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目的:研究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选择我科进行分娩的8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5例病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检查、护理及观察指导,观察组给予有效的心理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后有显著差异(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病人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使患者满意度提高,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程聪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所有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入院监护、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观察评价救治效果。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急诊患者入院后要进行及时诊断,采用药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手段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重要方法。
作者:何春来;董杰;曹凯;杨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老年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制定出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老年人心力衰竭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和临床病症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氧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心力衰竭伴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夜间给氧可减轻低氧血症,应重视调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和适度运动,并进行心理治疗。
作者:郑树发;刘凤利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本文通过分析断肠草的药理作用及毒性,总结出了断肠草中毒后的护理方法。
作者:宋伟姨 刊期: 2014年第34期
1 病例资料1.1 资料患者,男,64岁,自诉10余年前发现右足小趾包块,质硬,无压痛,未予治疗,后逐步发现右手、右肘关节多发包块,并时有发生红肿、发热、疼痛症状。
作者:陶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 scr、β2-MG、PtH、BUn 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 scr、BUn 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食欲、皮肤瘙痒、睡眠等症状改变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刘希会;左效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8例,给予《伤寒论》经方小建中汤加减治疗。结果38例患者,治愈27例占71%,有效10例占26.3%,无效1例占2.6%,总有效率97.3%。结论小建中汤加减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李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文章通过临床重症患者的严格护理要求来思考我国的护理教育,尤其是护理实验教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对比浅析,来改良我国的护理教育的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郑桂月;郑贤玉;梁立秋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患者,女,52岁。于4月前出现上腹部、右上腹部隐痛,时有加重,能耐受,无牵涉痛,进食后加重,无恶心、呕吐,间断出现解黑便,时有头昏、乏力,无黑朦、晕厥、意识障碍,无心慌、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气促及呼吸困难,无尿急、尿痛,伴双下肢浮肿,体重减轻约3kg。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病理示(十二指肠乳头)中—低分化腺癌。查体: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巩膜黄染,结膜苍白,腹软,上腹部、右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区叩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凹陷浮肿。
作者:普爱亮;张捍;鲁明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中的注意要点。方法综合患者失血量、血红蛋白浓度情况,依据输血指标制定输血方案。对其大量输血潜在并发症做具体分析。结论在急性失血中,为了保证血液的合理使用,需尽量优化血制品和代用品的使用比例以减少红细胞的用量。输血过程中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后续的凝血紊乱,从总体上权衡利弊进行治疗对于良好的预后非常关键。
作者:卢春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注意供给富于蛋白质的食物,补充维生素 d 和钙、磷质的食物或药物,药物治疗能进一步的预防骨丢失,减轻骨痛,降低骨折发生率。在西药治疗骨质疏松前提下,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作者:安琦;王宏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腹针配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用腹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56例,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愈45例,占80.36%;好转11例,占19.64%;总有效率100%。结论说明腹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作者:陈丽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实例研究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方式进行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孕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位,研究组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方式,对照组应用依沙丫啶方式,研究两种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引产有效率达到了98%,而对照组仅有82%。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方式对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全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以及各项心力衰竭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显著(p <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 lVef 和 lVesV 以及 BnP 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金友利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以结肠、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发生病变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各年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在20~40岁,病因主要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神经因素等相关。属蒙医大肠“包如”病,病程迁延严重时成为“敖鲁盖(结肠)渗出型包如病”,常因结肠、直肠出血、穿孔、癌变、危及生命,是常见的消化系疑难病之一。笔者采用蒙药治疗本病得到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佟青春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5例,采用复方甘草甜素40ml+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4周,4周后改为复方甘草甜素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8周。对照组用肝太乐、维生素 c 等一般保肝药物,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于疗程结束后显效率56%,总有效率8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肝炎疗效显著。
作者:付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统计是指研究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对某工作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各部门提供完善、科学和可靠的信息资料,有利于各部门主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的信息处理过程。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管理、有利于医院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医院改革的推进等。信息统计在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管理方面、医院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和医院改革中的具有重要作用,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医院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医院若想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发展,就必须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对信息统计技术的重视度,以发现医院管理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明确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制定相应的弥补措施,使医院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田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产妇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产妇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产妇晚期产后出血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措施,提高预防意识和预防水平是降低危害的关键。
作者:姜来;陈鸿晶;蔡太英;郑淑芹;卞诗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掌握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要点,对患者及时进行抢救,不断总结经验,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还率。
作者:刘凤麟;张珣;丛培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39.7%,若不及时治疗常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并可并发和促进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致残或猝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当今发病率较高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康复诊疗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了临床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合理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