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纯真;连初秋;何卫
目的探讨肾脏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997年1月~2002年1月肾脏病人228例中,合并SAS的1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 228例肾脏病人中合并SAS 18例,分别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3例、肾病综合征1例,糖尿病肾病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高血压肾损害2例、终末期肾病7例、肾小管功能障碍2例.13例病人给予药物和/或经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SAS改善后,除终末期肾病病人外,余患者肾脏病均不同程度好转.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中2例死亡,2例改行腹膜透析后SAS好转,3例肾移植后SAS消失.结论 SAS可导致或加重肾脏损害,临床可表现为肾小球和/或肾小管损伤.终末期肾病病人易于合并SAS,SAS可严重影响此类病人生存质量、生存率.SAS与肾脏病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需引起临床警惕.
作者:薛现军;张社霞;翟海燕;李凤菊;辛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病人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血压控制良好的糖尿病肾病病人,并设置相应对照组,治疗组用氯沙坦每天50 mg,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尿白蛋白排泄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氯沙坦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尿白蛋白排泄均有显著下降(组内配对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氯沙坦具有不依赖其降压作用而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尿白蛋白排泄的作用.
作者:袁琳;魏祥安;赵东波;毋济霞;刘春桃;舒昌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报告一组顿服负荷量心律平转复阵发性房颤与其未服药前相对比来判断心律平的疗效及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6例急诊患者,有心悸症状,经问诊、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既往在我院住院病史,诊断为反复发作性阵发性房颤,左房内径<35 mm.此次房颤发作顿服心律平600 mg转律成功者,既往每次房颤发作持续时间1.5~36.5 h,病史6个月~3年,发作频率3~19次/d,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1~67岁.高血压病5例,冠心病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8例.
作者:梅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石症的发病机理,总结用果胶酶治疗胃石症的临床研究成果.方法在体外分两组将山楂、柿子嚼碎后置入新鲜胃液容器中,其中一组加入酒精体积分数30%的白酒50 ml.同时放37 ℃恒温箱内,观察胃石形成的经过及时间.再加入果胶酶2 g,观察其解聚过程及时间.并对54例胃石症病人服用果胶酶治疗.结果服用果胶酶治疗的54例病人6 h后再次服钡透视,见胃石完全消失.治疗前原有的症状体征完全消除.治疗过程病人无任何不适.结论果胶酶治疗胃石症方法简便,消石快,不需住院,不用开刀,值得推广.
作者:曲志敏;曲增君;姜修敏;于忠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J波的发生率在正常心电图中占2.5%~ 18.2%,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正常心电图的变异.但是,当J波增宽、增高,可预示室速、室颤的发生,引起致命性的恶性心律失常.J波可随温度、酸碱度、钙离子浓度和自主神经影响而变化.当体温<34 ℃,尤其是<30 ℃时J波更明显,并随温度上升而变小,低温麻醉出现J波者,随复温而消失,称为低温性J波.高钙血症出现J波,J波大小与血钙浓度相关,称为高钙性J波.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引起的J波,见于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自主神经失调,称为神经性J波.无心脏病基础,反复晕厥、室速、室颤伴有J波者,称为特发性J波.
作者:汪康平;周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们于2000年5月~2002年3月自行设计并应用CDEOP方案共治疗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义明;张水兰;李旭;孙晓萍;邵俊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77年Fontaine首次报道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右室心肌被脂肪浸润及纤维组织所替代,致使右室弥漫性扩张、室壁变薄变形、肌小梁排列紊乱、收缩运动减弱,疾病发展到晚期,左心室也可受累,终导致右室或双室衰竭,预后恶劣,年死亡率达2.5%.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心脏病联盟(WHF)把该病归咎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及运动员,发病年龄12~50岁,80%病例在40岁之前发病,常以室速起病,是年轻人猝死的常见原因,故应引起重视.本文旨在探讨ARVD的心电图表现,着重讨论Epsilon波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祥;蔡思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笔者介绍了35例主动脉疾病的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并对SCTA多种成像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5例疑有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了SCTA成像,男21例,女14例,年龄15~82岁.
作者:王健;杨培红;史晋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临床已经确诊的46例PN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NC)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所有实验对象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SN)、C-肽(FCP)、血脂及肾功能,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NS组与NC组间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舒张压(DBP)、FBG、FISN、FC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尿酸(U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PNS患者存在IR,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血压升高、血脂和尿酸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夏运风;甘华;杜晓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ritis,Kikuchi disease,HN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疾病.本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临床呈亚急性经过,持续性发热,应用抗生素无效,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减少为特点.由于本病发病率较低且具有自愈性,在临床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容易被误诊.
作者:赵钧生;卢明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将我院1990-2001年收治的胆心综合征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2例患者介绍如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岁.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表现为心前区疼痛5例,阵发性心悸、气短5例,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2例,5例胸痛时伴有低热、恶心、呕吐.查WBC (6.0~16.0)×109/L.
作者:杨晓明;刘宇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nm23-H1在胃癌分化、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6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转移淋巴结nm23-H1的表达.结果 45.6%(21/46)的胃癌nm23-H1表达下降.nm23-H1的高表达与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胃癌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另外54.4%的分化型胃癌nm23-H1的表达高于其淋巴结转移癌,而在低分化型胃癌中有53.8%.结论 nm23-H1可能对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但与胃癌的分化无关.
作者:尹逊国;胡祥;刘晖;张健;温伟;田大宇;刘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telomerase activity of urinary exfoliated cells,TUEC)检测在镜下少量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MHU)病人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酶TRAP-PCR ELISA及TRAP-银染法对30例MHU病人、30例健康对照及17例尿路上皮肿瘤行TUEC检测,MHU组还检测膀胱镜.结果慢性膀胱炎中TUEC 16/24阳性,其诊断膀胱炎的灵敏度为66.7%,特异性66.7%.膀胱炎组与肿瘤组中TUEC总体阳性率及定量值均无差异(P=0.607,P=0.645),但两组TUEC阳性值的中位数有差异(P=0.030).结论 TUEC检测结果结合病史分析及其他检查,可使部分病人免做膀胱镜检查而初步诊断为慢性膀胱炎,但当TUEC值较高,肿瘤不能排除.
作者:龚维坤;邹庆玲;陈杰;张行;魏琴娥;梁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56例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分布特点及治疗效果,并与中青年患者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脱发、雷诺现象等皮肤表现及肾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中青年组明显少见(P<0.05),肺部病变、肌痛和肌无力、疲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而血液系统损害和狼疮的两项特异性抗体(抗ds-DNA和抗Sm抗体)、非特异性抗体(抗SS-A和抗SS-B抗体)以及补体C3下降的阳性率都低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性与中青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比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郭明好;刘云;刘向东;王利峰;叶任高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特点、相关因素及其对策综述如下.1 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很多,常见的是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外大多数的文献表明,急性尿路感染中,大肠杆菌所占的比例高可达80%~90%,革兰阳性菌的感染率仅为5%~10%[1,2].
作者:金其庄;王梅;王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科自1998年5月~2001年10月,对脑外伤或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依据临床表现,估计昏迷时间超过10 d者,均在局麻下行小切口胃造瘘术,肺部感染症状很快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纯真;连初秋;何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提高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RFCA治疗PSVT 82例,包括房室间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8例,左侧旁道25例,右侧旁道20例,多条旁道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4例.均先行心内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类型和消融靶点.结果总成功率98.78%(81/82例),总复发率2.47%(2/82例),AVRT和AVNRT各1例,2例再次RFCA均获成功.82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根据设备条件严格掌握适应症,消融前系统电生理检查,避免先入为主,旁道消融靶点正确标测,放电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识别和消融终点正确判定是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万琪琳;程冠昌;洪岩;陈颖;何瑞利;王治中;张媛;刘玉茹;潘增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对胃癌的中心组织、癌边缘、距癌边缘5 cm、10 cm处的移行黏膜水解酶,氧化酶的变化进行研究.根据不同酶在组织间的活性不同来判断癌细胞的代谢特点.
作者:王凤安;闫庆辉;张国建;刘津;任鹏涛;刘永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遗传性心律失常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患有遗传性心律失常家系的成员来说,遗传因素可以作用在传导系统的不同层面.目前,虽然已确立了很多心律失常的遗传模式,但致病基因的确立为数不多.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遗传性心律失常进行论述.
作者:张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临床工作中,心房早搏(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然而,随着对房性心律失常解剖机制与电生理机制研究的进展,以及对其各种心电现象更加细致的分析,发现一些起源于心脏大静脉肌袖的房性心律失常有其独特的心电图特点、相似的临床特征、一致的电生理和解剖机制以及共同的转归--心房颤动,尤其可以通过导管射频消融肌袖电隔离技术得到根治,因此我们对这种房性心律失常提出了一个新的命名--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现将这一类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总结如下,供各位通道讨论和指正.
作者:杨延宗;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