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幼儿期腭裂整复术的临床评价

杨彩玲;张爱民

关键词:腭裂, 幼儿, 整复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腭裂幼儿期手术的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163例先天性腭裂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裂整复术,根据不同腭裂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观察其术中、术后情况,并对110例术后2~5年的患儿进行随访,初步评价语音效果.结果 全部患儿都能很好地耐受麻醉及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55例伤口愈合良好,8例术后穿孔.语音评价优良率达93.6%.结论 掌握好适应证,幼儿期腭裂整复术是安全可行的,早期手术可使患儿语音恢复或明显改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误诊2例报告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较为少见的一种肿瘤,早是由0bricn和Stout在1964年首次报道.

    作者:高学琴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琥珀酰明胶预扩容在重度烧伤超早期切痂植皮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琥珀酰明胶术前预扩容在重度烧伤患者超早期切痂植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预扩容组(AH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在麻醉平稳后AHH组经右颈内静脉30 min内输注琥珀酰明胶15 mL/kg,使血容量迅速呈超容量状态.其余处理和对照组一致.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分别于AHH组血液稀释即刻(T0)、血液稀释后15 min(T1)、60 min(T2)、120 min(L)、180 min(T4)检测血糖和电解质,并于T0、T2、T4和术后24 h(T5)经右颈内静脉取血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术中记录各组尿量、失血量、输液量和输入同型血量.结果 两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H组CVP在各时点均高于血液稀释前和c组(P<0.05).AHH组患者在血液稀释后Hb和Hct明显低于稀释前和C组(P<0.05),但24 h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电解质和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理论出血量和输血量以AHH组较少(P<0.05).结论 琥珀酰明胶术前预扩容用于重度烧伤患者的超早期切痂植皮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同寅;宋雪娟;宋海军;孙君义;刘军;张睿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一期肠切除吻合42例分析

    1995年6月-2005年6月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诊治结直肠癌患者803例,其中并发急性肠梗阻需急诊手术者98例.占12.2%.行一期肠切除吻合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英智;王耀辉;马骏;戴朝六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升结肠癌误诊为贫血1例报告

    患者 男,31岁.2年前出现右上腹隐痛,呈持续性,时轻时重,可以忍受,伴有乏力,食欲差.渐出现消瘦,面色发白,劳动能力下降,大、小便正常.

    作者:赵长生;栾广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阵发性胸闷叹气患儿肺功能测定应用价值

    目的 了解阵发性胸闷叹气患儿肺功能状况及肺功能测定对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测定107例以阵发性胸闷叹气为主诉患儿肺功能,其中76例学龄患儿采用常规用力通气法,31例学龄前患儿采用强迫振荡法;41例气道阻力增高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42例(55.3%)学龄患儿气道阻力增高,其中78.6%为小气道阻力增高;18例(58.1%)学龄前患儿气道阻力增高,其中77.8%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支气管舒张试验全部阳性.两组气道阻力增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典型哮喘是阵发性胸闷叹气的重要原因;肺功能检测不仅能了解原因不明的阵发性胸闷叹气患儿的肺功能状态,还对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华子仪;谢娟娟;王文建;蒋汉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乳腺癌C-erbB-2、p53的表达及其与ER、PR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C-erbB-2、p53、雌激索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3例乳腺癌病例中C-erbB-2、p53、ER、PR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43例乳腺癌中C-erbB-2、p53、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39.5%、41.9%、51.2%,p53、ER、PR的阳性表达率在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年龄、肿瘤体积及组织学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与C-erbB-2表达一致率为51.2%,表达不一致率为48.8%,p53与C-erbB一2表达一致率为53.5%,表达不一致率为46.5%,p53、ER、PR表达与C-erbB-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指标,联合检测p53、ER、PR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姚卫康;包建荣;吴德明;顾丽琴;陈正中;晏爱立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前列腺素E1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气及IL-6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儿血气及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 将30例先心病合并肺高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用前列腺素E1治疗1周,比较手术开始、转流前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儿的血气及IL-6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儿手术结束时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1可提高先心病合并肺高压患儿转流后PaO2,减轻IL-6介导的炎性反应.

    作者:吴秀英;关容莉;龙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7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体会

    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1月共收治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7例,经多种影像学检查协同诊断与手术复位矫正,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文献就其诊治方法予以讨论.

    作者:赵殿德;何东权;杜佩玉;马才英;胡志源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少见原因的急腹症诊治失误1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少见原因所致急腹症诊治失误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3年12月~2005年6月收治的少见原因所致急腹症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少见原因所致急腹症10例中误诊7例,漏诊3例.再手术4例.手术治愈9例,死亡1例.结论 遵循外科诊治基本原则,掌握外科基本功,避免诊断治疗思维片面,常能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曾智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剖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剖胸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肋间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8例单侧择期剖胸手术患者(ASA Ⅰ一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Ⅰ组术前行术侧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Ⅱ组术前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以患者人手术室全麻诱导插管前平卧位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为基础值,依次记录麻醉前及全麻诱导插管后5、10、15、20、25、30 min的MAP和HR,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组MAP、HR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MAP、HR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侧剖胸手术中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小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麻醉深度易于控制平稳;且前者操作简单,创伤小,更适用于单侧剖胸手术患者的麻醉.

    作者:徐海霞;张东育;马传根;郭素莲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直针加压泪道冲洗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可行措施,以使新生儿泪道保持通畅,恢复正常的泪道功能.方法 对178例(196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行直针加压泪道冲洗,并随访6个月至1年,观察疗效.结果 196眼中180眼末次随访泪道冲洗仍通畅,无分泌物及溢泪症状,治愈率为91.8%;无效16眼,无效率为8.2%.结论 直针加压泪道冲洗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简便易行,患儿痛苦少,组织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公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创伤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随着严重创伤、多发骨折患者的不断增加及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的广泛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mmbosis,DVT)已成为创伤骨科的常见并发症,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可遗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甚或引发致命的肺栓塞[1].

    作者:石荣光;李冬梅;王琳;张静玉;宋春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医学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医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医学研究或业务工作经验总结的成果,是医学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作者:曲梅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十二指肠类癌及类癌综合征(附5例报告)

    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肿瘤,因其细胞颗粒有亲银特性,又称嗜银细胞癌.本病于1907年由德国病理学家Obemdorfer首次命名,目前称之为类癌.

    作者:白英利;彭英政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导致横纹肌溶解1例报告

    患者 女,82岁,因胸部闷痛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1个月,于2006年2月23日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收入院.患者既往糖尿病史20余年,长期应用胰岛素治疗;高血压病史20余年.

    作者:田芳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神经内镜技术的新进展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由于受到高精密技术的限制和光学技术及生产工艺的影响,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作者:陈东亮;陈凤坤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脑静脉血栓形成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和研究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4例CWT患者的一般情况、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多数为亚急性或急性起病,早期表现多为头痛、呕吐,可伴有癫痫发作和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蛋白质定量正常或轻度升高.MRI检查显示脑实质内出现异常信号,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显示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治疗以脱水、抗凝、溶栓为主.结果 24例患者中16例好转,6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 对于起病较急的高颅压伴或不伴有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应高度警惕CVT,尽早行MRV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治疗仍以抗凝、溶栓为主.

    作者:钱进;李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异丙托溴铵(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照1组加用沙丁胺醇(万托林)雾化吸入,对照2组静脉使用氨茶碱,对各组治疗症状、体征、持续时间、病情治愈好转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治愈率、气促缓解、哮鸣音及肺部湿哕音消失、咳嗽消失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1、2组(P<0.05或<0.01).结论 雾化吸入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方便,安全.

    作者:孙莉;杨凡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33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头发锌钙含量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与头发锌、钙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GGX6A塞曼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按常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检测33例RAU患者(RAU组)和33例健康人(对照组)头发中锌、钙等含量.结果 RAu组中头发锌、钙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AU组中缺锌、缺钙患者分别占58%和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和18%.结论 RAU与缺锌、缺钙有关系.

    作者:徐金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橡皮筋牵引法治疗皮肤缺损

    目的 探讨橡皮筋牵引法治疗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11月选择性地应用橡皮筋牵引法治疗13例患者.创面部位:手3例,腋窝1例,小腿3例,足6例;其中,掌骨外露1例,肌腱外露1例.创面大小:3.0 Cln×5.0 cm~7.0 em×15.0 cm.均采用橡皮筋牵引法治疗.距皮肤边缘约0.3 cm,以丝线全层缝合打结,将消毒的市售橡皮筋(40%甲醛气体消毒6h),拴在缝合的丝线结上,利用橡皮筋的持续牵引力牵引皮肤.皮肤被延展后,如皮缘能够对合,则直接缝合创缘,不能对合的可在创面缩小、肉芽生长良好后,游离植皮.结果 7例患者创缘对合后,直接缝合,其中包括1例骨外露,1例肌腱外露.6例患者创面缩小,在肉芽生长良好后游离植皮.结论 橡皮筋牵引法在治疗体表皮肤缺损方面,是一种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疗效的方法.

    作者:刘科;杨冰;赵永旭;李仁波;高辉;尚静波;王志坚;岑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