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1例及文献复习

李慧梅;刘怡芝

关键词: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 软骨组织, 良性病变, 少见病, 黏膜下, 多发性, 增生, 结节, 骨质
摘要: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为一种少见病,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下有多发性骨质或软骨组织结节状增生并突向管腔的良性病变.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 β、TNF-α、血浆Ang Ⅱ含量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 β、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按NYHA分级又分为3组:NYHA分级Ⅱ级组20例,NYHA分级Ⅲ级组20例,NYHA分级Ⅳ级组22例;另选择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TNF-α、IL-1 β及血浆Ang Ⅱ含量.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清TNF-α、IL-1 β及血浆Ang 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各组间血浆Ang Ⅱ含量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浆Ang Ⅱ含量与血清TNF-α、IL-1 β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1 β及血浆Ang Ⅱ共同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它们之间可能还有相互作用.

    作者:杨建峰;魏经汉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我们采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业庆;吴光月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脑小血管疾病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影像技术特别是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提高,认知损害和痴呆患者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而与年龄和认知密切相关的脑小血管疾病(SVD)自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作者:郭瑞友;马晓维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30例中或重度OSA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另选15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试验组给予CPAP通气和一般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测定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与正常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GMP-140、vWF、D-D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浆AT-Ⅲ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或重度OSAS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的血液学异常,CPAP通气对0SAS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有显著治疗作用.

    作者:冯洁美;梁勇;马吉联;梁仕兰;陈昌枝;叶少武;朱贵朝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69例IgA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研究IgA肾病临床和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于指导治疗.方法 对2005年7月~2006年6月进行肾活检的69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蛋白尿伴血尿多见,占53.6%,病理类型以Ⅱ、Ⅲ型多见.同时随着病理类型的加重,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亦增高.结论 IgA肾病病理和临床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应将临床和病理结合起来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作者:李卫巍;石永兵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78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除菌组和非除菌组,除菌组给予泮托拉唑40 mg+克拉霉素0.5 g+呋喃唑酮0.1 g口服,2次/d,1周后泮托拉唑改为40mg,1次/d,共治疗6周.非除菌组单独给予泮托拉唑,剂量方法同上.分别于6周及1年后复查胃镜.结果 除菌组和非除菌组比较,6周后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7.6%和91.7%,P>0.05).6周后溃疡愈合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两组溃疡复发率比较,除菌组低于非除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7%和59.3%,P<0.01),Hp根除率除菌组高于非除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7%和3.7%,P<0.01).结论 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存在相关性,根除Hp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溃疡的复发.

    作者:许丰;李小平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脑梗死是中老年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日趋成熟.现就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情况做如下综述.

    作者:曹建新;王一民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韦格纳肉芽肿误诊1例报告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是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一种,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肾外表现常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常被误诊或漏诊.现报道收治的WG误诊1例.

    作者:周凡力;张思思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CT引导下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70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70例患者行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后,对所取标本全部行组织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诊断率为95.88%(163/170),其中恶性肿瘤占全部病例的78.82%(134/170);恶性肿瘤组织学检查诊断率为94.03%(126/134),细胞学检查诊断率为91.04%(122/134).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肤对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对病变进行早期诊断,特别适用于周围型肺癌.

    作者:胡应光;汪建文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抗栓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以及粥样斑块破裂所诱发的急性血栓形成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血小板是惟一参与这两个病理生理过程的血液成分.

    作者:马长生;张铭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ractalkine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研究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可溶性Fractalkine(sFkn)水平来观察其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sFk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8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36例及对照组27例.测定各组血清sFk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Gensinj冠状动脉造影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量化.结果 血清sFkn、hs-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而后者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之间无相关性(r=0.08,P=0.58).结论 血清sFkn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

    作者:张顺宝;姜德谦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年下半年增刊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比较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三联治疗与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二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4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三联治疗组23例,接受甲氨蝶呤(10.0 mg/周)、柳氮磺吡啶(1.0 g每日2次)、硫酸羟氯喹(0.1 g每日2次)治疗;二联治疗组25例,接受甲氨蝶呤(10.0 mg/周)、柳氮磺吡啶(1.0 g每日2次)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按美国风湿病协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标准,治疗1年后三联治疗组ACR是20%改善率为70%,而二联治疗组仅为39%(P=0.04);两组ACR50%改善率分别为55%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三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二联治疗,且耐受性好.

    作者:田静;高洁生;吴轰;李芬;谢希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冠心病二级预防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占重要地位,它被广泛应用于心肌缺血、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治疗.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明,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曾定尹;庞雪峰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糖皮质激素吸入与小剂量多索茶碱联合治疗老年哮喘的研究

    目的 观察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索茶碱对轻中度老年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60例轻中度老年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口服多索茶碱(A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口服硫酸特布他林(B组),单纯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C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前和每治疗2周后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改善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的哮喘症状和肺功能在治疗后均有改善,A组临床控制率和显效率分别为18.8%和50.0%,B组分别为17.5%和52.5%,C组分别为5.0%和30.0%,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FEV1改善情况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和B组的改善程度要比C组高.三组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用药是治疗轻中度老年哮喘首选方式,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索茶碱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建荣;刘惟优;李树芳;赖庆文;黄清云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内镜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大体形态、腺管开口(Pit)类型、病理形态及内镜下处理等进行研究.方法 记录所有大肠LST的电子肠镜下病变大体形态,所有病变均行超声肠镜检查,观察病变的Pit类型.结果 8例患者共检出9个病灶,病变部位:升结肠2个,横结肠1个,降结肠1个,乙状结肠2个,直肠3个.电子肠镜下病变大体形态:颗粒均一型1个,结节混合型5个,扁平隆起型3个,假凹陷型0个;Pit类型:Ⅱ型2个,ⅢL型4个,Ⅳ型3个.病理形态:管状腺瘤4个,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中重度异型增生3个,增生性息肉伴腺瘤样改变2个.8个病灶行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1个病灶行外科手术.结论 大肠LST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处理方法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EPMR.

    作者:张其德;韩树堂;周晓白;胡余美;张以洋;肖君;张小琴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真菌性败血症1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真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

    作者:戴丽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传统上将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耳鸣(tinnitus)、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及高血压(hypertension)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作者:林青;童绥君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调血脂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对冠心病预后改善的作用已日益明确,晚近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相当,更确立了二级预防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中心地位.

    作者:林曙光;陈纪言;杨峻青 刊期: 2007年第28期

  •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AD)的相关性及性别因素对其关联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63例AD(AD组)及7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ER α Pvu Ⅱ、Xba Ⅰ酶切基因多态性.结果 AD组ER α等位基因x的频率、Pp、xx、Ppxx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PP、XX、PPXX型明显减少,P<0.05;Xba Ⅰ酶切基因多态性xx、Ppxx型与AD发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OR为2.34,95% CI 1.47~4.09;OR为1.79,95%CI 1.26~3.12,P均<0.05).Pp型与AD发病无明显相关关系(OR为1.58,95%CI 1.15~2.12,P>0.05).性别因素对ERα基因多态性与AD的相关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ER α xx或Ppxx型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ER α Xba Ⅰ酶切基因多态性xx型可能与中国汉族AD的发病有相关性,性别因素对其相关性无影响.

    作者:周伯荣;张惠敏;孙筱放;许治强;邓燕华 刊期: 2007年第28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