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英
目的:探讨肝硬化代偿期及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超声诊断分析。方法2010年2月~10,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24例,临床通过超声诊断进行鉴别,总结临床资料。结果对比分析超声检查对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诊断率,对于早期代偿期患者无症状诊断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相对于失代偿期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结果显示p<0.05,临床效果显著。结论超声诊断对肝硬化诊断临床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马澜竹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脊椎滑脱症患者的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研读,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制定出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脊椎滑脱症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恢复,有相当一部分峡部裂和i度滑脱患者无症状不需要治疗,确诊后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很关键的。
作者:宫刚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选取28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营养等治愈20例,平均治愈时间15.5天。手术治疗8例术后均恢复顺利。结论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矫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肠梗阻的类型、性质、部位、原因和病人的全身情况而定。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一个重要措施,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
作者:盖云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总结肝硬化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1例,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生命质量、满意度评分相对较高,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肝硬化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康复进程,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王守珍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交流唇裂的手术经验,提高唇裂患者的整容率。方法总结唇裂病例的手术方法,具体研究手术过程,记录并发症的处理等方法。结论唇裂患者情况不同因此需要对症采用具体手术措施,给予针对性治疗。同时也要注意术后的处理,让患者满意。
作者:付正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对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需的治疗措施。结论脑水肿属于继发性病理过程,全身系统性疾病如严重洗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病、休克、中毒代谢性疾病等使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的微循环与脑细胞代谢障碍,可能引起脑水肿。我院在临床上针对该病采取了一般治疗、过度通气、高张力溶液、皮质激素等措施,使脑水肿得到了很好治疗。
作者:金永信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药物治疗、理疗和补液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患者分别采用药物治疗、理疗、补液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论诊断一旦明确后,应尽快采取措施减轻面神经炎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和水肿的减轻,从而减轻面神经受压。急性期可在茎乳孔附近部位进行局部热敷。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癫痫的药物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6例癫痫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36例癫痫患者,控制15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88%。结论根据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类型选择用药。尽量单药治疗是使用抗癫痫药的重要原则,大部分患者可用单药治疗取得疗效。
作者:孙永刚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患者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一般护理、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及临床护理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22例,患者临床通过病因、临床特征等方面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剖析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临床护理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对比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瘙痒程度、食欲缺乏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采用我院产科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护理前患者瘙痒程度评估分为36.75~3.55,护理后患者瘙痒程度评估分为25.55~2.35,护理后患者瘙痒程度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前患者食欲缺乏评估分为35.55~3.65,护理后患者食欲缺乏评估分为25.55~2.25,护理后食欲缺乏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临床护理的应为为保证妊娠期孕妇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肠膨出患者的临床腹腔镜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1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肠膨出修补术患者22例,总结临床手术治疗资料。结果经手术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盆底压迫感、异常排便急迫感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评估正常,治疗前患者盆底压迫感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的盆底压迫感评估分为24.45~2.35,治疗后患者的盆底压迫感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 p<0.05,治疗前患者异常排便急迫感的评估分为35.75~3.75,治疗后患者的异常排便急迫感评估分为23.45~2.55,治疗前患者异常排便急迫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结论手术治疗对改善肠膨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效果,腹腔镜下肠膨出修补术具有成功率高,效果持久,保留阴道功能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肠膨出的主要术式之一,临床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池继涛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40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临床缓解26例,好转13例,无变化1例。结论本症的治疗目的为消除蛋白尿,加强全身支持疗法,积极防治并发症。本症病程长,易复发,故需坚持长期治疗及监护。应使家长及患儿了解治疗要求及护理知识,以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作者:汪丽萍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讨论肩袖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病人疼痛并发症等,解除心理障碍,早日康复。
作者:彭荣霞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Hla抗体及抗体的检测方式。方法采集血液样本,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分析检验,对其结果进行解读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意义。结论 Hla抗体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者可并发肺部综合症,呼吸困难。但临床输血中发热反应多数是由受血者体内的Hla抗体破坏献血者的白细胞所致。避免Hla抗体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应在输血前作交叉淋巴细胞毒试验,输注相合的血液,也可输少白细胞的血液。采用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的血液输注,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明显减少。受者与供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试验,用于检查受者与供者Hla-d区是否相合,常用于骨髓移植配型。
作者:陈贵林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9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24例,临床通过手术治疗大区域清除肿瘤。结果对比分析24例患者手术前后患者垂体腺瘤压迫神经引起头痛症状的评估,手术治疗前患者垂体腺瘤压迫神经引起头痛症状的评估分为35.55-3.45,手术治疗后患者垂体腺瘤压迫神经引起头痛症状的评估分为25.55~2.7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结论临床采用手术治疗垂体腺瘤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控制病情的持续发展,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高晶宇 刊期: 2013年第35期
探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的临床药理作用及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常用药物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卡维地洛(达利全)、艾司洛尔)、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普萘洛尔(心得安)、索他洛尔、噻吗洛尔。β受体阻滞药的抗高血压作用以来,在心血管病的治疗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对心脏β受体分布和密度调节研究的进展,使β受体阻滞药的临床应用已超出了上述传统范围,小剂量β受体阻滞药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也已受到重视。
作者:刘丹丹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及3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尿酸酶比色法检测血清Ua及crP变化情况,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crP浓度也逐渐增加(P<0.01)。血清Ua水平变化情况: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Ua浓度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5),但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Ua和crP是反映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的生化指标,密切监测冠心病患者Ua和crP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国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免疫浊度测定根据测量方式不同可分为散射免疫比浊法和透射免疫比浊法。当一定波长的入射光沿水平方向射向抗原抗体反应体系时,反应体系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微粒通过对入射光的折射和衍射形成散射光,散射光的强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呈正相关。散射免疫比浊法分为终点散射比浊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定时散射比浊法。
作者:朱艳飞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患儿共30例,年龄0.2~0.6岁,男为16例,女为14例,均通过药物及氧疗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给予正确的治疗。结果30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有效的药物及给氧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治愈率为100%。结论临床上以改善呼吸功能,维持足够的氧合和通气,争取时间度过危机,使原发病能得以治疗为原则,采取一般处理,保持气道通畅,对症处理,氧疗等措施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作者:陈云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辨病治疗及辨证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20例,20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2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中医辨证施治心气不足后患者短气乏力、神疲自汗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中医辨证施治心阴亏虚后患者胸部隐痛伴烧灼感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中医辨病治疗、辨证治疗针对患者临床出现的不同病症综合用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周新宇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11月间来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每天口服阿司匹林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患者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另服氟吡格雷。统计分析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结果为显效和有效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有效率也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安全可靠,可推广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作者:奚广杰 刊期: 2013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