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香
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一般较重,在手术之后为了防止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往往需要进行引流,以防止出血或血肿现象的发生,引流对于由于外伤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缓解颅内压增高症状,起到控制病情加速恢复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对于颅脑外伤术后的引流方式一般有4种,即脑室引流、创腔引流、硬膜外引流以及硬膜下引流[1],放置引流管之后应当时刻观测患者的颅内压以及引流物的量、颜色等,防止血肿以及再出血,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尽早拔管,防止感染的发生,合理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对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四种引流方式的护理要素提出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春英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法对86例呼吸困难患者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发作期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P<0.01),血清NT-pro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是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刘文玉;熊继永;刘治国;王薇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研究不同糖皮质激素吸入剂(ICS)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丙酸组、沙美组,三组均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药物治疗,另两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不同糖皮质激素吸入.结果: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FEV1、FEV1/FVC升高,临床疗效好转,IgE、IL-4、PEP变异率降低(P<0.05),特别是沙美组改善较为明显(P<0.01).结论:ICS联合β2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CVA能够有效地改善炎症细胞分泌水平,缓解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作者:曹建;黄红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方法:抽查480份病历,对护理文件书写中的缺陷和护理文件书写不当导致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完善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大幅度减少了因护理文件书写缺陷而引发的医疗纠纷.结论: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认识,规范了护理文件的书写,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作者:谭玉芹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谷维素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45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初始剂量12.5mg,2次/日,逐渐加至25mg,2次/日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谷维素片50mg,3次/日口服.两组均给予针对原发病的常规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谷维素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疗效确切.
作者:张德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肺栓塞和50例非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同时对50例肺栓塞患者中的29例高临床概率和21例低临床概率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栓塞组的D-二聚体含量平均3.4±1.49ng/ml,阳性率82.0%;而非肺栓塞组的D-二聚体含量平均0.8±1.16ng/ml,阳性率26.0%;高临床概率组的D-二聚体含量平均2.5±1.58ng/ml,Wells评分值平均6.8分;低临床概率组的D-二聚体含量平均3.6±2.41ng/ml,Wells评分值平均1.7分.以上情况两者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对于肺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特别是排除低临床概率的肺栓塞患者意义更大.
作者:王建民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分析26例早产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6例早产儿黄疸经皮测胆数值的范围.结果:经过早期积极干预治疗5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0mg/dl以下,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干预减少了早产儿黄疸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治疗难度.
作者:刘飞燕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总结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呼吸训练、健康教育等.结果:47例经治疗和整体护理,病情好转出院,有效率97.9%.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总结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收治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7例,回顾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包括急救护理及一般护理.结果:17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经密切观察及有效护理,其中16例2周内治愈出院,另1例因伴有严重血气胸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护士具有高度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敏锐的急救病情观察力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使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愈出院的保证.
作者:胡雪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桡动脉穿刺抽血是新生儿常用的操作技术,以往传统检验标本的采集一般抽取外周静脉血或股静脉血,由于外周静脉血量小,出血慢,对静脉的破坏也大;而股静脉采血难度相对较大,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操作.为了配合医生抢救危重患者,正确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血氧代谢及血液的酸碱度,常需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1].因此在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前提下采用桡动脉抽血.2010年5月至今采用桡动脉抽血,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功率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向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独的腹腔镜微创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并发症与残石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能够取长补短,将微创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至,但是要求术者需要内镜的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巧.
作者:黄浩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小儿重症肺炎患儿50例,男27例,年龄9个月~2岁,女23例,年龄1~4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30例,对所有患儿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对患儿进行丙球蛋白注射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50例患儿中,观察组20例,治愈12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8例,有效率73.3%.结论: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疾病的过程中,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儿丙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儿的病情改善有较大帮助.
作者:李霞;马晓红;杨栋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运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肺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肺结核药物肝损害患者38例,对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两组,对照组仅予以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还原型谷胱甘肽1.2g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甘草酸苷120mg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的差异性,且在治疗后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也差异性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上,对照组72.5±26.7μmol/L,观察组为56.1±14.5μmol/L.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肺结核药物肝损害安全、有效,是治疗肝损害的的首选方案.
作者:杨凌花;朱卫亚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分析研究全程护理干预对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检查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在专业护士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情况下行无痛胃镜检查,对照组在常规护理下行无痛胃镜检查,观察记录两组的心理状态、胃镜检查中血压、脉搏变化值情况、检查时间、检查中出现呼吸抑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检查前思想负担轻,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轻,检查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检查前心理状态、检查中血压、脉搏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不良反应、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安全可行,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和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作者:孙素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彩超诊断及鉴别急性阑尾炎临床应用,以及探讨这种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急性阑尾炎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在观察组中,对这40例患者采用彩超诊断及鉴别急性阑尾炎,在对照组中,采用一般的诊断方法来诊断及鉴别急性阑尾炎.并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论:通过彩超可以将患者的阑尾生理以及患者的病理图像准地的显示出来,而且在诊断和鉴别上面也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作者:李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病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所以高血压防治应针对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而采取措施,这其中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在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中,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尤其是在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现就有关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作一简单探讨.
作者:赵邦斌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提高对甲状腺隐匿性癌的发现率.方法:对13例甲状腺隐匿性癌患者采取术前淋巴结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及活检,甲状腺扫描,术后甲状腺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本组13例甲状腺隐匿性癌患者均通过术后连续切片病检证实.结论:术前对淋巴结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及活检,甲状腺扫描,术中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后连续病理切片是治疗和诊断甲状腺隐匿性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宪中;赵迎威;张茂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在护理教学中,临床实习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好的临床实习教学可帮助护士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其成为合格的护士.科室立足实际,扎实深入开展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对此,在临床带教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作者:余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后期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50例.对照组患儿常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采用抚触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通过合理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神测定评分均有显著性的提高,两组患儿与治疗前对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患儿在出院时以及出院6个月的随访精神测定的平均评分均明显要比对照组患儿要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抚触康复治疗应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期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的神经测定评分,对新生儿神经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毓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了解大武口区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来源,加强疑似肺结核患者报告和转诊工作,提高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各相关数据.结果:转诊894例,主动到位752例,主动到位率84.11%,追踪142例,追踪到位122例,追踪到位率85.91%,总体到位874例,总体到位率97.76%.结论:通过加大对综合医院的督导,提高综合医院的转诊率,从而提高涂阳患者的发现率.
作者:田生科 刊期: 2012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