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桡动脉抽血法在新生儿的应用体会

林向萍

关键词:桡动脉, 抽血法, 新生儿, 外周静脉血, 抢救危重患者, 现报告如下, 股静脉采血, 血氧代谢, 血气分析, 检验结果, 检验标本, 呼吸功能, 穿刺抽血, 操作技术, 采集, 酸碱度, 动脉血, 成功率, 医生, 血液
摘要:桡动脉穿刺抽血是新生儿常用的操作技术,以往传统检验标本的采集一般抽取外周静脉血或股静脉血,由于外周静脉血量小,出血慢,对静脉的破坏也大;而股静脉采血难度相对较大,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操作.为了配合医生抢救危重患者,正确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血氧代谢及血液的酸碱度,常需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1].因此在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前提下采用桡动脉抽血.2010年5月至今采用桡动脉抽血,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功率高.现报告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饮食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辨证饮食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辩证饮食干预)和对照组(正常高血压饮食)各36例,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饮食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黎凯斌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胫骨平台骨折DR与CT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DR平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3DCT)及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作用及优势与不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进行DR、CT平扫、3DCT、MPR检查及技术处理.结果:CT在显示胫骨髁间嵴、韧带、半月板形态、髌后脂肪垫、关节腔积液、骨折分类方面有较好效果.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不仅能具体、直观形象显示骨折情况,还能发现关节内夹有的碎骨片.DR平片在显示胫骨平台压缩程度,关节脱位,折端轴线对位情况有优势.结论:DR是基础,CT是主要手段,两者结合才能提高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诊断,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任丽丽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影响与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专业技术、环节因素、责任心等因素.结果:总结提高手术室一起管理的有效措施,指出健全和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抓好环节管理和重视正确的消毒灭菌,均不容忽视.结论:科学的仪器设备管理师提高手术室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郑华丽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优化还是联合

    目前,对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抗病毒治疗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赞同,在临床实践中也被广泛临床应用.但作为临床一线肝病科医生,究竟是采用优化抗病毒治疗还是联合抗病毒治疗,由于缺乏前瞻性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学术界缺乏权威的一致意见.作为一线肝病科医生,曾一致专注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对此曾作了深刻的思考,结合学术发展动态,现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李清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17例分析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共并发症多,致死率、致残率高.收治脑出血患者97例,其中并发血钠代谢紊乱17例,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97例,男62例,女35例,年龄37~89岁,平均61.7岁.并发血钠代谢紊乱17例(17.5%),男10例,女7例,年龄39~81岁,平均63.4岁.低钠血症12例,高钠血症5例.均在1~8小时内就诊入院.

    作者:陶文惠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茶碱缓释片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与酮替芬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观察茶碱缓释片、布地奈德气雾剂与酮替芬联合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52例,按5~8mg/(kg·次),口服茶碱缓释片,12小时1次;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100~200μg/次,2~3次/日;酮替芬0.5~1mg/次,每12小时1次.分别在治疗后第3、7、14天观察临床疗效,同时在7天后观察肺通气功能(PEFR)的动态变化,并统计治疗7天,1个月和3个月的PEFR均值达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治疗第3天,临床症状评分减少68.8±23.2%,治疗第7天,临床症状评分减少91.2±12.4%,治疗第14天,临床症状评分减少97.3±3.2%;治疗1周时临床控制15例(30.5%),显效34例(65.5%),有效3例(5.8%),治疗1及3个月后PEFR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中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茶碱缓释片同时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与酮替芬联合能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梁福兵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收治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7例,回顾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包括急救护理及一般护理.结果:17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经密切观察及有效护理,其中16例2周内治愈出院,另1例因伴有严重血气胸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护士具有高度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敏锐的急救病情观察力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使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愈出院的保证.

    作者:胡雪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64例疗效观察

    本研究应用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旨在观察其降低血糖安全性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8月收治T2DM患者64例,男36例,女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两组年龄、病程、性别、体质量指数、治疗前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作者:李可心;李春花;李远征;王虹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分析4例

    急性阑尾炎居急腹症之首.近年来误诊率一直很高,原因较多.本文就4例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其误诊原因多为思想麻痹、病史采集不够,忽视鉴别诊断和辅助检查,急于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世庆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流程在口腔种植患者中应用及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流程在口腔种植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的评价.方法:随机将134例口腔种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比较其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效率和种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种植成功率97.01%,对照组种植成功率88.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质的护理流程具有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增加种植成功率的优点,得到口腔种植患者的认可.

    作者:张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肠气囊肿症的治疗体会

    目的:增加对肠壁气囊肿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利用X线,消化道钡透及内镜检查为主.结果:无论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预后效果均良好,无明显的后遗症发生.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治疗本病的治疗措施,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并发症的困扰,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未病先治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柴青春;赵菊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高血压致急性心力衰竭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治疗预后.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高血压患者80例(对照组),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空腹血糖为影响高血压致急性心力衰竭明显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依次为甘油三酯、胆固醇依次与急性心力衰竭呈负相关.经过传统药物治疗后,都痊愈出院.结论:高血压致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多见,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传统药物治疗仍然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刘凤娥;史磊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治疗肺癌88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手术的可行度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并随访88例经心包内血管处理方式行肺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分析该种手术方式的根治性切除率、并发症、存活率是否满意.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手术切除率为96.59%(85/88).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急性肺水肿2例,肺不张3例,心衰2例(7.95%).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77.27%(68/88)、53.40%(47/88)、30.68%(27/88).并发症患者经气管切开、对症支持治疗后为痊愈.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安全可靠,手术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低,长期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崔宝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人性化心理干预对大咯血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心理干预对大咯血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影响.方法:将2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针对性人性化心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的焦虑情绪和抢救成功率.结果:人性化心理干预观察组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缓解大咯血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郭寿玲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肺栓塞、急性脑梗死、冠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患者等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肺栓塞患者41例,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塞形成患者97例,另选择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肺栓塞患者组2.17±0.29mg/L,急性脑梗死患者组1.95±0.31mg/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37±0.32 mg/L,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1.25±0.47mg/L,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组1.35±0.42mg/L.结果表明,各组血浆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对照组0.37±0.22mg/L,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十分广泛.

    作者:李顺康;樊文;朱俊;陈小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吡啶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吡啶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给予硝苯毗啶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同时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率17.1%(12/70),总有效率74.3%(52/70);治疗组显效82.6%(76/92),总有效率97.8%(90/92),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9/7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9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硝苯毗啶是一种理想的高血压治疗组合方案,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魏东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社区老人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总数1.5989亿,占总人口的1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的医疗机构,承担社区老人的健康保健问题,中心医务工作者在完成中心任务的同时走进社区,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通过检查对所发现的一些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管理,指导他们自我照护,尽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工作,使老人感受到政府的关心,老有所依,得到社会的温暖,心情舒畅,从而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作者:张茗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与对策

    目的:针对急诊科的现状,分析、整改、杜绝和减少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努力提供安全、和谐的急诊就诊环境,保障医、护、患的安全.方法:排查总结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关注各项急救操作和人员基本技能;关注患者心目中的医疗安全、人身安全、和生活安全.结果:通过完善及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设备、重点人群的管理,有效控制了急诊科的安全隐患.结论:完善的职责制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严格、无缝隙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差错、纠纷、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急诊患者的就医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许世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前景.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周颖;张红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探讨甲泼尼龙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应用甲泼尼龙对患有重症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治重症哮喘患者7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氢化可的松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哮喘症状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气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症状和体征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甲泼尼龙对患有重症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