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的作用研究

黄玲玲;郑琦;刘豫瑞

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型, 肝癌, 复发, 抗病毒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肝癌根治性手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HBV感染患者。根据术后是否联合抗HBV治疗及术前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进行分组,肝癌根治术后联合抗HBV治疗45例(治疗组),其中术前HBV高复制(HBV DNA≥107 copies/L)28例,术前HBV低复制(HBV DNA<107 copies/L)17例;单纯行肝癌根治性手术33例(对照组),其中术前HBV高复制20例,术前HBV低复制1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观察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期间治疗组38例(84.4%,38/45)复发,对照组31例(93.9%,31/33)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高复制患者术后6、12、18和24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6%、46.4%、32.1%和10.7%,治疗组HBV低复制患者分别为82.4%、64.7%、47.1%和35.3%,对照组HBV高复制患者分别为50.0%、15.0%、5.0%和0,对照组HBV低复制患者分别为92.3%、46.2%、30.8%和15.4%。对照组HBV高复制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治疗组HBV低复制患者和对照组HBV低复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高复制患者与对照组HBV高复制患者、治疗组HBV低复制患者与对照组HBV低复制患者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HBV DNA≥107 copies/L、术后未抗HBV治疗和肿瘤低分化是HBV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7、2.119和2.539,P<0.05或<0.01)。结论血清HBV高复制水平及术后未进行抗HBV治疗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术前HBV高复制者,宜尽早进行抗HBV治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当代乳腺癌诊治的理念和进展

    纵观西方国家100年来和我国30年来的统计数据,乳腺癌呈现出了发病率上升而病死率却保持相对平稳或稳中有降的显著特点[1],这无不归功于乳腺癌诊治领域常年坚持贯彻规范化治疗理念的结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这种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到个体化治疗再到精准医疗的逐步演进。现回顾近年本领域国内外一些主要研究进展,并谈一点个人体会。

    作者:王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乙酰唑胺罕见药物不良反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乙酰唑胺是一种磺胺衍生类药物,为碳酸酐酶抑制剂,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是可以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现就国内外对这一药物罕见不良反应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促使更多的眼科医生认识并关注乙酰唑胺等磺胺衍生类药物的这一罕见不良反应,做到诊断准确,及时治疗,把握正确手术时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公婷;原慧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肝癌根治性手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HBV感染患者。根据术后是否联合抗HBV治疗及术前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进行分组,肝癌根治术后联合抗HBV治疗45例(治疗组),其中术前HBV高复制(HBV DNA≥107 copies/L)28例,术前HBV低复制(HBV DNA<107 copies/L)17例;单纯行肝癌根治性手术33例(对照组),其中术前HBV高复制20例,术前HBV低复制1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观察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期间治疗组38例(84.4%,38/45)复发,对照组31例(93.9%,31/33)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高复制患者术后6、12、18和24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6%、46.4%、32.1%和10.7%,治疗组HBV低复制患者分别为82.4%、64.7%、47.1%和35.3%,对照组HBV高复制患者分别为50.0%、15.0%、5.0%和0,对照组HBV低复制患者分别为92.3%、46.2%、30.8%和15.4%。对照组HBV高复制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治疗组HBV低复制患者和对照组HBV低复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高复制患者与对照组HBV高复制患者、治疗组HBV低复制患者与对照组HBV低复制患者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HBV DNA≥107 copies/L、术后未抗HBV治疗和肿瘤低分化是HBV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7、2.119和2.539,P<0.05或<0.01)。结论血清HBV高复制水平及术后未进行抗HBV治疗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术前HBV高复制者,宜尽早进行抗HBV治疗。

    作者:黄玲玲;郑琦;刘豫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在急性脑卒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各50例,≥50岁58例,<50岁42例。患者均于住院次日采血测定肌酐水平。采用简化肾脏膳食改良试验(MDRD)法计算e-GFR,按照肾脏病患者生命质量指导(K/DOQI)评估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肾功能,并与血肌酐结果进行对照。从年龄、性别方面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e-GFR的差异。结果以GFR<90 ml/(min ·1.73 m2)判定为肾功能降低,100例患者中56.0%(56/100)存在肾功能减低。以肌酐>124μmol/L判定肾功能降低,100例患者中仅4.0%(4/100)存在肾功能减低。≥50岁患者e-GFR异常率高于<50岁患者[93.1%(54/58)比4.8%(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6,P<0.01)。不同性别患者e-GFR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0%(27/50)比58.0%(29/50)](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存在肾功能下降,检测e-GFR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肾功能,为个体化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关海敬;葛耀植;郭薇;邢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病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病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跟腱Haglund病的临床资料,均为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后行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记录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等。结果手术均在70 min内顺利完成,平均42 min,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4(8~16)个月,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94.6(86~100)分比58.6(3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10例,良2例,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治疗跟腱Haglund病微创、安全、疗效好。

    作者:熊为;赵猛;张劲松;刘家国;徐圣康;罗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严正声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和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作者:《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三种头高位角度对蛛网膜下隙麻醉后俯卧位阻滞平面的影响

    目的:比较三种头高位角度对蛛网膜下隙麻醉后直接俯卧位阻滞平面的影响,以获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的适宜头高位角度。方法将60例择期行PPH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组、20°组和30°组,每组20例。均选取L3~4棘突间隙行蛛网膜下隙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0.5%重密度罗哌卡因2 ml,麻醉完成后分别调整手术床为头高位10°(10°组)、20°(20°组)、30°(30°组),同时让患者俯卧,手术开始前调整手术床为水平位。蛛网膜下隙麻醉注药10 min后完成折刀位。观察注药后感觉阻滞情况、循环功能变化、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开始时间和平面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组调整水平位前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完成折刀位前感觉阻滞平面上界、感觉阻滞高平面明显高于20°组和30°组[T(10.47±0.65)比T(12.36±0.72)和T(12.50±0.54)、T(10.12±0.56)比T(11.82±0.66)和T(11.99±0.72)、T(9.53±0.71)比T(11.32±0.78)和T(11.54±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组与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组注药后15、20 min 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20°组和30°组[收缩压:(120.40±7.38)mmHg (1 mmHg =0.133 kPa)比(131.82±7.88)和(130.47±7.57)mmHg、(119.55±7.65)mmHg 比(131.25±9.67)和(130.23±8.69)mmHg;舒张压:(63.74±6.54)mmHg 比(71.36±8.49)和(74.32±7.54)mmHg、(61.59±6.23)mmHg比(72.98±7.39)和(73.75±6.3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组和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麻醉效果差的患者,但30°组4例为良。10°组各出现了2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结论蛛网膜下隙麻醉后即刻俯卧位可以通过调整头高位的角度来获得适宜的麻醉平面,PPH比较适宜头高位角度是20°。

    作者:金新强;钱坤莲;唐长菱;黄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幼儿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SL)治疗≤6岁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岁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MPCNL治疗,对照组采用URSL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一期结石取净率、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5.43±9.76)min比(68.32±11.28)min 和(8.12±1.03)d 比(13.45±2.34)d],一期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40/40)比62.5%(25/4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8/40)比6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治疗幼儿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手术时间短,一期结石取净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较URSL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壮志;廖泽明;蔡勇;王超;杨荣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不同受体表达治疗失败的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卡培他滨治疗不同受体表达治疗失败的乳腺癌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对不同受体表达治疗失败的96例乳腺癌患者,以卡培他滨单药化疗,剂量1000~1250 mg/m2,2次/d,D1~14,每21天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以上。按年龄,月经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雌、孕激素受体状况,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情况,化疗周期数进行分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确定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96例患者客观有效率51.0%(49/96),PFS 2~46个月,中位时间7.0个月。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Ⅰ度4例,Ⅱ度3例,Ⅲ度5例;消化道反应Ⅰ度5例,Ⅱ度4例;手足综合征Ⅰ度3例,Ⅱ度1例,Ⅲ度1例。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周期数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OR=6.45, CI:3.04~13.71,P<0.01)。结论卡培他滨用于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化疗周期数长短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万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剂量阿奇霉素维持治疗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维持治疗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伴有慢性化脓性呼吸道症状的成年支气管扩张患者37例,给予阿奇霉素250 mg口服,1次/d,疗程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6、52周后的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等。结果3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中有3例脱落,其中1例于治疗16周内失访,2例因急性加重而退出。治疗前、治疗16周后、治疗52周后体质量指数(BMI)和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52周后C反应蛋白(CRP)、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75%Pred)、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5.33±4.00)和(9.21±3.04) mg/L 比(25.59±9.82) mg/L、(75.94±5.59)%和(75.52±7.06)%比(72.14±5.62)%、(60.22±10.90)%和(63.73±6.54)%比(55.44±9.16)%、(1.75±0.69)和(1.41±0.56)分比(2.19±0.74)分],治疗52周后下呼吸道感染视觉模拟量表(LRTI-VAS)评分、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7.74±3.76)分比(21.57±4.47)分、(70.31±4.07)%比(66.95±5.48)%、(18.06±3.32)分比(21.54±4.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5例发生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5例患者发生7例次急性加重,其中2例退出研究,另3例在急性加重治疗期间未中断阿奇霉素治疗。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长期低剂量阿奇霉素(250 mg/d)单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呼吸道症状及生命质量,减轻外周气道气流受限。

    作者:陈宇清;丁凤鸣;李强;周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采用临床症状评分的方法,对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100例患儿,年龄4~23个月,根据临床症状评分,分为轻度(40例)、中度(30例)、重度(30例),不同程度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雾化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判断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轻、中、重度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雾化组治疗后24、48、72 h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轻、中、重度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雾化组治疗后24 h临床症状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对照组治疗后48 h临床症状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对照组治疗后72 h临床症状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方法方面,雾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393、5.093、154.326, P<0.01)。治疗时间方面,雾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836、182.568、75.587, P<0.01)。在治疗方法×治疗时间方面,雾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56、6.414、5.628,P<0.01)。结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重度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临床症状评分。

    作者:孙琦玮;曲政海;王冲;管恩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炎性因子表达及预后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炎性因子表达及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VAP患者100例,确诊VAP后均给予VAP的规范化治疗,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33例,每日给予乌司他丁20万U)、常规剂量组(34例,每日给予乌司他丁10万U)和对照组(33例,不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三组患者确诊第1、3、5、7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患者均随访1个月,记录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三组确诊第1、3、5、7天CRP、降钙素原、TNF-α和IL-6均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确诊第3、5、7天CRP和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确诊第3、5、7天TNF-α、IL-6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TNF-α:(46.02±4.65)ng/L比(56.02±6.42)和(68.13±4.77)ng/L、(23.88±7.76)ng/L比(38.88±9.34)和(52.88±7.46)ng/L、(11.05±2.56)ng/L比(27.05±3.42)和(42.12±3.76)ng/L;IL-6:(15.53±4.54)ng/L比(18.23±2.45)和(20.02±3.23)ng/L、(11.33±3.45) ng/L比(15.33±4.34)和(17.23±2.34)ng/L、(6.62±2.45)ng/L比(11.23±3.34)和(15.33±2.33) ng/L],常规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15.34±5.67)d比(18.44±6.32)和(22.34±5.21) d、(7.45±2.54) d 比(10.45±4.56)和(14.43±6.24) d、(18.42±7.45) d 比(20.43±4.98)和(26.35±5.97)d],常规剂量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VAP患者IL-6及TNF-α的表达,而且可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刘春艳;潘飞;邓星奇;余跃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输尿管结石相关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相关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输尿管结石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均确诊为尿源性脓毒血症,通过血液及尿液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手术解决梗阻及对症支持等治疗,44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为严重脓毒血症)。结论输尿管结石相关尿源性脓毒血症是临床危急重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及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俊泳;韩耕宇;褚靖;许琛;邓健;谢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断

    近年,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逐渐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对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与患者的预后直接相关。诊断乳腺癌的方法多种多样,临床触诊远无法满足乳腺癌患者的早期筛查需求,而自从20世纪60年代钼靶诞生,20世纪70年代乳腺超声来临,以及20世纪90年代乳腺磁共振的到来都为乳腺癌的诊断,特别是对诊断触诊阴性的肿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而近年出现的真空旋切系统,以及快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更是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现探讨临床中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诊疗手段。

    作者:王坤;朱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开通官方微信及官网手机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官方微信及官网手机版于2016年4月正式开通。它将成为本刊对外发布各种信息的重要平台,以及与读者、作者、编者互动的重要方式。欢迎您持续关注《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官方微信及官方网站,以便及时获取本刊新动态、经典文章回顾、专家讲座和投稿技巧等信息。

    作者:《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欢迎订阅《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和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唯一为继续医学教育服务的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被万方数据库等收录。其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内、外、妇、儿、五官科临床医务人员。开设的主要栏目:专题辅导、专家论坛、述评、论著、临床经验、进展概述、综述、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病例报告、探讨与评价、药物与临床、影像与临床、新技术介绍、教训纵横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48例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AITL)疗效和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48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48例AITL患者,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16例,总有效率为64.58%(31/48)。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明显优于IPI评分>2分患者[84.00%(21/25)比43.48%(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0%(36/48)、52.08%(25/48)及35.42%(17/48),中位生存时间24.5个月。Ann Arbor分期Ⅰ~Ⅱ期、IPI评分≤2分、Ki-67<50%及应用CHOP联合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患者较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Ki-67≥50%及应用 CHOP 方案化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8/13比25.71%(9/35)、52.00%(13/25)比17.39%(4/23)、55.00%(11/20)比21.43%(6/28)、48.28%(14/29)比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TL是一类预后不良的疾病,IPI评分是影响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患者的Ann Arbor分期、IPI评分、Ki-67水平及应用包含门冬酰胺酶方案的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佳;刘卓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在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6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组(减压器组)和普通肛管组(肛管组),每组48例,于手术操作完成后分别放置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和乳胶管。比较两组并发症、排气时间及术后引流量等。结果减压器组脱管、肛门痛、肛周皮肤受损、床单污染和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肛管组[6.25%(3/48)比31.25%(15/48)、10.42%(5/48)比41.67%(20/48)、0比25.00%(12/48)、6.25%(3/48)比60.42%(29/48)、2.08%(1/48)比12.50%(6/48)],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肛管组[(44.1±8.9)h比(48.9±9.6)h],术后第1~5天引流量明显多于肛管组[(31.2±15.1) ml 比(15.6±8.2) ml、(25.3±13.2) ml 比(15.8±6.5) ml、(15.6±9.1) ml 比(10.3±4.5)ml、(104.3±38.2)ml比(90.6±12.3)ml和(93.7±32.5)ml比(80.7±18.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减压器组放置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后均有不同症状,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应用实用新型肛门减压器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使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怀帅;邹德龄;刘维波;杨波;许国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七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全身麻醉剖宫产的管理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因肺动脉高压在全身麻醉下行7次(其中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在首次剖宫产后2年再次行剖宫产,因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较长,患者按7例统计)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方法和术后转归等。结果7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平稳,术后1例因大面积脑梗死自动出院,其余均恢复良好出院;新生儿情况:7例新生儿中早产3例,出生后需心肺复苏2例,其余新生儿Apgar评分在9~10分。结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风险高,选用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较差,围手术期需注意加强监护,维持氧供,减轻应激反应,注意维持患者的前负荷和血压,避免肺动脉压力的进一步升高,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郝静;杨许丽;孙玉娥;顾小萍;马正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入选CKD非透析患者124例,其中CKD 1~2期34例(CKD 1~2期组),3~4期50例(CKD 3~4期组),5期40例(CKD 5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FGF-23、尿素氮、肌酐、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红蛋白;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VMI男≥125 g/m2,女≥110 g/m2可诊断为左心室肥厚。分析FGF-23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中左心室肥厚46例(肥厚组),左心室不肥厚78例(非肥厚组),CKD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37.1%(46/124)。肥厚组lgFGF-23、lgiPTH、磷明显高于非肥厚组[1.69±0.33比1.50±0.27、1.98±0.45比1.74±0.32、(1.50±0.59) mmol/L比(1.27±0.39)mmol/L],钙、白蛋白、血红蛋白和LVEF明显低于非肥厚组[(2.06±0.24) mmol/L 比(2.17±0.20)mmol/L、(35.76±4.18)g/L 比(39.74±5.73)g/L、(96.65±22.66)g/L 比(117.15±27.67)g/L、(59.62±12.02)%比(67.76±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肥厚组与非肥厚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 1~2期组、CKD 3~4期组、CKD 5期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和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11.8%(4/34)、36.0%(18/50)、60.0%(24/40)比3.1%(1/32),(91.18±16.17)、(111.25±27.89)、(124.82±24.80)g/m2比(84.41±13.77)g/m2],CKD 3~4期组、CKD 5期组明显高于CKD 1~2期组,CKD 5期组明显高于CKD 3~4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KD患者LVMI与lgFGF-23、lgiPTH、高血压病史呈正相关(r=0.297、0.327、0.229,P=0.019、0.009、0.026),与钙、血红蛋白、LVEF呈负相关(r=-0.280、-0.432、-0.432,P=0.028、0.000、0.000),与磷、收缩压、舒张压、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MI(Y)与血红蛋白(X1)和LVEF(X2)呈负相关,回归方程:Y=255.201-0.424 X1-1.092 X2。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随着肾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发生率逐渐增高。CKD非透析患者FGF-23与左心室肥厚、LVMI升高相关,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贫血和心功能状态与CKD非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作者:朱颖辉;李国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