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对原代培养的肾母细胞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

徐恒武;王静;胡可琼;张翼;李校堃;肖健

关键词:姜黄素, 肾母细胞瘤细胞, Bcl-2, Caspase-3, 凋亡
摘要:目的 考察姜黄素对原代培养的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MTT法和Giemsa染色观察姜黄素对原代培养的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DNA片段化实验观察姜黄素的诱导凋亡作用,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姜黄素对肾母细胞瘤细胞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对原代培养的肾母细胞瘤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姜黄素浓度为3.68 ug/ml和7.36 ug/ml时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3.68 ug/ml和7.36ug/ml的姜黄素对Bcl-2表达的影响不明显.但使Caspas-3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姜黄素可诱导肾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姜黄素对肾母细胞瘤的促凋亡作用部分是通过对Caspas-3的调控来实现的,Bcl-2的表达可能对肾母细胞瘤的凋亡不起主要的作用.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精神症状为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3例临床分析

    梅毒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10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神经梅毒的患者也不断增加.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而缺乏神经系统体征的病例报道较少.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现将3例神经梅毒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潘冰;李惠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一期骨瓣复位方法探讨

    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是常见的颅脑创伤并发症,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可造成后颅窝及枕骨部分颅骨缺损,术后一般不行颅骨二期修补,但术后留有的颅骨缺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我院对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包括后颅窝骑跨型硬膜外血肿)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后一期骨瓣复位的手术方法,避免了术后的颅骨缺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小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前列腺液16s rDNA的检测意义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Ⅲ型前列腺炎)l临床疗效并不满意,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医生和患者的难题,为探讨16s rDNA检测是否有助于CPPS的个体化治疗,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黎刚;吕火祥;邹强;肖家全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现多主张行手术内固定治疗,以获得稳定的固定,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减少长期卧床造成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内固定治疗常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如PFN)[1-3].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是近年来开始使用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我院近年来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林;金永明;杨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1例临床分析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常需紧急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腹穿孔修补术和胃切除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器械质量的提高,腹腔镜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近年来共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1例,均获得成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常宾;叶明;顾宏牵;阙日升;曹利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育龄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1],约5%~16%,且有明显上升趋势.患者中60%有明显的痛经,20%~50%合并不孕,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的生活质量.随着病变发展,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但以单个为多见,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是困扰妇科医生的难题,该病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但治愈率低,复发率较高,且手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我们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术后进行治疗,降低其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胰腺结核3例临床分析

    胰腺结核是少见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往往误诊为胰腺肿瘤.我院从2001年至今收治了3例,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作者:董兵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榄香烯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PPARγ基因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榄香烯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生长以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榄香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中PPARγ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榄香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h后明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PPARγ基因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榄香烯可能通过下调PPARγ mRNA表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

    作者:陈亦明;余震;张培趁;陈笑雷;余作黔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Ⅲ、Ⅳ型骨折手术治疗27例临床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在外伤中经常发生,尤其在患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中常见.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Ⅲ、Ⅳ型骨折共27例.现对此2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作一回顾分析.

    作者:钟甫华;张春;张晓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IP)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GFAP与脑缺血耐受(IT)的关系及可能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IP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对照组.动物模型的制备参照有关文献.采用TT℃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评价各组GFAP的表达.结果 IP组脑梗死体积较MCAO组明显减小(P<0.05),光镜下病理改变减轻,GFAP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对照组升高(均P<0.05).结论 IP能够提供脑保护,诱导脑IT的形成.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启动内源性的神经保护机制而加强了对再次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舒勤奋;刘小利;倪娇娜;吴炯;金煜;李雅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在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约10%~40%伴有支气管结核,支气管结核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引起支气管狭窄,随着病程的延长,支气管狭窄的发生率会逐步升高,而严重的支气管狭窄、肺不张和继发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后导致患者需手术治疗.患者常由于近端气道的阻塞而承受反复发生的肺部感染,活动后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甚至部分肺功能丧失[1].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治疗选择是临床难题.

    作者:金方强;刘建琼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处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普遍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mnary hean disease,cHD)患者的治疗,然而PCI术后出现的无复流(no reflow)现象会使患者随后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目前无复流现象仍是PCI治疗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回顾分析浙江医院PCI术后无复流患者的处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伟锋;黄抒伟;沈法荣;俞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姜黄素对原代培养的肾母细胞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考察姜黄素对原代培养的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MTT法和Giemsa染色观察姜黄素对原代培养的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DNA片段化实验观察姜黄素的诱导凋亡作用,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姜黄素对肾母细胞瘤细胞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对原代培养的肾母细胞瘤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姜黄素浓度为3.68 ug/ml和7.36 ug/ml时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3.68 ug/ml和7.36ug/ml的姜黄素对Bcl-2表达的影响不明显.但使Caspas-3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姜黄素可诱导肾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姜黄素对肾母细胞瘤的促凋亡作用部分是通过对Caspas-3的调控来实现的,Bcl-2的表达可能对肾母细胞瘤的凋亡不起主要的作用.

    作者:徐恒武;王静;胡可琼;张翼;李校堃;肖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评价外伤性脑梗死

    近年来临床上开始采用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的形态学变化,而CT灌注成像(MSCTPI)能够获得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信息[1-4].目前国内外对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评价多限于常规CT平扫(NCCT)[5-6].笔者在NCCT的基础上,将MSCTA及MSCTPI联合应用于外伤性脑梗死,以期更加全面了解外伤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状况,指导临床早期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献忠;许方洪;陈伟建;杨运俊;段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输尿管镜下取石术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

    输尿管镜下取石术(URL)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体积较大而且与周围粘连甚至嵌顿的输尿管结石效果仍不十分理想.钬激光是目前激光碎石术中有效且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腔内碎石装置[1],现对我院行URL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克冰;黄晓军;张士更;吕伯东;黄以政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68例畸胎引产情况分析

    缺陷婴儿的出生对社会及家庭都将带来极大负担,目前临床上通过B超筛查结合染色体检查已能正确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可选择终止妊娠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现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此类引产病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瑾;朱秀芳;沈玲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胆道结石开腹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开腹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易造成此类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胆道结石是外科常见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开腹手术的患者术后常发生肺部并发症,并成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胆道结石开腹手术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作一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虞伟明;黄长顺;裘丰;陆才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手术复杂,切除范围较广,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相对较高[1-2].此类患者术后往往合并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而这种状况又是许多术后并发症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PD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我院对行PD的患者术后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金炜;金晓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身高正常中国成人下肢负重轴线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身高正常中国成人下肢负重轴线数据.为下肢矫形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正常健康成人无下肢任何疾病志愿者,男女各分成3个不同的身高组,每组各25名,共150名.拍摄两下肢站立负重位全长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得到高清晰度和高准确度的两下肢全长骨骼图像.图像经计算机辅助定位划线,自动计算出下肢各轴线度数,将男、女各不同身高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身高组男性或女性下肢轴线各个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身高组正常男性或女性下肢力线并无明显差异,在行膝关节置换术及对下肢对线异常进行矫正时可不必考虑身高因素.

    作者:陈成旺;温宏;张宇;胡月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腺苷预处理对人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腺苷预处理对人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42例5周岁以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腺苷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1例.腺苷组在体外转流前经颈内静脉插管直接向上腔静脉滴注腺苷进行预处理,对照组亦在体外转流前经相同路径滴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然后在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2)、主动脉开放1h(T3)、主动脉开放3h(T4)、主动脉开放24h(T5)分别取血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TNF-α、IL-10的含量及红细胞压积(HCT),并分别在主动脉阻断前和主动脉开放15min取右心房相同部位少量心肌组织(约2mm3),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MDA、TNF-α、IL-10浓度均于体外循环开始后显著升高(P<0.01),MDA及lL-10浓度在T3时点达高,TNF-α浓度在T4时点达高,此后开始下降.腺苷组T3、T4时点MDA浓度较T1时点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T3、T4、T5时点MDA浓度较T1时点显著增高(P<0.01),而且腺苷组MDA浓度在T2、T3、T4、T5各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T2、T3、T4、T5各时点的TNF-α及IL-10浓度均显著高于T1时点(P<0.01),而且腺苷组T2、T3、T4、T5各时点的TNF-α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3、T4、T5时点IL-1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电镜下观察可见,腺苷组心肌线粒体轻度肿胀,少许空泡变性,肌浆网水肿,肌膜下轻微水肿,肌丝间隙稍增大;对照组心肌线粒体肿胀及空泡样变性明显,肌丝排列紊乱,部分肌丝溶解断裂.结论 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腺苷预处理对人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卫春;王胜利;张丽萍;尤虹力;方春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