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娜;沈桂荣
目的探讨胃肠CT检查的要求和检查步骤。方法在对胃肠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总结治疗经验。结论近年来CT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CT对组织有高度的密度分辨率。CT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扫描速度和分辨率的提高,特别对肿瘤的诊断的分期,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向周围侵犯的情况以及有无转移和转移的脏器、预后的估计和治疗后的随访等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大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蒙医萨病按中医的理论称为中风病,西医属脑卒中范畴,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所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蒙医学认为萨病是众多外因所致体内气血运行、流通障碍,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失调,赫依与齐素相搏及运行失调而损伤脑部的黑脉继而引起白脉之海-脑之受损而导致的疾病。
作者:乌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按两规一标要求,我院对全院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集中处置已有4年。为了提升服务水平,做好集中处置工作,我们不断与临床科室沟通协调,查找这十大操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持续质量改进。现将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沟通协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黄丽萍;袁俊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将两组HAMA、SAS评分无显著差异的患者采用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法,其中一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1个月后的HAMA、SAS评分,来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田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理论在降低神经外科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185例患者为干预组,应用六西格玛理论对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制订并实施改善措施;选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81例患者为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别。结果运用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模式,分析得出神经外科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原因、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导管质量问题等,同时根据这些原因制定了相应改善措施并加以实施,使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下降,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由实施前的7.06%下降到2.47%,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理论对神经外科非计划性拔管进行风险防范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神经外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顺利进行治疗,早日康复。
作者:姜燕萍;程琳;徐浙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本文通过探讨综合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得出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综合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提高了患者遵医嘱的行为能力,使患者能长期坚持合理用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汤秀红;杨转霞;汤秀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本文通过探讨弹力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价影像学检查在弹力纤维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影像学表现对弹力纤维瘤的诊断和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晓强;石磊;高峻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讨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因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一年四季中皆可发病,但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这是因为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血管收缩,血压易于升高及波动,因而易于破裂出血。脑出血可发生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咳嗽、排便等,也可在安静的情况下,如休息、睡眠时发病。通过大量临床及病理观察,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基础是高血压和颅内小动脉硬化及其引起的慢性小动脉病变引起的。
作者:齐丹;戴艳萍;陈晓光;靳美;曹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护创材料(VSD)技术后,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用VSD负压引流术后,再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跟腱外露9例。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颜色,弹性较好,外形较美观,不臃肿,4例皮瓣恢复痛觉,5例皮瓣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直接缝合3例,余6例供区植皮完全成活,供区无不适症状。结论针对跟腱外露创面在VSD负压引流术后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修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韩超前;温树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翼状胬肉表现为睑裂区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及变性侵犯角膜,发展到一定时候会发生散光,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眼睛不舒服,影响患者的外形,对患者的心理有影响。单纯翼状胬肉被切除以后病情反复的几率仍然很高,据文献报道可高达20%~40%[1],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37例,均获得成功,疗效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我院收治左眼视盘炎患者1例,给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后发生血管内溶血,我们立即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并输代血浆,治疗15天后好转出院。
作者:林素清;张峰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颈椎病又称颈肩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颈椎骨质的退行性病变所致,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或血管及其他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综合病症,属于祖国医学中“项强、眩晕、痹证”范畴,是临床上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趋于年轻化。该症状复杂,缠绵难愈,它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多采用保守疗法。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报道很多,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近10年来有关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文献分类综述如下。
作者:丽荣;荣卓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患者肺内空洞的X线、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特征,提高对肺内空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近年来所搜集到的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77例肺部空洞性病变患者的胸部X线平片、胸部CT及临床症状、体征。结果肺结核3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痰找抗酸杆菌、经胸膜活检证实;肺癌21例,其中1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及找肿瘤细胞确诊,9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肺脓肿18例,经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等痊愈;1例乳癌肺转移患者,结合病史确诊;1例坏死性肉芽肿患者,实验室检查c-ANCA阳性,结合鼻窦炎症、肾小球炎症确诊,经激素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根据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缘及周围情况等影像学表现,密切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是确定空洞性病变诊断的关键。
作者:李青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精神医学的发展,对精神病人的管理需要越来越人性化。但是,目前鉴于整个医疗环境及社会体制问题,现在大部分的精神病院,采用的还是封闭、半封闭式强制的方法管理精神病人。如何让病人在封闭住院短短的1~3个月期间得到好的治疗,获得大康复效果,是我们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而我在任病区护士长进行病人管理时利用人本主义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及自我完善的潜能”,在病人管理细节中充分调动病人自身的能力实现自我管理,既使整个病房治疗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提高了病人住院治疗的依从性及安全性,也提高了病人的康复率,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李燕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愈合快,术后屈光状态稳定,视力恢复快和效果好等显著优点。在熟练掌握此技术的基础上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针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自身特点制定护理方案,使手术后患者快速恢复。
作者:马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骨科手术患者的优质护理及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骨科手术的患者66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措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焦虑成功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骨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后明显的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使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下降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潘桂芝;青彩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盆腔肿块的特征及种类,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抽取在我院诊治的盆腔肿块患者110例,对其肿块的特征、种类及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块31例,恶性肿块73例,交界性瘤6例;泌尿系统肿块5例、肠道肿块26例,生殖器官肿块67例,炎性肿块12例;内科保守治疗者21例,外科手术治疗者89例。结论盆腔肿块以卵巢肿瘤居多,且恶性肿瘤发生率高,只有早期准确的作出定位与定性诊断并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叶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上对颅脑外伤患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8例颅脑外伤引起的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按照患者病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0例进行常规保守治疗,乙组患者38例进行手术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结论手术治疗颅脑外伤出血对患者的临床显著,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罗文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作为记载大量信息内容的档案是宝贵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医院档案工作者人员如何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医疗、科研服务,发挥档案利用的大效益,是医院档案工作者的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孙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超声表现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彩超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水平以及鉴别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31例患者,通过彩超声像图中反映的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并发三尖瓣反流的患者有19例占61.2%;并发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有10例占32.3%;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有8例占25.8%,以轻度病情为主;心脏增大的患者有21例占67.8%,以右心以及左房增大为主。结论通过彩超可以确切的了解到心脏的结构、形态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于临床方面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进行鉴别和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
作者:吴海云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