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麻苏醒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柳波

关键词:全身麻醉, 苏醒室, 并发症
摘要:手术结束后全麻恢复期,由于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手术的直接创伤和原有病理变化,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怎样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因此,在全麻苏醒室的工作须特别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本文探讨500例全麻恢复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在儿童癫痫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儿童癫痫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成立品管圈模式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提高。

    作者:何清桂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A组)与度洛西汀组(B组),每组各42例,分别采用以上两药进行治疗,观察其每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 A组42例患者,第一周末有1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依从性较好,有效率为43%,继续治疗两个月后36例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85%,4例症状明显减轻,2例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为95%。B组第一周末有16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为38%,继续治疗两个月后37例症状消失,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88%,4例症状明显减轻,1例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为97%,不量反应,A组表现为失眠和轻度疲乏无力;B组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轻微恶心和纳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两种药物治疗抑郁症时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效率和治愈率无明显差异,均可作为抑郁症患者的常规用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临床因素和剂量体积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剂量体积参数与≥2级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我院行放射治疗或联合化疗的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回顾分析临床因素[患者年龄、性别、Karnofsky评分、化疗因素、肿瘤位置、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用力肺活量(FVC)]以及肺剂量体积参数[包括双肺接受5~60Gy的相对肺体积(V5-60)、平均肺剂量(MLD)、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与≥2级RP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者中位放疗剂量60Gy,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累计有17例(20.0%)患者发生≥2级RP,3例(3.5%)发生3级RP,1例女性患者死于5级RP。结论肺功能和剂量体积参数均与RP的发生风险相关,MLD与RP相关。

    作者:石健;綦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肌萎缩型颈椎病21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间诊治的21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诊治手段、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结果21例患者均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症状均停止加重,随后逐渐好转,患者肌力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颈椎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它的发病与颈脊髓前角和颈脊神经前根受损有关,因症状、体征和常见的神经根型及脊髓型颈椎病有较大差异而难以明确诊断,易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混淆。提高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减压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努尔拉?艾拜都拉;阿曼江?阿吉;阿布都外力?马拉阿西木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中医辨证治疗疣的体会

    疣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性皮肤赘生物,中医治疗疣有较好的疗效。本文从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辨证施治这几方面来论述中医治疗的情况。

    作者:姚文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肛瘘术后护理要全面,轻轻松松防复发

    对肛瘘患者术后从生活、饮食及处理伤口等各方面实施全面护理,对防止肛瘘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秦婵娟;潘存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血尿酸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还有许多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并且独立于部分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1]。有关的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伴有高尿酸血症的几率大概为30%,其中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为血尿酸水平上升。及时地对血压进行控制,使血尿酸水平下降,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就可以降到低,我们对9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用西医治疗,治疗组42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和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两组比较有较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应广泛应用。

    作者:王现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心电图在心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献、书籍,并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总结诊断经验。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可出现多种心电图改变,其敏感性高,但缺乏特异性,诊断时需结合临床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60%~80%[1]。其症状与体征多不可逆,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2]。故应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信;王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泡状鼻甲1例

    泡状鼻甲主要是指中鼻甲气化,是由于中筛气房向内下气化中鼻甲而成。临床主要以头痛、鼻塞、流涕就诊;鼻腔检查主要表现为鼻黏膜慢性充血、中或下鼻甲肥大、脓性分泌物、息肉、鼻中隔偏曲。文献报道CT上中鼻甲气化的发生率为14%~53%。

    作者:李常虹;刘莉娜;谢立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目的讨论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各波的形态变化。注意病情变化,观察发病时意识、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发作时的持续时间和频繁程度。确保静脉通道通畅,以保证用药。给予合适的氧浓度,观察氧疗情况,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节和记录。保持气道通畅,准备吸引器、抢救药品及抢救物品。随时做好CPR及除颤的准备。

    作者:戴亚男;范静丽;马明威;付冬;于凤莲;闫秀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临床送检样本涂片的细菌学检查

    目的谈论临床送检样本涂片的细菌学检查措施。方法由于细菌体积微小,无色透明。因此利用光学显微镜直接检查只能观察到细菌菌体及其动力。对菌体形态结构、大小、排列、染色特性及细菌特殊结构的判定,必须借助于固定和染色。结论形态学检查方法是细菌检验极为重要的鉴定手段之一,有助于细菌的初步识别,也是决定进行生化反应鉴定的重要步骤。有时可通过形态学检查得到初步诊断,如痰中的抗酸杆菌和脑脊液中的脑膜炎球菌等。

    作者:于晓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

    目的对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抽取泌尿系感染患者100例,采集其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别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体外耐药性监测。结果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41%)和肠球菌(占23%);大肠埃希菌对亚安培南的敏感性高,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高。结论由于临床上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了致病菌耐药性的逐渐上升,对泌尿系感染患者只有进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才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芮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流行性腮腺炎28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各种临床资料及临床意义为有效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观察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28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6例流行性腮腺炎中发病年龄以5~1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发病季节以4~6月份多见,有明确接触史217例,群体发病186例,并发脑炎66例,胰腺炎53例,睾丸炎32例,心肌炎2例,无死亡病例,预后均良好。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强,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是控制传染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宋保德;李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彩色超声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APS)的老年精神病患者肝胆彩色超声影像学改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观察组选择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的5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年龄>60岁),对照组选择来我院就诊的近5年来未服药治疗50例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年龄>60岁)及50例门诊健康体检未患精神疾病的老年人(年龄>60岁),将三组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胆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老年精神病患者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改变,故在临床上,应定期复查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王小燕;王文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46例急诊患者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临床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急救措施。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46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在我院急诊救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6例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救治存活35例,生存率为76.1%;死亡11例,死亡率为23.9%。35例生存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 GOS)分级:痊愈21例(占60%)、伤残8例(占22.9%)、植物生存6例(占17.1%)。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病情复杂且病死率高,准确诊断、合理有效的进行救治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降低致残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浅谈合理联合使用中西药

    目的浅谈中西药的合理联合使用,为临床提供联合使用中西药的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分析讨论中西药联合使用时的作用机制、使用目的、联合使用原则,配伍禁忌等各方面展开讨论。结果及其结论中西药的合理联合使用可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但如果使用不合理,将会增加副作用,降低治疗疗效,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作者:雷殷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阿奇霉素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依据本院近年来阿奇霉素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同时参考相关文献研究进行分析。结果阿奇霉素属于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比较,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好、组织选择性高等)。结论与红霉素相比较,阿奇霉素抗菌谱更广,抗菌作用更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

    作者:邓鹏程;邱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从三方面严密操作获得高质量检验标本

    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报告的准确与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可靠的检验结果,第一个环节必须依赖于标本的高质量。要获得高质量的检验标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作者:崔春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