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魏祥安;赵东波;毋济霞;刘春桃;舒昌达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也为胃瘫、胃无力,是一组多原因的综合征,与输入及输出袢机械性梗阻有时很难鉴别.近年来其发生率有所上升,临床统计胃术后患者20%发生胃排空障碍[1],有典型临床表现者占4%左右.由于其与机械性梗阻鉴别困难,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应提高认识,避免盲目再手术.我们近10年来遇到13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英;王巍;王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科自1998年5月~2001年10月,对脑外伤或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依据临床表现,估计昏迷时间超过10 d者,均在局麻下行小切口胃造瘘术,肺部感染症状很快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纯真;连初秋;何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提高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RFCA治疗PSVT 82例,包括房室间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8例,左侧旁道25例,右侧旁道20例,多条旁道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4例.均先行心内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类型和消融靶点.结果总成功率98.78%(81/82例),总复发率2.47%(2/82例),AVRT和AVNRT各1例,2例再次RFCA均获成功.82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根据设备条件严格掌握适应症,消融前系统电生理检查,避免先入为主,旁道消融靶点正确标测,放电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识别和消融终点正确判定是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万琪琳;程冠昌;洪岩;陈颖;何瑞利;王治中;张媛;刘玉茹;潘增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肺减容术(LVRS)是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中到重度终末期肺气肿的外科治疗方法,自1995年Cooper[1]成功地将此术应用于临床后,世界各地已广泛开展,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对其手术方法、术后的疗效持续时间、与内科保守治疗疗效的比较方面还存在争议,本文将对其相关问题叙述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笔者介绍了35例主动脉疾病的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并对SCTA多种成像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5例疑有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了SCTA成像,男21例,女14例,年龄15~82岁.
作者:王健;杨培红;史晋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们于2000年5月~2002年3月自行设计并应用CDEOP方案共治疗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义明;张水兰;李旭;孙晓萍;邵俊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J波的发生率在正常心电图中占2.5%~ 18.2%,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正常心电图的变异.但是,当J波增宽、增高,可预示室速、室颤的发生,引起致命性的恶性心律失常.J波可随温度、酸碱度、钙离子浓度和自主神经影响而变化.当体温<34 ℃,尤其是<30 ℃时J波更明显,并随温度上升而变小,低温麻醉出现J波者,随复温而消失,称为低温性J波.高钙血症出现J波,J波大小与血钙浓度相关,称为高钙性J波.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引起的J波,见于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自主神经失调,称为神经性J波.无心脏病基础,反复晕厥、室速、室颤伴有J波者,称为特发性J波.
作者:汪康平;周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n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一类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从而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自身抗体分为温型和冷型两种.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即 Coomb′s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是诊断温型AIHA的重要条件.本文重点讨论温抗体型AIHA有关问题.
作者:邹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对胃癌的中心组织、癌边缘、距癌边缘5 cm、10 cm处的移行黏膜水解酶,氧化酶的变化进行研究.根据不同酶在组织间的活性不同来判断癌细胞的代谢特点.
作者:王凤安;闫庆辉;张国建;刘津;任鹏涛;刘永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文报告一组顿服负荷量心律平转复阵发性房颤与其未服药前相对比来判断心律平的疗效及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6例急诊患者,有心悸症状,经问诊、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既往在我院住院病史,诊断为反复发作性阵发性房颤,左房内径<35 mm.此次房颤发作顿服心律平600 mg转律成功者,既往每次房颤发作持续时间1.5~36.5 h,病史6个月~3年,发作频率3~19次/d,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1~67岁.高血压病5例,冠心病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8例.
作者:梅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遗传性心律失常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患有遗传性心律失常家系的成员来说,遗传因素可以作用在传导系统的不同层面.目前,虽然已确立了很多心律失常的遗传模式,但致病基因的确立为数不多.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遗传性心律失常进行论述.
作者:张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telomerase activity of urinary exfoliated cells,TUEC)检测在镜下少量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MHU)病人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酶TRAP-PCR ELISA及TRAP-银染法对30例MHU病人、30例健康对照及17例尿路上皮肿瘤行TUEC检测,MHU组还检测膀胱镜.结果慢性膀胱炎中TUEC 16/24阳性,其诊断膀胱炎的灵敏度为66.7%,特异性66.7%.膀胱炎组与肿瘤组中TUEC总体阳性率及定量值均无差异(P=0.607,P=0.645),但两组TUEC阳性值的中位数有差异(P=0.030).结论 TUEC检测结果结合病史分析及其他检查,可使部分病人免做膀胱镜检查而初步诊断为慢性膀胱炎,但当TUEC值较高,肿瘤不能排除.
作者:龚维坤;邹庆玲;陈杰;张行;魏琴娥;梁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ritis,Kikuchi disease,HN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疾病.本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临床呈亚急性经过,持续性发热,应用抗生素无效,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减少为特点.由于本病发病率较低且具有自愈性,在临床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容易被误诊.
作者:赵钧生;卢明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nm23-H1在胃癌分化、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6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转移淋巴结nm23-H1的表达.结果 45.6%(21/46)的胃癌nm23-H1表达下降.nm23-H1的高表达与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胃癌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另外54.4%的分化型胃癌nm23-H1的表达高于其淋巴结转移癌,而在低分化型胃癌中有53.8%.结论 nm23-H1可能对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但与胃癌的分化无关.
作者:尹逊国;胡祥;刘晖;张健;温伟;田大宇;刘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资料与方法例子,男,51岁,因刺激性干咳,胸闷伴左前胸隐痛2个月就诊.既往有汞蒸气职业接触史.
作者:周谦君;杨明训;彭寿行;黄海龙;郑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总结自1986年以来确诊的3例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处理.结果第1例患者孕38+2周因骨盆出口狭窄行剖宫产术,术后持续发热,抗炎治疗后好转;第2例患者引产失败后于孕41+1周行剖宫产术,术后宫腔积血并发感染,予抗炎、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及蓉生静丙治疗后好转;第3例患者因重度妊高征孕36周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大剂量蓉生静丙预防感染和剖宫产同时子宫切除预防产后出血是妊娠合并再障患者处理的有效手段.
作者:金滢;冯凤芝;付晨薇;盖铭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病人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血压控制良好的糖尿病肾病病人,并设置相应对照组,治疗组用氯沙坦每天50 mg,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尿白蛋白排泄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氯沙坦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尿白蛋白排泄均有显著下降(组内配对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氯沙坦具有不依赖其降压作用而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尿白蛋白排泄的作用.
作者:袁琳;魏祥安;赵东波;毋济霞;刘春桃;舒昌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被覆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恶性狭窄,并行术后放射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晚期食管癌恶性食管狭窄18例,狭窄直径均在2.5 mm以下,其中3例呈梗阻状,4例合并有食管瘘,1例出现肝部转移.经口置入镍钛合金被覆支架20枚,于2周后行外照射,肿瘤试剂照射剂量(DT):60~70 Gy.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支架置入,患者进普食顺利,疗效满意.2周后均顺利接受放射治疗,未出现并发症.经随访复查,支架未发生移位及出现再狭窄改变,食管通畅,患者进食顺利,生存期延长,平均11个月.结论被覆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恶性食管狭窄及术后结合放疗,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锡立;周青;段永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临床工作中,心房早搏(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然而,随着对房性心律失常解剖机制与电生理机制研究的进展,以及对其各种心电现象更加细致的分析,发现一些起源于心脏大静脉肌袖的房性心律失常有其独特的心电图特点、相似的临床特征、一致的电生理和解剖机制以及共同的转归--心房颤动,尤其可以通过导管射频消融肌袖电隔离技术得到根治,因此我们对这种房性心律失常提出了一个新的命名--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现将这一类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总结如下,供各位通道讨论和指正.
作者:杨延宗;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方法确定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与病理参数32项,选择施行手术的1 062例胃癌病例,逐项登记、汇总、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通过对1 062例胃癌手术病例的32项临床及病理参数分析得到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是:(1)胃癌的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组34例黏膜内癌,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浸及邻近脏器(如肝、脾、胰等)75例,全部出现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在胃壁浸润越深,淋巴结转移机率越高;(2)胃癌体积也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浸润胃壁相同层次的胃癌,体积越大转移率越高.结论胃癌的浸润深度与胃癌体积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两大因素.
作者:彭朝龙;贺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