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洪丽
目的:探究肺脓肿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8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14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1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57%。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脓肿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更好的治疗肺脓肿患者,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金艳萍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护理用鼻腔冷敷装置。方法详述本新型护理用鼻腔冷敷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护理用鼻腔冷敷装置在临床使用时,能够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冷敷,并能调整鼻孔之间的距离,紧贴在患处,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结论本新型护理用鼻腔冷敷装置在不影响冷敷效果的前提下,达到了更持久的冷敷,还能调节鼻孔之间的距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淑娥;朱晓娜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疱疹的治疗重点在抗病毒,难点在预防和控制复发,总的治疗原则是去除诱发因素,要早期、足量给药。
作者:霍长荣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讨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医疗。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结论根据患者初诊时眼压、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程度,有无增加青光眼性损伤的危险因素[1],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度近视等,采取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措施,控制眼压,防止或延缓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作者:杨海婷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讨论痴呆的病因及中医治疗举措。方法对中医治疗痴呆的措施进行讨论、总结,在对痴呆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总结相关经验。结论在诊断过程中注意区别:是变性病变还是非变性病变。前者主要包括alzheimer病、路易体痴呆、Pick病和额颞痴呆等;后者包括血管性痴呆、感染性痴呆、代谢性痴呆、中毒性脑病等。
作者:刘阳;姜贺;王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对比两种诊断的效果。结果经超声诊断,巨块型15例;结节型9例,弥漫型3例,小肝癌1例。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巨块型15例;结节型9例,弥漫型3例,微小肝癌3例。以上数字表明Mri对微小肝癌检出率要高于超声。结论超声是肝癌检查常用的方法,但对微小肝癌检出率不高。术中超声对小病灶检出率高,但有创伤,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Mri可提高微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特别是Mri在肝结节病灶的鉴别诊断中优于超声,肝癌切除术后在及时发现复发灶方面,Mri亦优于超声。
作者:荣荥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对结肠憩室病患者的临床医疗。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结论单纯憩室无并发症者不需要治疗。主要是注意调节生活饮食习惯,多食富含纤维素饮食[1],可缓解疼痛和肠道功能紊乱,避免暴饮暴食和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结、直肠负担。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若有急性炎症但无并发症者可以非手术治疗;若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才须手术治疗。
作者:王春锋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讨论子宫内膜增殖症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治疗。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增殖症的治疗,以往首选手术治疗,但随近年研究证实,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或不愿切除子宫的患者,大剂量孕激素及曼月乐等保守治疗亦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增殖症甚至是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凤琴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浅析上睑下垂的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针灸治疗眼睑下垂方法多样,疗效确切。毫针疗法可分辨证、辨经、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特种针法包括头针、眼针、电针、温针及穴位注射疗法等。结论建议临床观察与基础科研相结合,进而得到简、便、效、廉的针刺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占柱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的操作步骤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对行人工踝关节置换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改善踝关节功能的良好方法。
作者:纪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讨论肩袖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病人疼痛并发症等,解除心理障碍,早日康复。
作者:彭荣霞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论如患者出血不多、切口为单纯裂开、无严重感染,抗感染等治疗即可;严重者可行手术治疗。加强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可以预防感染。
作者:张丽云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替代治疗。方法对40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40例临床替代治疗的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经替代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结论可根据病情适量补充靶组织激素,如遇全垂体功能减退症,宜先给皮质激素,后给甲状腺素,以防诱发皮质激素功能减退症加重。
作者:梁鑫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方法详述本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在临床使用时,医生穿好防护服后把下颚放到颚垫板进行固定,这时医生脸颊两侧会接触支柱内侧,这样可以遮挡防护服橡皮筋凹凸不平的地方,医生脸部会由支柱的开口呈现在外面,脑后由固定带进行固定整个面部固定器,可以进一步的遮挡医生穿着防护帽后在脸部残留缝隙。结论本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在不影响医生操作的前提下,有效的保障了医生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文;胡晓丽;杨建勋 刊期: 2013年第35期
中成药的处方多来自传统的中医经典著作,也有部分来自经验方和研制方。临床应用中成药一般根据医生处方投药,也可以由患者根据中成药常识及经验直接购取应用。通常需要慎用的对象是小儿,老人及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好的患者。这些人由于生理上的某些特点和病理上的某些改变,对药物解毒、排泄的功能减退,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杨光石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浅析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通过优化复合麻醉、合理选用麻醉药物和剂量等原则。结论复合麻醉不仅可避免单一麻醉方法所致的用药量大、麻醉效果不满意、副作用多、肌肉松弛作用难以达到满意暴露术野等问题,使麻醉过程达到镇痛、遗忘、肌肉松弛、自主反射抑制、生理功能稳定的满意水平,还充分利用各种麻醉药物和技术的优点,避免或减轻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大大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
作者:李志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小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出血性小肠炎患者58例,对临床诊断资料及治疗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后患者病情及治疗前患者病情进行对比,对比结果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比治疗前有好转,临床效果显著。结论经过积极的诊断及早发现主要病因,临床针对治疗,有效的缓解急性出血性小肠炎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控制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静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两组同步检测血中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ifbrinogen,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动脉血气(Pao2、Paco2和so2%)的变化和测定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iB、hs-crP、et-1和Paco2显著降低(P<0.05或P<0.01),Pao2、so2%和feV1/fVc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iB、et-1、凝血酶原时间(Pt)和hs-crP略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P>0.05),Pao2和Paco2略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P>0.05),肺功(feV1/fVc)和so2%有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检测指标比较,et-1、fiB、hs-crP、Paco2、Pao2、so2%和feV1/fVc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进而延缓coPd的进程。
作者:王怡军;张荇 刊期: 2013年第35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中年以上人群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目的讨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X线表现。方法根据X线表现图像进行诊断。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尚未引起严重功能不全时,心脏大小和形态均无明显改变。因此单纯心绞痛患者在普通X线检查中,心脏往往无明显阳性发现。如发现左心室增大者,大多伴有高血压。
作者:刘菠;邱兆海;常文革;陈德心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多尿期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2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实验组14例患者,对照组14例患者。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尿期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金坤;盛淑清;孙熙玲 刊期: 2013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