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孜;谢坚;江涛;浦松;梁雄利
目前,糖尿病(DM)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病.研究表明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这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早期指标,亦是AS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基础或起始事件[1].
作者:肖国华;王宗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筛选出伴抑郁症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系统心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心理医师实施的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和由专业康复医师实施的运动训练,治疗满2周、4周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CNFDS)评分并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但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恢复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干预治疗可干预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晓钰;桑德春;季淑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导致全球妇女病死率占第2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中,超过80%的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
作者:雷曼殊;张蔚;陈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对于TASC B、C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40例患者(47条肢体),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行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A检查随访.结果 47条肢体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6%,共置入自膨式支架31枚,16条仅行PTA.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14增至术后7天的0.82±0.15;随访1~48个月,术后4例发生支架再闭塞,1例再狭窄,其余患者随访期内下肢血流通畅.讨论血管腔内成形术以其微创及安全性,可作为长段(包括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的可选手段.
作者: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孙小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常见的真核细胞转染技术,评价采用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来观察细胞转染效率高低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磷酸钙法、电穿孔法和脂质体法将pEGFP-C1质粒转染COS-7细胞,对每种方法的转染效率及对细胞的毒性进行评价.结果 脂质体法的转染率为67%,电穿孔的转染率为43%,磷酸钙法的转染率为28%.脂质体法转染对细胞的毒性小.结论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真核细胞转染技术中,脂质体法是效率高、安全性大的方法.
作者:孙丽娜;魏建春;张慧娟;张恩民;俞东征;海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北京房山地区汉族人群脑卒中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63例脑出血患者、713例脑梗死患者和235例正常对照组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观察DD、ID、Ⅱ基因型频率及其等位D、Ⅰ基因频率,以及其与血糖、血脂水平的联系.结果 房山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3组的DD、ID、Ⅱ基因型频率和D、Ⅰ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ID、Ⅱ基因型的脑出血患者和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D基因型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D基因型脑梗死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ID型脑出血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结论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不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可能影响人血糖、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的水平.
作者:李峰;窦会东;肖占森;赵润田;陈廓;陶晓明;孙玉晶;侯淑琴;邱长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46例经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使用明胶海绵和(或)碘化油混悬乳液行急诊肝动脉栓塞(TAE)止血治疗.结果 46例患者CT检查诊断28例,7例患者CT首先发现肝癌破裂出血,46例患者经介入止血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急诊TAE治疗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董景辉;王华明;张军华;李勇武;马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军事应激医学包括极端恶劣生存环境、精神超负荷紧张及过高作业强度等在内的多种军事应激因素所致机体生理、病理性损伤,可使军人失去作战能力,直接造成部队的非战斗减员.
作者:叶路;李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理想体重指数和体质指数评价营养状况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营养评价.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住院患者,男性162例和女性150例,以两种方法评价营养状况,评价标准都采用中国的标准.结果 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接近50%,两种方法营养正常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理想体重指数对营养不足和肥胖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而对超重的检出率相对较低(P<0.05).营养过剩检出率,BMI法较高(P<0.05).性别对两种评价方法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两种评价方法效果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不可单独用一项指标断定营养状况,两者可以结合使用以减少评价误差,好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使用,尤其是男性.
作者:周金花;蔡东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电生理特性变化.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定和计算30例正常人、25例高血压病病程≤10年患者、24例高血压病病程>10年患者、28例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电生理指标:电-机械时间(P-A)和电-机械时间离散度(P-Ad)、左、右心房电传导整体差异(DQAT)、体表心电图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结果 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三尖瓣环电机械时间(P-A3)较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明显延长(P<0.01、P<0.05、P<0.05),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室间隔三尖瓣环电机械时间离散度(P-Ad2)较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绝对值明显延长(P<0.05、P<0.05、P<0.05).结论 ①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电机械时间和电机械时间离散度延长;②某些反映左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心脏超卢指标如P-A3、P-Ad2可以用于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作者:时培苗;杨新春;顼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木瓜及其酒制品中绿原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Agilent 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6nm;柱温:25℃.结果 绿原酸在5.47~71.14μg/ml范围内(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1.98%,RSD为2.08%(n=6).结论 不同产地木瓜中绿原酸含量存在差异,酒制后含量有上升趋势,该方法可作为木瓜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建真;敖志辉;陈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蛋白A/G亲和层析柱在纯化抗HCV血清的影响因素,以便选择佳使用条件提高Protein A/G亲和柱的利用效率.方法 分别将抗HCV血清用不同处理方式、不同上样方式、不同使用次数的亲和柱进行纯化,并收集纯化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用饱和硫酸铵粗纯后,在蛋白A/G亲和层析柱的纯化效果更好;样品在亲和柱内吸附30min可提高亲和柱的对目的蛋白的吸附.结论 使用初纯的抗体并增加吸附时间能提高亲和层析柱的利用率,并有效延长亲和柱的使用寿命.
作者:杨蓉;谢忠平;龙润乡;白惠珠;谭振国;王燕;吴忠香;张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FGFR3在小鼠小肠发育阶段的作用.方法 观察同窝野生小鼠及FGFR3增强小鼠出生后小肠上皮形态学的变化及增生情况和FGFR3表达变化.结果 FGFR3增强小鼠绒毛分布密度及绒毛高度均差于同年龄野生小鼠,但隐窝深度却是相反的.增生的细胞主要位于肠隐窝部位,FGFR3增强突变小鼠在各时相点细胞增生均强于野生小鼠.小鼠出生后1天小肠即有FGFR3表达,7~21天表达较多,35天后表达减少.免疫组化检测FGFR3表达位于肠隐窝部位,与Brdu表达信号部位相重叠.结论 FGFR3在发育阶段促进小鼠肠隐窝形成.
作者:朱渝军;黄显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中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从而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B组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直至治疗结束.以上两组的疗程均为48周,分别在治疗的12、24、36和48周抽血,检测各组血清ALT、HBeAg、HBV DNA及child分级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为87.1%及78.8%,有效率分别为96.8%及87.9%;HBeAg阴转率分别为83.9%及57.6%;HBeAs/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1.9%及24.2%;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96.8%及97.0%.结论 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的发生,并可增加抗病毒效果,且其安会性良好,但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健;李冰;李梵;纪冬;韩萍;邵清;李永纲;陈国凤;王慧芬;陈菊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门诊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患者45例,分两组分别服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组)或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B组)4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变化.结果 两种降压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压,降压效果在两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在改善左心室肥厚和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方面,两种降压方案均有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A组降压方案优于B方案.结论 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是一个有效地逆转左心室肥厚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高文谦;朱平;武强;郭豫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脾脏是静脉给予药物后引流的部位.脾脏两个主要的功能区域是造血的红髓和富含淋巴的白髓.白髓位于动脉周围,包括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比邻的滤泡(B细胞)和边缘区(B细胞).
作者:林志;李珊珊;张頔;杨艳伟;李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态势.2002年调查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较1991年增加31%.估算目前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人中有2人是高血压.
作者:王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幕上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并发症分类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有完整病案记录和随访记录的100例幕上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将术后并发症分类为神经学、局部、系统并发症,重点分析术后神经学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通过术前对病人情况的完整评估,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恰当的手术方法及技术手段,可以使术后KP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结论 神经外科医生必须根据病史、神经学症状与体征、术前检查,制订完善的个体化的手术计划.全面掌握手术解剖包括病理解剖和功能解剖.预见并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治疗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孜;谢坚;江涛;浦松;梁雄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尿微量清蛋白(ALB)的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正常高值血压患者110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87例,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ALB;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体重指数(BMI).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血清hs-CRP、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hs-CRP与ALB呈正相关(P<0.01,r=0.47),TC、TG、BMI、FBG、LDL均与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hs-CRP、ALB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机体已存在炎症反应.TC、TG、BMI、FBG、LDL均是炎症反应的相关因素,雌激素可能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作者:杜佩珊;鹿育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研究心肌内、冠脉内及静脉内3种途径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种途径移植后4周观察小血管密度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3种途径BM-MNCs移植后4周小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1);心肌内移植BM-MNCs组与冠脉内移植BM-MNCs组相比小血管密度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高于静脉内移植BM-MNCs组(P<0.01).(2)3种途径BM-MNCs移植后4周LVEF及FS均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心肌内移植组和冠脉内移植组LVE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静脉内移植组LVEDd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途径移植BM-MNCs均有助于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其中心肌内直接注射和冠脉内注射效果相似,静脉注射较前两种途径移植效果差;心肌内与冠脉内移植BM-MNCs组有减轻心室重构的作用,但在静脉移植组该作用不明显.
作者:孙林;张戈;周旭;章体玲;左明鲜;楚天舒;光雪峰;杨达宽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