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烧伤科预防上呼吸道梗阻中的应用

徐刚;黄金华;周杰;周荣芳;刘森;刘亦峰

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 烧伤, 上呼吸道梗阻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DT)治疗烧伤后上呼吸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烧伤整形科2007年以来对27例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预防上呼吸道梗阻,同期25例患者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0T)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愈后瘢痕情况,分析评价PDT在烧伤科预防上呼吸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DT组和O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3±3.83)min和(44.64±9.1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36±10.52)ml和(52.99±16.08)ml,愈后瘢痕面积分别为(1.77±0.84)cm2和(3.61±0.59)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与OT组相比,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愈后瘢痕长度明显缩短.结论 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微创等优点,对烧伤科预防性气管切开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康灵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康灵联合G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8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GP方案化疗,2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只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于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补康灵50 ml/次,2次/d,直至化疗结束后1周.用药2个疗程后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46.51%)略优于对照组(41.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疲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D3+、CD4+、CD4 +/CD8+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率为69.2%优于对照组的45.5%(P<0.05).结论 补康灵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作者:张锦林;杨磊;倪美鑫;王建红;谭清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集体光气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光气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特征.总结不同程度急性光气中毒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方法 对23例光气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轻、中、重度光气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给予吸氧、糖皮质激素、预防感染、化痰、保护胃黏膜等治疗.结果 轻、中度中毒患者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或两肺斑点状高密度影,重度中毒患者胸片均表现为肺水肿.中毒程度的轻重与性别、年龄无关.症状越多,体征越重,提示病情越重.结论 光气中毒分级与胸部X线征象有一定相关性,根据《职业急性光气中毒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分级与胸片特征做出诊断,及时摄胸片及复查有重要意义.纠正缺氧是抢救光气中毒成功的关键.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预防或治疗肺水肿.

    作者:郭法平;黄(王莹)芝;常琳;冯锋;刘时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1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23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23例.其中脑实质穿刺引流3例,占13.04%;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7例,占30.43%;侧脑室穿刺引流13例,占56.52%;脑脊液漏5例,占21.73%;引流管污染3例,占13.04%;年龄>65岁8例,占34.78%;糖尿病9例,占39.13%;无菌操作不规范8例,占34.78%;置管时间长5例,占21.73%.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尤其是侧脑室或出血破入脑室穿刺后更易并发颅内感染,应加强无菌观念,注意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颅内感染.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联合鞘内注射有明确疗效,可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尚芙蓉;胡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议医院营养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目的 为了了解医院营养健康教育的状况,为医院营养教育的全面展开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检索相关文献,了解医院营养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状况.结果 营养健康教育在医院是缺失的.其原因有:高校临床营养教育的缺失,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生,几乎没有一所院校把《临床营养学》设为必修课,只有少数院校把它作为选修课;薄弱的继续教育,医院未把营养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2002年中国营养学会调查显示,只有47%的医院设有营养科,营养科建制的不完善也是营养教育在医院缺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不断攀升的慢性病发病趋势以及居民相对缺乏的营养知识都与营养的关系非常密切,对慢性病的防控也应加强营养教育;营养支持的快速发展与营养科建设在医院的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在医院大力开展营养健康教育,以促进营养科的建设,促进营养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在医院的全面展开显得十分紧迫.

    作者:王一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86例强脉冲光子脱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286例强脉冲光子治疗身体各部位多余毛发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采用强脉冲光子脱毛机,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有效的治疗前、中、后护理对286例患者进行脱毛治疗;选用3脉冲,输出能量密度为17 ~28 J/cm2,光斑大小为8 mm×15 mm,3~5次为一疗程,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30~50 d;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并记录效果.结果 随访观察治疗后患者6~12个月,治愈者155例占54%,显效者91例占32%,好转者11例占4%,无效者29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仅有9例患者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紫癜(6例)、水疱(3例),经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得以恢复,无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强脉冲光子脱毛具有安全、高效、痛苦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作者:周娟;杨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病科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老年病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有力证据,以降低细菌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院老年病科患者住院期间所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晨起痰标本送检培养结果进行筛选,收集痰培养阳性菌株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09年痰培养细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53.3%),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30%),后为真菌(16.7%).2010年细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42.9%),其次为真菌(38.1%),后为革兰氏阳性球菌(19.0%).2009及2010年排名前3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而革兰氏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粪肠球菌.结论 2009~2010年的痰培养结果提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中占首要位置.2010年真菌感染的几率较2009年有所上升.

    作者:吴培生;郭莉;郝艳霞;吴晓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海军四一一医院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的110例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通过支气管镜采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10例患者共采集痰标本487份,获病原菌310株,阳性率为63.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6.5%,革兰阳性球菌占16.1%,真菌占16.7%.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87.3%患者存在混合感染.两类病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有多重耐药趋势,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本组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以多重耐药菌和/或混合感染为主,病原菌具有广泛的耐药率,临床上对肺部感染患者应特别重视病原学诊断,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卓安山;曾葭;李奕;童皖宁;谢仁春;董洁;徐永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红肉和肉制品摄入增加癌症风险的研究进展

    肉类食品在当今的饮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肉类是水分和脂肪的重要来源,含有20% ~ 30%蛋白质,提供所有的主要脂肪酸,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1].近年的研究发现,红肉和肉制品(主要指添加防腐剂保藏或者通过烟熏、腌制或盐渍以及煎炸烤等方式加工的肉)的大量摄入与多种癌症相关.笔者结合近年来各国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红肉类和肉制品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现状、致病机理,简要分析了研究的不足,并对下步研究做出展望.

    作者:韩鹏飞;唐偲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类风湿关节炎社区防治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服务中心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普查和疾病防治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上海浦东新区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人群共计1000例,首先对所有人群进行血清学指标初筛,包括抗CCP抗体、RF、CRP和ESR;对于血清学指标异常的120名体检者进行专家会诊,以确认是否为RA;同时对这部分人群进行《类风湿关节炎危险因素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结果 本次研究中,120名血清异常的体检者共确诊23例RA患者,其抗CCP抗体均为阳性,其中女性19例,男性4例;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结论 本研究从早期普查、快速确诊、长效随访和危险因素分析等方面初步验证了类风湿关节炎社区防治路径探索的可行性.

    作者:陶惠红;陆建民;褚亚萍;诸佳丽;倪卫红;鲍勇;沈福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德阳市院前急救现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德阳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 选用德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救护记录单为调查表,调查对象为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德阳市急救中心所有院前急救患者,共16 265例,采用现况研究.结果 ①16 265例患者平均年龄(45.23±17.46)岁,男女性别比为1.18:1,职业以工人(38.26%,6223/16 265)多.院前急救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分别为(1.89±0.82)min、(14.22±5.23)min、(14.33±4.34)min、(13.12±4.35)min.院前急救病种前5位是创伤(38.80%,6311/16 265,)、脑血管病(18.73%,3047/16265)、心血管病(17.54%,2852/16 265)、呼吸系统疾病(9.67%,1573/16265)、中毒(6.00%,975/16265).院前急救病例一年中以冬夏季多(62.99%,10 245/16 265);一天中以昼多夜少分布,高峰时间是8:00 ~24:00(86.74%,14 108/16 265).院前急救出诊半径为(8.15±3.25)km,区域分布以市区为主(52.36%,8517/16 265),城郊与农村次之.②死亡病例与非死亡病例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时间死亡病例比非死亡病例明显延长(P<0.05);院前死亡病例以>60岁多,占54.30%(638/1175);死亡原因以脑血管疾病(28.34%,333/1175)、心血管疾病(24.94%,293/1175)和创伤(22.38%,263/1175)为主.结论 德阳市院前急救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本调查为德阳市院前急救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鄢涛;王森;谭鸿;姜伟;刘辉;李远建;胡壮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改良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和分析改良Nuss术的手术配合要点,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 对50例漏斗胸患儿进行术前访视,做好心理护理,认真准备手术物品.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保持密切配合.结果 所有5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死亡及复发病例.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10~25 ml,平均出血10ml;住院时间6~10d,平均住院时间7d.术后伤口皮下淤血2例,矫形板轻度翻转1例.随访1~12个月,平均10个月.患儿活动量明显增加,对矫形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Nuss术矫治小儿漏斗胸具有创伤小、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活动早、矫形效果好等优点.术前对患儿的全面评估、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与医生的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琨琨;周琦;雷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扬州市两社区55岁以上人群生活习惯与脑卒中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扬州市城市社区中55岁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的患病情况,调研中老年人生活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病趋势相关性,并以社区为基点对影响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提出促进健康的建议和措施.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扬州市两个城市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共701位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应调查结果进行健康状况及影响脑卒中发病发展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两社区55岁以上中老年人有一定比例的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3%和5%,其生活习惯、基础疾病、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均参与和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与发展.结论 制定防范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生的措施,有效干预影响脑卒中发病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提高社区医疗中心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全面降低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顾健;顾蔚;李晓波;李华;伏正予;闪丹;孙幸;朱晓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采用Bard肝穿枪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4月5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和护理,包括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指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措施.结果 53例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出现局部切口疼痛28例,胸闷、心悸2例.经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后缓解,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在肝穿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术中配合,采取舒适体住,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安全实施肝穿刺活检术的关键.

    作者:乔艳;汪素琴;沈萃;张妹;王云;郑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右室心尖部起博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博对右房压力及肺毛细血管平均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起搏对右房压力及肺毛细血管平均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8月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临床检查显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6例;术后分别持续行5 min、10 min心房感知心室起搏(VAT)模式的RVA、RVS起搏,同时记录右房压力及肺毛细血管平均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结果VAT模式下,持续5 min、10 min RVA起搏的右房a波、V波及肺毛细血管平均压均高于RVS起搏,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VA持续10 min起搏的右房压力及肺毛细血管平均压较持续5min的压力有增加的趋势,而RVS起搏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RVS起搏较RVA起搏对右房压力及肺毛细血管平均压的影响小,RVS起搏优于RVA起搏.

    作者:王和平;胡业梅;武永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内皮祖细胞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5只,12只大鼠背部两侧各设计制作1块皮瓣,皮瓣设计为:蒂宽=蒂长=0.8 cm,蒂部所携带直径为3.5 cm的皮瓣,形状类似“乒乓球拍”,建立皮瓣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另3只大鼠,冲洗骨髓腔,密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EGM-2MV培养液)培养出EPC;鉴定细胞CD34、CD133、vWF及VEGFR-2表型,并将目的细注射移植于皮瓣,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测量皮瓣成活面积,计算局部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注射EPC的皮瓣的存活面积以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部位(P<0.05).结论 EPC移植于狭长窄蒂皮瓣后,加速皮瓣缺血缺氧组织再血管化,改善皮瓣缺血缺氧状态,扩大皮瓣成活面积.

    作者:余道江;赵天兰;徐又佳;孟庆友;谢晓明;陈琦;韩文雅;伍丽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Vitapex糊剂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Vitapex糊剂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患有急慢性根尖周炎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乳磨牙178颗共114人,将患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常规根管治疗术,实验组93颗患牙采用日本森田株式会社生产的Vitapex糊剂根充,对照组93颗患牙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材料厂生产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充,根充后每半年复查,拍X线片观察根充情况,随访2年后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2年实验组6颗患牙失败,成功率93.3%;对照组26颗患牙失败,成功率7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itapex糊剂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是更适合于临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奥曲肽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曲肽在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兴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34例急性胰腺炎患儿,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分别为20例和14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血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判断其疗效.结果 奥曲肽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3%(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使用奥曲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明显减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减低转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能.且未发现其对小儿造成任何临床副反应,可以有效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结论 奥曲肽在小儿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疗效确切.

    作者:叶林华;黄路圣;黄云;刘建平;肖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蚌医二附院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有发热、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呃逆、急性胆囊炎、肝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肝脓肿、上消化道出血等,经积极治疗后患者均症状好转,无一例死亡.结论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出现的并发症与患者术前肝功能较差、化疗栓塞药物选择和使用剂量有关,完善患者术前相关检查,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合理选择手术患者,采用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应战;杨敬海;张玉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改良他汀序贯治疗对PCI术后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评价改良的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PCI患者100例随机分组:A组,PCI术前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40 mg×7d,以后20 mg qd;B组,PCI术前术后均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分别于服药前及术后24 h,服药后7d分别测定hs-CRP、MMP-9及NO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血管事件.结果 服药前两组患者hs-CRP、MMP-9、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hs-CRP、MMP-9较术前升高,NO较术前降低(自身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服药7d后两组hs CRP及MMP-9均较术后24 h下降,NO较术后24h升高(自身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结论 改良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显著降低PCI术后体内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并改善内皮功能,并不增加肌溶解等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金艳;杨承健;徐欣;曹佳宁;叶新和;董丰;李麟;王仁荣;杨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红曲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组织与生化学研究

    目的 研究红曲对改善高脂膳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组织和生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HE染色、光镜下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评分,从形态学上分析NAFLD大鼠及红曲干预后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清ALT、AST及血脂变化;放免法检测肝纤四项.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成模率100%.②红曲对NAFLD大鼠肝功能、血脂的影响:a.肝脏酶学变化提示,模型组与各组比较,以ALT、AST升高为主,ALT/AST<1(P=0.000).b.血脂变化表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血脂紊乱,存在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变化(P=0.001);红曲高剂量组与绞股蓝组比较在CHOL及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③红曲对NAFLD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NAFLD大鼠肝纤四项变化提示,模型组LN、HA、PCⅢ、CⅣ均呈上升趋势;除红曲低剂量组肝纤四项变化呈下降趋势;其余各组肝纤四项变化不明显.模型组与红曲各剂量组、绞股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但无明显降低甘油三酯效应及无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结论 红曲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减轻脂肪性肝炎改变.

    作者:罗文政;张清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