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玲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80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护理质量提高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克力斯坦?夏依扎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而每一位恢复的患者都必须经过脱机的过程,做好脱机前后的护理,尤其是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是使患者顺利脱机、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供收治19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死亡8例,本文就康复的11例患者的脱机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钟小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0引言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且死亡率达50%以上。我们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生存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很高,心力衰竭患者一旦有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即为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心源性猝死约占心力衰竭总死亡的30%~70%。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被广泛的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是有效而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胺碘酮临床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显著疗效,且胺碘酮毒副作用小,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笔者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治疗的充血性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66例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克岩;李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方法临床护理实践的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结论慢性胰腺炎本身一般不是外科性疾病,外科治疗主要是解决慢性胰腺炎所发生的并发症,如持续的剧烈疼痛、胰管梗阻、慢性假性胰腺囊肿、胆道梗阻、不能与恶性病变区别的胰腺肿块等。
作者:申红梅;车丽萍;李驰;马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简述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方法对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结论肝癌已由“不治”变为部分可治。众多非手术治疗法的临床应用,使大肝癌已可能向小肝癌转化。现代科技的发展,放射技术的进步等,必将使肝癌治疗水平达到一个新的程度,造福于肝癌患者。
作者:张伟;宁馨;许子洋;孙国龙;李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我院于8年前收治1例左胫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于伤后13H施以手术内固定治疗,于伤后36H才发现有腘动脉闭合性损伤,施以探查,吻合术,术后早期和后期均未出现感染,坏死,功能障碍,肾衰等并发症,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组给予阿昔洛韦20~30mg/kg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应用阿昔洛韦头痛、抽搐、呕吐等症状消失,意识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病毒性脑炎应用阿昔洛韦是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育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结果我院2012年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下降明显。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艾合买提·托乎尼亚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制度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回收物品、清洗消毒、配备包装、灭菌质量、储存发放5个环节实行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全程控制质量。结论通过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加强了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满足临床需要,并且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李秀娟;臧海香;高国芝;杨璐;姜姣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60%~80%[1]。其症状与体征多不可逆,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2]。故应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信;王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各器官较前衰退,且伴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脑萎缩、糖尿病、心脏病等,如在就诊时给以健康指导,一是使病人增加口腔健康意识,二是使病人就诊时能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现将我在实际工作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于芳君;张爱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烧伤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烧伤科进行分析讨论,其中以2011年度为对照组,2012年度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时间段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差错发生、医患纠纷发生以及患者满意度)的临床效果,以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比较包括意外伤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后在护理管理以及护理安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烧伤科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与护理安全,预防和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发生。
作者:彭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1]。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的患病率为0.3%~0.37%。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2]。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常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聚集发病[3~5]。
作者:关明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临床上,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上举或外展困难,Neer撞击试验阳性[1],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就会申请拍摄肩关节正位及肩峰冈上肌出口位片;患者肩部外伤,骨科医生考虑存在肩关节骨折或脱位的可能,特别是需要判断肩关节脱位的方向,也常常要求加摄冈上肌出口位片。因本院拍摄冈上肌出口位的任务主要由笔者进行,笔者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常规的后前位足侧斜射的投照方法,操作相对复杂,入射角度难以把握,重拍率高,故笔者对此摄影方法进行改良、简化,采用前后位水平投照法来进行摄片;现通过收集92例采用改良法拍摄的冈上肌出口位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冈上肌出口位的摄影方法及技巧,并就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作者:孟繁元;王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躁动是指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导致的精神与运动兴奋的一种暂时状态,主要表现为肢体的不规则运动、生命体征变化、高度烦躁、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等。[1~2]脑出血患者由于出血量、水肿部位、尿潴留等各种原因出现躁动,严重影响血肿的吸收,甚至引起持续出血或再出血。本文回顾了我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5例脑出血躁动患者,通过对其护理总结了以下经验。
作者:陈张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治疗关节面有移位的跟骨骨折(移位>2m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关节面有移位的跟骨骨折(移位>2mm)的患者应用钉板系统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结果135例患者骨折复位及固定均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3~7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患者均在3~7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现钉板系统松动、断裂现象。结论钉板系统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关节面有移位的跟骨骨折(移位>2mm)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震;李忠法;马剑峰;陈建;陈然;胡颂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脱水剂对于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脱水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20例中,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20例中,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结论在急性脑干梗死早期应用适量的脱水剂治疗,能够平稳的降低颅内压及减轻脑细胞的水肿程度,从而有效地减轻或控制病情的进展,减轻神经功能及脑细胞的损伤,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怀永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盆腔肿块的特征及种类,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抽取在我院诊治的盆腔肿块患者110例,对其肿块的特征、种类及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块31例,恶性肿块73例,交界性瘤6例;泌尿系统肿块5例、肠道肿块26例,生殖器官肿块67例,炎性肿块12例;内科保守治疗者21例,外科手术治疗者89例。结论盆腔肿块以卵巢肿瘤居多,且恶性肿瘤发生率高,只有早期准确的作出定位与定性诊断并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叶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本院98例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患者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结果住院患者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并发症。
作者:周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颈椎病又称颈肩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颈椎骨质的退行性病变所致,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或血管及其他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综合病症,属于祖国医学中“项强、眩晕、痹证”范畴,是临床上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趋于年轻化。该症状复杂,缠绵难愈,它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多采用保守疗法。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报道很多,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近10年来有关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文献分类综述如下。
作者:丽荣;荣卓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