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NAs在糖尿病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林波;王群;李希婷;聂小博

关键词:糖尿病, 微RNA,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 胰岛素抵抗
摘要:微RNA (miRNAs)是一类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miRNAs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miRNAs能调控胰岛β细胞的分化,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以及胰岛素的信号转导过程,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平衡也有调节作用,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目前糖尿病研究的热点.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蔗糖与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危险聚集,主要组分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蔗糖作为食品与饮料中常用的营养型甜味剂,摄入量日趋增加.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蔗糖的过度摄取与MS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及实验证明蔗糖可诱导胰岛素抵抗、脂肪异位沉积、血糖及尿酸代谢异常,这些影响可能与蔗糖的分解代谢及代谢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关.以不同蔗糖浓度及方法诱导代谢紊乱动物模型,有利于MS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作者:牛红娟;谢进;何惠芳;杨飞飞;王雪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人造瓣膜研究进展

    目前,主动脉瓣狭窄(AS)相对有效的治疗措施有两种,即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虽然外科手术仍是AS的标准治疗手段,但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日臻成熟,适应证由原来的外科手术高危组、极高危组患者向中危组甚至低危组患者群体拓展.随着TAVR技术的兴起,人工瓣膜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术后血管并发症、卒中、瓣周漏、心脏传导异常的发生,以及术后耐久性都是目前临床上较为重视的问题.如何改进人工瓣膜的性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人工生物瓣膜的研发正在进行.

    作者:贾圣琪;裴汉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

    随着严重烧伤患者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大大降低,后遗症的发生及控制也得到显著改善,但仍面临许多治疗难点,营养治疗是其中之一.严重烧伤患者常伴有长达数月的代谢异常及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所以营养对其重要性贯穿于整个烧伤救治过程.近年来,“营养支持”的说法已逐渐被“营养治疗”替代,但“给什么”“如何给”“给多少”尚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寻求更为合理的营养治疗手段成为严重烧伤患者救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文迪;李小兵;刘光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目的 探讨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应用棋盘法设计,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双黄连与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0株临床分离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G)为指标判定中西药联合抑菌作用.结果 双黄连联合阿米卡星FIC结果显示:FIC≤0.5为0%,FIC> 0.5~1为16.7%,FIC>1~2为70.0%,FIC>2为13.3%;双黄连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FIC结果显示:FIC≤0.5为23.3%,FIC>0.5~1为73.3%,FIC>1~2为3.3%,FIC >2为0%.结论 双黄连联合阿米卡星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数表现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差;而双黄连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表现出的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比例较高,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好.

    作者:马冬梅;陶庆春;齐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雌激素及拮抗剂他莫昔芬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是激素敏感性器官,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生理作用,同时也可能对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他莫昔芬作为雌激素的拮抗剂,已广泛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但其用于治疗肝癌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已有一些他莫昔芬有益于患者的临床试验,他莫昔芬可能会使特定肝癌患者群体获益.他莫昔芬对于肝癌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深入了解他莫昔芬在肝癌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宏阳;李学英;潘有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的小儿临床应用进展

    右美托咪定(DEX)因其镇痛、镇静、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能引发并维持自然非动眼睡眠状态,对呼吸的影响较小,应用于小儿较安全.虽然目前DEX在小儿临床的应用经验越来越多,但其可应用于小儿并没有在说明书中出现.近年来,随着儿科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镇痛、镇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未来,应进一步研究DEX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以使其小儿临床用药更安全、有效.

    作者:王配配;董英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生素D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患的一种生殖内分泌疾病,往往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血脂紊乱等代谢紊乱相关.PCOS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病率增加,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大部分研究认为PCOS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水平与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利于PCOS患者的症状及代谢紊乱的改善,但具体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佳怡;沈山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降糖药物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故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且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及其住院率增加,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升高.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降糖药物的选择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胰岛素.临床上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降糖药物需进一步研究,以期发现更为安全的降糖药物.

    作者:艾苗苗;闫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羟基脲抵抗/不耐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进展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常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之一,血栓形成和出血是其常见并发症,可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根据血栓的发生风险对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并给予相应的降细胞、抗血小板聚集和(或)抗凝治疗.其中,羟基脲是降细胞治疗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骨髓巨核细胞增殖从而降低血小板计数.但是,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存在羟基脲抵抗/不耐受,因而影响治疗和预后.因此,针对羟基脲抵抗/不耐受的ET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ET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聪;韩丁丁;赵羚;高玉娟;苏雁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心理情绪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心理情绪障碍不仅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影响降压药物疗效及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原发性高血压与精神心理障碍相互关系,目前仍是国内外心血管病研究的主要热点,精神心理障碍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与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心理情绪障碍焦虑抑郁人群高血压发生率增加,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血压变异幅度大,药物降压达标率低,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理情绪障碍焦虑抑郁进行心理、运动干预及药物治疗,可以增加降压药物疗效、改善其患者预后.

    作者:宁亮;张烨;余国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AKI的发病机制受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缺血/再灌注、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包括左心功能降低或心力衰竭、糖尿病、体外循环平均动脉压力等.而一些新生物学指标,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指质运载蛋白、肾损伤分子1、白细胞介素18、胱抑素C等可为早期识别AKI提供帮助.目前,AKI的治疗手段仍是强调预防而非治疗.未来,希望能通过制订AKI的早期诊断标准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AKI的发生,改善AKI患者预后.

    作者:凌国兴;罗程;黎玉贵;郑宝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丝素蛋白生物支架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力学性能,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丝素蛋白经加工处理可制备成丝素蛋白膜、丝素蛋白水凝胶、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支架、丝素蛋白纳米纤维等多种形态.当皮肤受到严重损伤时,临床通常采用皮肤移植的方法对损伤进行修复,皮肤组织工程为皮肤移植提供了新方向.丝素蛋白生物支架能为创面皮肤的细胞增殖和迁移提供有序的三维空间结构,促进皮肤组织再生,有助于创面愈合.丝素蛋白生物支架有望有成为理想的皮肤三维仿生支架.

    作者:崔碧玲;刘雯恩;陈红英;罗剑妹;周艳芳;彭新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精准医学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精准医学研究计划提出了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即在考虑基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个体情况后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逐渐加剧,癌症已经成为人类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影像技术的提高使亚临床甲状腺癌群体逐渐明显.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甲状腺癌90%以上,为了有效提高DTC诊断和治疗的准确率,BRAF、RAS、RET/PTC、PAX8/PPAR及其他相关基因已经逐渐成为药物治疗靶点,总结相关基因为DTC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可以在精准理解整合数据的基础上,明确患者所在的疾病的特殊亚组,制定更好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马玉博;魏枫;邵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细菌易位研究进展

    肠黏膜屏障能防止肠腔内有害物质穿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危重病患者常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导致肠道细菌易位,对机体造成“二次打击”,可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缺血/再灌注、内毒素、肠黏膜免疫功能受损等,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等可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

    作者:葛耀植;黄红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1型糖尿病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中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常见于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然而近年来发现PCOS在外源性胰岛素超生理剂量治疗的1型糖尿病(T1DM)的女性中亦有较高的发病率,外源性超生理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增强卵巢中甾体激素合成酶活性(CYP17、p450scc和3β-HSD),除此之外,卵巢选择性对胰岛素的高敏感性刺激卵巢中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进一步促进甾体激素的分泌,加速T1DM患者PCOS的发生.

    作者:邹文;杨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麻醉与围术期对眼内压的影响

    麻醉和手术均会对患者的生理产生影响,而麻醉对于外科手术的开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患者术后眼病发生率逐渐增加,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围术期对眼的影响涉及眼的多种生理功能改变,对眼内压为突出,多表现为麻醉和手术使眼内压升高,这可能引起一些不良的并发症,致使术后患者出现新的眼部疾病或原有眼部疾病加重.因此,充分认识相关因素和影响机制,尽可能规避眼内压升高,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眼病的发生.

    作者:仇晓娟;陈浩;胡彬;罗志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肛肠梗阻导管及自扩张金属支架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研究进展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手术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普遍建议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经肛肠梗阻导管和自扩张金属肠道支架在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中的应用日益增加.经肛肠梗阻导管可缓解局部的梗阻症状,争取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手术的时间,还可进行结肠灌洗,为手术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并在术后配合药物灌肠等辅助疗法,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起到治疗作用.面自扩张金属肠道支架适合年龄较大、不宜手术患者,在采用其他方法度过肠梗阻急性期后缓解肠梗阻症状,并结合化疗等保守治疗.

    作者:徐一;朱莹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气道重构的发病机制与地龙的药理作用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其中气道重构既是哮喘的核心病理特征,也是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是影响慢性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被视为防治哮喘的关键靶点.地龙作为我国治疗哮喘的常用药,在治疗哮喘气道重构方面有很大的临床利用价值,但目前关于地龙治疗哮喘气道重构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地龙可通过其抗炎、纤溶和抗组胺的作用干预气道重构的发病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核因子KB-转化生长因子β依赖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途径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从而对气道重构起到防治和逆转的作用.

    作者:张秋凤;李薇;吴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临床多发疾病,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血脂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炎症反应等有关.载脂蛋白E(apoE)影响着人体脂质代谢的各个环节,因此,apoE基因的突变将对apoE的数量、质量以及表型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apoE启动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但不同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不同地区、民族、种族等的人群apoE基因SNPs存在差异有关.

    作者:罗风;冯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糖尿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是维持机体需要的基本生理过程,倘若血管生成过度则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且其机制受体内多种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Vasohibin、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Ephrin-B2、Netrin-1这4种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之一是参与调节机体的血管生成.新研究表明,以上4种因子与糖尿病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且参与糖尿病血管生成的交汇点均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节糖尿病的血管生成.

    作者:王达;冯颖;张慧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