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临床研究

王斌;吴洪昌;宋希双;高春章

关键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早期诊断, 肾盂成形术
摘要: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Y-V成形术、Anderson-Hynes 术、改良肾盂成形术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结果:1例因再狭窄而行肾切除,余27例得到随访0.5~5 a.没再发生狭窄.结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认为采用改良Y-V肾盂成形术为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红细胞生成刺激素对各类贫血的临床应用

    1906年Carnot首先发现了红细胞生成素(EPO).1977年Mitake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尿液中分离出EPO并将其纯化搞清了EPO的一级结构,1983年Lin等分离并克隆了人类EPO的基因,随后,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基因也被成功克隆.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技术的飞跃发展,体外已大量生产出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刺激素(rHuEPO)并于1986年应用于临床.

    作者:林慧娴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消化道肿瘤患者鸟氨酸脱羧酶和腐胺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液和组织中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和腐胺(PUT)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经内镜检查和活检病理确诊的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68例,以食管、胃或结肠粘膜大致正常者68例作为对照,用改良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和组织中ODC活性和PUT含量.结果:食管癌和胃癌患者血液和组织中ODC活性和PUT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癌组织中二者升高尤为明显.结直肠癌患者除了组织中PUT含量高外,其他各项指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ODC活性升高和多胺合成增加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ODC活性和PUT含量测定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建生;牛正先;周天星;邢陆伟;YOU Shu-heng;油书恒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细胞因子在造血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细胞因子对造血功能的调控

    造血是一个包括细胞新生、分化及成熟的极其复杂的过程,经历多能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成祖细胞,进一步分化成定向细胞系和进行终末分化成熟为成熟血细胞.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组织中能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又能自我更新的细胞,约占骨髓有核细胞中0.05%,99%以上处于静止期(细胞周期G0期).

    作者:姚尔固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易误诊为胃癌的几种胃良性疾病

    随着临床医生对胃癌警惕性的提高以及电子胃镜等仪器的使用,胃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 但也应注意到,一些良性胃病在临床表现上与胃癌有相似之处,极易误诊,在一些相应的良性胃病所致急腹症手术中,因部分医师对其临床特征及大体病理认识不足而误治,导致盲目扩大手术范围,甚至行不必要的全胃切除术,给患者造成终身遗憾.现参考有关文献列举几种临床较常见而易误诊的胃良性疾病,就其特点进行分析,以免我们在工作中矫枉过正.

    作者:任少平;王崇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以肝损害为主的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特征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性,常突出某一器官损害为主,初诊时极易误诊 ,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以肝损害为主的恶组5例报告如下.

    作者:郑志雄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试论我国乳腺癌的诊治现况与改革对策

    21世纪的中国外科医生,必须不断的吸取国外新医学成就,结合我国实情,在临床上融汇创造,从而达到医药资源的佳利用和病人的佳疗法.环顾我国的乳腺癌诊治情况,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观念陈旧、诊断手段滞后、治疗的不规范与非理性状态.

    作者:吴功侃;赵荣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肾盂癌14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提高肾盂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83-1999年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盂移行细胞癌14例,对其临床特点及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讨论.结果:术前明确诊断12例,为85.71%.14例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盂移行细胞乳头状细胞癌,其中G1级2例,G2级9例,G3级3例;Ⅰ期3例,Ⅱ期7例,Ⅲ期2例,Ⅳ期2例. 得到随访12例,无瘤生存11个月~14 a.结论:血尿、腰痛和肾积水是肾盂癌主要临床表现 .术前联合应用IVU、B超、逆行造影、CT、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等检查可提高肾盂癌的正确诊断率.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袖口样切除术是治疗肾盂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积晔;何中舟;栾泽强;阎美凤;于丽萍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其肝组织炎症病理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与其肝组织炎症病理分度(G)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50例慢性肝炎患者,抽静脉血检测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 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越高,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值降低愈明显,G1与G2,G2与G3 ,G3与G4之间比较,呈现显著差异(P<0.005),病理分度与胆碱酯酶两者密切相关.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观察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变化的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作者:刘伟;罗婵;王兰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肾石病研究进展

    近30年来,肾石病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肾结石的形成原因和特异性分子缺陷已得到澄清,大多数肾石病患者可获得特异性诊断,大量药物可有效地预防结石的复发,较少侵害性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和泌尿内镜技术可以更容易地去除结石.本文拟就肾石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药物预防等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蔡中起;杨同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狼疮相关性血液病发病机制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所造成的抗体多系统损害性疾病,常伴有血液学改变,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我们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1]研究狼疮相关性血液病患者和正常人骨髓细胞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细胞和血清对正常人造血细胞GM-CFU的影响,探讨SLE相关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取得初步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菊;孙惠;孙玲;王桂叶;王春燕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大肠癌预后标志物致癌基因研究现状

    现今,影响大肠癌远期疗效重要的因素是首诊时分期.另外,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受侵和器官转移也影响病人的预后.有人研究发现单纯手术组5 a无病生存率45%,加用5氟脲嘧啶(5-Fu)和左旋咪唑组5 a无病生存率为65%,DuKes'C期近一半的病人不需辅助性化疗,而且既使采用系统性正规化疗35%的病人将无可挽回地面临死亡[1].这一研究结论突出显示了预后标志物的重要地位,预后标志物致癌基因的临床应用,对判断预后、制定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作用,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苏庆光;曹春霞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颈段食管异位胃粘膜症8例报告

    我院在利用电子胃镜诊断咽喉部疾病时并作食管检查,检出颈段食管胃粘膜异位症8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全贵;郭建勋;黄翠平;刘建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免疫抑制剂细胞因子雄激素联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进展迅速、预后凶险,自然病程6个月左右.为进一步提高SAA的临床疗效 ,我们采用免疫抑制剂、细胞生长因子、雄激素等联合治疗SAA 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冠宇;陈钰;沈志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出血部位对血友病乙的治疗评估

    我们对1993年以来收治的29例血友病乙患者进行分析、对比.旨在探讨根据血友病乙的出血部位,寻求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献录;李静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重症肺炎

    目前世界人口死因中感染性疾病仍占1/3,而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居首位,其中尤以重症肺炎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根据获得的途径不同可将重症肺炎分为社区获得性及医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本文就重症肺炎的概况、定义、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作者:潘珏;瞿介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干扰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

    干扰素是50年代后期被发现的一种具有干扰病毒增殖活性的因子,现已证实干扰素至少存在着5种类型,即干扰素α,β,γ,δ,ω.干扰素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能够调节细胞功能、病毒复制、细胞分化、生长抑制和免疫功能等.其中,对干扰素α的研究较多,它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且还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出多种基因来源的重组干扰素α,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将重点介绍干扰素α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椿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6例误诊原因分析

    巨球蛋白血症(简称WM)是一种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血液中出现大量单克隆IgM,并广泛浸润骨髓和髓外脏器为特点的一种病症.本文报道误诊6例,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彭敏华;李秀松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21例原因分析

    我科自1992年1月至1998年8月共将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和阑尾脓肿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鸣;胡敬昌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以显著的行为、精神、心理的紊乱,对食物强迫性的偏见,体质量下降、明显消瘦为特征的疾病.此病首先发现于西方国家,多见于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社会.如在美国每年可影响5百万人[1].近年来,神经性厌食症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此病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破坏性的影响.国外统计死亡率为每年0.56%[1].因此值得临床工作者引起足够的重视,确定诊断后给予积极的治疗.

    作者:邓瑞雪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善得定和洛赛克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疗效观察

    1995年4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应用善得定和洛赛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48例 ,与应用垂体后叶素联用信法丁治疗相似病人50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隋建超;姜元芳;王秀珍;邹敬兰;刘龙壮 刊期: 2000年第11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