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世庆
目前,对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抗病毒治疗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赞同,在临床实践中也被广泛临床应用.但作为临床一线肝病科医生,究竟是采用优化抗病毒治疗还是联合抗病毒治疗,由于缺乏前瞻性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学术界缺乏权威的一致意见.作为一线肝病科医生,曾一致专注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对此曾作了深刻的思考,结合学术发展动态,现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李清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低场MRI 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原发病灶明确,经病理证实3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低场MRI表现.结果:38例中单椎节6例,多椎节32例,病变椎节118椎节,T1WI上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28/38例(74%),等信号9/38例(23%),低信号1/38例(3%),伴附件破坏17例(45%),多椎体转移瘤病例中,呈跳跃分布24例(63%),椎旁软组织肿块9/38例(24%),椎管狭窄14例(37%).结论:低场MRI对于脊柱转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刘兴远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二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与效果.方法:收治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80例,对其二次分娩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再次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助产与自然分娩(P<0.05).两组都无子宫破裂与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所有产妇都顺利分娩出新生儿,两组新生儿的窒息发生情况与Apgar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中,如果符合医学特征,进行阴道助产与自然分娩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分娩方式.
作者:李雅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超声引导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70例,对结石位置及大小、积液情况、穿刺位置、通道数、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1次穿刺成功,建立良好F18经皮肾取石通道,手术时间50~285分钟,平均时间112分钟.其中单通道66例,双通道2例;Ⅰ期取石67例,Ⅱ期取石2例3个肾,结石取尽率82.8%(58/70),清除率100%;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需输血.术后随访1~30个月,B超检查提示所有中重度肾积水均减轻或消失.结论:对上尿路结石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MPCNL,不但提高了定位穿刺的准确性及科学性,操作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郭维;吴金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应用磺胺嘧啶银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烧伤患者86例,按年龄,性别及烧伤程度进行分组编号,用随机方式在每组中抽出一半组成实验组,另一半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磺胺嘧啶银霜剂治疗,对照组采用碘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间创伤面疼痛感情况,伤口愈合时间及随访的患者对恢复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应用磺胺嘧啶银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患者疼痛感率60.47%要低于对照组95.35%,伤口愈合时间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要短,随访的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上,试验组65.12%也优于对照组34.88%,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磺胺嘧啶银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碘伏疗法,可作为有效的创面外用药物.
作者:卢锋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彩超对不典型积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积乳的哺乳期女性患者进行彩超检查.结果:超声诊断积乳患者264例,其中积乳囊肿135例,不典型积乳129例.结论:彩超对积乳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影像学首选的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梁豪;宋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在骨科中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应用以及体会.方法: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其中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骨科疾病基础知识、术前、术后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能主动配合治疗,在出院时均对其疾病有着基本的了解,定期回医院进行复诊和功能锻炼.结论: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加快患者预后以及提高预后质量等.同时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对于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陈秋荣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为了掌握山东省茌平县手足口病流行现状,评价该县目前防控措施的效果,为今后制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2009年、2010年报告发病人数多,发病率较高,但其中5岁以上发病极少.结论:抓好健康教育搞好爱国卫生是目前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的手段,该县防控手足口病的措施切实有效.
作者:赵培祥 刊期: 2012年第36期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总数1.5989亿,占总人口的1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的医疗机构,承担社区老人的健康保健问题,中心医务工作者在完成中心任务的同时走进社区,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通过检查对所发现的一些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管理,指导他们自我照护,尽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工作,使老人感受到政府的关心,老有所依,得到社会的温暖,心情舒畅,从而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作者:张茗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临床分析.方法:肌瘤较大,年龄40岁以上的剖腹做子宫1次全切除术;肌瘤较小,年龄24~37岁做了肌瘤剔除术.结果:子宫肌瘤合并妊娠28例患者中,大部分为宫内妊娠,仅1例子宫颈妊娠.妊娠使含有子宫肌瘤的子宫体增大变形,28例患者中12例子宫外形发生了改变,浆膜下肌瘤蒂扭转的5例更明显;16例因肌瘤较小和所发生的位置不同,子宫的外形变化不大.肌瘤的数目、大小:28例中19例单发,9例多发;肌瘤大直径0.2~18cm;2例发生囊性变性,1例透明变性,1例红色变性.结论: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时,使手术率、流产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高.因此,当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时,应先查清肌瘤所在的部位、大小、种类、年龄、妊娠次数、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然后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三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控制血压方面的作用.方法:社区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321例,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分析.结果:经全面系统健康教育,配合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血压正常平稳.结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治疗高血压病十分重要的环节.
作者:康莹辉;姜宏娜;姜宏伟;徐冬梅;李东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分析辨证饮食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辩证饮食干预)和对照组(正常高血压饮食)各36例,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饮食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黎凯斌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对睢宁县结核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为以后的结核疫情控制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睢宁县结核病的发病率进行研究,对结核患者的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及地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睢宁县结核病报告中,男2450例,女1011例,其各占比例分别为70.79%和29.21%;患者的年龄分布以15岁以上为主;结核病中农民患者占多数,共发生3270例患者,农民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2.13%、94.77%和96.82%.结论:及时对结核疫情进行统计分析,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强农村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是对结核疫情控制的关键手段.
作者:唐亮;张申亮 刊期: 2012年第36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改善,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现有的医院医疗服务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得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势在必行.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促进和维护人们健康为己任,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整体护理理念.近年来,我国社区护理正在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李广洁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透明敷贴及50%硫酸镁持续湿热敷对降低甘露醇使用中静脉炎的发生及减轻输液时疼痛的作用.方法:将92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静滴甘露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留置针静滴甘露醇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50%硫酸镁湿热敷并用透明敷贴密封固定,从静滴甘露醇开始持续到甘露醇静滴结束后(约35分钟),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及输液时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34.8%),P<0.05.结论:50%硫酸镁持续湿热敷在甘露醇的使用中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并能减轻患者输液时的胀痛不适.
作者:朱元香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吡啶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给予硝苯毗啶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同时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率17.1%(12/70),总有效率74.3%(52/70);治疗组显效82.6%(76/92),总有效率97.8%(90/92),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9/7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9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硝苯毗啶是一种理想的高血压治疗组合方案,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魏东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从社会、医方、患方三方面分析口腔修复工作中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寻求化解医患矛盾的方法,以期建立和谐口腔修复医患关系.
作者:陈继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分析26例早产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6例早产儿黄疸经皮测胆数值的范围.结果:经过早期积极干预治疗5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0mg/dl以下,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干预减少了早产儿黄疸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治疗难度.
作者:刘飞燕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并发抑郁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将72例糖尿病抑郁情绪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然后比较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观察组经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宣教后,hrsd检测分值下降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情绪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红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收治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2~75岁,平均61.4岁,心衰持续时间0.5~5年,其中2级心衰32例,3级心衰16例,基本上按年龄及心衰程度,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氯沙坦组、卡托普利组,每组各24例,分别用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2周,观察心功能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氯沙坦组22例(91.7%),卡托普利组21例(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氯沙坦组1例,卡托普利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疗均有效,但氯沙坦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使用方便.
作者:夏亦军 刊期: 2012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