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内科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陈新;于化鹏;杨振峰;余楠

关键词:细菌, 耐药性, 敏感性, 抗生素, 院内感染
摘要:目的:调查近年来呼吸内科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从痰标本中分离出503株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按NCCLS标准判定敏感菌珠.结果:呼吸内科常见病原菌为克雷伯杆菌(18.8%),铜绿假单胞菌(15.2%),金黄色葡萄球菌(4.6%),表皮葡萄球菌(4.0%),大肠埃希菌(3.6%).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效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能、头孢他定、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塔唑巴坦.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能高度耐药,仅对SMZ-TMP(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塔唑巴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2.7%,对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达92.9%,表葡菌的耐药程度较金葡菌更为显著.结论:教学医院呼吸内科病房院内感染及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为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尤为重要,同时应注意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流式细胞术DNA测定及其在胃肿瘤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FCM)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定量、定性分析细胞的新技术.国外若干实验室已将其作为对某些肿瘤的常规研究手段[1].随着FCM技术的发展、完善,已逐渐形成了样本采集、制备、测量的规范化操作和数据及分析的国际统一标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于1992年10月召开细胞DNA测量术国际统一标准会议(DNA Cytometry Consensus Conference),并对此作出规范.本文拟对FCM的DNA测量及其新发展和在胃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作者:刘长剑;任本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酸碱失衡类型判断方法研究

    以往的图表法,如Siggard-Andersen(1974)、Keys (1976)和Klah1(972)等的图表法在临床上均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误差较大,且对于混合型和三重酸碱失衡的判断无法准确进行.

    作者:孙业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呼吸内科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调查近年来呼吸内科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从痰标本中分离出503株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按NCCLS标准判定敏感菌珠.结果:呼吸内科常见病原菌为克雷伯杆菌(18.8%),铜绿假单胞菌(15.2%),金黄色葡萄球菌(4.6%),表皮葡萄球菌(4.0%),大肠埃希菌(3.6%).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效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能、头孢他定、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塔唑巴坦.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能高度耐药,仅对SMZ-TMP(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塔唑巴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2.7%,对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达92.9%,表葡菌的耐药程度较金葡菌更为显著.结论:教学医院呼吸内科病房院内感染及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为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尤为重要,同时应注意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作者:陈新;于化鹏;杨振峰;余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T管拔除或滑脱所致胆汁性腹膜炎

    引流胆汁的T管拔除或滑脱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8年来我院共收治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潘良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结肠内瘘(附6例报告)

    结肠内瘘在腹部外科少见,我科1990~1998年间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 男性,65岁.解粘冻样血便伴腹痛2个月于1990年3月5日入院.患者3年前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近2个月来解便次数增多,每日4~5次,为暗红色粘冻样血便,有里急后重感,解便前有腹痛现象.体检:消瘦贫血貌,腹平坦,全腹无压痛,左下腹似可触及肿块,肛门指检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距肛缘20 cm肠腔狭窄,肠壁环状隆起,提示乙状结肠癌术后复发.

    作者:陆友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20例治疗分析

    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呼吸肌麻痹(RMP)20例,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5~66岁,平均30.2岁.

    作者:张汉义;张晓隆;叶克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支气管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我们对肺癌病人观察了三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B2微球蛋白(B2M)、铁蛋白(FER)的联合检测,借以评价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桂芹;林劲松;郭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继发性腹膜炎的处理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很多急腹症的共同表现形式,尽管近年外科技术已有长足进步,更有大量高效抗生素的不断问世,但严重弥漫性腹膜炎的高病死率仍难以接受.

    作者:高根五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心肌梗塞前心绞痛与梗塞后并发症关系探讨

    我院1988~1998年收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50例,按AMI前有无心绞痛分成两组,对其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AMI前有无心绞痛与AMI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琳;樊志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后继发肺部厌氧菌感染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磷酸酯对恶性肿瘤放疗后继发肺部厌氧菌感染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材料和方法:78例肺部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肺部继发厌氧菌感染随机分为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组(实验组)41例和甲硝唑治疗组(对照组)37例.克林霉素磷酸酯,每次300~600 mg,每日2~3次,疗程10~14 d.甲硝唑,每次500~750 mg,每日2次或每8 h 1次,疗程10~14 d.结果:(1)实验组痊愈率为68.3%,对照组为45.9%,P<0.05,有效率分别为80.5%,59.5%,P<0.05;(2)实验组致病菌清除率为75.6%,对照组为54.1%,P<0.05,;(3)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为22%,对照组为45.9%,P<0.05.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对肺部放疗后继发肺部厌氧菌感染的治疗疗效好、副作用低.

    作者:石永刚;杨卫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药物流产过程中HCG、B超、组织病理与阴道流血的关系及处理

    药物流产在临床的应用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药物终止早孕的方法日臻完善,完全流产率已达到90%以上,可以说药物流产是一种方便、有效的终止早孕的方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服药后存在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问题.下面仅就近5年来国内文献报告的药物流产后与阴道流血有关的因素及处理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常玲;郭俊荣;昝荣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采用大网膜置入行十二指肠残端封闭20例报告

    自1996年4月至今,我科已进行十二指肠残端封闭2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9例,女1例,大年龄63岁,小年龄28岁,一般十二指肠溃疡11例,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5例,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合并大出血4例.

    作者:曾达才;许绍卫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前后的尿尿酸分泌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的尿尿酸变化与夜间呼吸紊乱的关系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对其影响的研究,寻找一种监测nCPAP长期疗效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为SAS的患者22例为试验组,11例PSG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13例重度SAS患者进行nCPAP治疗,比较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尿尿酸/尿肌酐为:试验组0.47± 0.31,比对照组的0.01±0.23明显增高(P<0.01), nCPAP治疗后0.01±0.19比治疗前0.48±0.27有明显下降(P<0.001);(2)晨尿尿酸分泌为:试验组(5.4±2.3) mg/L,比对照组(3.2±1.4) mg/L明显增高(P<0.01), nCPAP治疗后(3.3±1.2) mg/L,比治疗前(5.9±2.6) mg/L明显下降(P<0.05).结论:(1)尿尿酸分泌及△尿尿酸/尿肌酐是判断nCPAP治疗效果的一项较为简便、有效的指标.

    作者:肖永龙;殷凯生;郑培德;戴令娟;侯杰;杭美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报告)

    我院1988~1998年间共收治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47~72岁,平均54岁,病理类型及发生部位见表1.

    作者:谭广;由翠珍;赵荣宇;吴功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因素与手术时机的选择

    我院自1990~1998年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102例,其中76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26例经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无法行空气灌肠复位而进行手术治疗.现就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宋翠萍;吕凯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叶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我们回顾分析我院1974~1998年间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的72例肺中叶病变,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学宪;梁庆正;乔保安;车素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重行胃切除术的治疗分析

    收集我院自1970~1998年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542例,术后需重行胃切除术134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瑞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长期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迁延进展,尽管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但终常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呼衰)和肺源性心脏病.

    作者:顾月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白细胞粘附功能与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及意义

    本文测定不稳定心绞痛(UAP)和稳定心绞痛(AP)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功能(LAF)、白细胞CD18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变化,以探讨其与心绞痛发生及发展的关系.

    作者:姚恒臣;张春燕;王英丽;孔祥泉;蔡孔长;蒋仲荪;施陈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西替利嗪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和临床的影响

    目的:探讨西替利嗪对哮喘病人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72例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西替利嗪组和对照组,并采用了单盲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每日口服西替利嗪20 mg,不仅可以改善哮喘病人的症状和肺通气功能,还可以降低哮喘病人对组胺的气道高反应性.结论:西替利嗪具有一定的气道抗炎作用,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防治哮喘的药物.

    作者:朱敬秀;徐玉敏;张洪亮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