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民
1971年,Folkmun[1]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新生的假说.其后他又证实肿瘤初期生长不伴有新血管生成,但到肿瘤生长至1~2mm3后,其继续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的生成.近年来又积累了一些关于肿瘤血管新生依赖性的证据,并发现血管新生受控于一系列正负调节因子[2].正常细胞是非血管新生性的.无论是在癌前期还是癌变转化期都必须从非血管新生性到血管新生性的表型转换.肿瘤才得以生长[3].并以为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手段[4].从而揭开了对肿瘤血管及抗血管生成的广泛研究.
作者:李志忠;宋光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探讨陈旧性脑卒中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350例,对其中有陈旧脑卒中史者20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开能率脑卒中组65.00%,对照组67.58%;轻度出血率脑卒中组20.00%,对照组15.15%;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脑卒中组0,对照组0.30%;住院5周病死率脑卒中组5.00%,对照组6.06%.由此得出结论,有陈旧性脑卒中病史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疗效是肯定而安全的.
作者:李军;李宝林;于纯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正当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际,生命科学中的两股大潮,即基因组-后基因组计划和士细胞也交融在一起,形成当前生命科学中的一股强大洪流.
作者:章静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肺泡炎和纤维化.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终发展为呼吸衰竭.本组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不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5年存活率低于50%.为了研究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2年起,利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功能成像.它将能参与某种生理或生化过程、标记上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剂引入人体,在体外以γ射线探头探查就能形成反映示踪剂在体内分布情况的图像,该图像显示了机体内某种功能、生理、生化过程在体内的状况.在当今医学影像学快速发展、设备分辨率已有极大提高、对病变部位解剖结构的显示空前清晰的时代,功能成像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和其他影像学成像方式相比,核医学显像由于采用的是示踪技术,能探查到体内微量水平物质的变化,所以,在功能成像上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有功能显像、放射免疫显像、神经受体显像、代谢显像、灌注显像等,基因显像也在研究中.
作者:姚稚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1999年完成科研项目155项,内容涉及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药物学等众多学科,经专家评定成果水平达国际先进及以上的占52%,现择要介绍如下.
作者:谷华;张勘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5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并与头颅CT做对比,探讨BEAM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正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女性生殖器官是雌、孕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一般认为,雌、孕激素通过其相应受体发挥作用,因此过去10余年,对雌、孕激素受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妇科恶性肿瘤方面,已将雌、孕激素受体作为内分泌治疗的指征,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发现雌、孕激素受体均存在不同的亚型,与激素靶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仅对雌、孕激素受体亚型的基本特性及其与妇科肿瘤的关系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魏丽惠;屠铮;王建六;桂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直立性低血压是由各种神经和非神经因素引起的站立时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反应或血管内容量不足的结果.国外文献报告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为15%~20%[1-3].
作者:白熙;张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饮水污染是肝癌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981年开始从启东等4个县流行病学调查中表明饮沟塘水的居民肝癌死亡率大于100/10万,而饮深井水和井水居民肝癌死亡率约低于20/10万.此项经10万余人6次大规模调查,经不同作者调查进一步证实.用排除法,对不同饮用水源居民体内乙型肝炎标志物、黄曲霉毒素摄入量对比调查并无显著区别.表明饮水污染是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苏德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虽然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监护、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因胰腺继发性感染导致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8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学者注意到从感染胰腺中培养出来的细菌与肠道细菌相一致,提出继发性胰腺感染可能为肠道细菌移位所致,肠道是胰腺感染的根源.
作者:吴承堂;黎沾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规律.方法以血浆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为再灌注损伤标志物,观察AMI患者PCI治疗后血浆MDA变化时程及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PCI再灌注后,血浆MDA显著升高(P<0.001),总体水平于1小时达峰值,随后48小时迅速下降,此后缓慢恢复至术后7天仍高于基础值.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分组显示,≤6小时组血浆MDA水平显著低于>6小时组(P<0.05),且于术后7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I再灌注后血浆脂质过氧化标志物显著升高,时程变化特点为1小时达峰,随后依次出现迅速下降期及缓慢下降期.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再灌注损伤是缺血和再灌注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再灌注可显著减少再灌注损伤.血清CK-MB水平不是评价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丁;胡大一;贾三庆;彭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0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上尿路结石致肾功能不全25例,均短期术前准备后行一次性取石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培乐;杨毅;石新华;魏汉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采用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病原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皮肤利什曼病(CL)进行研究,首次证实当地有CL流行,1992~1994年的患病率在1.0%~1.6%之间;由非流行区移居当地不足2年的人群,其患病率远较移居当地2年以上和当地出生的人群为高.
作者:管立人;瞿靖琦;杨元清;许永湘;任灏远;左新平;王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外伤性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近1年来,我科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世民;王玉晨;邢汝兰;滕永杰;刘洪旺;鞠秋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研究表明,基因导入方法在实现基因治疗目的上起关键性作用,本文就肝癌基因治疗中基因体内导入方法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陆东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C-myc癌基因[1]初是从鸡病毒V-myc癌基因和同源物中分离出来的.C-myc基因定位于第8染色体上,由3个外显子构成,其中外显子2和3编码包含着43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C-myc基因的表达受多个水平的调控,影响这些水平的任何遗传学的变化可导致C-myc蛋白的增高,从而对肿瘤发生起作用.
作者:蔡筠;白建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以人工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为目的,应用氯硝安定、吉洛特昼夜交替服用的方法,对符合重度失眠症诊断标准,同时又合并有睡眠觉醒周期障碍的28例A组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单一服用氯硝安定的27例B组患者及30例正常人C组对照,结果显示,昼夜交替服用氯硝安定与吉洛特进行人工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对重度失眠症患者使用此方法进行治疗较单一服用安眠药更有效,并可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高翔;郁青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来有关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基因组工作框架图(草图)宣布完成.
作者:方福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42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按CT片分型,依不同分型分别采取内科(45例)、硬通道微创血肿穿刺术(85例)和硬通道微创侧脑室引流术(17例)的治疗,总结分析了治疗结果.结果142例病人存活123例(存活率86.6%).死亡19例(死亡率13.4%),死亡原因主要为神经系统外的伴随疾病及合并症.结论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按CT分型决定治疗方案,强调选择简单的治疗方法为原则,尽早清除血肿及脑室内残血,提高病人的远期疗效.积极预防及治疗伴随疾病及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徐屹;孙仁泉;孙永权;赵奇煌;顾征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