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停用拉米夫定后复发的临床特点

华燕美;王啸

关键词:拉米夫定, 肝炎, 乙型, 慢性, 复发
摘要:目的 研究停用拉米夫定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访调查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46例患者,记录用药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用量、疗程、疗效、停药原因,用药前、停药时和复发后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及HBV-YMDD变异.结果 46例患者中32.6%(15/46)疗程不足52周;71.7%(33/46)患者自行停药;医师指导停药的患者中61.5%(8/13)未随访.71.7%(33/46)复发时病情较用药前加重,其中HBV-YMDD变异率为78.8%(x2=23.23,P<0.01)高于未加重者;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2周,与停药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相关;复发时的病情与年龄及HBV-YMDD变异相关.结论 大部分患者没有按照我国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指导意见用药和停药,复发可能主要是由于HBV-DNA再度活跃复制引起肝脏炎性反应所致;HBV-YMDD变异可能是复发时肝损害加重的因素之一.患者年龄、服药前的诊断、服药前总胆红素(TBIL)与ALT水平、停药时HBeAg是否阴转、复发时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影响预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泵注全麻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泵注全麻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分别以瑞芬太尼泵注及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及维持麻醉,术中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患儿清醒拔管时间,并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如体动反应、心动过缓的发生,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结果 经临床观察,瑞芬太尼泵注全麻,作用起效快,术中可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术毕苏醒迅速,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 瑞芬太尼泵注全身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切实可行且安全有效.

    作者:陈强;徐志云;石伯生;黄丽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误诊为青光眼2例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因可出现急性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临床症状,常被误诊为青光眼.现将我院近期所遇到的2例报道如下.例1 男,35岁,因右眼无诱因红、痛、视物模糊伴眼胀痛于当地医院就诊,眼压在4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角膜中央水肿明显.

    作者:王宇;孙亚男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两种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监测

    目的 观察肌松监测状态下,两种非去极化肌松药不同阻滞深度时给予新斯的明拮抗的时机、效果及心血管方面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分别给予肌松药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用4个成串刺激尺神经监测肌松程度.手术结束后给予新斯的明和阿托品拮抗残余肌松作用,并连续监测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结果 手术结束时所有患者仍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选用0.04 mg/kg新斯的明与0.02 mg/kg阿托品静脉注射,只要在进行拮抗时的肌松阻滞程度在T2以上,大多数的患者就能在15 min内使TR值恢复到0.75;但若TR<0.50时行拮抗,其恢复时间较TR>0.50时拮抗时间长.结论 术中肌松监测可以更好地指导用药,避免残余肌松的影响,用非去极化肌松药者术毕仍以拮抗为安全.

    作者:孟宏伟;阎静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医学名词中常见不规范用词对照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附15例报告)

    我科2003年5月~2006年12月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年龄10~14岁,平均年龄(12.3±1.6)岁.左侧精索静脉曲张13例,双侧2例,因剧烈活动阴囊坠胀不适就诊者7例,因阴囊增大肿物就诊者3例,因无明显症状偶然发现者5例.

    作者:张志;杜丹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改良式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术腹腔粘连情况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术后出现的腹腔粘连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我们对二次剖宫产术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将腹腔粘连情况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7年2月二次剖宫产术89例,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分为改良式剖宫产组(改良组)54例和新式剖宫产组(新式组)35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平均孕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次剖宫产至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间隔为2~7年.

    作者:王增粉;李淑景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慢性乙型肝炎停用拉米夫定后复发的临床特点

    目的 研究停用拉米夫定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访调查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46例患者,记录用药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用量、疗程、疗效、停药原因,用药前、停药时和复发后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及HBV-YMDD变异.结果 46例患者中32.6%(15/46)疗程不足52周;71.7%(33/46)患者自行停药;医师指导停药的患者中61.5%(8/13)未随访.71.7%(33/46)复发时病情较用药前加重,其中HBV-YMDD变异率为78.8%(x2=23.23,P<0.01)高于未加重者;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2周,与停药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相关;复发时的病情与年龄及HBV-YMDD变异相关.结论 大部分患者没有按照我国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指导意见用药和停药,复发可能主要是由于HBV-DNA再度活跃复制引起肝脏炎性反应所致;HBV-YMDD变异可能是复发时肝损害加重的因素之一.患者年龄、服药前的诊断、服药前总胆红素(TBIL)与ALT水平、停药时HBeAg是否阴转、复发时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影响预后.

    作者:华燕美;王啸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7年1月81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手术部位、方式及常见血管问题的处理.结果 手术一期成功率达97.53%(79/81).2周内内瘘栓塞者2例,1例再次手术后成功,1例改为腹膜透析.术后2~8周用于血液透析,血流量为180~260 ml/min.结论 良好的血管条件、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及严格术后管理是保证内瘘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诗德;李斌;简讯;王春燕;陈福琼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羟氯喹(HCQ)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终点散射比浊法研究了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CQ(400 mg/d)治疗前后血清SAA水平的变化.结果 HCQ治疗4周后血清SAA水平明显降低,以后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HCQ能有效地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AA水平,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活动,诱导病情缓解.

    作者:罗徐;李芊;刘峻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应用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40例在剖宫产术中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均为在剖宫产术中,经其他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600~2000 ml.经产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率高于初产妇(P<0.01),前次分娩行剖宫产术者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率较阴道分娩者及初产妇有极显著提高(P<0.01).40例患者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后痊愈出院,保留了生育能力.结论 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彩霞;曹春梅;李春香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腮腺肿块83例手术治疗临床回顾

    目的 探讨腮腺肿块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85~2007年住院手术治疗的83例腮腺肿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3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良性肿瘤74例患者至今未发现复发.结论 手术治疗腮腺肿块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术式.多形性腺瘤等良性肿瘤,选择部分腮腺切除术或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吉云薇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烧伤植皮或体表瘢痕整形手术的患儿15例,ASAⅠ~Ⅱ级,常规麻醉诱导后,插入PLMA,充气连接麻醉机后,测量气道密闭压并记录间歇正压通气时气道峰压.记录麻醉维持和拔除PLMA过程中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结果 13例患儿首次置入PLMA后达到14.7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气道密闭压,并获得满意的肺通气,其余2例第二次置入成功.间歇正压通气时气道峰压均值8.0 mm Hg.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轻微.结论 PLMA在小儿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气道密闭性,且并发症少,是小儿全身麻醉中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

    作者:孙广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雾化吸入米力农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评价雾化吸入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CHD)伴肺动脉高压(PH)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治疗PH的新途径.方法 用空气压缩泵雾化米力农(3 mg/次).监测患儿体动脉压、心率,于首次吸入米力农前(T1)、首次吸入后10 min(T2)、首次吸入后30 min(T3)及首次吸入24 h(T4)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射血前期(RPEP)、加速时间(AT)、右室射血时间(RVET)、三尖瓣跨瓣压差(TVPG)的变化,并计算RPEP/AT、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比较雾化吸入米力农前后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研究中患儿均无不良反应,雾化吸入米力农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LVEF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与T1比较,RPEP/AT、PASP和PAMP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与T1、T2和T3比较,RPEP/AT、PASP和PAMP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雾化吸入作为米力农一种新的给药途径是可行的;雾化吸入米力农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而对体动脉压无明显影响,具有选择性扩张肺血管作用;雾化吸入米力农可能成为继吸入NO之后治疗PH的又一选择,特别对小儿CHD合并PH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杜杰;胡型锑;吕夕明;赵琦峰;章岳峰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西咪替丁与干扰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试验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CMD)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变化并与干扰素(INF)-α治疗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INF-α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 CMD组、干扰素组与对照组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SIL-2R、INF-α、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MD组与干扰素组NK细胞活性、INF-α水平及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与对照组CD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MD组与干扰素组SIL-2R与CD8均比对照组降低,且对照组SIL-2R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在退热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复常)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尿素氮复常时间及越期率CMD组与干扰素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但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D治疗HFRS的抗病毒作用是通过抑制SIL-2R及CD8活性,增强NK细胞活性、INF-α水平、CD4活性、提高CD4/CD8,且与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相同.

    作者:张桂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儿童和青少年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特征,患者能意识到这些思维或行为是过分的或不适当的,但不能中断,如果中断,则感痛苦[1].患者为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而痛苦,每天浪费1 h以上,干扰正常工作、学习和兴趣,或引起功能减退,且不能为物质滥用或另一种内科疾病或精神障碍所解释[1].

    作者:汪春运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近开始应用于临床的适合于子宫良性病变的新术式,我院近期将此术式进行适当的改良灵活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总医院2006年1~6月良性子宫病变患者22例,其中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4例,子宫腺肌病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11例;年龄35~44岁.术前常规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排除宫颈恶性病变,对不规则阴道流血者行分段诊刮术除外恶性病变.

    作者:蒋雪梅;杨维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硬核性白内障不同术式并发症的临床比较

    目的 通过比较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更适合高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67例(67眼)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其中采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31例(A组),超声乳化吸除术36例(B组),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以角膜反应为主),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结果 两组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内皮细胞密度以及平均内皮细胞面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硬核性白内障采取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但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术后角膜反应轻,更有利于视力的快速恢复.

    作者:王海波;张繁友;黄红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成人斯蒂尔病1例

    患者 男,54岁,因畏寒发热4~5d入院.在4d前劳累后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5℃,退热时出汗较多.有全身酸痛、乏力,尤其是下肢痛.发病后第3~4天发现双下肢红色皮疹,余无不适.起病后在院外治疗,血常规:WBC 6.3×109/L,N 0.66,Hb 146g/L,Pt 139×109/L,C-反应蛋白63mg/L.尿常规正常.曾用青霉素、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莲必治)、头孢他啶、洛美沙星均无效.

    作者:赵春荣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金双歧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氨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持续性或反复性肝实质弥漫性炎性反应坏死、再生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硬化患者常伴血氨异常和内毒素血症,我们选择66例Child 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随机分组进行观察.

    作者:刘峰;台杰;汪明红;姚桂芳;陈殿双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根侧囊肿鉴别诊断的临床分析

    牙源性炎性囊肿中,常见的是根尖囊肿,根尖囊肿都是位于牙根尖的部位.发生于根侧的囊肿比较少见,发生于根侧位的囊肿有多种,常见的有根侧部牙源性角化囊肿、非角化发育性根侧囊肿、牙髓炎性根侧囊肿、牙周炎性根侧囊肿(炎性牙周囊肿)以及牙旁囊肿[1].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