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峰;宓桂平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风湿性骨关节病中诊断价值评价。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疑诊风湿性骨关节病34例患者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并将骨显像检查与其它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34例风湿性骨关节病患者中26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明显高于X线平片、CT、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诊断风湿性骨关节病的一种好方法,对临床早期诊断不明确病例,放射性行核素骨扫描结合其他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并且能显示风湿性骨关节病的病情活动性。
作者:王永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制度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回收物品、清洗消毒、配备包装、灭菌质量、储存发放5个环节实行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全程控制质量。结论通过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加强了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满足临床需要,并且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李秀娟;臧海香;高国芝;杨璐;姜姣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脱水剂对于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脱水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20例中,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20例中,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结论在急性脑干梗死早期应用适量的脱水剂治疗,能够平稳的降低颅内压及减轻脑细胞的水肿程度,从而有效地减轻或控制病情的进展,减轻神经功能及脑细胞的损伤,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怀永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中风乃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甚则昏仆不省人事等症。其发病暴急,变化多端,与自然界风之善行数变的特性相似。病变在肝,病位有经络脏腑之别。一般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总的护理原则根据深浅轻重,寒热虚实,标本缓急,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作者:段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与用消心痛治疗的(对照组)40例作疗效比较,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和45%,P<0.01);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改善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方面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优于消心痛。
作者:王才豪;栗建武;徐世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12导联常规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采用12导常规联心电图进行监测,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88例窦缓患者采用常规的心电图进行监测。结果不同分型之间的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SSS组与对照组的心率进行比较,前者慢于后者,并且两组的总心搏数和高心率等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12导联常规心电图是一种非常简单且没有创伤的检测方法,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患者来说,其能够提高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吴清;蒙海秀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主要、常见的疾病,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患者通常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视饮食治疗,其实饮食不合理,常常导致降血压困难,所以必须使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治疗方法。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人们的饮食密切相关,合理的膳食往往有助于控制血压,反之则可能使高血压病情加重。高血压病人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低盐、低脂、优质高蛋白,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科学饮水,注意补充钙和钾。许多研究证明高钠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子,而我国北方居民摄入食盐普遍高于南方居民,北方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南方,可见过多的摄入钠盐是高血压高发的因素之一。高血压病与饮食密切相关,药物治疗时如不配合饮食控制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可见日常生活中,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观察38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8例患者全部采用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次,2次/天,疗程为7日。观察所有患者的止血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经泮托拉唑治疗3d内止血者35例(92.1%),7d内止血者3例(7.9%),总有效率为100%。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满足病人不断增长的疾病知识、用药知识、自护知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知识的心理需求,是健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何促进健康教育的落实,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满足病人的健康要求,是优质护理技术在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病人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岳燕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讨论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患者的护理方式。结论治疗需根据病人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部位等全面考虑,肌瘤小、无症状的病人可随访观察;若肌瘤大,子宫超过2个月妊娠大小或症状明显以致继发贫血时,经药物治疗无效,则需选择经腹或经阴道子宫肌瘤摘除除或全子宫切除术。
作者:冯东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出血组(A组)和脑梗死组(B组),每组各84例,并对其临床心电图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82例,占98%,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异常、T波倒置、Q-T间期出现延长,U波高凸者共55例,占65%,心律失常21例,占25%、传导阻滞6例,占0.7%、心电图正常2例,占0.2%;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80例,占95%,心电图表现为T波倒置、ST段异常、U波凸出及Q-T间期延长者共45例,占53%,心律失常20例,占24%、左室高电压15例,占18%、心电图正常4例,占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是由血液循环障碍造成植物神经中枢出现损害,导致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破坏,诱发心脏功能异常或其它内脏器官形状、功能改变。临床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救治时,应加强心电监护,补液禁止过快、过量,防止心衰的发生,一旦出现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实施临床干预,治疗应兼顾脑血管和心血管并治的原则,不能顾此失彼,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努力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学玲;勇建新;王振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减与西医综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减,观察2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笔者通过临床运用大柴胡汤加减结合西医治疗轻型胰腺炎,临床收到较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剂量体积参数与≥2级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我院行放射治疗或联合化疗的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回顾分析临床因素[患者年龄、性别、Karnofsky评分、化疗因素、肿瘤位置、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用力肺活量(FVC)]以及肺剂量体积参数[包括双肺接受5~60Gy的相对肺体积(V5-60)、平均肺剂量(MLD)、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与≥2级RP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者中位放疗剂量60Gy,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累计有17例(20.0%)患者发生≥2级RP,3例(3.5%)发生3级RP,1例女性患者死于5级RP。结论肺功能和剂量体积参数均与RP的发生风险相关,MLD与RP相关。
作者:石健;綦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体外反搏和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对照组31例,均采用抗缺血、抗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56,P <0.05);治疗组硝酸甘油消耗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t=25.4,P<0.01);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率为73.5%,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53,P <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体外反搏和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进一步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变化,减少硝酸甘油消耗量。
作者:吴瑞;朱秋玲;张现芳;闫志平;方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医学上称为“子痫”。妊娠高血压在子痫前期是非常危险的。我国的发病率为9.4%,其中子痫前期所占的比例为2.2%。研究认为,子痫前期的原因为由母亲与胎儿的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诸多因素共同产生作用。该病对母婴的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能引起孕产妇与围生儿发病甚至死亡。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凝血机制障碍、头痛、视物模糊、胎儿生长受限为主要的临床症状。
作者:党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讨论脊髓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低血压者应予纠正血压,疼痛明显者可给予镇静止痛药。
作者:王晓芳;闫秋;刘继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凝及纤溶指标的改变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肝硬化组和健康体检对照组的血凝四项及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活性(PLG)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血凝及纤溶指标可以做为肝硬化患者评估肝损伤的程度,对肝硬化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鎏漪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汶香附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方法设立汶香附治疗组和三苯氧胺对照组对比观察。治疗组以自制汶香附胶囊治疗,每日3次,每次5粒口服。对照组以三苯氧胺治疗,每日2次,每次10mg口服。服药时间为月经第5天至下次月经来潮。两组均3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7.50%,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率为37.50%,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减少,且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汶香附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克强;郭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浅议输卵管绝育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输卵管绝育术进行分析。结论输卵管绝育术被公认是永久性的避孕措施。
作者:邵星月;刘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躁动是指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导致的精神与运动兴奋的一种暂时状态,主要表现为肢体的不规则运动、生命体征变化、高度烦躁、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等。[1~2]脑出血患者由于出血量、水肿部位、尿潴留等各种原因出现躁动,严重影响血肿的吸收,甚至引起持续出血或再出血。本文回顾了我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5例脑出血躁动患者,通过对其护理总结了以下经验。
作者:陈张洁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