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雪峰
首发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确的精神疾患,具有复发率高等特点.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此病的发生与家族遗传、人体内外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都有关系[1].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多为使用西医的镇静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临床上经常会出现药物毒副作用大、依赖性大和病情复发率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探讨中西结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应用礞石醒脑汤合并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以观察礞石醒脑汤合并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中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3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态度明显发生转变.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振红;贾巧玲;王海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高血压病是指一种由多种病因互相作用所致的复杂的进行性血管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危险性大的世界范围的疾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罹患人群大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目前社会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逐渐提高,但其治疗率及控制率却仍然很低,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作者:博拉提;杨建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治疗组运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西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6.2%.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海玲;王军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分析ICU难治性气道出血的相关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消除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治ICU难治性气道出血患者22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ICU难治性气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主要为重症感染17例(77.27%);其他原因3例(13.64%);ARDS2例(9.09%).本组22例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共发生气道出血27例次,出血量40~450ml,因气道出血直接导致死亡2例,死于并发症5例,死亡率31.82%.结论:ICU危重患者抢救时需要进行气管切开,容易引起气道出血,而难治性气道出血容易导致血痂堵塞气道,危险性高,针对难治性气道出血发生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可减少气道出血,有效控制并发症.
作者:聂玉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通过集体小组或个别指导等形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生活方式、心理、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患者医疗保健和自我护理技术,减少了疾病复发率,促进患者康复.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可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计建敏;肖文全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为了解新会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结果: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总体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前后5年对比,近5年新生儿和婴儿的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P<0.05);跟2000年相比,2010年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有30%以上的下降;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的前5位为先天畸形、早产低体重儿、意外、出生窒息和肺炎.结论:加强建设和完善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干预,重视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减少可避免死亡的发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术中输入加温液体对术中寒战的预防作用,为术中保温提供一种护理措施.方法: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手术种类、麻醉方法及ASA分级无差异,输入液体的量与速度无差异.观察组输入加温的液体,均通过百特输液加温仪将液体加温至34~36℃,对照组输入手术室常规室温的液体,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60、90分钟记录患者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麻醉后30、60分的时段内,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入经过加温后的液体,可明显降低手术中寒战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钱惠芬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近20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1992年~2011年长春地区孕产妇死亡监测上报和评审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2年~2011年长春地区活产数985660,死亡孕产妇298例,死亡率30.31/10万,孕产妇死亡率总体趋势是逐年下降的.产科出血102例(34.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1例(17.11%).结论:孕产妇死亡以农民、文化低、经济条件差及自我保健意识低有关.
作者:刘凤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二甲双胍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以为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做出客观评价,并对其的规范应用做一概述.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防治,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能够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糖耐量减低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并能减低唐病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本药相对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小,患者具有很好的依从性,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值得临川推广,早期应用是必要和可靠的措施.
作者:李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根据临床过程分为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结核性干性胸膜炎较少见,而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较常见,结核性脓胸是结核杆菌进入胸腔引起的特异性化脓性炎症.治疗时多采用抗结核药物正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采取胸腔穿刺排液治疗,如并发胸膜包裹、肥厚转为慢性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胸膜剥脱术).
作者:陈延杰;王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48岁,6年前因患脑梗死后遗症卧病在床,随后不久,该患者吞咽功能逐渐丧失.之后,患者家属将该患者送入医院治疗,医院为其做口腔护理治疗,在口腔护理过程中,因该患者突然牙关紧密,不慎将口腔护理所用的16cm弯血管钳尖咬断1cm并吞入腹中,吞入后24小时之内,患者各项生命特征无明显异常表现,通过放射科行X线检查显示,所吞入的1cm弯血管钳尖位于消化道之内.
作者:郑玉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由于肾单位受到破坏而减少,致使肾脏排泄调节功能和内分泌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造成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和并发症.5岁以后的慢性肾衰则以后天性肾小球疾病如小球肾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或遗传性病变如Alport综合征、肾囊性病变为主.
作者:刘道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镇卫生院的应用与推广效果.方法:收治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12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同时选择同期经开腹阑尾切除术(CA)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总住院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镇卫生院的应用与推广的前景十分可观,疗效十分显著.
作者:唐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头穴按揉干预对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穴按揉,比较两组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前MMSE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MMSE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头穴按揉干预对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芙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人流孕妇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芬太尼+丙泊酚组(Ⅰ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Ⅱ组),单纯丙泊酚组(Ⅲ组).行静脉全麻,必要时追加丙泊酚.记录不同时点的HR、SpO2、麻醉起效时间、低SpO2(85%≤SPO2<90%)持续时间,唤醒时间,麻醉效果分级,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下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Ⅰ、Ⅱ组唤醒时间均显著短于Ⅲ组(P<0.05).注药后2分钟三组SpO2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且Ⅰ、Ⅱ组SpO2明显低于Ⅲ组(P<0.05).Ⅰ、Ⅱ组的麻醉效果优的百分率明显高于Ⅲ组(P<0.05).Ⅱ组低SpO2(85%≤SPO2<90%)持续时间明显短于Ⅰ组,Ⅲ组明显短于Ⅰ、Ⅱ组(P<0.05).术中呼吸暂停和术后恶心发生率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唤醒后10分钟头晕发生率Ⅱ组明显低于Ⅰ、Ⅲ组(P<0.05),苏醒时躁动发生率和下腹痛VASⅠ、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效果满意,相对芬太尼安全,但仍有呼吸抑制的潜在危险.
作者:杨祖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增强扫描检查先天性心脏病60例.在同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60例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其中42例均为手术证实、11例经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比较DSCT和心脏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中,双源CT诊断准确率高于心脏超声.双源CT与心脏超声联合诊断准确率99.21%.结论:将DSCT和心脏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崔军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结肠炎是直、结肠部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可归属于中医学肠澼、肠风、滞下等范畴.其病性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结合临床体会,从其病机及辨证用药等方面,探讨如下.
作者:陈永峰;马明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自拟导痰祛瘀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拟导痰祛瘀汤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曲美他嗪治疗组)62例,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明显优于对照组(88.7%).观察组在进行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在进行治疗中出现头晕1例,经调整用药后好转.结论:自拟导痰祛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效果理想,且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刘国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相关因素及有效应对措施.方法:对18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脱)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急性胰腺炎、机械性肠梗阻等内科疾病的患者,脑卒中并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达到4及或以上,包括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的老年患者在内,年龄35~98岁,男6例,女12例.同时,发现夜班也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结论: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做好护患沟通,改进固定胃管方法,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作者:冯凤谊;刘敏瑜;梁倩怡;吴丽芬;陆映香;左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