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老年痴呆疗效分析

雷娜;孙晓花

关键词:奥氮平, 茴拉西坦, 精神行为, 老年痴呆,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入院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加用茴拉西坦.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采取简明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估精神行为症状情况,并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统计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7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治疗后2组敌对猜疑、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焦虑抑郁、偏执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活力、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各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失眠2例,嗜睡2例,锥体外系反应1例,头痛0例,恶心2例,皮肤瘙痒0例;对照组失眠1例,嗜睡3例,锥体外系反应0例,头痛2例,恶心1例,皮肤瘙痒1例;观察组总不良反应7例,与对照组8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疗效较佳,且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3-2015年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2015年临床首次分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首次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药敏结果判断遵循CLSI 2012指南,数据使用WHONET5.6软件分析.结果 共收集大肠埃希菌2 426株,送检科室以ICU(466株,19.2%)和泌尿外科(375株,15.5%)为主,标本来源以泌尿道(733株,30.2%)、呼吸道(720株,29.7%)和血(447株,18.4%)为主.3年间,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向:2013年为19.0%,2015为12.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年间,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性发生一定变化,对部分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呈稳定下降趋向,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由82.7%下降到60.5%、对头孢吡肟由71.1%下降到41.2%;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稳定在3.4%~4.0%之间,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分别为90.7%和89.6%.结论 大肠埃希菌仍存在多重耐药的情况,应该持续规范抗菌药物的运用,加强对大肠埃希菌感染流行与传播的控制.

    作者:高宇;秦婷婷;赵晓杰;赵树龙;康海全;顾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鼻息肉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鼻息肉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320例鼻息肉患者,依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196例)与手术治疗组(124例),再将2种治疗方法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药物治疗1组、药物治疗2组与手术治疗1组、手术治疗2组;其中药物治疗1组与手术治疗1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传统护理,药物治疗2组与手术治疗2组在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护理.观察4组入院及出院时负性情绪变化,评估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观察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通过治疗和护理后,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对比,药物治疗2组与手术治疗2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1组与手术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药物治疗2组与手术治疗2组也明显高于药物治疗1组与手术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出院时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人院时下降,且循证护理模式护理组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出院时,循证护理模式护理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 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培培;周英;赵梅君;杨学梅;马士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Contasure Needleless(R)无针吊带应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Contasure Needleless(R)无针吊带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并纳入2014年3月-2016年2月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和宁波妇儿医院收治的女性SUI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Contasure Needleless(R)治疗,对照组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尿潴留、血肿)、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治疗效果:观察组中85.7%治愈,8.6%缓解,5.7%无效,对照组分别为89.7%、5.9%、4.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术期相关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1.602、6.147、3.470,P<0.05).③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2组患者术后ICIQ-SF、IIQ-7、UDI-6等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11% (6/74);对照组为17.57% (13/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0,P=0.045).结论 Contasure Needleless(R)无针吊带治疗我国女性SUI疗效与TVT-O相当,但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低的临床优势,值得在我国各级医院推广实施.

    作者:许琴仙;徐佳玲;庄勰燕;傅浪静;葛莉红;蒋本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肠系膜恶性上皮性间皮瘤1例

    恶性上皮性间皮瘤是临床上极为少见的一种疾病,来源于胸膜、腹膜、心包和鞘膜等体腔表面的间皮细胞[1],侵袭性强,预后较差.多发于高龄人群,近年来在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高,误诊率较高[2-3].腹膜的发病率仅次于胸膜,约占全部的1/3.我院收治1例肠系膜恶性上皮性间皮瘤,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增强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陈云杰;姜海涛;高国生;王天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期COPD患者3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平均病程为(20.35±9.43)年,平均年龄(62.13 ±9.25)岁.在三伏天中每一伏的第1天使用中药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贴敷时间一般为2~4h,共计3次.选取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各适量,按比例把其研磨成极细粉末,过筛后加入鲜姜汁并拌匀后制成药饼,选取双侧肾俞、脾俞、肺俞进行贴敷,结合病情需要时再加贴大椎穴.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前后的临床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咳嗽、咳痰及喘息的变化.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连续性变量数据以x±s表示.结果 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控制8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治疗后患者咳嗽、咯痰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喘息的症状积分虽也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入选的病例和观察评估有关,有待下一步的研究.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辨证施护来治疗稳定期的COPD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淑艳;张珍珍;张晓珍;姚诗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模式对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中医药综合疗法对社区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改善患者症状.方法 从上海市嘉定区6个社区各纳入30例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共计180例,均于2016年2-8月入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心理疏导,每月为患者进行一次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包括口服中药、针刺、耳穴及八段锦.3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改良后的Kupperman评分进行比较,并评判临床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改良的Kupperma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在潮热出汗、失眠、易激动、抑郁、疲乏、心悸方面较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眩晕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易激动、抑郁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综合干预模式对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疗效,能改善诸多症状,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

    作者:张喆;林娟;杨金禄;俞建锋;汤伟;陆萍;葛玲玉;陈润;黄美英;蔡以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创伤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创伤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214例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者,61例)和对照组(未发生,153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2组患者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等因素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4例创伤患者有61例发生ARF,发生率为28.5%(61/2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是创伤后患者发生ARF的单因素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是创伤后患者发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创伤后极易发生ARF,年龄、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休克持续时间、创伤指数评分、APACHE评分是创伤后患者发生ARF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及时判断出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

    作者:谢婵婵;李季;陈亚丽;王春芬;吴宗林;楼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研究

    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研究旨在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炎症因子、氧化应激、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变化,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于绍兴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儿童5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儿童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BMD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情况,并采用t检验比较2组差异.结果 观察组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化应激指标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骨代谢指标BGP、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炎症因子指标CRP、TNF-α、IL-6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NO、SOD水平异常,且BMD明显降低,临床上检测其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BMD变化有助于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俞红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音乐结合放松疗法改善孕产妇负性情绪及分娩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究音乐结合放松疗法改善孕产妇负性情绪及分娩质量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的放松疗法;干预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对这2组孕产妇治疗前后的HAMA、HAMD评分、分娩情况、疼痛分级以及妊娠结局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孕产妇的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孕产妇干预前的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HAMA、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孕产妇的第1、2产程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有2例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6.7%,对照组有8例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孕产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分级以及妊娠结局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孕产妇音乐结合放松疗法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孕产妇的负性情绪及分娩质量.

    作者:盛夏;赵淑华;王战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目的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itric peptide,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0月于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86例,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2组均治疗14 d.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D-D、NT-proBNP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m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NR、PLT、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D-D、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D、NT-proBNP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膝上20cm周径差、膝下15 cm周径差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上20 cm周径差、膝下15cm周径差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疗效显著,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出血现象,且可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D-D、NT-proBNP水平.

    作者:袁武锋;蒋雷;郑素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高密度脂蛋白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初探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入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AS患者102例,分析患者HDL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及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标(BASDAI评分),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评分),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病人的总体评价(VAS)评分,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TG/HDL,LDL/HDL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①AS患者中HDL降低84例(82.35%);②HDL降低组与HDL正常组比较,发病年龄较小(27.51 ±11.08 vs.36.90±10.78,P=0.017);BASMI评分(4.61 ±1.83 vs.3.63 ±1.20,P=0.040),IgG(14.62 ±5.05 vs.10.04 ±2.65,P =0.027),ESR(38.19 ±30.64 vs.21.56±14.36,P =0.018),TGHDL(4.49±1.16 vs.3.51 ±1.01,P=0.011),LDL/HDL(2.65±0.81 vs.2.05±0.89,P=0.006)升高,TG(3.59 ±0.87 vs.4.95 ±1.50,P=0.019),LDL(2.14 ±0.66 vs.3.19±1.09,P=0.014)降低;③AS患者HDL水平与ESR(r=-0.290,P =0.004)、CRP(r=-0.290,P=0.003)、IgG(r=-0.280,P=0.043)、IgA(r=-0.310,P=0.020)呈负相关.结论 HDL降低提示A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可能性增加,对于AS的长期预后不佳可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并在AS的慢性炎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作者:周瀛;李志军;陈琳洁;谢长好;范晓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清肺化浊行血宽中方对PM2.5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及血清IL-8、TNF-α的影响

    目的 应用鼻腔滴注法建立细颗粒物(PM2.5)致小鼠慢性支气管肺炎动物模型,以研究清肺化浊行血宽中方对改善PM2.5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及血清IL-8、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将其等量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4组.空白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正常饲养,持续60 d;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小鼠则通过每日1次鼻腔滴注PM2.5悬液,剂量为40 mg/kg,持续滴注60d,观察3组大鼠出现咳嗽、气喘、毛发枯槁、活动减少,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模型组给予0.9% NaCl灌胃;中药低剂量组给予浓度为0.825 g/ml的清肺化浊行血宽中方灌胃;中药高剂量组给予浓度为1.650 g/ml的清肺化浊行血宽中方灌胃;各组灌胃频率均为1次/d,0.1 ml/10 g,持续15 d.15 d后制作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改变并监测血清IL-8、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8、TNF-α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低剂量组血清IL-8、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病理学显示:中药高、低剂量组均对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修复作用.结论 清肺化浊行血宽中方对PM2.5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具有修复损伤肺组织、改善气体交换空间的作用,这可能与减少血清IL-8、TNF-α含量有关.

    作者:张金波;王新陆;孙丽;孙恒虎;孙蓉;高博;商立珍;梁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胰高血糖素瘤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1例

    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GCGN)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胰岛A细胞肿瘤,以坏死性游走性红斑、糖尿病、消瘦贫血等为主要表现.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为有效的措施.由于术中分离肿块时对肿瘤的挤压作用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从而可能对血糖(Glu)稳态及心肌收缩力产生不良影响.在对此类患者的麻醉管理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其特殊性.我院2016年3月收治1例胰高血糖素瘤患者,其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江波;李帅蓉;贺娜;魏文博;于建设;陶利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北京市实施“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临床综合课程》3年回顾

    由首都医科大学倡导主持的北京地区“3+2”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自2013年始至今已经进入第四轮.培训期限为2年,分3个阶段进行.第2阶段(即临床培训阶段)安排在临床培养基地实践及学习,期间安排了8门课程,其中《临床综合课程》共45学时.课程实施于临床轮转期间,具体内容包括人文教育课程,还包含内、外、妇、儿等二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分为人文课程、疾病课程、症候群课程三大类.①前期工作:a.培训教师树立“全科”观念,掌握工作方向;b.组织“集体备课”,编写统一共用“教学课件”;c.确定课件编写的角度及思路,即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层次以5年制本科教材为基础、适当介绍各类疾病指南,“病例导入式教学”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学过程要体现出该门课程的特色“全科、综合、横向”,明确瞄准培养对象是助理全科医师,从临床实际工作的角度展开教学,“教会”如何去“看病”,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②课程优化:a.在2014年、2015年两次修订了教学课件;b.每轮课程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课程结业测验,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发现存在问题;c.系统试卷分析,发现不同教学单位之间的差异并提出解决思路.(③课程研究改进:a.改进试题形式为多选题(包括A型题与“简要病历”题干题),并尝试建立适合“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临床综合课程》的试题库以继续深入推进“以病例为导入”的教学模式;b.利用试卷分析进一步分层(联合教研室、教学单位管理部门、教师与学员共4个层次)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c.再次集体备课对课程进一步梳理剖析,列出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点.

    作者:张东海;马秀华;刚君;赵留庄;徐德颖;刘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Glut4基因rs5417位点多态性和血糖水平交互作用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子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基因rs5417位点多态性和血糖交互作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2010年1-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患者,经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疑似OSAS的870例患者进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和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留取外周静脉血标本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Taqman-PCR技术对Glut4基因rs5417进行基因型鉴定.分析Glut4基因rs5417位点多态性和血糖水平交互作用与OSAS的相关性.结果 870例患者中,空腹血糖≥5.6 mmol/L患者204例,占23.45%.OSAS检出率为72.11%.携带(AA+AC)基因型人群中,空腹血糖≥5.6 mmol/L患者中OSAS检出率高于空腹血糖<5.6 mmol/L(81.11% vs.67.89%,P=0.003);然而携带位点(CC)基因型人群中,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后空腹血糖≥5.6 mmol/L是OSAS的重要危险因素,OR(95% CI)为1.20(1.02,1.42),P=0.026.空腹血糖≥5.6 mmol/L携带(AA +AC)基因型OSAS风险是空腹血糖<5.6 mmol/L携带(AA+ AC)基因型患者的1.88倍,其95% CI:1.16 ~3.05,P=0.011.空腹血糖≥5.6 mmol/L携带(CC)基因型OSAS风险是空腹血糖< 5.6 mmol/L携带(AA+ AC)基因型患者的2.02倍,其95% CI:1.04 ~ 3.92,P =0.038.结论 Glut4基因rs5417位点(CC)基因型和空腹血糖≥5.6 mmol/L之间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增加OSAS患病风险.

    作者:李梅;姚晓光;洪静;吴婷;木拉力别克·黑扎提;周玲;张德莲;李南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VEGF基因可变剪接在根尖周囊肿骨破坏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本研究以根尖周囊肿为疾病模型,根据其临床特点确定骨破坏速率,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间质中微血管密度;同时原代培养囊壁成纤维细胞,检测其中各种VEGF异构体对微血管增生及破骨细胞诱导效率的影响,探讨VEGF可变剪接在牙源性囊肿骨破坏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9例根尖周囊肿,以CD34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凸显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血管腔面积,曲面断层影像进行病变面积的测量,并选取其中13例新鲜手术标本进行根尖周囊肿囊壁成纤维细胞培养,制备条件培养基和诱导破骨细胞,并进行RNA的提取及realtimePCR检测VEGF异构体的相对表达量.x2检验用于评估CD34阳性的血管腔面积和临床特点.血管腔面积、各种异构体相对表达量、囊肿进展速率和破骨细胞诱导效率的关系由线性回归及Spearman's等级相关评估.结果 VEGF-121a/总VEGF和VEGF-165a/总VEGF正相关于微血管管腔面积,后者则与囊肿骨破坏速率正相关;而VEGF和VEGF-189a的相对表达量正相关于破骨细胞诱导效率,VEGF-165b/总VEGF和VEGF-189b/总VEGF则与破骨细胞诱导效率成负相关.结论 提示VEGF-xxxa型可能主要促进囊肿的骨坏过程,而VEGF-xxxb型则可能有抑制效果.

    作者:王婷婷;黄永松;刘芳;徐丽;王德顺;王海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调强放疗对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小靶区调强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该治疗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采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1.8 Gy/次,总剂量45Gy),靶区范围包括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及闭孔淋巴结.采用欧洲肿瘤研究与治疗中心研发宫颈癌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EORTC QLQ-CX24)进行长期问卷调查,随访时间分别为放疗前、放疗后、放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问卷内容主要包括3个多项维度和6个单项维度.结果 2006年10月-2015年10月,共79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18.2个月.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生存质量主要与手术方式和ECOG评分有关(P<0.05),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无关(P>0.05);症状维度得分在放疗后和放疗后3个月升高(P<0.05),在之后随访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躯体维度得分在放疗后9个月出现明显下降(P<0.05);性功能维度、淋巴水肿维度、周围神经维度、绝经维度、恐惧维度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维度主要在放疗后9个月才出现相关生存质量的提高(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进行小靶区放射治疗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在症状维度和躯体维度,但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生活质量可逐步升高.

    作者:张霞;王赟;俞青苗;郭锦芳;胡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常用口服降糖药分类及临床合理使用(续完)

    3 双胍类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还有改善血脂、保护心血管及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血清学酶谱及代谢异常等作用.3.1 适应证 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加用双胍类药物可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和发挥稳定血糖的作用.

    作者:孙露;张力;杨晓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患者五羟色胺及焦虑评分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患者五羟色胺及焦虑评分的影响,以期指导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选自2016年1-12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患者均根据不同的症状、病情程度采取个体化用药方案,在临床用药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心理干预治疗.每组各36例,治疗14 d后采用SAS、SDS量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黏膜组织中五羟色胺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SAS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SAS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SDS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SDS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五羟色胺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五羟色胺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情绪,通过抑制肠道内五羟色胺的表达水平改善胃肠功能失常症状使患者获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员娥;郭旭日;高聪颖;蒋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全麻患者苏醒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全麻患者苏醒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2组患者采取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术毕前停用瑞芬太尼时,观察组给予0.1 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照组给予1 mg/kg曲马多,比较2组患者苏醒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苏醒期躁动-镇静(RASS)、疼痛评分(V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神志完全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拔管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拔管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拔管后10 min、30 min、1h、2h时观察组患者RASS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有助于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躁动发生,保证了拔管期的麻醉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袁晓红;连燕虹;方军;郑雪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