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血栓调节蛋白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周小洁;潘景业;陈洁;吴双华;张近波;王卫;沈晔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血栓调节蛋白,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参附注射液
摘要: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参附复苏组,每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林格液组用3倍失血量的林格液复苏;参附组用含参附注射液(10ml/kg)和林格液组成的3倍失血量的液体复苏.休克后4h及复苏后3h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用RT-PCR法检测TM及EPCR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升高(P<0.05),休克后明显升高(P<0.01);林格液组和参附组复苏后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较休克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林格液组下降更明显(P<0.01);林格液组与参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肾脏组织TM和EPCR表达增加,这与休克时存在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有关,参附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大鼠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与分析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进行临床观察,随机按年龄组筛选425例单纯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快速尿素酶检测.其中观察组664例及所有对照组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胆囊病变.结果 1328例中,男性797例,女性531例,男/女≈1.5/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枪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其中单纯胆汁反流性胃炎651例(49%);合并胃溃疡86例(6.5%);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2例(31%);合并复合性溃疡122例(9.2%);合并其他57例(4.3%).观察组中Hp(+)298例(22.44%),对照组中Hp(+)147例(33.65%),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中胆囊疾患的检出率为221例(33.3%),高于对照组的72例(16.9%).结论 不论男女,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多合并有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合并胆囊疾患者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

    作者:王滨;孙天燕;王晓宇;李宏;吴作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肾脏病妇女妊娠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妊娠相关的肾脏病问题,如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妊娠和先兆子痫等,是临床常见的难题[1,2].肾科医生参与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妊娠对母体肾功能的损害和对胎儿结局的不良影响.

    作者:韦冰心;王丽;饶向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口腔医源性感染多学科交融式PBL教学模式探讨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国际流行的教育方法,也是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1],探索现行课程体系下的PBL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作者:万学勤;任军;李宏鸣;张晓林;刘爱平;杨文军;孙德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的肺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CPB)术后的肺损伤一直是心脏外科医生应对的重要课题之一,而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作为一种用于减轻肺损伤的新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现对其保护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建安;刘迎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优化联合降压治疗的证据——CHIEF研究的早期结果的启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态势.2002年调查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较1991年增加31%.估算目前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人中有2人是高血压.

    作者:王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乌药精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乌药精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乌药精颗粒低、中、高3个剂量组(1.0g/kg、2.0g/kg和6.0g/kg,分别相当于人推荐量的5、10、30倍),另设乌药组(0.9g/kg)、别直参组(2.0g/kg)及阴性对照组(H<,2>O),经口给予30天.分别观察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生功能、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含量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高、低剂量组乌药精颗粒均可明显提高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生功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0.01);乌药精颗粒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功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各剂量组乌药精颗粒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含量及NK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乌药精颗粒可明显提高小鼠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生功能及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功能.

    作者:戴关海;吴人照;杨锋;童晔玲;陈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中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从而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B组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直至治疗结束.以上两组的疗程均为48周,分别在治疗的12、24、36和48周抽血,检测各组血清ALT、HBeAg、HBV DNA及child分级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为87.1%及78.8%,有效率分别为96.8%及87.9%;HBeAg阴转率分别为83.9%及57.6%;HBeAs/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1.9%及24.2%;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96.8%及97.0%.结论 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的发生,并可增加抗病毒效果,且其安会性良好,但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健;李冰;李梵;纪冬;韩萍;邵清;李永纲;陈国凤;王慧芬;陈菊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联合应用倍他乐克和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联合应用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且符合溶栓治疗指征患者,随机分为加倍他乐克和果糖二磷酸钠溶栓前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及早期临床症状、体征、心肌损伤恢复情况,了解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临床作用.结果 治疗组RA发生率为36.1%,对照组RA发生率为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痛、心悸症状发生率减少,心肌酶谱恢复较对照组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倍他乐克和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轻梗死后临床症状及心肌损伤.

    作者:冯润川;谢丽圣;潘华;陈富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长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对于TASC B、C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40例患者(47条肢体),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行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A检查随访.结果 47条肢体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6%,共置入自膨式支架31枚,16条仅行PTA.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14增至术后7天的0.82±0.15;随访1~48个月,术后4例发生支架再闭塞,1例再狭窄,其余患者随访期内下肢血流通畅.讨论血管腔内成形术以其微创及安全性,可作为长段(包括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的可选手段.

    作者: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孙小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四环素眼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研究

    目的 建立四环素眼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 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萃取+薄膜过滤法,测定四环素眼膏对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并对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 真菌及酵母菌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查,细菌数、控制菌可采用萃取+薄膜过滤法检查.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检出四环素眼膏中污染的微生物,为更好地评价四环素眼膏的有效性和质量的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林丽英;黄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积液的B型超声诊断进展

    腹腔积液(ascites)是许多疾病的合并症,对腹腔积液及其性质的诊断对临床疾病诊治有重要的作用.超声影像技术是确诊腹腔积液可靠敏感的方法[1].

    作者:陈科锦;封光华;贾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Protein A/G亲和层析在HCV抗体纯化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蛋白A/G亲和层析柱在纯化抗HCV血清的影响因素,以便选择佳使用条件提高Protein A/G亲和柱的利用效率.方法 分别将抗HCV血清用不同处理方式、不同上样方式、不同使用次数的亲和柱进行纯化,并收集纯化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用饱和硫酸铵粗纯后,在蛋白A/G亲和层析柱的纯化效果更好;样品在亲和柱内吸附30min可提高亲和柱的对目的蛋白的吸附.结论 使用初纯的抗体并增加吸附时间能提高亲和层析柱的利用率,并有效延长亲和柱的使用寿命.

    作者:杨蓉;谢忠平;龙润乡;白惠珠;谭振国;王燕;吴忠香;张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HPV疫苗的现状及问题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导致全球妇女病死率占第2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中,超过80%的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

    作者:雷曼殊;张蔚;陈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产地木瓜及其酒制品中绿原酸的HPLC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木瓜及其酒制品中绿原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Agilent 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6nm;柱温:25℃.结果 绿原酸在5.47~71.14μg/ml范围内(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1.98%,RSD为2.08%(n=6).结论 不同产地木瓜中绿原酸含量存在差异,酒制后含量有上升趋势,该方法可作为木瓜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建真;敖志辉;陈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46例经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使用明胶海绵和(或)碘化油混悬乳液行急诊肝动脉栓塞(TAE)止血治疗.结果 46例患者CT检查诊断28例,7例患者CT首先发现肝癌破裂出血,46例患者经介入止血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急诊TAE治疗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董景辉;王华明;张军华;李勇武;马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临床技术发展对医疗服务模式的影响

    现代临床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高新医疗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临床医疗服务各个领域,对医院的临床医疗服务行为与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2].

    作者:王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我国疼痛治疗新进展

    疼痛是人人感受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人受了伤,损及皮肉骨骼,都会产生疼痛,伤口好了,就不痛了,这样的疼痛在医学上叫作急性痛.这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像感冒发热、全身疼痛一样,病来了感到痛疼;病愈了就不疼痛了.

    作者:韩济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从气虚血瘀论治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免疫失调关系密切,即自身抗体对抗自身血小板导致网状内皮系统,尤其是脾内的巨噬细胞,通过Fc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增强,使血小板减少[1],造成全身或局部出血.

    作者:吴晓勇;李冬云;陈信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幕上脑胶质瘤100例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幕上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并发症分类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有完整病案记录和随访记录的100例幕上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将术后并发症分类为神经学、局部、系统并发症,重点分析术后神经学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通过术前对病人情况的完整评估,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恰当的手术方法及技术手段,可以使术后KP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结论 神经外科医生必须根据病史、神经学症状与体征、术前检查,制订完善的个体化的手术计划.全面掌握手术解剖包括病理解剖和功能解剖.预见并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治疗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孜;谢坚;江涛;浦松;梁雄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80例健康人血浆神经肽Y相关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目的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180例健康人血浆神经肽Y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放射免疫法进行测量血浆神经肽Y,同时通过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INID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每搏心排出量(SV)、心排出量(CO)、心指数(CI)和每搏指数(SI).此外,还测定每个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皮下脂肪厚度等.结果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血浆神经肽Y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人血浆神经肽Y的分布呈正态分布,95%正常值范围为70.27~190.61,99%正常值范围为51.23~209.65.结论 血浆神经肽Y的主要相关因素是EF、体重、IVSD、舒张压、CO、SV和腹壁脂肪EF和体重与血浆神经肽Y呈负相关,其余5个因素与血浆神经肽Y呈正相关.

    作者:齐云萍;邓洁;马佳;王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