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乙肝病毒cccDNA检测研究

徐岱;吴晓星;武静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 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摘要:目的 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乙肝病毒cccDNA检测研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ccDNA含量.结果 36例CAH患者中检出29例阳性(80.56%),61例CPH患者中检出32例阳性(52.46%),59例ASC标本中检出1例阳性(0.02%).47例健康人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CAH组、CPH组、携带者及阴性对照组之间互相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者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定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显示:CAH组检测的基因拷贝数较CPH组基因拷贝数明显增高,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cccDNA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存在,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状态的建立和维持,可能具有重要意义.(2)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乙肝病毒cccDNA存在及其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评估临床抗乙肝病毒治疗有效性的一个参考指标.(3)该检测还可用于乙肝患者治疗中的复发及预后判断.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苯那普利对FSGS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影响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 建立单侧肾切除合并阿霉素静脉双次注射大鼠FSGS模型,经苯那普利进行灌胃治疗8周,然后采用半定量病理分析苯那普利对肾组织ECM影响,以及生化检测尿蛋白、血脂、肾功能变化.结果 FSGS大鼠经苯那普利治疗后,肾组织ECM积聚减少(P<0.01),血脂、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较模型组降低(P<0.05~0.01).结论 苯那普利可以抑制肾组织ECM积聚,改善肾功能,防治肾纤维化.

    作者:王军;朱晓玲;王永钧;陈洪宇;林宜;鲁盈;李涛;卜爽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99m Tc标记肿瘤显像研究

    实体肿瘤中普遍存在乏氧细胞,利用甲硝唑能在乏氧组织浓聚的特点,合成了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甲硝唑.恶性肿瘤因为糖酵解作用增强,合成DTPA-DG(脱氧葡萄糖).因此我们把研究99mTc-DTPA-甲硝唑、99mTc-DTPA-DG一步法标记及质量控制的方法、肿瘤动物分布与显像方法做重点研究.

    作者:陈跃;李昌平;匡安仁;黄占文;何菱;杨西群;莫廷树;张春银;李举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浙江省2005年医药卫生科研进展

    一、基础医学研究1.我国大肠癌高危人群防治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进行了4个方面的实验及现场人群研究.(1)散发性大肠癌癌前病变的干预阻断:在海宁市,24.44万人群经直肠镜筛查出4076例腺瘤及息肉高危人群,持续20年肠镜随访干预,先后摘除复发腺癌和息肉4076+1370例.

    作者:余金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保障能力

    一个反应灵活的应急机制中,敏感的信息系统是有效运转的前提;同时每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常常是信息报告、医疗救护、监测检验、监督检查、卫生防护、科技攻关、物资设施保障、财力支持等方面的多兵种立体作战,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民参与的战役,而医学卫生情报信息部门就肩负着平台、枢纽作用.

    作者:张东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嗜酒前后胃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嗜酒前后胃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变化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24只,对照组15只,模型组给予乙醇灌胃,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用HE病理染色技术和酶组化电镜染色技术,观察给酒前后胃黏膜的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给酒后,HE病理显示胃粘膜的主细胞、壁细胞等明显肿胀变性,酶组化电镜显示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内质网和线粒体发生溶解;对照组实验前后未发生上述改变.结论 给酒前后胃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胃黏膜的主细胞、壁细胞水肿变性,从而导致其线粒体和内质网变性、溶解有关.

    作者:王国祥;祝旭清;张欣;王洪刚;王炳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间相关性分析及意义

    目的 深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与肝组织及血清纤维化程度间关系的结果,探讨有关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配对检测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中HBV-DNA含量;按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进行病理分级为0~4级,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患者血清、唾液中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IVC)、前Ⅲ型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 血清、唾液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r=0.09,P=0.22;r=0.05,P=0.52);血清、唾液HBV-DNA含量变化与肝纤维化LN、HA、IVC、PCⅢ指标之间结果分析亦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 HBV-DNA含量与肝组织及血清纤维化程度间无明显相关,其可能原因为:①复杂的病理免疫及发病机制;②病理分级方法学差异;③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了解这些因素的存在,能够帮助诊断及选择合理治疗.

    作者:潘红英;谌翠容;张永乐;李冰茹;叶荣夏;卢德荣;娄国强;施军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单味中药或中药提取物辅助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作用与机制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分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和肝内阻塞性黄疸,肝外阻塞性黄疸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目前,对辅助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中药研究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细化,突出表现在从原来的临床组方用药的摸索,到对其中有效单味中药及相应的提取物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诸多研究证实,单味中药在辅助治疗肝外阻塞性黄疸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将对有关药物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治疗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和辅助的,对于阻塞性黄疸的根本治疗还在于明确梗阻部位,尽早采取减黄措施,使胆管引流通畅.

    作者:张喜平;仇凤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治疗进展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除了可导致每年大约5万病人由于急性感染而死亡之外,乙肝病毒可致3亿5千万病人慢性感染.肝硬化和肝癌是乙肝病毒慢性感染重要的远期后果,可导致每年大约47万病人死亡.

    作者:秦成勇;韩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肝病患者肢体感染临床诊治特点

    目的 分析、总结慢性肝病患者肢体感染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9例慢性肝病患者并发严重肢体感染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肢体感染尤其是弧菌性感染,病情重,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抗菌药物治疗和尽早外科手术暴露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效果好.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肢体感染应早期诊断和抗菌药物治疗,肢体肿胀坏死明显者尽早外科手术暴露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作者:程俊彦;卢中秋;李景荣;卢才教;赵初环;黄唯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孕期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诊断、治疗及致病机制系列研究

    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优生优育,对严重危害胎儿生长发育的妊娠期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宫内感染诊断方法、治疗及致病机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作者:姜宏;闻良珍;陈素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肾性骨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肾性骨病(RO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尿毒症病人100%有骨病存在.并且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5年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在中西医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刘宪莉;刘学东;张洪玲;宋立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后血清病毒学应答的持久性

    目的 评价单用拉米夫定(下称单用组)和胸腺肽、拉米夫定联合(下称联合组)治疗后血清病毒学应答的持久性.方法 92例CHB患者:单用组47例平均疗程19.1月(12~44月);联合组45例平均疗程16.8月(12~29月),其中序贯治疗33例,同时治疗12例.获得HBeAg血清转换,HBV DNA<103拷贝/ml,ALT复常者,继续用拉米夫定单用组平均7.5月(1~22月),联合组平均8.9月(1~20月).停药后随访时间单用组平均28.6月(9~50月),联合组平均27.6月(9~47月).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后随访2年余,单用组和联合组HBeAg血清转换的持久应答率分别为78.6%和88.1%(P>0.05),HBV DNA的持久应答率分别为61.7%和71.1%(P>0.05),ALT的持久应答率为66.0%和73.3%(P>0.05).经拉米夫定治疗后(特别是联合组)HBV DNA在6个月内阴转者与持久应答率明显相关.而治疗前ALT水平、HBeAg和HBV DNA载量高低,性别、临床类型、感染途径和拉米夫定疗程长短及HBeAg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时间长短等均与持久应答率无关.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获得HBeAg血清转换后停药随访2年余,大部分病人的疗效是持久的,仍有30%~40%的病例复发,联合胸腺肽治疗亦不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雪峰;张长;毛文忠;凌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泰来肽治疗HBV携带者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

    目的 观察泰来肽治疗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100例HBV-DNA和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4例).结果 治疗24周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1.11%、6.67%和17.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异常率分别为4.44%、1.9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4周后,治疗组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6.67%、17.78%和37.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异常率分别为4.44%、5.7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炎症分期为G1、G2的HBeAg阴转率(36.36%,50%)、血清转换率(22.27%,40%)、HBV-DNA阴转率(44.54%,60%)均明显高于G0~1(P<0.01).治疗组外周血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4+)和NK细胞(CD16+CD56+)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CD8+T细胞(CD3+CD8+)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B细胞(CD19+)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泰来肽能使HBV携带者HBeAg和HBV-DNA阴转,以及HBeAg发生血清转换,且与肝组织学炎症分期有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作者:施军平;过建春;刘雁;陈群伟;石伟珍;荀运浩;王宇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生儿早期游泳、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许多益处,全国已有许多医院都开展了此项保健服务.我院自2004年4月开展新生儿游泳与抚触以来至今已完成20441例,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就新生儿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秀敏;王武兰;刘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胃黏膜病变演化及细胞癌变过程中c-met基因改变及临床意义

    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表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实验条件和相关技术的限制,人们对细胞病变过程中的分子事件还了解甚少,特别是病变演化过程中有哪些重要基因参与、这些基因的改变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等是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作者:石玉涛;郭瑞芳;刘锦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斯清与思密达合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胆汁的影响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术后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1].BRG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6.03%,胆汁反流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胃黏膜癌前变化的原因之一,有效治疗本病对防止胃黏膜萎缩并阻断其癌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胃镜工作的普遍开展,BRG的诊断逐渐增多.我院自2001~2004年以来以加斯清合用思密达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并用24小时胃内胆汁连续监测法研究其对胃内胆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海燕;苑凤昌;刘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吸烟对输卵管功能的影响

    吸烟对生殖的影响已得到公认,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没有深入到吸烟与输卵管这一与生殖息息相关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回顾输卵管的功能,尤其是拾卵和受精卵的输送以评价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输卵管功能产生的影响.

    作者:行俊秀;王晓强;吴效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血小板参数及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健康人组和尿毒症组血透前后的PLT(血小板),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Hb(血红蛋白).结果 尿毒症组血透前与健康人组Hb、PLT、MPV、PDW差异非常显著,两者经t检验,P<0.01;尿毒症组血透前与血透后PLT、MPV、PDW、Hb差异显著,两者经t检验,P<0.01.讨论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影响尿毒症患者PLT、MPV、PDW、Hb,这对临床观察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韩颖;刘瑞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研究新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由30多个成分组成,包括TGF-βs(即狭义的TGF-β)、活化素(activins)以及成骨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s,BMPs),它在调节细胞生命周期、胚胎发育等人体众多的生物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1].胚胎期TGF-β信号反常将导致发育异常,如果其在生后出现异常,将会引起许多疾患,常见的如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组织纤维化等[2].

    作者:代继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生物抗毒治疗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侵入人体后,易形成持续性感染,并诱发各种慢性肝脏疾患.这种持续慢性感染状态,是由于被感染者机体免疫系统对HBV的特异性耐受所造成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机体免疫系统对HBV识别,加工和递呈环节存在障碍;二是病毒感染使宿主细胞免疫信息传递以及病毒变异使得免疫攻击效应减弱或丧失.

    作者:何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