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V疫苗的现状及问题

雷曼殊;张蔚;陈娇

关键词:HPV疫苗, 宫颈癌, 发展中国家, 新发病例, 恶性肿瘤, 病死率, 癌发生, 妇女
摘要: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导致全球妇女病死率占第2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中,超过80%的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46例经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使用明胶海绵和(或)碘化油混悬乳液行急诊肝动脉栓塞(TAE)止血治疗.结果 46例患者CT检查诊断28例,7例患者CT首先发现肝癌破裂出血,46例患者经介入止血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急诊TAE治疗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董景辉;王华明;张军华;李勇武;马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从气虚血瘀论治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免疫失调关系密切,即自身抗体对抗自身血小板导致网状内皮系统,尤其是脾内的巨噬细胞,通过Fc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增强,使血小板减少[1],造成全身或局部出血.

    作者:吴晓勇;李冬云;陈信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脾脏的作用和意义

    脾脏是静脉给予药物后引流的部位.脾脏两个主要的功能区域是造血的红髓和富含淋巴的白髓.白髓位于动脉周围,包括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比邻的滤泡(B细胞)和边缘区(B细胞).

    作者:林志;李珊珊;张頔;杨艳伟;李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口腔医源性感染多学科交融式PBL教学模式探讨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国际流行的教育方法,也是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1],探索现行课程体系下的PBL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作者:万学勤;任军;李宏鸣;张晓林;刘爱平;杨文军;孙德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尿微量清蛋白(ALB)的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正常高值血压患者110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87例,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ALB;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体重指数(BMI).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血清hs-CRP、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hs-CRP与ALB呈正相关(P<0.01,r=0.47),TC、TG、BMI、FBG、LDL均与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hs-CRP、ALB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机体已存在炎症反应.TC、TG、BMI、FBG、LDL均是炎症反应的相关因素,雌激素可能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作者:杜佩珊;鹿育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周围神经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感觉恢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神经松解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感觉的影响.方法 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进行双下肢神经松解,在显微镜下分别在内踝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膝外侧腓神经管腓总神经、足背腓深神经处在显微外科技术微创手术下分别减压神经受压及神经外膜、束膜切开松解.观察病人手术前及术后检查上述神经传导速度,足部麻木、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两点辨别觉及10g尼龙单丝试验.结果 术后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分别达93.3%、96.67%,10g尼龙单丝试验阳性率达到93.33%,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两点辨别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经过在显微外科手术下进行神经管道性狭窄松解及神经外膜、束膜的松解后病人的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作者:杨小辉;毛庆龙;唐哲明;首家保;芦慎;梁国荣;陈彬;何勇;汪海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优化联合降压治疗的证据——CHIEF研究的早期结果的启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态势.2002年调查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较1991年增加31%.估算目前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人中有2人是高血压.

    作者:王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积液的B型超声诊断进展

    腹腔积液(ascites)是许多疾病的合并症,对腹腔积液及其性质的诊断对临床疾病诊治有重要的作用.超声影像技术是确诊腹腔积液可靠敏感的方法[1].

    作者:陈科锦;封光华;贾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FGFR3在小鼠小肠发育阶段的作用

    目的 探讨FGFR3在小鼠小肠发育阶段的作用.方法 观察同窝野生小鼠及FGFR3增强小鼠出生后小肠上皮形态学的变化及增生情况和FGFR3表达变化.结果 FGFR3增强小鼠绒毛分布密度及绒毛高度均差于同年龄野生小鼠,但隐窝深度却是相反的.增生的细胞主要位于肠隐窝部位,FGFR3增强突变小鼠在各时相点细胞增生均强于野生小鼠.小鼠出生后1天小肠即有FGFR3表达,7~21天表达较多,35天后表达减少.免疫组化检测FGFR3表达位于肠隐窝部位,与Brdu表达信号部位相重叠.结论 FGFR3在发育阶段促进小鼠肠隐窝形成.

    作者:朱渝军;黄显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长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对于TASC B、C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40例患者(47条肢体),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行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A检查随访.结果 47条肢体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6%,共置入自膨式支架31枚,16条仅行PTA.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14增至术后7天的0.82±0.15;随访1~48个月,术后4例发生支架再闭塞,1例再狭窄,其余患者随访期内下肢血流通畅.讨论血管腔内成形术以其微创及安全性,可作为长段(包括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的可选手段.

    作者: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孙小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种途径移植自体BM-MNCs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心肌内、冠脉内及静脉内3种途径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种途径移植后4周观察小血管密度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3种途径BM-MNCs移植后4周小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1);心肌内移植BM-MNCs组与冠脉内移植BM-MNCs组相比小血管密度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高于静脉内移植BM-MNCs组(P<0.01).(2)3种途径BM-MNCs移植后4周LVEF及FS均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心肌内移植组和冠脉内移植组LVE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静脉内移植组LVEDd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途径移植BM-MNCs均有助于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其中心肌内直接注射和冠脉内注射效果相似,静脉注射较前两种途径移植效果差;心肌内与冠脉内移植BM-MNCs组有减轻心室重构的作用,但在静脉移植组该作用不明显.

    作者:孙林;张戈;周旭;章体玲;左明鲜;楚天舒;光雪峰;杨达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我国疼痛治疗新进展

    疼痛是人人感受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人受了伤,损及皮肉骨骼,都会产生疼痛,伤口好了,就不痛了,这样的疼痛在医学上叫作急性痛.这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像感冒发热、全身疼痛一样,病来了感到痛疼;病愈了就不疼痛了.

    作者:韩济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产地木瓜及其酒制品中绿原酸的HPLC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木瓜及其酒制品中绿原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Agilent S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6nm;柱温:25℃.结果 绿原酸在5.47~71.14μg/ml范围内(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1.98%,RSD为2.08%(n=6).结论 不同产地木瓜中绿原酸含量存在差异,酒制后含量有上升趋势,该方法可作为木瓜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建真;敖志辉;陈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主动脉缩窄的治疗方法

    1760年Morgagni尸解时首次发现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CoA).CoA的发病率在先天性心血管病中居第4位[1],常发生于动脉韧带或导管附近,缩窄远近端的侧支循环是其明显特征.

    作者:赵鑫;孙立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四环素眼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研究

    目的 建立四环素眼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 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萃取+薄膜过滤法,测定四环素眼膏对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并对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 真菌及酵母菌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查,细菌数、控制菌可采用萃取+薄膜过滤法检查.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检出四环素眼膏中污染的微生物,为更好地评价四环素眼膏的有效性和质量的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林丽英;黄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电生理特点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电生理特性变化.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定和计算30例正常人、25例高血压病病程≤10年患者、24例高血压病病程>10年患者、28例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电生理指标:电-机械时间(P-A)和电-机械时间离散度(P-Ad)、左、右心房电传导整体差异(DQAT)、体表心电图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结果 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三尖瓣环电机械时间(P-A3)较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明显延长(P<0.01、P<0.05、P<0.05),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室间隔三尖瓣环电机械时间离散度(P-Ad2)较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高血压病病程>10年组绝对值明显延长(P<0.05、P<0.05、P<0.05).结论 ①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电机械时间和电机械时间离散度延长;②某些反映左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心脏超卢指标如P-A3、P-Ad2可以用于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作者:时培苗;杨新春;顼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尿Cystatin C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血清、尿Cystatin C(CysC)水平的差异性及其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行经皮肾穿刺患者检测血清和尿中的Cystatin C,分别与肾小球评分以及肾小管间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不同病理类型PGN中发现,IgA肾病(IgAN)、局灶增生性肾小球病(FSGS)、膜性肾病(MN)患者的血清、尿Cys-tatin C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tatin C与肾小球评分有高度相关性,尿Cystatin C与其相关性相对弱,而与肾小管间质评分的强相关性要优于血清Cystatin C.结论 在肾脏病理评估中,任一检测血清Cystatin C或尿Cys-tatin C均能很好地反映慢性肾脏病(CKD)的病理情况,尤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秀丽;其木格;陈爱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和Ang-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成模后经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随机分为糖尿病血糖严格控制组、糖尿病血糖非严格控制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Ang-2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VEGF、Ang-2免疫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VEGF、Ang-2平均荧光强度分别增加了2.38倍和2.41倍(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血糖严格控制组大鼠视网膜VEGF、Ang-2的表达分别下降了1.47倍和1.51倍(P<0.05),而血糖非严格控制组VEGF、Ang-2的表达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Ang-2的表达,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萍萍;王玉粦;吴炎;李斌;林少芬;唐仕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血栓调节蛋白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参附复苏组,每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林格液组用3倍失血量的林格液复苏;参附组用含参附注射液(10ml/kg)和林格液组成的3倍失血量的液体复苏.休克后4h及复苏后3h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用RT-PCR法检测TM及EPCR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升高(P<0.05),休克后明显升高(P<0.01);林格液组和参附组复苏后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较休克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林格液组下降更明显(P<0.01);林格液组与参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肾脏组织TM和EPCR表达增加,这与休克时存在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有关,参附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大鼠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周小洁;潘景业;陈洁;吴双华;张近波;王卫;沈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联合应用倍他乐克和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联合应用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且符合溶栓治疗指征患者,随机分为加倍他乐克和果糖二磷酸钠溶栓前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及早期临床症状、体征、心肌损伤恢复情况,了解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临床作用.结果 治疗组RA发生率为36.1%,对照组RA发生率为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痛、心悸症状发生率减少,心肌酶谱恢复较对照组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倍他乐克和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轻梗死后临床症状及心肌损伤.

    作者:冯润川;谢丽圣;潘华;陈富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