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双歧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氨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刘峰;台杰;汪明红;姚桂芳;陈殿双

关键词:金双歧, 乙型肝炎病毒, 肝炎肝硬化, 住院患者, 血氨, 血浆内毒素, 内毒素血症, 组织增生, 炎性反应, 随机分组, 弥漫性, 肝实质, 反复性, 选择, 纤维, 坏死, 感染
摘要: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持续性或反复性肝实质弥漫性炎性反应坏死、再生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硬化患者常伴血氨异常和内毒素血症,我们选择66例Child 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随机分组进行观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根侧囊肿鉴别诊断的临床分析

    牙源性炎性囊肿中,常见的是根尖囊肿,根尖囊肿都是位于牙根尖的部位.发生于根侧的囊肿比较少见,发生于根侧位的囊肿有多种,常见的有根侧部牙源性角化囊肿、非角化发育性根侧囊肿、牙髓炎性根侧囊肿、牙周炎性根侧囊肿(炎性牙周囊肿)以及牙旁囊肿[1].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两种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监测

    目的 观察肌松监测状态下,两种非去极化肌松药不同阻滞深度时给予新斯的明拮抗的时机、效果及心血管方面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分别给予肌松药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用4个成串刺激尺神经监测肌松程度.手术结束后给予新斯的明和阿托品拮抗残余肌松作用,并连续监测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结果 手术结束时所有患者仍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选用0.04 mg/kg新斯的明与0.02 mg/kg阿托品静脉注射,只要在进行拮抗时的肌松阻滞程度在T2以上,大多数的患者就能在15 min内使TR值恢复到0.75;但若TR<0.50时行拮抗,其恢复时间较TR>0.50时拮抗时间长.结论 术中肌松监测可以更好地指导用药,避免残余肌松的影响,用非去极化肌松药者术毕仍以拮抗为安全.

    作者:孟宏伟;阎静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临床误诊分析

    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为鼻科常见的上颌窦疾病,但由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特殊性,临床极易误诊.现对我科2001年2月~2006年12月误诊的21例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误诊原因.

    作者:楼正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成为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实体恶性肿瘤、代谢和遗传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有40%~60%的HSCT患者会出现感染或非感染性的肺部并发症,导致移植术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其中65%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会出现非感染性的肺部并发症,这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缺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因素有关,在allo-HSCT后的晚期并发症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现就BO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此疾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作者:肖毅;张义成;刘文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方法的效果观察

    硬膜外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方法[1],但治疗受到无菌条件和必要监测条件的限制,过程较复杂,而L3横突加椎旁神经阻滞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被证实有效[2],本研究旨在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作者:云虹;葛苏华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克罗恩病与肿瘤

    一、克罗恩病(CD)引起肿瘤的流行病学自1948年首次报道CD合并结直肠癌(CRC)病例以来,关于该病发生癌变的危险一直存在争议,CD与肿瘤间的关系也仅限于病例报道.在1973年,一项流行病学研究首次报道,CD患者肠道癌变的相对危险度较普通人群高15~20倍.近Tekkis等(2007年)进行了一项荟萃研究,该研究纳入34项研究中的60 122例CD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发生小肠、结直肠、肠外肿瘤及淋巴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8.40、2.40、1.27和1.42.

    作者:池肇春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附15例报告)

    我科2003年5月~2006年12月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年龄10~14岁,平均年龄(12.3±1.6)岁.左侧精索静脉曲张13例,双侧2例,因剧烈活动阴囊坠胀不适就诊者7例,因阴囊增大肿物就诊者3例,因无明显症状偶然发现者5例.

    作者:张志;杜丹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慢性乙型肝炎停用拉米夫定后复发的临床特点

    目的 研究停用拉米夫定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访调查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46例患者,记录用药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用量、疗程、疗效、停药原因,用药前、停药时和复发后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及HBV-YMDD变异.结果 46例患者中32.6%(15/46)疗程不足52周;71.7%(33/46)患者自行停药;医师指导停药的患者中61.5%(8/13)未随访.71.7%(33/46)复发时病情较用药前加重,其中HBV-YMDD变异率为78.8%(x2=23.23,P<0.01)高于未加重者;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2周,与停药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相关;复发时的病情与年龄及HBV-YMDD变异相关.结论 大部分患者没有按照我国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指导意见用药和停药,复发可能主要是由于HBV-DNA再度活跃复制引起肝脏炎性反应所致;HBV-YMDD变异可能是复发时肝损害加重的因素之一.患者年龄、服药前的诊断、服药前总胆红素(TBIL)与ALT水平、停药时HBeAg是否阴转、复发时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影响预后.

    作者:华燕美;王啸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腮腺肿块83例手术治疗临床回顾

    目的 探讨腮腺肿块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85~2007年住院手术治疗的83例腮腺肿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3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良性肿瘤74例患者至今未发现复发.结论 手术治疗腮腺肿块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术式.多形性腺瘤等良性肿瘤,选择部分腮腺切除术或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吉云薇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金双歧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氨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持续性或反复性肝实质弥漫性炎性反应坏死、再生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硬化患者常伴血氨异常和内毒素血症,我们选择66例Child 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随机分组进行观察.

    作者:刘峰;台杰;汪明红;姚桂芳;陈殿双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中心静脉导管导丝支撑引导钢丝螺纹管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导丝支撑引导行钢丝螺纹管气管内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估计气管插管有困难的患者(舌咽关系Ⅲ~Ⅳ级)随机分为导丝支撑引导插管组(A组)和常规导管芯引导插管组(B组).进行插管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是90.0%和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对咽喉部组织损伤小.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导丝支撑引导钢丝螺纹管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时应用有效、安全可行.

    作者:李安学;董惠翔;刘玉春;刘作坤;蔡云亮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西咪替丁与干扰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试验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CMD)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变化并与干扰素(INF)-α治疗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INF-α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 CMD组、干扰素组与对照组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SIL-2R、INF-α、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MD组与干扰素组NK细胞活性、INF-α水平及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与对照组CD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MD组与干扰素组SIL-2R与CD8均比对照组降低,且对照组SIL-2R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在退热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复常)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尿素氮复常时间及越期率CMD组与干扰素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但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D治疗HFRS的抗病毒作用是通过抑制SIL-2R及CD8活性,增强NK细胞活性、INF-α水平、CD4活性、提高CD4/CD8,且与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相同.

    作者:张桂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烧伤植皮或体表瘢痕整形手术的患儿15例,ASAⅠ~Ⅱ级,常规麻醉诱导后,插入PLMA,充气连接麻醉机后,测量气道密闭压并记录间歇正压通气时气道峰压.记录麻醉维持和拔除PLMA过程中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结果 13例患儿首次置入PLMA后达到14.7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气道密闭压,并获得满意的肺通气,其余2例第二次置入成功.间歇正压通气时气道峰压均值8.0 mm Hg.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轻微.结论 PLMA在小儿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气道密闭性,且并发症少,是小儿全身麻醉中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

    作者:孙广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下尿路并直肠损伤诊治体会

    我院1985~1999年收治下尿路并直肠损伤52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47例,女5例;年龄18~80岁.损伤原因:车祸伤41例,坠落伤4例,塌方致伤5例,医源性损伤2例.其中,异物刺伤者6例,2例医源性损伤为膀胱穿刺造瘘时误伤.膀胱破裂29例,后尿道断裂23例,其中膀胱与尿道同时损伤者5例.直肠损伤类型:腹膜内型7例,腹膜外型45例.

    作者:周伟民;曹才新;吴盘芳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误诊为青光眼2例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因可出现急性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临床症状,常被误诊为青光眼.现将我院近期所遇到的2例报道如下.例1 男,35岁,因右眼无诱因红、痛、视物模糊伴眼胀痛于当地医院就诊,眼压在4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角膜中央水肿明显.

    作者:王宇;孙亚男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羟氯喹(HCQ)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终点散射比浊法研究了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CQ(400 mg/d)治疗前后血清SAA水平的变化.结果 HCQ治疗4周后血清SAA水平明显降低,以后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HCQ能有效地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AA水平,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活动,诱导病情缓解.

    作者:罗徐;李芊;刘峻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8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13例,开腹手术(开腹组)165例.结果 发生PEP6例,腹腔镜组PEP的发生率为0.94%,开腹组PEP的发生率为2.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P的发生与孕龄大小、术后HCG下降幅度、病理滋养叶细胞增生程度、术后甲氨蝶呤(MTX)预防性应用有关(P<0.05),与术前HCG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是安全有效的.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预防性使用MTX,术后严密监测血清HCG变化,对于降低PEP的发生尤为重要.

    作者:谢峰;姜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医学名词中常见不规范用词对照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儿童和青少年强迫症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特征,患者能意识到这些思维或行为是过分的或不适当的,但不能中断,如果中断,则感痛苦[1].患者为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而痛苦,每天浪费1 h以上,干扰正常工作、学习和兴趣,或引起功能减退,且不能为物质滥用或另一种内科疾病或精神障碍所解释[1].

    作者:汪春运 刊期: 2007年第30期

  • 复方福尔马林碘治疗小儿传染性软疣48例临床观察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传染性软疣病毒所引起的表皮传染性疾病,表现为在皮肤上发生蜡样光泽的小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1],传染性软疣是小儿易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互相感染.我们用复方福尔马林碘点涂于皮损,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魏星;邓吉成;曾秀红;王琳 刊期: 2007年第30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