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碧玲;刘雯恩;陈红英;罗剑妹;周艳芳;彭新生
血管生成是维持机体需要的基本生理过程,倘若血管生成过度则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且其机制受体内多种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Vasohibin、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Ephrin-B2、Netrin-1这4种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之一是参与调节机体的血管生成.新研究表明,以上4种因子与糖尿病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且参与糖尿病血管生成的交汇点均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节糖尿病的血管生成.
作者:王达;冯颖;张慧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故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且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及其住院率增加,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升高.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降糖药物的选择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胰岛素.临床上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降糖药物需进一步研究,以期发现更为安全的降糖药物.
作者:艾苗苗;闫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其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治疗.rTMS仪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双向调节大脑兴奋性维持半球间的兴奋性平衡,从而促进损伤皮质的自我修复,改善神经功能.然而,不同的刺激程序有不同的效果,高频的经颅磁刺激能增加皮质兴奋性,低频的刺激则降低皮质兴奋性,因此针对脑卒中后不同神经功能损伤(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吞咽困难等),rTMS对应的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陆如蓝;张成亮;周先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精准医学研究计划提出了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即在考虑基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个体情况后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逐渐加剧,癌症已经成为人类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影像技术的提高使亚临床甲状腺癌群体逐渐明显.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甲状腺癌90%以上,为了有效提高DTC诊断和治疗的准确率,BRAF、RAS、RET/PTC、PAX8/PPAR及其他相关基因已经逐渐成为药物治疗靶点,总结相关基因为DTC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可以在精准理解整合数据的基础上,明确患者所在的疾病的特殊亚组,制定更好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马玉博;魏枫;邵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下颌髁突软骨是一种继发性软骨,它的生长改建方式有别于长骨软骨、肋骨软骨等原发性软骨.作为口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颌髁突软骨对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功能发挥及美观均有关键作用.随着近年来软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及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多方面研究,从基因水平、分子水平探讨下颌髁突软骨生长改建影响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全面、深入.其中,基因水平对髁突软骨的影响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它可能是引发颌面部发育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髁突软骨的生理、病理变化与基因调控相结合将是今后正畸矫形及组织工程软骨的重要研究方向.
作者:施美霞;高婧;许艳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常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之一,血栓形成和出血是其常见并发症,可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根据血栓的发生风险对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并给予相应的降细胞、抗血小板聚集和(或)抗凝治疗.其中,羟基脲是降细胞治疗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骨髓巨核细胞增殖从而降低血小板计数.但是,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存在羟基脲抵抗/不耐受,因而影响治疗和预后.因此,针对羟基脲抵抗/不耐受的ET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ET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聪;韩丁丁;赵羚;高玉娟;苏雁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的进步,全世界每年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脏病患者例数逐年增加,虽然心脏病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升,但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镇痛、抑制交感反应等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DEX在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日益广泛,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它的合理应用在心脏外科手术的整个围术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曾爽;林雷;陈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心理情绪障碍不仅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影响降压药物疗效及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原发性高血压与精神心理障碍相互关系,目前仍是国内外心血管病研究的主要热点,精神心理障碍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与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心理情绪障碍焦虑抑郁人群高血压发生率增加,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血压变异幅度大,药物降压达标率低,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理情绪障碍焦虑抑郁进行心理、运动干预及药物治疗,可以增加降压药物疗效、改善其患者预后.
作者:宁亮;张烨;余国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上皮钙黏素(E-cadherin)是上皮来源肿瘤细胞侵袭、增殖及转移的有效抑制因子,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降低较为常见,而血清中可溶性E-cadherin却异常增多.肿瘤组织中E-cadherin异常表达的程度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和分子病理因素有关,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或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有显著差异,并且影响患者的预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类型及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其可能是乳腺癌患者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作者:邵先茹;王竞伟;段秀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冠心病是临床多发疾病,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血脂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炎症反应等有关.载脂蛋白E(apoE)影响着人体脂质代谢的各个环节,因此,apoE基因的突变将对apoE的数量、质量以及表型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apoE启动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但不同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不同地区、民族、种族等的人群apoE基因SNPs存在差异有关.
作者:罗风;冯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低氧对多种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多细胞生物在低氧条件下维持自身氧稳态的关键因子,可促进血管生成,调节细胞代谢及pH、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和自吞噬过程,多种生长及转录因子作为HIF-1的下游信号分子被激活以适应低氧环境.软骨及软骨细胞处于生理性低氧环境中,低氧调控的软骨细胞生存和代谢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HIF-1表达于软骨及软骨细胞,它在软骨细胞存活、软骨代谢、软骨形成及软骨疾病中发挥作用.
作者:夏艳;胡江天;高国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微RNA (miRNAs)是一类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miRNAs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miRNAs能调控胰岛β细胞的分化,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以及胰岛素的信号转导过程,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平衡也有调节作用,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目前糖尿病研究的热点.
作者:林波;王群;李希婷;聂小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随着严重烧伤患者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大大降低,后遗症的发生及控制也得到显著改善,但仍面临许多治疗难点,营养治疗是其中之一.严重烧伤患者常伴有长达数月的代谢异常及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所以营养对其重要性贯穿于整个烧伤救治过程.近年来,“营养支持”的说法已逐渐被“营养治疗”替代,但“给什么”“如何给”“给多少”尚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寻求更为合理的营养治疗手段成为严重烧伤患者救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文迪;李小兵;刘光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对外耳再造手术小儿全身麻醉拔管的循环反应以及拔管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拟行自体肋软骨移植外耳再造手术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均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方案,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60% N2O方案.两组均术毕前5 min停用吸入和静脉麻醉药物,瑞芬太尼组将瑞芬太尼浓度减至0.05 μg/(kg·min)持续输注直至拔出气管导管,对照组停瑞芬太尼输注.观察两组小儿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前即刻(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3min(T4)、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时患儿呛咳反应状况,拔管后5 min内是否发生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结果 两组患儿T1时间点MAP、心率出现明显降低,T2 、T3时间点的MAP、心率出现明显升高;T4、T5时间点MAP、心率出现降低,与T0时间点接近.对照组T2、T3的MAP明显高于T0 (P <0.05);瑞芬太尼组除T5外其余各时点MAP均明显低于T0(P<0.05).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T2、T3的心率均较T0明显加快,瑞芬太尼组T2、T3的MAP、心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各时点的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瑞芬太尼组的拔管呛咳反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士0.60)分比(2.03±0.90)分,P<0.05].两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镇静评分、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全身麻醉拔管期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5 μg/(kg · min),可以明显减轻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和拔管时的呛咳反应,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相贵华;邓晓明;杨冬;孙晓乐;徐瑾;陈春梅;刘具会;王磊;陈柯宇;邵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氧合指数(OI)是呼吸治疗中的一个指标,是反映器官氧合状况制订呼吸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数.旧OI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因获取容易、计算简便、可反映肺内分流等优点,早期作为临床上反映急性呼吸窘迫患者氧合状况的指标;新OI则考虑到吸入氧浓度、呼气末正压通气等因素,弥补了旧OI容易受机械通气条件影响的缺陷,近年来逐渐被推广使用.新OI在儿童呼吸衰竭检测和判断、机械通气治疗与预后判断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与呼吸衰竭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未来,呼吸衰竭的治疗将以OI为检测指标之一,以联合治疗为主要手段开展.
作者:梁秀安;郭詹军;杨志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孕早期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围生期门诊定期产检的孕妇共290例,孕10~14周测空腹血糖(FPG),孕24~28周行GDM筛查,根据是否患有GDM分为GDM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计算GDM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年龄、孕早期体质指数、孕早期FPG、生育史、家族史等,探讨GDM孕早期的预测因素.结果 GDM发生率为16.90%(49/2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FPG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1,95%CI 5.242~40.88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FPG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灵敏度为0.694,特异度为0.772.结论 孕早期FPG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早期FPG≥5.115 mmol/L的孕妇GDM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作者:刘亚;黄韵;胡吉;许国华;郁秋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是激素敏感性器官,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生理作用,同时也可能对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他莫昔芬作为雌激素的拮抗剂,已广泛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但其用于治疗肝癌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已有一些他莫昔芬有益于患者的临床试验,他莫昔芬可能会使特定肝癌患者群体获益.他莫昔芬对于肝癌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深入了解他莫昔芬在肝癌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宏阳;李学英;潘有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及头孢菌素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抗菌谱广、抗典型β内菌活性强的非酰胺类抗生素.近年来随着其广泛使用,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尤以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显著增加,因此多重耐药菌的逐年增加对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与病程变迁.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同样也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薇;张薇;刘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从病理角度讲,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被普遍认为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在肝脏过度沉积引起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自噬、细胞因子、抗凝治疗等,其形成也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而非一种因素所致,这给抗肝纤维化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至今临床上仍未能研制出特效的、针对单一环节或靶点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未来,随着对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不断阐释和对相关特异性药物的不断研发,将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张孝盈;宓余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肠黏膜屏障能防止肠腔内有害物质穿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危重病患者常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导致肠道细菌易位,对机体造成“二次打击”,可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缺血/再灌注、内毒素、肠黏膜免疫功能受损等,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等可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
作者:葛耀植;黄红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