陈艳华;赵琳琳;孙春杨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烧伤患者实施不同阶段的护理。结论烧伤护理是针对特殊人群的护理,临床上需动态评估患者的烧伤面积和深度,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护理,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庆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妇科炎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指妇女生殖器官的炎症。了解炎症形成的原因,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治疗是保障妇女健康的重要举措。
作者:李荣利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讨论直肠肛管良性疾病外科护理措施。方法根据临床病例、查阅资料、配合治疗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结论术后由于创面容易渗血或因结扎线脱落造成出血,需定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伤口渗血情况,警惕内出血的发生。
作者:郭亚玲;邓慧敏;赵庆红;郭凤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研究抑郁症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结果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大部分在正常范围,但两组间比较抑郁症组 tt3,ft3,tsH 水平明显下降, ft4水平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抑郁症患者女性与男性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抑郁症组低 t3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两组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差异,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患者的一些症状存在相关性,部分抑郁症患者的血清 ft3浓度明显下降,更易发生低 t3综合征。
作者:褚建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0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孕期营养过剩导致孕妇肥胖以及剖宫产手术率的增加,使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明显增多,本文分析2010年至2013年期间36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治疗和预防的原则。
作者:王宏琳;姜郡;李艳菊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研究我院2013年尿标本中病原性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对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选取我院的1880份尿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70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结果尿培养分离的170株念珠菌菌群分布,白色念珠菌占比44.12%(75/170),热带念珠菌占比34.12%(58/170),光滑念珠菌占比14.71%(25/170),克柔念珠菌占比7.06%(12/170);尿培养分离的170株念珠菌对5种常用真菌药的药物的药敏结果分析,170株念珠菌对5-fc、aMB、fca、Vrc、itr 的敏感率分别为98.6%、96.7%、74.3%、74.5%、60.9%,其中5-fc 和 aMB 的敏感率高,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较低。结论临床尿液标本念珠菌分离菌株前两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尿液标本分离的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且检出率比以往有所提高。临床上在治疗念珠菌感染时应结合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作者:曹立慧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以品管圈活动为载体,提高医疗护理人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各部各科室成立品管圈,圈员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要因,提出并实施改进对策,评价实施效果。
作者:刘云兵;娄邦秀;何晓春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分析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总结经验。结论腹腔镜手术的推广标志着微创手术的兴起,它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的特点,但由于其手术器械复杂多样,且大部分在密闭的体腔或切口内精细操作,因此,更需要高质、高效的手术护理配合。做好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和对腔镜器械、仪器进行科学的管理[1],是当今手术室护理人员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之一。
作者:李春径;王辉;孙春杨;杨宇;赵琳琳;韩璐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 ct 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肝外胆结石患者100例,对上述患者采用腹部 ct 和(或)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回顾性的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分析腹部 ct 和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其中有50例患者采取腹部 ct 检查,诊断为结石的患者有26例,检出率为52.00%;有80例患者采取了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为结石患者67例,检出率为83.75%。对比这两种检查方法,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腹部 ct 的检出率,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 >0.05。结论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腹部 ct 的检出率,且准确率更高,相对于腹部 ct 而言更加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张宏建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对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到我院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80例移位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随访期间,用 Vas 评分标准以及 Harris 髋关节平分标准对老人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采用 X 线影像学来对患者的骨溶解情况和假体的固定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这80例移位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3~37个月,平均时间是26个月。术前的 Vas 平均得分为8.3±2.1分,术前的 Harris 髋关节平均得分为51.3±10.2分,在手术之后的后一次随访时的 Vas 平均得分为1.1±0.6,Harris 髋关节平均得分为97.9±5.3分。在后一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都固定地很好。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假体周围存在感染、骨溶解和假体松动的现象。结论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好且并发症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金华;高军;刘娜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护理实训室是培养护生进行技能操作的重要基地,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实训室建设是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护理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是寓于护理实践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实训室的效率管理和开放实训室的方法与内涵阐述了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改革对提高学生护理实践能力的意义。
作者:刘洋;张霞;原英;徐文秀;荣凌志 刊期: 2014年第32期
顿性疝与绞窄性疝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嵌顿性疝如能早期发现,经正确、有效的治疗和处理,一般可以避免发展为绞窄性疝。目的讨论嵌顿性疝、绞窄性疝外科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疝的症状学较为丰富,腹外疝常可凭借症状表现作出诊断,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局部症状及症状的发展演进,因此,详尽询问病史至关重要。对疝块小而嵌顿,全身症状重,掩盖了局部症状的疝,应以症状为引导,结合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来实现疝的正确诊断。当诊断肠梗阻时。病因分析中要考虑到疝的可能。切不可满足于肠梗阻的诊断。而漏诊崩顿疝,导致疝内容物的绞窄、坏死。
作者:杨艳;吕宝东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手术室作为医院内的特殊工作科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因其自身的高技术、高风险以及高强度特征,要求手术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相对完善的护理安全以及安全管理常识,以更好地额确保手术标准规范进行,减少手术风险以及事故。本文通过对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详实阐述,深入具体的介绍了相关安全管理措施,以更好的确保手术安全与顺畅进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谭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中采用术前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施加术前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对照组术前肿块缩小率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0.0%,术后切口愈合优良率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复发率3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P 均<0.05)。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中采用术前辅助治疗后,有利于缩小炎性肿块,加速切口愈合,且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穆延来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4年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8798例产妇,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246例产妇所作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积极开展孕期管理,重视产前筛出的高危因素,加强产程观察与护理,正确处理三产程,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即使发生产后出血也能及时止血,控制病情。结论产后出血积极预防是关键,发生产后出血时迅速查明出血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作者:黄玉珍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