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与针灸治疗阴道前壁膨出一例

张志萍;张红英

关键词:阴道疾病
摘要:患者女,33岁,维吾尔族。2010年5月14日在职工医院经会阴侧切生子,初产,新生儿体重2.68 kg。患者产后使用开塞露才可排便,小便淋漓不尽,且发觉阴道有异物突出,小便后异物可自行进入阴道内,被诊断为中度阴道前壁膨出。按医院建议做提肛缩阴锻炼3个月后、自觉无好转。因恐惧阴道子宫前壁修补术,于2010年9月到我中医科求诊,患者纳少、失眠、面色少华、小腹下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考虑到产妇年龄,检查后中医辨证为中气下陷、肾气不固,给予中药补中益气汤口服和针刺治疗;取穴百会、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维道、气冲。2个疗程(10 d为一疗程)后,患者大小便正常,身体的不适感均消失,只有行走久后、咳嗽或打喷嚏时阴道偶有异物突出。又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不再有阴道异物突出。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会阴4度裂伤8例临床分析

    探讨会阴4度裂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及适宜的治疗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发生的8例会阴4度裂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接生技术不当成为会阴4度裂伤的主要原因,之后依次为产程过快、胎儿体重与会阴条件适应程度估计不足及阴道助产。8例患者经一期缝合后伤口愈合良好,产后42 d均正常排便。提高接产技术及助产技术,产时监测宫缩情况,充分评估胎儿体重及会阴条件和加强产时医患沟通,是预防会阴4度裂伤的关键。

    作者:邹丽颖;阮焱;王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关于全科医生制度建立的问题及建议

    自国务院推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以来,我觉得全科医生的春天来了。从2000年开始,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始进行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迄今为止,上海已有243名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毕业了,并在全国各地社区岗位上工作。现上海有13个大学的附属医院都有全科临床培训基地,正在培养的452名全科医生将于近2年毕业。纵观十余年的培养过程我有几点看法。

    作者:祝墡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降结肠Dieulafoy病致失血性休克一例

    患者男,74岁,因2h内解鲜血便3次总量约300 g入院。无腹痛、呕血及发热等。患者于1周前住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予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药物口服。体检:体温36.8℃,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一),肠鸣音活跃。

    作者:沈洪章;朱家沂;杨传春;杨斌;伏亦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临床诊断的结核性脑膜炎30例脑脊液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对2008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30例临床诊断的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特点做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宋孚霞;孙旭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参数图像处理在卵巢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参数图像处理在卵巢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50例卵巢肿块病例,其中良性肿块28例,恶性肿块22例,对其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超声造影参数图像处理软件实时无创动态分析卵巢肿块组织血管的生成和血流灌注模式,比较其时间-强度曲线(TIC)和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的形态特征,并对TIC各项定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卵巢肿块的超声造影图像中,良性肿块有24例(86%)显示内部以蓝色为主的低增强,恶性肿块有15例(68%)显示内部以红色为主的高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肿块中,23例( 82%) DVP曲线在造影全过程全部时段保持在基线之下,恶性肿块中有15例(68%) DVP曲线在造影全过程全部时段保持在基线之上;造影剂达峰强度恶性肿块显著高于良性肿块(P =0.000),达峰时间及平均渡越时间恶性肿块短于良性肿块[ (28±11)s比(65±19)s,(74±29)s比(154±5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始增时间恶性肿块短于良性肿块[(23±10)s比(44±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肿块的超声造影TIC、DVP曲线在良恶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结合了超声造影参数图像处理软件可更加直观地反映良恶性肿块的定量信息。

    作者:陈璐;洪莉;陈文卫;胡敏;吴德斌;朱雪娇;孙青;吴文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是代谢综合征的预测因子,可预测非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生[1],而对于糖尿病人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分析2008至2010年我院收住的血清GGT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253例(排除肝病及有大量饮酒史者)临床资料,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GT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刘佳;朱梦瑜;张雅静;姜春艳;温寅林;张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自制CT导引器引导针定位法对孤立肺结节穿刺活检的应用研究

    根据病变大小、病变外缘与胸壁内缘距离、病变肺叶等条件应用配对设计分组法,将64例直径≤3.0 cm、病变与相邻胸膜不接触的孤立肺结节患者分为行自制导引器引导针定位法穿刺活检(引导组)和常规法穿刺活检(常规组),每组各32例。引导组和常规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31/32)和72% (23/32),穿刺成功所用时间分别为(13.5±4.9)和(18.7±5.7)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 (3/32)和28% (9/3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该导引器引导针定位法可明显提高肺内小病灶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益红;李永杰;于秋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患者女,53岁。主诉:发热、咳嗽42d,咳痰、呼吸困难20d。患者于2010年10月19日因发热、咳嗽就诊于当地村卫生所,于发病第2天、第4天在家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2 g、炎琥宁80mg,每日1次。4d后发热不退,体温38℃左右,偶咳。至当地县医院内科门诊,加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5 g、每日1次(当天未用药)治疗3d,热未退,干咳。转入市医院住院治疗5d,用药不详,发热仍不退,阵发性咳嗽,偶有白黏痰。又转入省级三甲医院住院治疗16 d,其间发热不退,咳痰增多,呈大量白黏痰,时有黄脓痰,或痰中带血丝;有时呈剧烈阵发性咳嗽,伴窒息感,经吸痰方能缓解;并出现呼吸困难渐加重,呈端坐呼吸,颜面紫绀,遂住入重症监护病房。

    作者:赵鸿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肋骨骨折合并迟发性血胸31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31例迟发性血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有胸痛,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者14例(45%),心率增快19例(61%),发热16例(52%),上腹痛3例(10%),休克1例(3%)。血胸量均为中等以上,其中合并气胸9例。2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4例行胸腔穿刺抽液,5例行泼尼松口服保守治疗,1例合并膈疝者行开胸积血清除加膈肌修补术。全组均痊愈出院。肋骨骨折于胸部外伤48 h~9 d行X线胸片检查,密切观察患者胸部体征、呼吸、心率、体温等变化,是诊断和治疗迟发性血胸的关键。

    作者:战润庆;张文峰;李时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问题与思考

    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提高临床医疗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1993年起陆续制定颁布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关办法及培训大纲,经过10多年的实践,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凌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超声联合乳管镜定位切除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观察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超声技术联合纤维乳管镜(FDS)定位,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旋切系统切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43例,并与常规手术的40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爱君;郝经光;巩立国;张忠英;韩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听诊的重要性

    曾昭耆:自从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了初的听诊器,经过近200年来的不断改进,听诊器使医生对患者体征的了解更准确,诊断能力进一步提高,成了医生工作中离不开的工具。以致有一段时期在我国,听诊器竟成了医生的“代名词”。近些年,随着大量高科技成果被引入临床,研制出许多先进诊疗仪器设备,让医生们觉得临床工作似乎比过去容易了,碰到什么患者,只要开一些化验单和特殊检查申请单,等有了报告,诊断就心中有数了。尽管医生们仍旧带着听诊器,也用它来测血压和听心、肺、腹等,但是否人人都认真检查,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曾昭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社区卫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的主力军,全科医生是其中的核心力量,是社区医疗发展的关键。随着《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发布,我觉得特别振奋,社区卫生服务的春天来了。中华医学会一直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平台。相信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一定会蓬勃发展。作为一名社区卫生工作者,我谈谈目前社区卫生机构遇到的问题。

    作者:杜雪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宫壁切开治疗宫角妊娠

    患者女,19岁。因“清宫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48 d”于2011年2月23日入本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0年9月10日,停经108 d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右侧宫角妊娠,于当地医院行清宫术,未清出妊娠组织。术后一直阴道间断性出血,量少,无腹痛。后于我院行盆腔三维彩超,提示右侧宫角可见2.2 cm× 1.9 cm混合性回声,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β-HCG)35.6 U/L(正常范围:0~10 U/L)。既往无特殊病史。未婚,孕1产0。体检:血压110/76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无水肿。妇科体检:子宫后位,鸭蛋大小,质软,活动可,宫体轻压痛,双侧附件未及异常。初步诊断为宫角妊娠(右侧)。

    作者:闫文杰;杨菁;明蕾;程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股神经导管位置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选择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患者评级Ⅰ~Ⅱ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置入股神经导管,根据术后造影结果将导管位置分为腰肌组(18例)、髂肌组(19例)和局部组(23例)。记录术后4、24和48 h患者的静止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查术后24h患者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情况。术后3组股神经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闭孔神经阻滞腰肌组明显高于髂肌组和局部组,局部组高于髂肌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腰肌组、髂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高于局部组;术后4h腰肌组静息VAS评分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运动VAS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 h腰肌组静止、运动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胡焱;朱丰;张伟;何锡强;李世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欢呼全科医生制度出台迎接全科医学的春天

    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这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对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和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之策;这项制度的推出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必将促进医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这项制度的建立必将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人力和人才保障。

    作者:张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应用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

    回顾性分析8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显示,阳性病变总检出率为81.9% (68/83),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7.1% (64/83),其中以血管动静脉畸形(AVM)为常见(22例,占26.5%),其次为小肠占位18例(21.7%)和小肠黏膜单发或多发溃疡16例(19.3%),4例(4.8%)患者的出血部位位于小肠以外。>50岁患者以小肠AVM为主要病因,小肠占位主要见于30 ~50岁患者,<30岁患者则以小肠溃疡多见。所有患者检查中和检查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提示,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价值较高。OGIB以小肠AVM多见,其次为小肠占位和小肠溃疡。不同年龄OGIB组间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高成城;任琤琤;吴尚农;谢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全科医生培养之我见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公众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希望身体上无病,而且希望有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公众非常在意自己生活的周边地区有所好医院,更希望自己身边有个好医生,以便保障健康、维护健康。但是,目前公众能享受到的医疗条件及健康保障水平并不令人乐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缠绕着公众和社会。国家已经启动医疗改革,重点是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而其中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一直是医疗工作、医疗改革中的“瓶颈”。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作者:龚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水肿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一、肺水肿肺水肿是指肺脏血管外液体增多的病理状态。病变早期液体积聚在肺间质内为间质性肺水肿。病变进展后终末气腔内有液体积聚为肺泡性肺水肿。心源性肺水肿由左心功能不全引起。非心源性肺水肿主要有肾性肺水肿、神经源性肺水肿、高原性肺水肿和复张后肺水肿等。本病主要采用X线胸片检查,典型病例X线胸片可诊断。CT检查用于和其他疾病鉴别[1-2]。

    作者:马大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以全科医生制度为抓手 以特聘全科医生为切入点 大力推进基层医生队伍建设

    我给大家报告几个来自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第一个数据是几个主要发达国家每千人口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比例,法国每千人口1.6名全科医生,1.7名专科医生;德国每千人口1.5名全科医生,2.0名专科医生;澳大利亚每千人口1.4名全科医生,1.4名专科医生,基本实现各占一半;美国每千人口1.0名全科医生,1.5名专科医生;英国每千人口0.7名全科医生,1.8名专科医生。

    作者:曾益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