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7例报告

丁海坤

关键词:区域性, 门脉高压症, 胰腺囊肿, 胃底食道静脉曲张, 胰管扩张, 胰管结石, 多普勒超声检查, 肿瘤, 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脾静脉闭塞, 患者, 资料与方法, 现报告如下, 慢性胰腺炎, 胰体尾部, 胃镜检查, 上腹疼痛, 脾脏增大, 孤立性
摘要: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PH)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原因,2006~2010年收治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2~68岁,平均46岁.合并慢性胰腺炎5例(其中并胰腺囊肿2例,胰管结石并胰管扩张1例),胰体尾部肿瘤2例.7例患者均有黑便及上腹疼痛病史,其中1例出现急性呕血.胃镜检查2例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5例合并胃底食道静脉曲张.7例均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脏正常,均合并有不同程度脾脏增大,门脉主干通畅,而脾静脉增宽,脾周静脉迂曲,发现胰腺囊肿2例,肿瘤2例.CT检查4例,均提示脾大,发现胰腺囊肿2例,肿瘤2例胰管结石并胰管扩张1例.其中2例增强,CT检查提示有脾静脉闭塞情况及脾胃区静脉迂曲成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胃全切术20例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全切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收治胃癌患者20例,均行均经腹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84.5±18.9分钟,术后住院14.6±1.6天,PNI指数(3.28±0.26)×109/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胃全切术治疗胃癌,改良袢式代胃术式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作者:卫学东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前景.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周颖;张红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50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50例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方法:对50例动眼神经麻痹老年患者进行多方检测,分析总结确定其病因.结果:在50例老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糖尿病18例,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干梗死15例,颅内动脉瘤9例,颅内肿瘤6例,Tolosa-Hunt综合征1例,原因不明1例.结论: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干梗死为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主要病因.应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因做相关的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作者:黄鸿旗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探讨甲泼尼龙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应用甲泼尼龙对患有重症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治重症哮喘患者7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氢化可的松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哮喘症状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气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症状和体征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甲泼尼龙对患有重症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7例报告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PH)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原因,2006~2010年收治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2~68岁,平均46岁.合并慢性胰腺炎5例(其中并胰腺囊肿2例,胰管结石并胰管扩张1例),胰体尾部肿瘤2例.7例患者均有黑便及上腹疼痛病史,其中1例出现急性呕血.胃镜检查2例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5例合并胃底食道静脉曲张.7例均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脏正常,均合并有不同程度脾脏增大,门脉主干通畅,而脾静脉增宽,脾周静脉迂曲,发现胰腺囊肿2例,肿瘤2例.CT检查4例,均提示脾大,发现胰腺囊肿2例,肿瘤2例胰管结石并胰管扩张1例.其中2例增强,CT检查提示有脾静脉闭塞情况及脾胃区静脉迂曲成团.

    作者:丁海坤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室温过高,药物储存不良,导致患者脑水肿4例

    我院新手术室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帮助下,于2011年完工正式使用,新手术室结构合理,符合流程.由于本地风沙较大,手术室装修相对密封较严,2011年7月中旬天气炎热,高气温达摄氏37℃左右,室内空调在有手术时打开,无手术时不打开,药物在常温下保存(当时室内未安装冷藏柜),1周内连续有4个全麻手术患者不同程度出现脑水肿,苏醒延迟,其中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1例,胆囊手术2例.术前访视患者,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无麻醉和手术禁忌证,术前常规用药,术中药物剂量正确,药物无过期,也无输液过量现象,使用药物有丙泊酚,咪达唑仑,维库溴安,枸橼酸芬太尼.当时未找到任何引起脑水肿的不良原因.今年7月分天气一样炎热,邻县医院麻醉科也反映有多个手术患者出现苏醒延迟的现象发生(当时也未安装冷藏柜),今年年初我院手术室安装了冷藏柜,药物储存在冷藏柜内,室内同样的温度,使用与去年同一厂家,同一种药物的情况下,未出现类似现象发生.

    作者:热依汉古丽·麦提斯迪克;图尔荪江·麦提库尔班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新生儿惊厥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惊厥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新生儿惊厥是因窒息、颅内疾患、代谢及先天性疾病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病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因新生儿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胞浆、胞膜分化不全,树突、轴突、髓鞘等发育尚不完全,故新生儿惊厥形式与年长儿有很大不同.本研究观察27例惊厥新生儿的多种形式惊厥及惊厥时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合病因并就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芳;杨月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临床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体会

    目的: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开展用药咨询,健康教育等方式.结果: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有临床药师参与的临床用药更加有效、经济、安全、合理.

    作者:陈玉枝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肺栓塞、急性脑梗死、冠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患者等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肺栓塞患者41例,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塞形成患者97例,另选择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肺栓塞患者组2.17±0.29mg/L,急性脑梗死患者组1.95±0.31mg/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37±0.32 mg/L,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1.25±0.47mg/L,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组1.35±0.42mg/L.结果表明,各组血浆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对照组0.37±0.22mg/L,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十分广泛.

    作者:李顺康;樊文;朱俊;陈小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透明敷贴及硫酸镁持续湿热敷在甘露醇使用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透明敷贴及50%硫酸镁持续湿热敷对降低甘露醇使用中静脉炎的发生及减轻输液时疼痛的作用.方法:将92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静滴甘露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留置针静滴甘露醇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50%硫酸镁湿热敷并用透明敷贴密封固定,从静滴甘露醇开始持续到甘露醇静滴结束后(约35分钟),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及输液时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34.8%),P<0.05.结论:50%硫酸镁持续湿热敷在甘露醇的使用中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并能减轻患者输液时的胀痛不适.

    作者:朱元香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体会70例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超声引导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70例,对结石位置及大小、积液情况、穿刺位置、通道数、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1次穿刺成功,建立良好F18经皮肾取石通道,手术时间50~285分钟,平均时间112分钟.其中单通道66例,双通道2例;Ⅰ期取石67例,Ⅱ期取石2例3个肾,结石取尽率82.8%(58/70),清除率100%;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需输血.术后随访1~30个月,B超检查提示所有中重度肾积水均减轻或消失.结论:对上尿路结石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MPCNL,不但提高了定位穿刺的准确性及科学性,操作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郭维;吴金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梅毒检测结果分析2886例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于梅毒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TRUST)对2886例受血者的血液标本梅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886例患者中,TP-ELISA阳性62例,阳性率2.15%.17例TP-ELISA阳性,TRUST阴性.结论:ELISA法检测梅毒的准确率高,适合作为梅毒项目检测的优选方法.

    作者:袁志臣;闫海英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收治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7例,回顾急救病情观察及护理,包括急救护理及一般护理.结果:17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经密切观察及有效护理,其中16例2周内治愈出院,另1例因伴有严重血气胸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护士具有高度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敏锐的急救病情观察力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使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愈出院的保证.

    作者:胡雪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小儿重症肺炎患儿50例,男27例,年龄9个月~2岁,女23例,年龄1~4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30例,对所有患儿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对患儿进行丙球蛋白注射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50例患儿中,观察组20例,治愈12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8例,有效率73.3%.结论: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疾病的过程中,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儿丙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儿的病情改善有较大帮助.

    作者:李霞;马晓红;杨栋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临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预防措施

    人体动脉血正常值,PH 7.35~7.45,PaCO2 35~45mmHg,PaO2 80~100mmHg,BE ±3mmol/L,TCO2 24~32mmol/L.人体的体液环境必须具有适应的酸碱度,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活动.血气分析用于测定和评价患者的氧合作用、通气功能和酸碱状态,通过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血液各项指标和酸碱平衡状态,是临床医生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参考依据.要做好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减少人为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结果,就必须做好标本采集、标本运送、血液保存、血气分析前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现将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归纳如下.

    作者:陈维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急诊护理纠纷分析120例

    目的:对急诊护理措施的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在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120例,针对急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应对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引起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技术失误、医护人员态度问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违反规章制度操作及应变能力低等原因,针对以上原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护理纠纷均得到完满的解决.结论:通过对以往急诊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应对及预防措施,能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闫静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阑尾、结肠带畸形手术治疗1例

    病历资料患儿,男,13岁.2010年2月22日因脐周阵发性剧痛并放射至右腰腹部胀痛2天入院.患儿平素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2天前午餐时突然脐周剧痛,持续约5分钟后稍缓解,家属送至我院门诊,生命征平稳,经泌尿系B超检查、血和尿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项目.给予解痉对症等处理,疼痛症状时有时无,疼痛仍以脐周阵发性发作出现.家属将患儿送至州三级医院作彩超检查提示:急性阑尾炎,拟手术治疗.家属要求回我院手术治疗.入院后我院复查血尿常规,各参考值亦在正常范围.体查:右下腹轻微压痛,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家属强烈要求手术治疗.在各项检查完善后于2月23日14:00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取麦氏点阑尾切口长约4cm.进腹后探查阑尾区,未见大网膜下移,未见肠管梗阻和蛔虫征象,未探及阑尾.遂向上延长切口长约2cm,继续探查寻找阑尾.沿结肠带逐步探查,在结肠与小肠交界处结肠带绕过盲端向后走向,分成两支,前支与前腹膜粘连,检查无血管搏动后切断;沿后支探查发现阑尾于结肠盲端后壁生长,后支结肠带与阑尾并行向后腹膜延伸黏附于后腹膜肾前区,探及阑尾尾端清楚后剪断结肠带黏附部位,完整游离出阑尾并按常规方法切除.切下的阑尾长约8cm,直径0.4cm,质中,表面血管充血.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及敷料器械遗漏,关闭切口,术毕.

    作者:杨天奇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冠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0例),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测定两组术前、术后30天血中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hs-CRP、TNF-α、IL-6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hs-RP、TNF-α、IL-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hs-CRP、TNF-α、IL-6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增加血清hs-CRP、PAPP-A水平,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增强其抗炎作用,有利于预防再狭窄.

    作者:李运伟;程冠昌;洪岩;万琪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感染56例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近2年来收治胆道感染患者56例,男19例,女37例;年龄21~37岁,其中<30岁8例,50岁15例,>51岁33例;病程5天~21年.治疗时都不同程度的伴有腹部疼痛而且伴有神疲倦怠、四肢无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甚至出现了厌食等情况,疼痛加重时会向双肩后背部放射性疼痛,个别患者也出现了黄疸现象.化验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高,就诊患者全部做了超声检查.急性胆囊炎6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15例,胆结石胆囊炎23例,胆管结石病感染12例.气滞型21例,湿热型35例.

    作者:崔玲;张全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彩超诊断及鉴别急性阑尾炎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研究并探讨彩超诊断及鉴别急性阑尾炎临床应用,以及探讨这种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急性阑尾炎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在观察组中,对这40例患者采用彩超诊断及鉴别急性阑尾炎,在对照组中,采用一般的诊断方法来诊断及鉴别急性阑尾炎.并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论:通过彩超可以将患者的阑尾生理以及患者的病理图像准地的显示出来,而且在诊断和鉴别上面也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作者:李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