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辰;郭航;常宝成
目的 评价左房功能指数(LAFI)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HFNEF患者110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Ⅱ级组(43例)、NYHAⅢ级组(40例)和NYHAⅣ级组(27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LAFI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E’),同期行血浆脑钠肽(BNP)测定,观察LAFI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及LAFI与血浆BNP、E/E,的相关性.结果 心功能越差,血浆BNP、E/E’越高,LAFI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0.9±26.1) ng/L,6.4±2.0,0.73±0.10,NYHAⅡ级组:(230.1±85.9) ng/L,10.0±3.7,0.46±0.30,NYHAⅢ级组:(398.6±98.7) ng/L、16.9±4.0,0.26±0.30,NYHAⅣ级组:(680.3±146.6) ng/L,23.8±3.9,0.17±0.20,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FNEF患者LAFI与血浆BNP、E/E’均呈负相关(r=-0.868,-0.873,P<0.01).结论 HFNEF患者LAFI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很好的相关性,LAFI能够很好地早期诊断和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代文静;周敬群;向常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可能原因,与年龄关系及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2004年9月至2012年8月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139例,分析囊袋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2例,总发生率1.4%(2/139),其中≥80岁患者发生l例,发生率1.5%(1/68);<80岁患者发生l例,发生率1.4%(1/71);≥80岁患者与<80岁患者的囊袋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深对起搏器术后感染原因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将其发生风险降到低.一旦出现囊袋感染,应立即果断采取相应手段处理,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胡文泽;韩凌;杨明;陈欣;陈萍;李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EST治疗合并JPDD的胆总管结石51例患者(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和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210例患者(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的临床资料,探讨JPDD与胆总管结石发病的关系,分析JPDD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成功率、EST取石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JPDD直径<1 cm、1~3cm、>3 cm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分别为39.3%(11/28),53.2%(33/62),7/8,JPDD直径越大,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边缘型[81.0%(17/21)]显著高于并列型[41.9%(26/62)]和包绕型(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ST取石成功率明显低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91.8%(45/49)比99.5%(208/209)],EST切口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11.1%(5/45)比1.9%(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JPDD是EST切口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结论 JPDD特点与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相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会受到JPDD的影响,但仍是治疗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方春华;刘少平;胡亚华;胡晓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芒硝外敷联合彩超引导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胰周积液的价值.方法 选择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胰周积液患者采取单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芒硝外敷联合彩超引导穿刺引流加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彩超引导穿刺引流加综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时间、显效时间、有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5.6±15.7)d比(139.0±25.3)d、(36.4±9.8)d比(91.2±16.1)d、(10.2±2.9)d比(29.3±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芒硝外敷联合彩超引导穿刺引流加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胰周积液,简单、经济,值得推广.
作者:胡红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联合奈达铂心包腔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 总结15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应用心包腔内灌注rAdp53、奈达铂的治疗情况,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5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Adp53联合奈达铂心包腔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手段.
作者:沈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经临床与影像学确诊的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45例(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组45例(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观察两组发病1周内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氯吡格雷组1周内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89% (4/45),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氯吡格雷组TC、TG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3.55 ±0.46) mmol/L比(4.61±0.54) mmol/L、(2.45±0.24) mmol/L比(3.69±0.32) mmol/L、(1.12±0.14) mmol/L比(2.03±0.2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2.52±0.19) mmol/L比(2.11±0.1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84.3±16.4)分,阿司匹林组为(79.8±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氯吡格雷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89%(4/45),阿司匹林组为24.44%(1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急性期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可调节血脂,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不良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作者:徐浩;洪冰;梁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护骨素(OPG)水平的变化以及血清OPG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108例(糖尿病并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8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糖尿病非冠心病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各组血清OPG水平.结果 糖尿病并冠心病组血清OPG水平(4.12±0.71) ng/L,显著高于糖尿病非冠心病组的(2.69±0.52) ng/L和对照组的(2.14±0.3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0.01).糖尿病并冠心病组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OPG水平(4.56±0.92) n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3.61±0.7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40分患者(41例)血清OPG水平为(4.92±0.89) ng/L,显著高于Gensini积分20~40分患者(53例)的(4.08±0.75) ng/L和Gensini积分<20分患者(14例)的(3.39±0.8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而且Gensini积分20~40分患者血清OPG水平高于Gensini积分<20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支病变(16例)、双支病变(57例)及三支病变(35例)患者血清OPG水平[(3.52±0.82)、(4.54±0.68)、(4.75±0.93) 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患者与双支病变患者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和OPG是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而且血清OPG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血清OPG水平是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张春元;张春梅;刘兰霞;王萌;童雨田;王慎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胰岛素强化疗法(IIT)在严重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高血糖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在ICU住院治疗的严重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高血糖患者104例,其中胰岛素常规治疗者48例(对照组),IIT治疗者56例(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血糖变化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糖分别为(15.8±4.3),(15.3±5.1)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48、72 h和治疗后1周血糖分别为(8.3±2.1),(8.0±1.2),(7.9±1.3),(7.9±1.1) mmol/L,对照组分别为(12.5±3.2),(11.7±2.1),(11.3±1.5),(11.2±1.7) mmol/L,两组患者血糖均下降,而观察组各时间点血糖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4.3±2.5)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0.1±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8,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4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8,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8.9%(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23,P<0.05).结论 将IIT用于严重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娄林娟;冯琪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 女,20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年,加重7d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卓尔市医院就诊.患者于200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无眼痛、眼胀、头痛等症状,发病后曾在私人诊所就诊,诊断治疗不详,症状无缓解.因上述症状加重,于2009年1月14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否认全身疾病.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1;眼压:右眼15.5 mmHg(1 mmHg =0.133 kPa),左眼 12.7 mmHg.
作者:贾淑琴;王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克罗恩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68例(克罗恩病组),另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IL-10表达的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克罗恩病组患者IL-10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8.6) ng/L比(124.6±30.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恩病组轻度(18例)、中度(26例)和重度(24例)患者IL-10表达水平分别为(104.1±27.3),(77.3±19.1),(50.2±13.3) ng/L,随着病变程度加重,IL-10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的异常表达参与了克罗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0检测有可能成为克罗恩病早期诊断以及病情评估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黄海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将67例老年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服用右佐匹克隆片,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价失眠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评定疗效.结果 67例中62例完成8周治疗,脱落5例,其中研究组完成32例,脱落2例,对照组完成30例,脱落3例.两组治疗8周末SRS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85 6,5.0305,P< 0.05),并且研究组治疗8周末SR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 5,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9% (31/32)和7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5,P< 0.05).治疗前两组多导睡眠图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两组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相(REM)睡眠潜伏期、REM睡眠、睡眠效率、夜间觉醒次数、Ⅲ和Ⅳ期睡眠、Ⅱ期睡眠、Ⅰ期睡眠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387.98±78.89) min比(324.79±83.63) min,(23.71±8.87) min比(32.65±17.39) min,(78.34±19.87) min比(63.75±21.45)min,(110.54±29.37) min比(90.45±32.76) min,(78.34±16.28)%比(65.37±22.13)%,(3.24±1.06)次比(4.48±2.34)次,(59.89±28.59) min比(42.90±21.65)min,(204.86±40.85)min比(182.56±30.75)min,(10.09±3.68)min比(7.86±3.1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失眠症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邓小鹏;周丽芳;韩刚亚;郭伟;张新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以及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13例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吞咽治疗组(53例)和综合康复组(60例),吞咽治疗组给予基础训练和吞咽训练,综合康复组在吞咽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吞咽治疗仪和电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应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吞咽相关功能,并统计SAP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过程中吞咽治疗组有3例失访,综合康复组有2例失访.治疗后1个月两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SSA评分、SWAL-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康复组治疗后1个月SAP发生率为13.8%(8/58),吞咽治疗组为34.0%(17/50),两组S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63,P< 0.05).结论 综合康复能明显改善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可减少SAP的发生率.
作者:李丽;吴冬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1例ABPA患者接受伊曲康唑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特征和指标,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特征和指标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2个月后,C反应蛋白由(42±13) mg/L降至(7±2)mg/L,IgE水平由(1685±477) kU/L降至(742±236) kU/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由(1 925±318)×10/L降至(343±112)×106/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由(32.4±9.1)%升至(77.5±8.6)%,动脉血氧分压由(53±6)mmHg(l mmHg=0.133 kPa)升至(81±1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肺CT显示肺内炎性渗出消散明显.结论 伊曲康唑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ABPA.
作者:刘璠;朱然;孔德磊;封辰叶;刘亭威;康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对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无效的难治性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6例接受过规范非甾体抗炎药及DMARDs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不佳的难治性PsA患者皮下注射益赛普25 mg/次,2次/周,同时口服甲氨蝶呤15 mg/周,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炎评分、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关节炎评分中压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3.10±2.37)个比(9.43±5.10)个、(2.20±1.98)个比(7.64±4.31)个],PASI评分明显降低[(2.91±1.82)分比(26.32±6.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及随访中仅1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红肿,伴瘙痒,短期自行消退,未予特殊处理,未影响治疗,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DMARDs无效的难治性PsA效果明显,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韩永斌;路克文;李俊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寿命的延长,肥胖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现已成为位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后第三位高病死率的疾病,而糖尿病肾病(DN)及其导致的肾功能不全更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有关胃肠道激素与糖尿病及DN的研究多有报道,其中Ghrelin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深受内分泌界的关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现就DN患者血Ghrelin水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金玲;孙玉倩;项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合并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在标准的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PO皮下注射,对照组为标准的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NYHA心功能分级、LVEF、BN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NYHA心功能分级、LVEF、BNP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4±9.5) g/L比(98.4±8.4) g/L、(2.62±0.45)级比(3.52±0.48)级、(40.1±6.4)%比(36.1±5.4)%、(286.4±38.6)ng/L比(486.2±39.5) ng/L](P< 0.05).结论 EPO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有效,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红蛋白.
作者:孙在茂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监测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7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作为研究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的数据及图形,计算不同心电图指标[碎裂QRS波(fQRs)、病理性Q波]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将研究组患者中心电图诊断正确和诊断错误者分为诊断正确组和诊断错误组,分析诊断错误与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fQRs、病理性Q波、fQRs+病理性Q波的敏感度分别为72.46% (200/276),30.07% (83/276),86.59% (239/276),特异度分别为93.00% (93/100),99.00% (99/100),92.00% (92/100),准确度分别为77.93% (293/376),48.40%(182/376),88.03%(331/376),fQRs+病理性Q波的敏感度、准确度与fQRs、病理性Q波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正确组(239例)与诊断错误组(37例)的性别构成、年龄、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正确组单支病变发生率37.2%(89/239),2支病变发生率37.2%(89/239),3支病变发生率25.5%(61/239),诊断错误组分别为18.9%(7/37),24.3%(9/37),56.8%(21/37),诊断正确组与诊断错误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监测对于早期确诊陈旧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fQRs+病理性Q波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但仍存在一定漏诊,影响漏诊的因素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无关.
作者:郭锦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24h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T2DM患者按24 hU-mAlb分为P组(45例,U-mAlb> 30 mg/24 h)和N组(35例,U-mAlb≤30 mg/24 h),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B组,对三组Cys C、Hcy和U-mAlb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P组Hcy、Cys C分别为(19.8±3.1)μmol/L、(3.95±1.44) rmg/L;N组分别为(12.4±3.2)μmol/L、(1.44±0.32)mg/L;B组分别为(8.2±2.9)μmol/L、(0.82±0.17) mg,/L;P组和N组CysC、Hcy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CysC、Hcy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Cys C、Hcy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2.9%(22/35),51.4%(18/35),P组Cys C、Hcy异常检出率均为100.0% (45/45),B组Cys C、Hcy异常检出率分别为0,2.0%(2/100),N组和P组Cys C、Hcy异常检出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组与P组Cys C、Hcy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T2DM总的异常检出率Cys C为83.8%(67/80),Hcy为78.8%(63/80).24 h U-mAlb单项检测的阳性率为56.2%(45/80),Cys C+ U-mAlb两项检测的阳性率为85.0%(68/80),Hcy+ U-mAlb两项检测的阳性率为81.2%(65/80),Hcy+ Cys C +U-mAlb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8.8%(71/80).结论 Cys C、Hcy和U-mAlb的水平与T2DM患者的肾功能早期损伤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常规检测Cys C、Hcy水平可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联合检测能大大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异常检出率,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涛;王红;曹瑞锋;马季;陈代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IB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组50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200 mg口服,3次/d和培菲康630 mg口服,2次/d治疗;对照组46例,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200 nmg口服,3次/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的腹胀、腹痛、腹泻、排便异常等症状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45/50)]显著高于对照组[69.57%(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腹痛、腹泻、黏液便、排便困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92.11%(35/38)比75.00% (27/36)、93.94% (31/33)比71.43% (20/28)、92.31% (24/26)比65.22% (15/23)、15/17比1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胀和排便不尽感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培菲康治疗IBS是安全有效的,其综合疗效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赵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石症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经内镜确诊的胃石症患者112例,使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呼气试验判断患者Hp感染情况.采用内镜碎石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服用抑制胃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痊愈.胃石症患者Hp阳性率60.71%(68/112);胃石症并发溃疡的概率为51.79%(58/112).胃石症合并溃疡患者的Hp阳性率比无溃疡胃石症患者的Hp阳性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参与了胃石的形成过程,对胃石症并发溃疡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梁景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