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6例误诊分析

陈彬娟;甘凤英

关键词: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死, 中毒性脑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摘要: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它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10%,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或误诊,文献报道误诊率可达50%,死亡率达20%~78%.收集近10年来误诊的6例,总结分析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孕产妇围产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首次分娩高龄孕产妇围产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和相关干预对策.方法:收治首次分娩高龄孕产妇98例,设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年龄段首次分娩孕产妇98例为对照组.采用自制孕妇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两组孕产妇围产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对观察组孕产妇行积极对症干预,对照组孕产妇采用一般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孕产妇产前抑郁症阳性筛查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产前抑郁症阳性筛查率,观察组24.5%,对照组20.5%(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围产期对首次分娩高龄孕产妇进行积极对症干预,可以明显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使孕产妇心理健康的渡过围产期.

    作者:简玉花;熊国蓉;陈水英;李花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桡动脉抽血法在新生儿的应用体会

    桡动脉穿刺抽血是新生儿常用的操作技术,以往传统检验标本的采集一般抽取外周静脉血或股静脉血,由于外周静脉血量小,出血慢,对静脉的破坏也大;而股静脉采血难度相对较大,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操作.为了配合医生抢救危重患者,正确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血氧代谢及血液的酸碱度,常需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1].因此在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前提下采用桡动脉抽血.2010年5月至今采用桡动脉抽血,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功率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向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磺胺嘧啶银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磺胺嘧啶银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烧伤患者86例,按年龄,性别及烧伤程度进行分组编号,用随机方式在每组中抽出一半组成实验组,另一半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磺胺嘧啶银霜剂治疗,对照组采用碘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间创伤面疼痛感情况,伤口愈合时间及随访的患者对恢复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应用磺胺嘧啶银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患者疼痛感率60.47%要低于对照组95.35%,伤口愈合时间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要短,随访的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上,试验组65.12%也优于对照组34.88%,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磺胺嘧啶银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碘伏疗法,可作为有效的创面外用药物.

    作者:卢锋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系统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影响

    无创呼吸机因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可间歇使用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对于COPD患者,无创呼吸机通过提供一定的压力支持,改善患者的通气,降低CO2分压,提高患者的氧分压,并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的强度来缓解COPD急性期的症状.但由于患者的心理因素和不耐受不适应明显影响了呼吸机使用者的配合,影响其使用效果[1].通过对40例COPD患者按护理计划的要求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云妹;许正翠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南京市部分农村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掌握南京市溧水县柘塘社区婴儿缺铁性贫血情况,为制定儿童保健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儿童保健门诊随访体检的满12个月401名婴儿为调查对象,就其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个月缺铁性贫血率31.3%,12个月缺铁性贫血率5.7%.其原因:未能及时添加辅食或食物搭配不合理等有关.结论:在开展多种形式的母乳喂养教育的同时宣传及时添加辅食和合理的食物搭配,使广大农村妇女在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懂得及时添加辅食和合理的食物搭配.

    作者:解淑云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2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协同作用.方法:将1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Ⅰ组(中药组)62例予胃苏颗粒口服,对照Ⅱ组(西药组)58例予莫沙比利片口服,治疗组(中西药结合组)65例予胃苏颗粒、莫沙比利片联合治疗,疗程均4周;比较各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84%,中药组77.80%,西药组72.41%,中西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结论:胃苏颗粒联合莫沙比利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惠良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不同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糖皮质激素吸入剂(ICS)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丙酸组、沙美组,三组均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药物治疗,另两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不同糖皮质激素吸入.结果: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FEV1、FEV1/FVC升高,临床疗效好转,IgE、IL-4、PEP变异率降低(P<0.05),特别是沙美组改善较为明显(P<0.01).结论:ICS联合β2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CVA能够有效地改善炎症细胞分泌水平,缓解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作者:曹建;黄红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微创稳定系统和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对比研究

    胫骨近端骨折时常见的骨外科创伤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有解剖钢板和微创稳定系统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1],现结合治疗经验,将两种术式的治疗的具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峰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本院207例皮肤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探讨

    皮肤作为人体大的器官,对保持正常体温,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临床上许多皮肤病的治疗很棘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不但给患者带来躯体的痛苦,而且对其心理也产生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对皮肤疾病不仅注意加强对患者的身体治疗和护理,还要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以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2005~2009年通过对皮肤科门诊患者的心理干预并实施健康宣教,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刚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收治接受心血管介入术患者240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晓兰;董晓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肾病综合征5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基层医院该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完全缓解,显著缓解10例,基本缓解8例,无效4例.10例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经积极治疗,8例肾功能恢复正常,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中3例进展至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结论:临床表现单纯肾病综合征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预后好;伴高血压及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者预后差.

    作者:郭红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利用FEP-BY02型高能聚焦超声刀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19例,对治疗前中后的护理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并对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药配合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保证治疗的成功与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美燕;张玉田;齐欣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门诊多点分诊设置预防医院感染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门诊多点分诊设置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传统的门诊分诊模式,实行多点分诊设置,调整分诊岗位,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健康教育.结果:实施门诊多点分诊设置后,门诊的环境卫生、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安全管理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现象.结论:多点分诊设置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周到的就医护理指导,更好地改善就医秩序与环境,避免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就医,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宁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健康评估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医院护理人员健康评估能力的现实水平,分析影响该能力的各种因素,本研究于2010年分别对江西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了健康评估能力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爱珍;方晟;谢姊萍;李静懿;孙美花;赖丽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一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偏瘫辅助应用针灸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罗玉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优化还是联合

    目前,对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抗病毒治疗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赞同,在临床实践中也被广泛临床应用.但作为临床一线肝病科医生,究竟是采用优化抗病毒治疗还是联合抗病毒治疗,由于缺乏前瞻性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学术界缺乏权威的一致意见.作为一线肝病科医生,曾一致专注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对此曾作了深刻的思考,结合学术发展动态,现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李清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影响检验结果的几种因素

    临床检验工作伴随着基础医学及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正向着超微量、快速、准确、特异及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质量控制成为检验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要作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影响这些环节的因素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龙祥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运用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患者30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结论: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的慢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胡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辨证饮食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辨证饮食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辩证饮食干预)和对照组(正常高血压饮食)各36例,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饮食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黎凯斌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布鲁氏菌病重点人群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东河区农村人口中布病感染发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方法:通过对东河区辖区范围内的河东镇和沙尔沁镇与牲畜有接触的重点人群900人进行调查,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抽血化验.结果:900人中有33人检出布病抗体阳性,发病人数19人,发病率2.1%、患病率2.1%、感染率3.6%.结论:通过开展此次布病重点人群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东河区与牲畜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的布病发病情况,为控制布病在东河区蔓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聂荣莲;韩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