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体会

陈玉枝

关键词: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实践体会
摘要:目的: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开展用药咨询,健康教育等方式.结果: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有临床药师参与的临床用药更加有效、经济、安全、合理.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怎样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护士是白衣天使,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关爱患者,时刻为患者着想,因为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护理患者时要主动、耐心、细致,并与患者进行交谈、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允许有一丝一毫负面情绪的流露.因此作为临床一线的护士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和职业源性压力,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护士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关爱护士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来.

    作者:付爱军;邓玉玲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护理教育工作的一点感受和想法

    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在校医学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习两部分.这两部分缺一不可,而且都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护理人才为临床、为老百姓服务这样的千年大计、万年大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卫生体制的改革,对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实中护理教师的匮乏,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在加上实习场所的限制,使护理教育受到禁锢和羁绊,严重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

    作者:姜丽焱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本院207例皮肤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探讨

    皮肤作为人体大的器官,对保持正常体温,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临床上许多皮肤病的治疗很棘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不但给患者带来躯体的痛苦,而且对其心理也产生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对皮肤疾病不仅注意加强对患者的身体治疗和护理,还要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以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2005~2009年通过对皮肤科门诊患者的心理干预并实施健康宣教,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刚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高龄孕产妇围产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首次分娩高龄孕产妇围产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和相关干预对策.方法:收治首次分娩高龄孕产妇98例,设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年龄段首次分娩孕产妇98例为对照组.采用自制孕妇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两组孕产妇围产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对观察组孕产妇行积极对症干预,对照组孕产妇采用一般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孕产妇产前抑郁症阳性筛查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产前抑郁症阳性筛查率,观察组24.5%,对照组20.5%(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围产期对首次分娩高龄孕产妇进行积极对症干预,可以明显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使孕产妇心理健康的渡过围产期.

    作者:简玉花;熊国蓉;陈水英;李花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现代临床路径教学在骨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在骨科实习带教中运用现代临床路径教学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毕业进行毕业实习的168名2011届骨科专业学生分别以现代临床路径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临床路径教学的实习生其学习成绩总分高于传统教学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临床路径教学在骨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临床骨科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亚峰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梅毒检测结果分析2886例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于梅毒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TRUST)对2886例受血者的血液标本梅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886例患者中,TP-ELISA阳性62例,阳性率2.15%.17例TP-ELISA阳性,TRUST阴性.结论:ELISA法检测梅毒的准确率高,适合作为梅毒项目检测的优选方法.

    作者:袁志臣;闫海英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38例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讨论应用阿奇霉素诊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应用阿奇霉素来诊治小儿支原体肺炎,对其临床有效率进行观察,并注意不良反应发生率,辅以有效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有效率为97.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明显,如配合高效护理,则治愈率明显提升.

    作者:卢金娥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供血价值的评价

    目的:探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对椎动脉的检查来评估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椎动脉的彩超检查与分析,另选取33例正常人与之对照.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椎动脉本身存在病变44例(80%),单侧血管病变27例(49%),双侧血管病变17例(31%).结论:通过彩超检查椎动脉来评估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雷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研究进展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是检测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电生理方法,是由内源或外源性刺激所诱发的皮肤瞬时电位变化.它来源于交感神经传出纤维释放的冲动,诱发汗腺的同步活动,属于催汗运动[1].

    作者:宋迎;周艳英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收治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2~75岁,平均61.4岁,心衰持续时间0.5~5年,其中2级心衰32例,3级心衰16例,基本上按年龄及心衰程度,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氯沙坦组、卡托普利组,每组各24例,分别用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2周,观察心功能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氯沙坦组22例(91.7%),卡托普利组21例(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氯沙坦组1例,卡托普利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疗均有效,但氯沙坦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使用方便.

    作者:夏亦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肠气囊肿症的治疗体会

    目的:增加对肠壁气囊肿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利用X线,消化道钡透及内镜检查为主.结果:无论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预后效果均良好,无明显的后遗症发生.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治疗本病的治疗措施,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并发症的困扰,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未病先治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柴青春;赵菊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腹部术后患者随机选择50例,作足三里穴位注射;并随机选择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可提前1~2天排气,肠功能恢复.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减轻腹胀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会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护理沟通有效性的体会及调查研究

    目的:为了切实提高护理沟通的效率,促进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及医患关系健康和谐发展.方法:随机抽查80例普通住院患者,其中35例采用之前的被动消极沟通方式,另45例为改良后的主动积极沟通方式,对两种沟通方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统计学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运用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其效果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主动积极护理沟通与之前例行公事的被动消极沟通方式比,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沁聿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肺栓塞、急性脑梗死、冠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患者等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肺栓塞患者41例,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塞形成患者97例,另选择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肺栓塞患者组2.17±0.29mg/L,急性脑梗死患者组1.95±0.31mg/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37±0.32 mg/L,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1.25±0.47mg/L,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组1.35±0.42mg/L.结果表明,各组血浆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对照组0.37±0.22mg/L,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十分广泛.

    作者:李顺康;樊文;朱俊;陈小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心肌酶谱检测方法及其在急诊检验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目的:通过急诊运用心肌酶谱检测,观察分析心肌酶谱检查对急诊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收治急诊患者10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0例,急性脑外伤46例,分为心梗组和脑外伤组.6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按照WHO制定的心肌梗死标准进行诊断.46例脑外伤患者根据Glascow标准评估.16例极重度,重度12例,中度18例.两组年龄18~65岁,平均43.35±15.11岁.入院后均根据患者情况做相应检查配合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经过急诊积极检查和入院后辨别,心梗组60例,CK明显升高59例,敏感性95.33%,脑外伤组46例,CK明显升高46例,敏感性100.00%,由此结果可以看出,心肌酶CK检查对两组患者同样有效.两组患者心肌酶各项指标对比,均差异明显(P<0.05),可见,心肌酶谱检查同样实用于心梗患者.结论:心肌酶谱检查,价格相对不高,但对于诊断价值很高,应用范围较广,因此有必要把心肌酶谱列为急诊检验项目.

    作者:孟亚梅;袁庆国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高血压致急性心力衰竭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治疗预后.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高血压患者80例(对照组),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空腹血糖为影响高血压致急性心力衰竭明显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依次为甘油三酯、胆固醇依次与急性心力衰竭呈负相关.经过传统药物治疗后,都痊愈出院.结论:高血压致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多见,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传统药物治疗仍然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刘凤娥;史磊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调护

    厌食是指小儿长时间的见食不贪,甚至拒仞的一种病症.引起小儿厌食的原因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生后即体虚食差,加之后天喂养不当,致使脾胃虚弱不和,产生厌食.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术后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肝破裂的患者应采用准确的术前急救护理和高效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张艳芬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顽固性呃逆15例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近年来收治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发生顽固性呃逆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62岁.结果:15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经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全部治愈,呃逆症状完全消失.且所有病例均继续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陆宏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长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对策

    目的:胰岛素泵治疗的终目标是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使其更好的适应生活、工作的要求.方法:通过门诊随访与患者讨论,介绍胰岛素泵的基本原理、灵活应用胰岛素泵的高级功能,制定目标、实施,如果目标实现,则制定新目标;如果目标未实现则修改目标,再实施、再评价.与患者长期保持联系,确保患者形成并坚持良好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行为.结果:坚持门诊随访者胰岛素泵能够灵活使用并达到目标血糖.结论:良好的糖尿病教育是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红丽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