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临床分析

陈三前

关键词:妊娠, 子宫肌瘤, 切除术, 肌瘤剔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临床分析.方法:肌瘤较大,年龄40岁以上的剖腹做子宫1次全切除术;肌瘤较小,年龄24~37岁做了肌瘤剔除术.结果:子宫肌瘤合并妊娠28例患者中,大部分为宫内妊娠,仅1例子宫颈妊娠.妊娠使含有子宫肌瘤的子宫体增大变形,28例患者中12例子宫外形发生了改变,浆膜下肌瘤蒂扭转的5例更明显;16例因肌瘤较小和所发生的位置不同,子宫的外形变化不大.肌瘤的数目、大小:28例中19例单发,9例多发;肌瘤大直径0.2~18cm;2例发生囊性变性,1例透明变性,1例红色变性.结论: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时,使手术率、流产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高.因此,当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时,应先查清肌瘤所在的部位、大小、种类、年龄、妊娠次数、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然后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感染、药物过敏致急性间质性肾炎并剥脱性皮炎1例

    1例自服阿莫西林舒巴坦及牛黄解毒丸至急性间质性肾炎伴剥脱性皮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发热、咽痛,剥脱样斑丘疹、双下肢水肿、少尿等严重症状.血常规检查患者白细胞、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肝肾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肌酐指标明显升高.入院给予甲泼尼龙40mg静滴,及时的血液透析治疗,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并给予扩容、利尿、保肝、护肾等对症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缓解.患者肾功能恢复至原来水平,尿量及转氨酶恢复正常,全身皮疹消退,仅留有皮肤色素沉着.

    作者:苑秀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CT检查在肺癌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肺癌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伴有肺内结节的肺癌患者35例的CT图像,观察肺癌肺内结节灶的形态、大小、位置及边缘征象等CT表现,并以此来分析良、恶性结节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35例肺癌患者共42个结节灶,其中恶性结节17个,良性结节25个.25个良性结节的平均直径为0.56cm,17个恶性结节的平均直径为0.64cm,其中直径≤0.5cm的结节有23个,良性17个,恶性6个;直径>0.5cm的结节有19个,良性8个,恶性11个;直径>0.5cm的结节较直径≤0.5cm的结节发生恶性的可能性大.25个良性结节中,边缘光整8个,边缘欠光整17个;17个恶性结节中,边缘光整13个,边缘欠光整4个.结论: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肺癌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正杰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肺栓塞、急性脑梗死、冠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患者等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肺栓塞患者41例,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塞形成患者97例,另选择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肺栓塞患者组2.17±0.29mg/L,急性脑梗死患者组1.95±0.31mg/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37±0.32 mg/L,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1.25±0.47mg/L,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组1.35±0.42mg/L.结果表明,各组血浆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对照组0.37±0.22mg/L,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十分广泛.

    作者:李顺康;樊文;朱俊;陈小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4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常见并发症,为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并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7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儿中,出现精神症状45例,惊跳41例,高热29例,呼吸及心率加快23例,呕吐15例,血糖明显升高12例,高血压11例,末梢循环不良6例.47例患儿均出现皮疹,典型皮疹32例,非典型皮疹15例.所有患儿出现的并发症有神经系统并发症36例,呼吸系统并发症33例,心律失常29例等.结论:精神改变、惊跳、持续高热是手足口病进展为重症的重要临床特征,并发症以脑炎、支气管肺炎及心律失常较常见,应早期识别诊断并及时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薛扬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利用FEP-BY02型高能聚焦超声刀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19例,对治疗前中后的护理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并对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药配合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保证治疗的成功与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美燕;张玉田;齐欣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2004~2012年吉林省东丰县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东丰县近年布鲁杆菌病的疫情动态、发病情况、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了网络直报的东丰县现住居民布鲁杆菌病病例.结果:有布鲁杆菌病患者68例,病例主要集中在35~60岁,占发病总数的64.71%.男女发病性别比3.53:1.从职业上看,农民发病50例,占发病总数的73.53%;从病区分布上看,东丰县14个乡镇除三合乡外均有布鲁杆菌病病例报告,但那丹伯镇和横道河镇高发,春夏季节(2月~8月)为东丰县布鲁杆菌病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85.29%,全年均有发病.结论:东丰县近3年布鲁杆菌病疫情有重新抬头趋势,应重视其防制工作.

    作者:李勇;徐海燕;孟春;王韶颖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用于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45例,运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NFI平均25.6±6.7,FMA平均48.6±11.2;治疗4周后NFI平均9.9±5.9,FMA平均66.2±19.4;治疗3个月后NFI平均13.2±5.5,FMA平均95.1±17.2,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赵福刚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7例报告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PH)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原因,2006~2010年收治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2~68岁,平均46岁.合并慢性胰腺炎5例(其中并胰腺囊肿2例,胰管结石并胰管扩张1例),胰体尾部肿瘤2例.7例患者均有黑便及上腹疼痛病史,其中1例出现急性呕血.胃镜检查2例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5例合并胃底食道静脉曲张.7例均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脏正常,均合并有不同程度脾脏增大,门脉主干通畅,而脾静脉增宽,脾周静脉迂曲,发现胰腺囊肿2例,肿瘤2例.CT检查4例,均提示脾大,发现胰腺囊肿2例,肿瘤2例胰管结石并胰管扩张1例.其中2例增强,CT检查提示有脾静脉闭塞情况及脾胃区静脉迂曲成团.

    作者:丁海坤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梅毒检测结果分析2886例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于梅毒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TRUST)对2886例受血者的血液标本梅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886例患者中,TP-ELISA阳性62例,阳性率2.15%.17例TP-ELISA阳性,TRUST阴性.结论:ELISA法检测梅毒的准确率高,适合作为梅毒项目检测的优选方法.

    作者:袁志臣;闫海英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破伤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目的:提高重型破伤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呼吸道护理.结果:有效地降低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精心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破伤风的关键

    作者:李亚男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癌症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左右,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局部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以放疗和化疗为主.随着放疗和化疗的进行,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我们在同期化疗过程中加用艾迪注射液,观察其对化疗的疗效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英春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腹部术后患者随机选择50例,作足三里穴位注射;并随机选择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可提前1~2天排气,肠功能恢复.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减轻腹胀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会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室温过高,药物储存不良,导致患者脑水肿4例

    我院新手术室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帮助下,于2011年完工正式使用,新手术室结构合理,符合流程.由于本地风沙较大,手术室装修相对密封较严,2011年7月中旬天气炎热,高气温达摄氏37℃左右,室内空调在有手术时打开,无手术时不打开,药物在常温下保存(当时室内未安装冷藏柜),1周内连续有4个全麻手术患者不同程度出现脑水肿,苏醒延迟,其中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1例,胆囊手术2例.术前访视患者,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无麻醉和手术禁忌证,术前常规用药,术中药物剂量正确,药物无过期,也无输液过量现象,使用药物有丙泊酚,咪达唑仑,维库溴安,枸橼酸芬太尼.当时未找到任何引起脑水肿的不良原因.今年7月分天气一样炎热,邻县医院麻醉科也反映有多个手术患者出现苏醒延迟的现象发生(当时也未安装冷藏柜),今年年初我院手术室安装了冷藏柜,药物储存在冷藏柜内,室内同样的温度,使用与去年同一厂家,同一种药物的情况下,未出现类似现象发生.

    作者:热依汉古丽·麦提斯迪克;图尔荪江·麦提库尔班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诊疗进展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且病因不明的血管炎症候群,主要以全身毛细血管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其中冠状动脉容易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瘤或引起冠状动脉扩张,严重时导致猝死.KD主要影响婴儿和年幼儿,以亚洲地区的发病率高,目前已成为引起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随着对此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IKD)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研究显示,IKD发病率21.3%.研究表明IKD多发于新生儿,其临床表现更为隐蔽,冠状动脉发病率也高于年长儿[1].一项日本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中,约5%的病例临床表现低于3项,易发于6~12个月及5岁以上儿童,需要引起临床上足够重视,同时给予合理的治疗.由于K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给患儿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IKD的诊断、治疗仍然有争议,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极易误诊.现就不完全KD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黎素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护理干预

    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总结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应用.方法: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8例,分成A、B两组,A组45例患儿为治疗组,从患儿出生后3天给予包括运动训练、高压氧等在内的早期干预护理方法;B组33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总结A、B组患儿护理后智力成长指数和运动成长指数,及护理有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A组治疗组患儿智力成长指数和运动成长指数均明显高于B组患儿,护理有效率高于B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低于B组患儿.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病症恢复较好,智力和运动成长指数较高,护理有效率较高,后遗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连央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小儿重症肺炎患儿50例,男27例,年龄9个月~2岁,女23例,年龄1~4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30例,对所有患儿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对患儿进行丙球蛋白注射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50例患儿中,观察组20例,治愈12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8例,有效率73.3%.结论: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疾病的过程中,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儿丙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儿的病情改善有较大帮助.

    作者:李霞;马晓红;杨栋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48例

    目的:总结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呼吸训练、健康教育等.结果:47例经治疗和整体护理,病情好转出院,有效率97.9%.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创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确保实现十二指肠破裂的早期确诊和及早治愈.方法: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患者17例,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但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终完全康复.结论:创伤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要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通过术前和术中探查的方式,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诊断,尽早确诊,并尽快通过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农跃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门诊多点分诊设置预防医院感染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门诊多点分诊设置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传统的门诊分诊模式,实行多点分诊设置,调整分诊岗位,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健康教育.结果:实施门诊多点分诊设置后,门诊的环境卫生、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安全管理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现象.结论:多点分诊设置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周到的就医护理指导,更好地改善就医秩序与环境,避免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就医,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宁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急诊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126例

    目的:探讨急诊科手术患者在术前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结果:急诊科手术患者担心的是害怕疼痛及担心预后,其表现出突出的心理特征为恐惧、焦虑和怀疑.结论:护士在急诊科患者术前及术中应重视心理护理,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乔彦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