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平
目的:对比分析无痛分娩中罗哌卡因与左旋比卡因混合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采用无痛分娩产妇,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B组,每组个45例。其中A组采用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B组采用左旋比卡因混合芬太尼作为无痛分娩中的局麻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产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C)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产妇在不同产程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VAC评分也低于B组,组间比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妇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比无痛分娩中罗哌卡因与左旋比卡因混合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两者安全性一致,而罗哌因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左旋比卡因。
作者:尚荻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糖尿病足患者住院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配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及健康教育、足部护理、用药护理等。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予综合治疗及健康教育、足部护理、用药护理等,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厚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0引言贲门失弛缓症(AC)早由Thomas William在1672年报道[1],是胃-食管交界部(GEJ)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食管下端括约肌(LES)的高压及其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病因不明,有人认为是一种良性特发性奥尔巴赫肌间神经丛神经元退化性疾病[2,3],也可能与感染、免疫等有关。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病的检出率逐渐提高,目前本症的治疗多以降低 LES 压力为主,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内镜下治疗。现就该病的诊治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春霞;董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圆刃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中医“经筋理论”选择数个结筋点,用圆刃针及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47例(90.39%),有效5例(9.61%)。结论局部气机运动失常,经络不通,筋结形成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圆刃针解结行气,推拿手法舒筋通络,两者结合是治疗本病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安凌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对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的高血压的有效、安全控制,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本文对常用的5种降压药物: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这5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进行介绍,目的在于积累联合用药经验,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用药安全引起关注。
作者:田杰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关怀艾滋病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艾滋病患者36例进行分析讨论,分别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以及心理指导。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后的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没有出现自行漏服药、换药、停药的现象,并且病毒复制被控制,抗病毒治疗得到良好的效果,与治疗前比较CD4+T细胞数与血浆病毒载量明显恢复,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实施人性化关怀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的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在佳治疗时间取得临床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改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正畸及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们医院口腔门诊接受治疗的13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患者采用局部义齿法行口腔修复,观察组65例患者给予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96%、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疗效优良率为80%、患者满意度为70.8%;观察组疗效及病患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缺损伴牙颌畸形在口腔修复中使用正畸治疗可为临床修复提供良好条件,两者联合治疗能达到美观及功能恢复的双重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殷永清;任国祯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腹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妇产科术后腹胀病人行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患者排气早,肠道功能恢复快。结论此方法排气速度快、作用强、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扩张阴道联合改良会阴保护法在接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在笔者科室分娩的2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式保护会阴法;治疗组在接产过程中采用扩张阴道联合改良会阴保护法保护会阴;比较两组会阴裂伤情况。结果会阴裂伤治疗组54例占38.57%,对照组99例占70.71%,两组会阴裂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助产过程中采用扩张阴道联合改良会阴保护法保护会阴,可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减轻会阴裂伤程度,保持会阴完整性,以减轻产妇的痛苦。
作者:邱晓梅;代宏彬;董继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内外科合并症且剖宫产术程顺利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缩宫素组、联合用药组(米索前列醇+缩宫素组)各30例,剖宫产术结束清理完阴道后,米索前列醇组以米索前列醇0.4 mg纳肛;缩宫素组以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联合用药组以米索前列醇0.4 mg纳肛,同时以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观察各组出血情况。结果术后2 h、24 h米索前列醇组和联合用药组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1);缩宫素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米索前列醇组和联合用药组(P<0.01)。米索前列醇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术后2 h、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曹桂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防止和减轻产后抑郁症对母婴身心健康的危害。方法对49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及时施与心理咨询、疏导、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以及生活上关心、照顾等预防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精心护理,产妇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和护理,乐意照顾婴儿。产妇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都保持正常。结论心理治疗在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王玉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0引言随着医学服务模式倡导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的护理,由原来的执行医嘱、治疗疾病转化为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层次的整体护理模式,提出了人性化的护理。[1]人性化护理就是尊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作者:方亚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了解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常识和临床护理的基本措施。方法通过对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的实践,结合多位患者的病历资料,制定出系统全面的护理方案。结论人工心脏起搏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科学严谨,深入的掌握护理的流程和规则。
作者:李红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儿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提高患儿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白血病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并对患儿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论护理过程中,预防感染、出血、做好化疗副作用的护理、加强营养、做好生活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陈绍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的意义。方法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结论对患者进行饮食营养的护理,会使患者的预后有好的转归并能达到佳的护理效果。
作者:张云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21例112人次,门诊输注曲妥珠单抗的观察与护理,探讨预防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的方法,及早发现心功能不全和其他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曲妥珠单抗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分析,详细了解手术方式、放化疗方案、以及首次靶向治疗出现的反应,认为做好治疗前的健康宣教;治疗中输液全程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后及时电话跟踪随访至关重要。结果此组患者经门诊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曲妥珠单抗门诊治疗时,只要加强评估、观察和随访,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王喆;平荣;雷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索湿润烧伤膏2%甲硝唑液与治疗褥疮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50例褥疮病人全部采用先用2%甲硝唑清洗后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根据创面情况分别采用湿性暴露方法和湿性包扎方法。结果全组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各种疾病合并的褥疮50例,治愈41例(创面完全愈合),好转9例。治愈率82.0%,总有效率100%。结论使用2%甲硝唑液清洗创面,后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介绍了护理程序和PDCA循环法在预防住院病人跌倒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PDCA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它们既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也有相联、相通之处,将它们有机地结合,为预防跌倒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者:朱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64例肿瘤化疗使用PICC的患者进行分析,在化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PICC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有效的提高PICC的使用效果。结果此组患者在通过使用PICC进行肿瘤化疗时可以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中显效率为78.1%,有效率为20.3%,无效率为1.5%。结论在肿瘤化疗期间使用PICC置管可以减少肿瘤患者化疗的痛苦,在进行PICC置管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化疗期间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各种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导管并发症时要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减少临床危险发生。
作者:张书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0引言盐酸氨溴索又称盐酸溴环己胺醇,其分子式为C13H19Br2CIN2O3,是新一代黏痰溶解剂[1],不仅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气道液体的分泌,对浆液与黏液的分泌进行调节,加强纤毛摆动,从而促使痰液被咳出,缓解呼吸困难,还能激活肺泡Ⅱ型细胞内的胆碱-磷脂酰并转移其活性,在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同时抑制肺泡巨嗜细胞内磷酯酶A的活性,减少表面活性物质的降解,促进肺功能的成熟,保护呼吸系统[2]。
作者:黄天佑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