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26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张丽;谢建洪;陈明;孙东升

关键词:miR-26a, 动脉粥样硬化, VSMCs, 增殖和迁移, 细胞分化
摘要:目的 MicroRNAs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增殖、迁移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本文探讨miR-26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终浓度为5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VSMCs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VSMCs中miR-26a表达;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 α-actin)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MYH1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BrdU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VSMCs凋亡、增殖和迁移能力变化.结果 oxLDL诱导VSMCs中miR-26a表达显著升高(3.22±0.21 vs 1.03±0.03,t=10.56,P<0.001),anti-miR-26a转染VSMCs能显著减少oxLDL诱导的miR-26a表达(P<0.05).功能学实验发现oxLDL显著下调VSMCs分化标志物SM α-actin和MYH11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P<0.05),而anti-miR-26a能够逆转oxLDL对VSMCs的作用(P<0.05).结论 oxLDL处理的VSMCs中miR-26a异常升高,miR-26a促进VSMCs增殖和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和分化,提示miR-26a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及降低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妇女保健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44例,按1∶1比例收集同期于我院妇女保健科产检的14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的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等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胎儿窘迫、低体重儿等发生情况,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对比观察2组妊娠结局的差异,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月收入、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孕期并发症、负性情绪等7个因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以及负性情绪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478、1.184、2.804和2.479;病例组胎儿窘迫、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肥胖、文化程度低、有高血压家族史、有负性情绪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另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临床要加强预防和保健.

    作者:王益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应用高频超声(5~12 Hz)观察患者颈动脉,按是否发生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为70.3%(130/185);斑块组年龄、病程、BMI、TC和SBP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5年[OR =2.512,95% CI(1.216~4.902),P=0.010]和TC≥5.18 mmol/L[OR=1.668,95% CI(1.063 ~2.814),P=0.029]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程长和高胆固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积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控制血脂代谢紊乱,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鑫;马琳;杨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认知功能障碍的识别和诊断

    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比较突出.据世卫组织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到2020年可能将达2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出现使得伴龄增长的相关老化性疾病逐渐增多,且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医学社会问题.认知功能障碍显得更为突出,它表现为发病率高(80~90岁老人几乎都存在这些问题)、患病率高、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欧洲本世纪初的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是卒中的1.5 ~3.0倍,患病率分别是卒中和帕金森病的2~4倍及4~6倍.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痴呆的发病率患病率与欧美国家相当,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7.5%,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翻一番,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痴呆.

    作者:陈伟贤;郭李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次性充气式桡动脉止血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一次性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器(TR Band)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提高TR Band止血器使用效果,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患者114例,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充分沟通,告知桡动脉穿刺益处及可能并发症和术后注意事项,术中密切观察,术后立即拔除桡动脉鞘,按照TR Band止血器使用方法注入13 ~ 15 ml气体,多不超过18 ml压迫止血,分 别于术后每2h放气2ml,放气8~10 ml后观察,10 ~20 h去除压迫器.观察TR Band对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效果、并发症及患者的适应程度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效止血,不影响患者休息体位及大小便,其中并发手部肿胀10例,皮肤局部压伤1例,桡动脉闭塞2例,压迫处不同程度疼痛25例,其他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TR Band用于桡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董金玲;李勇;马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侧后方入路经皮内镜下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探索使用脊柱内窥镜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法.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6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28 ~65岁,平均38.2岁.按影像学分类,中央型8例,旁侧型38例,极外侧型6例,游离型5例,钙化型1例,盘源性腰痛7例.按责任间盘分布:L3/4 14个,L4/5 29个,L5/S1 22个.所有病例经CT、MRI或间盘造影检查与临床症状相符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行PELD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5例均获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9.1个月.手术时间(48±29) min;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4.2d.一例出现L5神经根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一例术后1周出现与术前相同症状,随访MRI示突出复发;无感染、完全神经根瘫痪、硬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前VAS(7.0±2.6)分,术后(3.5±1.9)分,末次随访(2.1±2.5)分,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术前ODI(55.3±9.6)%,术后(19.1±7.2)%,末次随访(16.3±8.0)%,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明显改善(P<0.05).据改良Macnab标准,优31例,良24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84.5%.结论 严格把握适应征的前提下经皮内镜治疗各种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高浩然;周程沛;高全有;薛为高;钱澍;钱济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穴位贴敷加中药内服预防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对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剖宫产产妇398名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剖宫产产妇35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组仅在术中给予一次抗生素,于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对2组产妇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1.14、1.82,P>0.05);2组产妇术后24h的WBC、N%、Hb及术后72 h的Hb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0.47、0.45、0.33,P>0.05),但在术后72 h的WBC和N%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6、16.40,P<0.01);2组产妇术后的切口渗出液增多、切口局部红肿痛、切口出血、切口化脓、发热、宫腔感染、盆腹腔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8、0.19、0.77、0.22、0.09、0.77、1.76、1.76,P>0.05),但2组产妇的术后医院感染总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96,P<0.05).结论 运用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不仅减少了剖宫产术后抗生素用量,还显著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金妙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并住院进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68例为实验组;同期于医院体检正常育龄妇女7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组血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同时实验组于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服药1,3个月后患者血清HMGB1、RBP4、MMP-1、TIMP-1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MGB1、RBP4、MMP-1、TIMP-1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给予药物治疗后血清HMGB1、RBP4、MMP-1、TIMP-1与治疗前相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MGB1、RBP4、MMP-1、TIMP-1从而可作为该疾病较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胡京辉;刘金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尿酸对预测心房颤动发病及疗效的评估价值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用于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及治疗效果中的作用,为房颤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①尿酸对预测心房颤动发病作用研究:对照组随机选取来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60例,观察组选择因房颤来我院治疗的患者180例,其中符合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三种房颤类型的患者各60例,2组患者分别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CRP水平及心脏彩超检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房颤危险因素进行分析.②尿酸对心房颤动治疗效果评价作用研究:观察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再次检测血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尿酸(428.13±123.76)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07.15±97.64)μmol/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LVEF(OR =3.173,P<0.01)、LAD(OR=1.376,P<0.01)、运用β受体阻滞剂(OR=1.297,P<0.01)、尿酸水平(OR=2.548,P<0.01)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OR=1.371,P<0.01)和LVEF(OR =2.414,P<0.01)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药物及电复律控制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心房颤动独立危险因素,且与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尿酸水平可以用于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并对疗效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贾先慧;王仲恺;甘国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餐后2小时血清甘胆酸测定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中孕期孕妇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来湖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中孕期孕妇2272例,抽取其空腹血液和餐后2h血液,检测其血清甘胆酸的水平,并对这些孕妇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272例孕妇随妊娠发展到晚期妊娠后发现9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回顾分析发现,这94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56.09±33.37)μg/dl,显著高于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102.57±27.22) μg/dl(P<0.05);而其余2178例正常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01.71±29.64)μg/dl,与同一天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的(97.85±24.58) μg/d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中期孕妇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检测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在其未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前作出诊断,使临床提前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加以防范,进而降低孕妇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宫内窘迫的发病率.

    作者:张雅琴;沈玲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住院的腹型HSP患儿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每次1 ~2 mg/kg,2次/d静滴,西米替丁每次10~ 20 mg/kg静滴,2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每次5 ~ 10 mg/kg,2次/d静滴,均5d为1个疗程.观察2组呕吐停止、腹痛缓解、便血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呕吐停止时间为(2.11±1.15)h、腹痛缓解时间为(4.31±1.26)h、便血消失时间为(3.77±2.55)h、平均住院天数为(11.64±5.30)d;对照组呕吐停止时间为(3.34±1.64)h、腹痛缓解时间为(5.45±1.77)h、便血消失时间为(6.51±2.27)h、平均住院天数为(16.72±4.6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腹型HSP,可明显缓解各种症状,有效缩短病程.

    作者:胡应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在心脏手术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磷酸肌酸(CP),评价C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40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改良St.Thomas'Ⅱ号心脏停搏液,观察组在停搏液中另加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记录2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等电生理指标;记录2组术后24h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分别测定主动脉插管前(T0)、开放循环后30 min(T1)、术后6 h(T2)、12 h(T3)、24h(T4)的CK-MB,cTnI、BNP.结果 观察组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高于对照组[(96.71±8.03)%vs.(71.29±7.18)%,P<0.05].观察组术后24h、48 h多巴胺用量[(2.21 ±1.21) μg/(kg·min),(1.32±0.79) μg/(kg·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18±1.42) μg/(kg· min),(3.21±0.96) μg/(kg·min),P<0.05].观察组T1、T2、T3、T4时CK-MB、cTnI、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时CK-MB、cTnI明显较TO时升高(P<0.01),后开始回落.结论 手术停搏液中使用外源性CP,可提高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并降低患儿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朱江;潘海龙;陈洪;代学利;高威;许啸波;叶兴宏;王云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 以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538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体位干预后,538例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置管时间等均明显优于既往未行体位干预引流的患者,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心理干预后和术后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心理未干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干预后和术后干预后相比,患者的心理状况基本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徐亚红;谭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雄激素受体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慢性感染在HCC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HCC还有个很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就是在全球范围内HCC患者中男性明显比女性多,男女患者之比为(2 ~4)∶1,且HCC在男性癌症死亡病例数中排第3位,HCC在女性患者癌症死亡病例数中排第6位,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1].早期研究显示雄激素(androgens)是导致HCC发生率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血清高水平的睾酮可促进肝癌发生发展,但发现临床对肝癌患者去雄激素治疗,效果不满意[2];雄激素主要通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雄激素及受体通路参与调节多种生物学事件;其详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近年来雄激素受体在肝癌方面的研究做出以下综述.

    作者:杨德红;李庭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全年ICU送检的各种标本的细菌学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0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05株(占87.6%),革兰氏阳性球菌100株(占12.4%).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211株(占26.2%),且多为泛耐药菌株,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83株(占22.7%)、铜绿假单胞菌122株(占15.2%)、大肠埃希氏菌90株(占11.2%)、阴沟肠杆菌34株(占4.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0株(占3.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8株(占3.5%),均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均敏感.结论 ICU患者感染严重,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现细菌种类多、耐药率高的特点.应加强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及流行.

    作者:张秀芳;王小扁;李峰;柴杰;谭雪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3年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特点,为H7N9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经多渠道核实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数据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发病时间、地点、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结果 2013年中国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48人,其中死亡48人,病死率为32.43%;主要集中在疫情爆发初期3~5月,特别是在4月,发生124例,占总数的83.78%,疫情在夏季明显减弱,进入秋冬季又逐渐抬升;确诊病例基本为散发状态,绝大多数发生在以江浙沪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上海、浙江和江苏三省市较多,各自都超过了25例,其余各地均低于10例;男女性别比为2.33∶1;年龄分布在4~91岁的各个年龄段,以中老年人为主,45岁以上确诊病例占72.30%.结论 H7N9禽流感感染以散发为主,目前资料不支持H7N9存在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H7N9感染人群具有独特的性别、年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H7N9禽流感病毒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必需监测疫情的各个环节,建立可靠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姜慧芬;包叶江;徐笑红;姜立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颅脑外伤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颅脑外伤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26例颅脑外伤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泌尿道感染的诱因、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造成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留置导尿管、昏迷时间超过7d、慢性基础性疾病、颅脑手术、泌尿道并发症.147株病原菌的类型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46.26%和36.05%.菌种主要是大肠埃希菌(23.81%)、白色念珠菌(17.59%)、热带念珠菌(13.60%)、粪肠球菌(10.88%)、鲍曼不动杆菌(9.52%)、金黄色葡萄球菌(4.76%)、肺炎克雷伯菌(4.08%).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通过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药敏特点,可确立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有利于控制颅脑外伤后泌尿道医院感染.

    作者:曾贤铭;孙青阳;于婷婷;卢旺娣;张婴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274例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远期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间274例进行胸腔镜下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电视胸腔镜引导下清除纤维分隔、脓苔、坏死组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残腔后膨肺,如肺表面有胸膜纤维板形成,肺不能复张,则进行纤维板剥脱.术后观察胸腔引流量及颜色变化、术侧肺呼吸音变化、肺复张情况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5个月~2年,随访率95.6%.结果 274例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后出血,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4.5±20.4) min (40 ~ 1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1.5±41.3)ml(50~15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3.4)d(4~22 d).2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4~6d出现发热,6例患者术后半年发生切口处结核性脓瘘,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持续漏气.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纤维剥脱术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创伤小,为首选方法.

    作者:叶敏华;张健;朱成楚;陈保富;马德华;叶中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意见,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通过对浙江省中山医院呼吸内科253例AECOPD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相关药敏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一共培养51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41株(46.9%),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性较高;革兰阴性杆菌185株(36.0%),对红霉素等耐药性较高;真菌88株(17.1%),对咪康唑耐药性较高.结论 AECOPD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大部分临床病例表现为细菌、真菌混合感染,且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高,临床疗效较差的特点,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加强药敏测定,保证抗菌药物合理、有效使用.

    作者:黄慧贤;王琨;戴秀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改良式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的研究

    目的 探究改良式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从2012年3月-2014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接诊病例中抽取的1 10例大面积烧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10例病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2个研究组,对治疗组的病例进行改良式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对观察组的病例进行传统的邮票植皮治疗.观察分析2组病例的移植皮片在治疗后的异体皮成活率、皮片融合时间、全身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1%烧伤面积的治疗费用、创面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体温变化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异体皮成活率、皮片融合时间、全身创面愈合时间、1%烧伤面积的治疗费用、创面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2组病例的体温变化、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效果显著,从一定程度上还减少了创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同时减少了病患的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占卫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治疗,男性15例,女性19例,12例为交通伤,17例为跌倒伤,5例为其他原因,术前ASA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15例,Ⅳ级3例,术中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4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门诊复查和X线片检查,术后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arris评分≥90分为优,80~ 89分为良,70~ 79分为可,<70分为差.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切口3~~5 cm,平均4 cm.手术时间为36 ~ 11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9.3 ±9.8)min,手术中出血量为50 ~ 200 ml,平均出血量为(108.3 ±20.3)ml,骨折愈合时间为63 ~ 182 d,平均愈合时间为(102.0 ±4.6)d.手术后,共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情况,其余患者无并发症情况.手术后,患者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24例优,7例良,2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1.2%.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于术后24h坐起和翻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步锻炼髋关节伸屈功能及扶拐下床逐步负重功能锻炼.结论 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手术出血量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何成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