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孜;谢坚;江涛;浦松;梁雄利
目的 观察乌药精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乌药精颗粒低、中、高3个剂量组(1.0g/kg、2.0g/kg和6.0g/kg,分别相当于人推荐量的5、10、30倍),另设乌药组(0.9g/kg)、别直参组(2.0g/kg)及阴性对照组(H<,2>O),经口给予30天.分别观察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生功能、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含量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高、低剂量组乌药精颗粒均可明显提高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生功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0.01);乌药精颗粒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功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各剂量组乌药精颗粒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含量及NK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乌药精颗粒可明显提高小鼠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生功能及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功能.
作者:戴关海;吴人照;杨锋;童晔玲;陈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通过神经松解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感觉的影响.方法 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进行双下肢神经松解,在显微镜下分别在内踝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膝外侧腓神经管腓总神经、足背腓深神经处在显微外科技术微创手术下分别减压神经受压及神经外膜、束膜切开松解.观察病人手术前及术后检查上述神经传导速度,足部麻木、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两点辨别觉及10g尼龙单丝试验.结果 术后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分别达93.3%、96.67%,10g尼龙单丝试验阳性率达到93.33%,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两点辨别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经过在显微外科手术下进行神经管道性狭窄松解及神经外膜、束膜的松解后病人的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作者:杨小辉;毛庆龙;唐哲明;首家保;芦慎;梁国荣;陈彬;何勇;汪海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46例经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使用明胶海绵和(或)碘化油混悬乳液行急诊肝动脉栓塞(TAE)止血治疗.结果 46例患者CT检查诊断28例,7例患者CT首先发现肝癌破裂出血,46例患者经介入止血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急诊TAE治疗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董景辉;王华明;张军华;李勇武;马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180例健康人血浆神经肽Y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放射免疫法进行测量血浆神经肽Y,同时通过心脏彩色超声测定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INID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每搏心排出量(SV)、心排出量(CO)、心指数(CI)和每搏指数(SI).此外,还测定每个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皮下脂肪厚度等.结果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血浆神经肽Y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人血浆神经肽Y的分布呈正态分布,95%正常值范围为70.27~190.61,99%正常值范围为51.23~209.65.结论 血浆神经肽Y的主要相关因素是EF、体重、IVSD、舒张压、CO、SV和腹壁脂肪EF和体重与血浆神经肽Y呈负相关,其余5个因素与血浆神经肽Y呈正相关.
作者:齐云萍;邓洁;马佳;王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成模后经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随机分为糖尿病血糖严格控制组、糖尿病血糖非严格控制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Ang-2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VEGF、Ang-2免疫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VEGF、Ang-2平均荧光强度分别增加了2.38倍和2.41倍(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血糖严格控制组大鼠视网膜VEGF、Ang-2的表达分别下降了1.47倍和1.51倍(P<0.05),而血糖非严格控制组VEGF、Ang-2的表达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Ang-2的表达,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萍萍;王玉粦;吴炎;李斌;林少芬;唐仕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导致全球妇女病死率占第2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中,超过80%的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
作者:雷曼殊;张蔚;陈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门诊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患者45例,分两组分别服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组)或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B组)4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变化.结果 两种降压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压,降压效果在两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在改善左心室肥厚和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方面,两种降压方案均有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A组降压方案优于B方案.结论 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是一个有效地逆转左心室肥厚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高文谦;朱平;武强;郭豫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参附复苏组,每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林格液组用3倍失血量的林格液复苏;参附组用含参附注射液(10ml/kg)和林格液组成的3倍失血量的液体复苏.休克后4h及复苏后3h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用RT-PCR法检测TM及EPCR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升高(P<0.05),休克后明显升高(P<0.01);林格液组和参附组复苏后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较休克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林格液组下降更明显(P<0.01);林格液组与参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肾脏组织TM和EPCR表达增加,这与休克时存在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有关,参附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大鼠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周小洁;潘景业;陈洁;吴双华;张近波;王卫;沈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理想体重指数和体质指数评价营养状况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营养评价.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住院患者,男性162例和女性150例,以两种方法评价营养状况,评价标准都采用中国的标准.结果 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接近50%,两种方法营养正常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理想体重指数对营养不足和肥胖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而对超重的检出率相对较低(P<0.05).营养过剩检出率,BMI法较高(P<0.05).性别对两种评价方法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两种评价方法效果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不可单独用一项指标断定营养状况,两者可以结合使用以减少评价误差,好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使用,尤其是男性.
作者:周金花;蔡东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北京房山地区汉族人群脑卒中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63例脑出血患者、713例脑梗死患者和235例正常对照组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观察DD、ID、Ⅱ基因型频率及其等位D、Ⅰ基因频率,以及其与血糖、血脂水平的联系.结果 房山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3组的DD、ID、Ⅱ基因型频率和D、Ⅰ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ID、Ⅱ基因型的脑出血患者和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D基因型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D基因型脑梗死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ID型脑出血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结论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不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可能影响人血糖、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的水平.
作者:李峰;窦会东;肖占森;赵润田;陈廓;陶晓明;孙玉晶;侯淑琴;邱长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血清、尿Cystatin C(CysC)水平的差异性及其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行经皮肾穿刺患者检测血清和尿中的Cystatin C,分别与肾小球评分以及肾小管间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不同病理类型PGN中发现,IgA肾病(IgAN)、局灶增生性肾小球病(FSGS)、膜性肾病(MN)患者的血清、尿Cys-tatin C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tatin C与肾小球评分有高度相关性,尿Cystatin C与其相关性相对弱,而与肾小管间质评分的强相关性要优于血清Cystatin C.结论 在肾脏病理评估中,任一检测血清Cystatin C或尿Cys-tatin C均能很好地反映慢性肾脏病(CKD)的病理情况,尤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秀丽;其木格;陈爱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现代临床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高新医疗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临床医疗服务各个领域,对医院的临床医疗服务行为与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2].
作者:王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5~2008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法测定临床分离到共111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首选药物仍然是碳青霉烯类,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71.3%(2008年).4年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在干部科、ICU呈上升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作者:宁明哲;张之烽;沈瀚;陈俊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疼痛是人人感受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人受了伤,损及皮肉骨骼,都会产生疼痛,伤口好了,就不痛了,这样的疼痛在医学上叫作急性痛.这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像感冒发热、全身疼痛一样,病来了感到痛疼;病愈了就不疼痛了.
作者:韩济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电生理特性变化.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定和计算30例正常人、25例高血压病病程≤10年患者、24例高血压病病程>10年患者、28例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电生理指标:电-机械时间(P-A)和电-机械时间离散度(P-Ad)、左、右心房电传导整体差异(DQAT)、体表心电图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结果 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三尖瓣环电机械时间(P-A3)较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明显延长(P<0.01、P<0.05、P<0.05),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室间隔三尖瓣环电机械时间离散度(P-Ad2)较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绝对值明显延长(P<0.05、P<0.05、P<0.05).结论 ①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电机械时间和电机械时间离散度延长;②某些反映左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心脏超卢指标如P-A3、P-Ad2可以用于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作者:时培苗;杨新春;顼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常见的真核细胞转染技术,评价采用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来观察细胞转染效率高低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磷酸钙法、电穿孔法和脂质体法将pEGFP-C1质粒转染COS-7细胞,对每种方法的转染效率及对细胞的毒性进行评价.结果 脂质体法的转染率为67%,电穿孔的转染率为43%,磷酸钙法的转染率为28%.脂质体法转染对细胞的毒性小.结论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真核细胞转染技术中,脂质体法是效率高、安全性大的方法.
作者:孙丽娜;魏建春;张慧娟;张恩民;俞东征;海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蛋白A/G亲和层析柱在纯化抗HCV血清的影响因素,以便选择佳使用条件提高Protein A/G亲和柱的利用效率.方法 分别将抗HCV血清用不同处理方式、不同上样方式、不同使用次数的亲和柱进行纯化,并收集纯化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用饱和硫酸铵粗纯后,在蛋白A/G亲和层析柱的纯化效果更好;样品在亲和柱内吸附30min可提高亲和柱的对目的蛋白的吸附.结论 使用初纯的抗体并增加吸附时间能提高亲和层析柱的利用率,并有效延长亲和柱的使用寿命.
作者:杨蓉;谢忠平;龙润乡;白惠珠;谭振国;王燕;吴忠香;张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体外循环(CPB)术后的肺损伤一直是心脏外科医生应对的重要课题之一,而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作为一种用于减轻肺损伤的新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现对其保护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建安;刘迎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FGFR3在小鼠小肠发育阶段的作用.方法 观察同窝野生小鼠及FGFR3增强小鼠出生后小肠上皮形态学的变化及增生情况和FGFR3表达变化.结果 FGFR3增强小鼠绒毛分布密度及绒毛高度均差于同年龄野生小鼠,但隐窝深度却是相反的.增生的细胞主要位于肠隐窝部位,FGFR3增强突变小鼠在各时相点细胞增生均强于野生小鼠.小鼠出生后1天小肠即有FGFR3表达,7~21天表达较多,35天后表达减少.免疫组化检测FGFR3表达位于肠隐窝部位,与Brdu表达信号部位相重叠.结论 FGFR3在发育阶段促进小鼠肠隐窝形成.
作者:朱渝军;黄显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联合应用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且符合溶栓治疗指征患者,随机分为加倍他乐克和果糖二磷酸钠溶栓前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及早期临床症状、体征、心肌损伤恢复情况,了解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临床作用.结果 治疗组RA发生率为36.1%,对照组RA发生率为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痛、心悸症状发生率减少,心肌酶谱恢复较对照组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倍他乐克和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轻梗死后临床症状及心肌损伤.
作者:冯润川;谢丽圣;潘华;陈富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