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的相关性

杜佩珊;鹿育萨

关键词:正常高值血压, 炎症反应, 高敏C反应蛋白, 尿微量清蛋白, 雌激素
摘要:目的 观察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尿微量清蛋白(ALB)的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正常高值血压患者110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87例,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ALB;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体重指数(BMI).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血清hs-CRP、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hs-CRP与ALB呈正相关(P<0.01,r=0.47),TC、TG、BMI、FBG、LDL均与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hs-CRP、ALB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机体已存在炎症反应.TC、TG、BMI、FBG、LDL均是炎症反应的相关因素,雌激素可能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周围神经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感觉恢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神经松解减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感觉的影响.方法 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人进行双下肢神经松解,在显微镜下分别在内踝管胫神经及其分支、膝外侧腓神经管腓总神经、足背腓深神经处在显微外科技术微创手术下分别减压神经受压及神经外膜、束膜切开松解.观察病人手术前及术后检查上述神经传导速度,足部麻木、疼痛症状缓解程度,两点辨别觉及10g尼龙单丝试验.结果 术后患者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分别达93.3%、96.67%,10g尼龙单丝试验阳性率达到93.33%,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两点辨别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经过在显微外科手术下进行神经管道性狭窄松解及神经外膜、束膜的松解后病人的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感觉功能明显恢复.

    作者:杨小辉;毛庆龙;唐哲明;首家保;芦慎;梁国荣;陈彬;何勇;汪海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我国疼痛治疗新进展

    疼痛是人人感受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人受了伤,损及皮肉骨骼,都会产生疼痛,伤口好了,就不痛了,这样的疼痛在医学上叫作急性痛.这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像感冒发热、全身疼痛一样,病来了感到痛疼;病愈了就不疼痛了.

    作者:韩济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05~2008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变迁分析

    目的 分析2005~2008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法测定临床分离到共111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首选药物仍然是碳青霉烯类,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71.3%(2008年).4年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在干部科、ICU呈上升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作者:宁明哲;张之烽;沈瀚;陈俊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积液的B型超声诊断进展

    腹腔积液(ascites)是许多疾病的合并症,对腹腔积液及其性质的诊断对临床疾病诊治有重要的作用.超声影像技术是确诊腹腔积液可靠敏感的方法[1].

    作者:陈科锦;封光华;贾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与分析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进行临床观察,随机按年龄组筛选425例单纯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快速尿素酶检测.其中观察组664例及所有对照组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胆囊病变.结果 1328例中,男性797例,女性531例,男/女≈1.5/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枪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其中单纯胆汁反流性胃炎651例(49%);合并胃溃疡86例(6.5%);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2例(31%);合并复合性溃疡122例(9.2%);合并其他57例(4.3%).观察组中Hp(+)298例(22.44%),对照组中Hp(+)147例(33.65%),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中胆囊疾患的检出率为221例(33.3%),高于对照组的72例(16.9%).结论 不论男女,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多合并有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合并胆囊疾患者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

    作者:王滨;孙天燕;王晓宇;李宏;吴作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血栓调节蛋白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复苏组、参附复苏组,每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林格液组用3倍失血量的林格液复苏;参附组用含参附注射液(10ml/kg)和林格液组成的3倍失血量的液体复苏.休克后4h及复苏后3h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用RT-PCR法检测TM及EPCR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升高(P<0.05),休克后明显升高(P<0.01);林格液组和参附组复苏后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较休克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林格液组下降更明显(P<0.01);林格液组与参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肾脏组织TM和EPCR表达增加,这与休克时存在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有关,参附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大鼠肾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周小洁;潘景业;陈洁;吴双华;张近波;王卫;沈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FGFR3在小鼠小肠发育阶段的作用

    目的 探讨FGFR3在小鼠小肠发育阶段的作用.方法 观察同窝野生小鼠及FGFR3增强小鼠出生后小肠上皮形态学的变化及增生情况和FGFR3表达变化.结果 FGFR3增强小鼠绒毛分布密度及绒毛高度均差于同年龄野生小鼠,但隐窝深度却是相反的.增生的细胞主要位于肠隐窝部位,FGFR3增强突变小鼠在各时相点细胞增生均强于野生小鼠.小鼠出生后1天小肠即有FGFR3表达,7~21天表达较多,35天后表达减少.免疫组化检测FGFR3表达位于肠隐窝部位,与Brdu表达信号部位相重叠.结论 FGFR3在发育阶段促进小鼠肠隐窝形成.

    作者:朱渝军;黄显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理想体重指数和体质指数评价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比较

    目的 观察理想体重指数和体质指数评价营养状况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营养评价.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住院患者,男性162例和女性150例,以两种方法评价营养状况,评价标准都采用中国的标准.结果 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接近50%,两种方法营养正常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理想体重指数对营养不足和肥胖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而对超重的检出率相对较低(P<0.05).营养过剩检出率,BMI法较高(P<0.05).性别对两种评价方法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两种评价方法效果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不可单独用一项指标断定营养状况,两者可以结合使用以减少评价误差,好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使用,尤其是男性.

    作者:周金花;蔡东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乌药精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乌药精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乌药精颗粒低、中、高3个剂量组(1.0g/kg、2.0g/kg和6.0g/kg,分别相当于人推荐量的5、10、30倍),另设乌药组(0.9g/kg)、别直参组(2.0g/kg)及阴性对照组(H<,2>O),经口给予30天.分别观察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生功能、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含量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高、低剂量组乌药精颗粒均可明显提高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生功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0.01);乌药精颗粒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功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各剂量组乌药精颗粒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含量及NK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乌药精颗粒可明显提高小鼠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生功能及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功能.

    作者:戴关海;吴人照;杨锋;童晔玲;陈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临床医学八年制毒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与探索

    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对医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群体健康知识,良好的人际交流、信息管理、科学思维和终生学习能力,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的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能够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1].

    作者:张文娟;姚朗;卫秦芝;刘云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Protein A/G亲和层析在HCV抗体纯化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蛋白A/G亲和层析柱在纯化抗HCV血清的影响因素,以便选择佳使用条件提高Protein A/G亲和柱的利用效率.方法 分别将抗HCV血清用不同处理方式、不同上样方式、不同使用次数的亲和柱进行纯化,并收集纯化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用饱和硫酸铵粗纯后,在蛋白A/G亲和层析柱的纯化效果更好;样品在亲和柱内吸附30min可提高亲和柱的对目的蛋白的吸附.结论 使用初纯的抗体并增加吸附时间能提高亲和层析柱的利用率,并有效延长亲和柱的使用寿命.

    作者:杨蓉;谢忠平;龙润乡;白惠珠;谭振国;王燕;吴忠香;张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种方法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的效果评价

    目的 比较常见的真核细胞转染技术,评价采用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来观察细胞转染效率高低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磷酸钙法、电穿孔法和脂质体法将pEGFP-C1质粒转染COS-7细胞,对每种方法的转染效率及对细胞的毒性进行评价.结果 脂质体法的转染率为67%,电穿孔的转染率为43%,磷酸钙法的转染率为28%.脂质体法转染对细胞的毒性小.结论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真核细胞转染技术中,脂质体法是效率高、安全性大的方法.

    作者:孙丽娜;魏建春;张慧娟;张恩民;俞东征;海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口腔医源性感染多学科交融式PBL教学模式探讨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国际流行的教育方法,也是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1],探索现行课程体系下的PBL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作者:万学勤;任军;李宏鸣;张晓林;刘爱平;杨文军;孙德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

    目的 探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门诊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患者45例,分两组分别服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组)或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B组)4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变化.结果 两种降压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压,降压效果在两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在改善左心室肥厚和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方面,两种降压方案均有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A组降压方案优于B方案.结论 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是一个有效地逆转左心室肥厚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高文谦;朱平;武强;郭豫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军事应激与免疫

    军事应激医学包括极端恶劣生存环境、精神超负荷紧张及过高作业强度等在内的多种军事应激因素所致机体生理、病理性损伤,可使军人失去作战能力,直接造成部队的非战斗减员.

    作者:叶路;李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46例经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使用明胶海绵和(或)碘化油混悬乳液行急诊肝动脉栓塞(TAE)止血治疗.结果 46例患者CT检查诊断28例,7例患者CT首先发现肝癌破裂出血,46例患者经介入止血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急诊TAE治疗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董景辉;王华明;张军华;李勇武;马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和Ang-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成模后经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随机分为糖尿病血糖严格控制组、糖尿病血糖非严格控制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Ang-2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VEGF、Ang-2免疫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VEGF、Ang-2平均荧光强度分别增加了2.38倍和2.41倍(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血糖严格控制组大鼠视网膜VEGF、Ang-2的表达分别下降了1.47倍和1.51倍(P<0.05),而血糖非严格控制组VEGF、Ang-2的表达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Ang-2的表达,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萍萍;王玉粦;吴炎;李斌;林少芬;唐仕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筛选出伴抑郁症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系统心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心理医师实施的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和由专业康复医师实施的运动训练,治疗满2周、4周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CNFDS)评分并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但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恢复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干预治疗可干预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晓钰;桑德春;季淑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幕上脑胶质瘤100例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幕上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并发症分类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有完整病案记录和随访记录的100例幕上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将术后并发症分类为神经学、局部、系统并发症,重点分析术后神经学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通过术前对病人情况的完整评估,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恰当的手术方法及技术手段,可以使术后KP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结论 神经外科医生必须根据病史、神经学症状与体征、术前检查,制订完善的个体化的手术计划.全面掌握手术解剖包括病理解剖和功能解剖.预见并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治疗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孜;谢坚;江涛;浦松;梁雄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基于UPLC-Q-TOF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代谢表征研究

    目的 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代谢指纹差异,以期为PMS肝气逆证在代谢层次上的发病机制寻找证据.方法 用电刺激法复制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模型,UPLC-TOF-MS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变化.结果 对照组、造模组在主成分分析中得到了较好的区分,给予白香丹胶囊后代谢网络有修复趋势.结论 利用代谢组学能够较好地区分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代谢模式及药物调控趋势,该方法可为情志病证发病机制及模型评价研究提供新手段,显示出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可行性.

    作者:张惠云;罗国安;孙鹏;乔明琦;黎莉;黄浩;魏娜;魏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