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王群;李希婷;聂小博
替格瑞洛是一种直接作用、可逆结合的新型强效P2Y12受体拮抗剂,其适应证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拮抗剂是ACS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对接受药物治疗和PCI的患者,规范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未来,临床应选择更有效、更安全的抗血小板药物.
作者:覃英镨;邓涛;陆兆华;钟建雄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急性肾损伤(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AKI的发病机制受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缺血/再灌注、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包括左心功能降低或心力衰竭、糖尿病、体外循环平均动脉压力等.而一些新生物学指标,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指质运载蛋白、肾损伤分子1、白细胞介素18、胱抑素C等可为早期识别AKI提供帮助.目前,AKI的治疗手段仍是强调预防而非治疗.未来,希望能通过制订AKI的早期诊断标准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AKI的发生,改善AKI患者预后.
作者:凌国兴;罗程;黎玉贵;郑宝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肠黏膜屏障能防止肠腔内有害物质穿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危重病患者常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导致肠道细菌易位,对机体造成“二次打击”,可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缺血/再灌注、内毒素、肠黏膜免疫功能受损等,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等可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
作者:葛耀植;黄红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中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常见于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然而近年来发现PCOS在外源性胰岛素超生理剂量治疗的1型糖尿病(T1DM)的女性中亦有较高的发病率,外源性超生理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增强卵巢中甾体激素合成酶活性(CYP17、p450scc和3β-HSD),除此之外,卵巢选择性对胰岛素的高敏感性刺激卵巢中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进一步促进甾体激素的分泌,加速T1DM患者PCOS的发生.
作者:邹文;杨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手术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普遍建议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经肛肠梗阻导管和自扩张金属肠道支架在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中的应用日益增加.经肛肠梗阻导管可缓解局部的梗阻症状,争取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手术的时间,还可进行结肠灌洗,为手术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并在术后配合药物灌肠等辅助疗法,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起到治疗作用.面自扩张金属肠道支架适合年龄较大、不宜手术患者,在采用其他方法度过肠梗阻急性期后缓解肠梗阻症状,并结合化疗等保守治疗.
作者:徐一;朱莹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脓毒症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严重疾患,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其多累及血管内皮,引起屏障功能破坏,凝血功能紊乱,白细胞黏附和浸润增多,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脓毒症发病过程中的核心病理环节,它能促使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血必净是临床治疗脓毒症的常用中药静脉注射液,其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的屏障功能,纠正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凝血功能紊乱,抑制白细胞黏附和浸润,恢复血管的舒缩功能,进而保护脓毒症患者的器官功能.未来,需进一步研究血必净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
作者:杨俊;许华;王兵;王勇强;曹书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常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之一,血栓形成和出血是其常见并发症,可致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根据血栓的发生风险对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并给予相应的降细胞、抗血小板聚集和(或)抗凝治疗.其中,羟基脲是降细胞治疗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骨髓巨核细胞增殖从而降低血小板计数.但是,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存在羟基脲抵抗/不耐受,因而影响治疗和预后.因此,针对羟基脲抵抗/不耐受的ET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ET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聪;韩丁丁;赵羚;高玉娟;苏雁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下颌髁突软骨是一种继发性软骨,它的生长改建方式有别于长骨软骨、肋骨软骨等原发性软骨.作为口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颌髁突软骨对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功能发挥及美观均有关键作用.随着近年来软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及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多方面研究,从基因水平、分子水平探讨下颌髁突软骨生长改建影响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全面、深入.其中,基因水平对髁突软骨的影响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它可能是引发颌面部发育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髁突软骨的生理、病理变化与基因调控相结合将是今后正畸矫形及组织工程软骨的重要研究方向.
作者:施美霞;高婧;许艳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危险聚集,主要组分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蔗糖作为食品与饮料中常用的营养型甜味剂,摄入量日趋增加.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蔗糖的过度摄取与MS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及实验证明蔗糖可诱导胰岛素抵抗、脂肪异位沉积、血糖及尿酸代谢异常,这些影响可能与蔗糖的分解代谢及代谢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关.以不同蔗糖浓度及方法诱导代谢紊乱动物模型,有利于MS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作者:牛红娟;谢进;何惠芳;杨飞飞;王雪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对外耳再造手术小儿全身麻醉拔管的循环反应以及拔管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拟行自体肋软骨移植外耳再造手术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均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方案,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60% N2O方案.两组均术毕前5 min停用吸入和静脉麻醉药物,瑞芬太尼组将瑞芬太尼浓度减至0.05 μg/(kg·min)持续输注直至拔出气管导管,对照组停瑞芬太尼输注.观察两组小儿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前即刻(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3min(T4)、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时患儿呛咳反应状况,拔管后5 min内是否发生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结果 两组患儿T1时间点MAP、心率出现明显降低,T2 、T3时间点的MAP、心率出现明显升高;T4、T5时间点MAP、心率出现降低,与T0时间点接近.对照组T2、T3的MAP明显高于T0 (P <0.05);瑞芬太尼组除T5外其余各时点MAP均明显低于T0(P<0.05).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T2、T3的心率均较T0明显加快,瑞芬太尼组T2、T3的MAP、心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各时点的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瑞芬太尼组的拔管呛咳反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士0.60)分比(2.03±0.90)分,P<0.05].两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镇静评分、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全身麻醉拔管期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5 μg/(kg · min),可以明显减轻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和拔管时的呛咳反应,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相贵华;邓晓明;杨冬;孙晓乐;徐瑾;陈春梅;刘具会;王磊;陈柯宇;邵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麻醉和手术均会对患者的生理产生影响,而麻醉对于外科手术的开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患者术后眼病发生率逐渐增加,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围术期对眼的影响涉及眼的多种生理功能改变,对眼内压为突出,多表现为麻醉和手术使眼内压升高,这可能引起一些不良的并发症,致使术后患者出现新的眼部疾病或原有眼部疾病加重.因此,充分认识相关因素和影响机制,尽可能规避眼内压升高,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眼病的发生.
作者:仇晓娟;陈浩;胡彬;罗志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其中气道重构既是哮喘的核心病理特征,也是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是影响慢性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被视为防治哮喘的关键靶点.地龙作为我国治疗哮喘的常用药,在治疗哮喘气道重构方面有很大的临床利用价值,但目前关于地龙治疗哮喘气道重构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地龙可通过其抗炎、纤溶和抗组胺的作用干预气道重构的发病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核因子KB-转化生长因子β依赖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途径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从而对气道重构起到防治和逆转的作用.
作者:张秋凤;李薇;吴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氧合指数(OI)是呼吸治疗中的一个指标,是反映器官氧合状况制订呼吸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数.旧OI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因获取容易、计算简便、可反映肺内分流等优点,早期作为临床上反映急性呼吸窘迫患者氧合状况的指标;新OI则考虑到吸入氧浓度、呼气末正压通气等因素,弥补了旧OI容易受机械通气条件影响的缺陷,近年来逐渐被推广使用.新OI在儿童呼吸衰竭检测和判断、机械通气治疗与预后判断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与呼吸衰竭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未来,呼吸衰竭的治疗将以OI为检测指标之一,以联合治疗为主要手段开展.
作者:梁秀安;郭詹军;杨志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从病理角度讲,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被普遍认为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在肝脏过度沉积引起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自噬、细胞因子、抗凝治疗等,其形成也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而非一种因素所致,这给抗肝纤维化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至今临床上仍未能研制出特效的、针对单一环节或靶点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未来,随着对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不断阐释和对相关特异性药物的不断研发,将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张孝盈;宓余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故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且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及其住院率增加,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升高.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降糖药物的选择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胰岛素.临床上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降糖药物需进一步研究,以期发现更为安全的降糖药物.
作者:艾苗苗;闫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应用棋盘法设计,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双黄连与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0株临床分离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G)为指标判定中西药联合抑菌作用.结果 双黄连联合阿米卡星FIC结果显示:FIC≤0.5为0%,FIC> 0.5~1为16.7%,FIC>1~2为70.0%,FIC>2为13.3%;双黄连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FIC结果显示:FIC≤0.5为23.3%,FIC>0.5~1为73.3%,FIC>1~2为3.3%,FIC >2为0%.结论 双黄连联合阿米卡星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数表现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差;而双黄连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表现出的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比例较高,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好.
作者:马冬梅;陶庆春;齐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低氧对多种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多细胞生物在低氧条件下维持自身氧稳态的关键因子,可促进血管生成,调节细胞代谢及pH、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和自吞噬过程,多种生长及转录因子作为HIF-1的下游信号分子被激活以适应低氧环境.软骨及软骨细胞处于生理性低氧环境中,低氧调控的软骨细胞生存和代谢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HIF-1表达于软骨及软骨细胞,它在软骨细胞存活、软骨代谢、软骨形成及软骨疾病中发挥作用.
作者:夏艳;胡江天;高国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其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治疗.rTMS仪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双向调节大脑兴奋性维持半球间的兴奋性平衡,从而促进损伤皮质的自我修复,改善神经功能.然而,不同的刺激程序有不同的效果,高频的经颅磁刺激能增加皮质兴奋性,低频的刺激则降低皮质兴奋性,因此针对脑卒中后不同神经功能损伤(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吞咽困难等),rTMS对应的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陆如蓝;张成亮;周先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力学性能,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丝素蛋白经加工处理可制备成丝素蛋白膜、丝素蛋白水凝胶、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支架、丝素蛋白纳米纤维等多种形态.当皮肤受到严重损伤时,临床通常采用皮肤移植的方法对损伤进行修复,皮肤组织工程为皮肤移植提供了新方向.丝素蛋白生物支架能为创面皮肤的细胞增殖和迁移提供有序的三维空间结构,促进皮肤组织再生,有助于创面愈合.丝素蛋白生物支架有望有成为理想的皮肤三维仿生支架.
作者:崔碧玲;刘雯恩;陈红英;罗剑妹;周艳芳;彭新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的进步,全世界每年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脏病患者例数逐年增加,虽然心脏病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升,但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镇痛、抑制交感反应等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DEX在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日益广泛,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它的合理应用在心脏外科手术的整个围术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曾爽;林雷;陈春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