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UPLC-Q-TOF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代谢表征研究

张惠云;罗国安;孙鹏;乔明琦;黎莉;黄浩;魏娜;魏盛

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 气逆证, 代谢组学
摘要:目的 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代谢指纹差异,以期为PMS肝气逆证在代谢层次上的发病机制寻找证据.方法 用电刺激法复制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模型,UPLC-TOF-MS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变化.结果 对照组、造模组在主成分分析中得到了较好的区分,给予白香丹胶囊后代谢网络有修复趋势.结论 利用代谢组学能够较好地区分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代谢模式及药物调控趋势,该方法可为情志病证发病机制及模型评价研究提供新手段,显示出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可行性.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技术发展对医疗服务模式的影响

    现代临床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高新医疗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临床医疗服务各个领域,对医院的临床医疗服务行为与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2].

    作者:王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的肺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CPB)术后的肺损伤一直是心脏外科医生应对的重要课题之一,而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作为一种用于减轻肺损伤的新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现对其保护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建安;刘迎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尿Cystatin C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血清、尿Cystatin C(CysC)水平的差异性及其与肾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行经皮肾穿刺患者检测血清和尿中的Cystatin C,分别与肾小球评分以及肾小管间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不同病理类型PGN中发现,IgA肾病(IgAN)、局灶增生性肾小球病(FSGS)、膜性肾病(MN)患者的血清、尿Cys-tatin C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tatin C与肾小球评分有高度相关性,尿Cystatin C与其相关性相对弱,而与肾小管间质评分的强相关性要优于血清Cystatin C.结论 在肾脏病理评估中,任一检测血清Cystatin C或尿Cys-tatin C均能很好地反映慢性肾脏病(CKD)的病理情况,尤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秀丽;其木格;陈爱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筛选出伴抑郁症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系统心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心理医师实施的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和由专业康复医师实施的运动训练,治疗满2周、4周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CNFDS)评分并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但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恢复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干预治疗可干预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晓钰;桑德春;季淑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长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对于TASC B、C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40例患者(47条肢体),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行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A检查随访.结果 47条肢体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6%,共置入自膨式支架31枚,16条仅行PTA.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14增至术后7天的0.82±0.15;随访1~48个月,术后4例发生支架再闭塞,1例再狭窄,其余患者随访期内下肢血流通畅.讨论血管腔内成形术以其微创及安全性,可作为长段(包括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的可选手段.

    作者: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孙小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

    目的 探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门诊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患者45例,分两组分别服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组)或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B组)4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变化.结果 两种降压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压,降压效果在两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在改善左心室肥厚和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方面,两种降压方案均有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A组降压方案优于B方案.结论 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是一个有效地逆转左心室肥厚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高文谦;朱平;武强;郭豫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乌药精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乌药精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乌药精颗粒低、中、高3个剂量组(1.0g/kg、2.0g/kg和6.0g/kg,分别相当于人推荐量的5、10、30倍),另设乌药组(0.9g/kg)、别直参组(2.0g/kg)及阴性对照组(H<,2>O),经口给予30天.分别观察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生功能、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含量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高、低剂量组乌药精颗粒均可明显提高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生功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0.01);乌药精颗粒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对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功能,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各剂量组乌药精颗粒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含量及NK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乌药精颗粒可明显提高小鼠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生功能及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功能.

    作者:戴关海;吴人照;杨锋;童晔玲;陈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军事应激与免疫

    军事应激医学包括极端恶劣生存环境、精神超负荷紧张及过高作业强度等在内的多种军事应激因素所致机体生理、病理性损伤,可使军人失去作战能力,直接造成部队的非战斗减员.

    作者:叶路;李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三种方法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的效果评价

    目的 比较常见的真核细胞转染技术,评价采用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来观察细胞转染效率高低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磷酸钙法、电穿孔法和脂质体法将pEGFP-C1质粒转染COS-7细胞,对每种方法的转染效率及对细胞的毒性进行评价.结果 脂质体法的转染率为67%,电穿孔的转染率为43%,磷酸钙法的转染率为28%.脂质体法转染对细胞的毒性小.结论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真核细胞转染技术中,脂质体法是效率高、安全性大的方法.

    作者:孙丽娜;魏建春;张慧娟;张恩民;俞东征;海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脾脏的作用和意义

    脾脏是静脉给予药物后引流的部位.脾脏两个主要的功能区域是造血的红髓和富含淋巴的白髓.白髓位于动脉周围,包括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比邻的滤泡(B细胞)和边缘区(B细胞).

    作者:林志;李珊珊;张頔;杨艳伟;李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基于UPLC-Q-TOF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代谢表征研究

    目的 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代谢指纹差异,以期为PMS肝气逆证在代谢层次上的发病机制寻找证据.方法 用电刺激法复制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大鼠模型,UPLC-TOF-MS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变化.结果 对照组、造模组在主成分分析中得到了较好的区分,给予白香丹胶囊后代谢网络有修复趋势.结论 利用代谢组学能够较好地区分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代谢模式及药物调控趋势,该方法可为情志病证发病机制及模型评价研究提供新手段,显示出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可行性.

    作者:张惠云;罗国安;孙鹏;乔明琦;黎莉;黄浩;魏娜;魏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积液的B型超声诊断进展

    腹腔积液(ascites)是许多疾病的合并症,对腹腔积液及其性质的诊断对临床疾病诊治有重要的作用.超声影像技术是确诊腹腔积液可靠敏感的方法[1].

    作者:陈科锦;封光华;贾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肾脏病妇女妊娠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妊娠相关的肾脏病问题,如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妊娠和先兆子痫等,是临床常见的难题[1,2].肾科医生参与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妊娠对母体肾功能的损害和对胎儿结局的不良影响.

    作者:韦冰心;王丽;饶向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与分析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进行临床观察,随机按年龄组筛选425例单纯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快速尿素酶检测.其中观察组664例及所有对照组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胆囊病变.结果 1328例中,男性797例,女性531例,男/女≈1.5/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枪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其中单纯胆汁反流性胃炎651例(49%);合并胃溃疡86例(6.5%);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2例(31%);合并复合性溃疡122例(9.2%);合并其他57例(4.3%).观察组中Hp(+)298例(22.44%),对照组中Hp(+)147例(33.65%),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中胆囊疾患的检出率为221例(33.3%),高于对照组的72例(16.9%).结论 不论男女,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多合并有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合并胆囊疾患者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

    作者:王滨;孙天燕;王晓宇;李宏;吴作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口腔医源性感染多学科交融式PBL教学模式探讨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国际流行的教育方法,也是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1],探索现行课程体系下的PBL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

    作者:万学勤;任军;李宏鸣;张晓林;刘爱平;杨文军;孙德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我国疼痛治疗新进展

    疼痛是人人感受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人受了伤,损及皮肉骨骼,都会产生疼痛,伤口好了,就不痛了,这样的疼痛在医学上叫作急性痛.这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像感冒发热、全身疼痛一样,病来了感到痛疼;病愈了就不疼痛了.

    作者:韩济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和Ang-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成模后经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随机分为糖尿病血糖严格控制组、糖尿病血糖非严格控制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Ang-2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对VEGF、Ang-2免疫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VEGF、Ang-2平均荧光强度分别增加了2.38倍和2.41倍(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血糖严格控制组大鼠视网膜VEGF、Ang-2的表达分别下降了1.47倍和1.51倍(P<0.05),而血糖非严格控制组VEGF、Ang-2的表达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Ang-2的表达,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萍萍;王玉粦;吴炎;李斌;林少芬;唐仕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HPV疫苗的现状及问题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导致全球妇女病死率占第2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中,超过80%的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

    作者:雷曼殊;张蔚;陈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尿微量清蛋白(ALB)的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正常高值血压患者110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者87例,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ALB;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体重指数(BMI).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血清hs-CRP、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hs-CRP与ALB呈正相关(P<0.01,r=0.47),TC、TG、BMI、FBG、LDL均与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清hs-CRP、ALB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机体已存在炎症反应.TC、TG、BMI、FBG、LDL均是炎症反应的相关因素,雌激素可能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作者:杜佩珊;鹿育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中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从而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B组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直至治疗结束.以上两组的疗程均为48周,分别在治疗的12、24、36和48周抽血,检测各组血清ALT、HBeAg、HBV DNA及child分级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为87.1%及78.8%,有效率分别为96.8%及87.9%;HBeAg阴转率分别为83.9%及57.6%;HBeAs/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1.9%及24.2%;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96.8%及97.0%.结论 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的发生,并可增加抗病毒效果,且其安会性良好,但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健;李冰;李梵;纪冬;韩萍;邵清;李永纲;陈国凤;王慧芬;陈菊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