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怡;沈山梅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中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常见于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然而近年来发现PCOS在外源性胰岛素超生理剂量治疗的1型糖尿病(T1DM)的女性中亦有较高的发病率,外源性超生理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增强卵巢中甾体激素合成酶活性(CYP17、p450scc和3β-HSD),除此之外,卵巢选择性对胰岛素的高敏感性刺激卵巢中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进一步促进甾体激素的分泌,加速T1DM患者PCOS的发生.
作者:邹文;杨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从病理角度讲,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被普遍认为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在肝脏过度沉积引起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自噬、细胞因子、抗凝治疗等,其形成也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而非一种因素所致,这给抗肝纤维化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至今临床上仍未能研制出特效的、针对单一环节或靶点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未来,随着对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不断阐释和对相关特异性药物的不断研发,将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张孝盈;宓余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是激素敏感性器官,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生理作用,同时也可能对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他莫昔芬作为雌激素的拮抗剂,已广泛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但其用于治疗肝癌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已有一些他莫昔芬有益于患者的临床试验,他莫昔芬可能会使特定肝癌患者群体获益.他莫昔芬对于肝癌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深入了解他莫昔芬在肝癌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宏阳;李学英;潘有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其中气道重构既是哮喘的核心病理特征,也是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是影响慢性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被视为防治哮喘的关键靶点.地龙作为我国治疗哮喘的常用药,在治疗哮喘气道重构方面有很大的临床利用价值,但目前关于地龙治疗哮喘气道重构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地龙可通过其抗炎、纤溶和抗组胺的作用干预气道重构的发病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核因子KB-转化生长因子β依赖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途径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从而对气道重构起到防治和逆转的作用.
作者:张秋凤;李薇;吴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及头孢菌素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抗菌谱广、抗典型β内菌活性强的非酰胺类抗生素.近年来随着其广泛使用,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尤以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显著增加,因此多重耐药菌的逐年增加对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与病程变迁.肺炎克雷伯菌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同样也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薇;张薇;刘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低氧对多种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多细胞生物在低氧条件下维持自身氧稳态的关键因子,可促进血管生成,调节细胞代谢及pH、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和自吞噬过程,多种生长及转录因子作为HIF-1的下游信号分子被激活以适应低氧环境.软骨及软骨细胞处于生理性低氧环境中,低氧调控的软骨细胞生存和代谢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HIF-1表达于软骨及软骨细胞,它在软骨细胞存活、软骨代谢、软骨形成及软骨疾病中发挥作用.
作者:夏艳;胡江天;高国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心理情绪障碍不仅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影响降压药物疗效及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原发性高血压与精神心理障碍相互关系,目前仍是国内外心血管病研究的主要热点,精神心理障碍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与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心理情绪障碍焦虑抑郁人群高血压发生率增加,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血压变异幅度大,药物降压达标率低,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理情绪障碍焦虑抑郁进行心理、运动干预及药物治疗,可以增加降压药物疗效、改善其患者预后.
作者:宁亮;张烨;余国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对外耳再造手术小儿全身麻醉拔管的循环反应以及拔管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拟行自体肋软骨移植外耳再造手术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均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方案,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60% N2O方案.两组均术毕前5 min停用吸入和静脉麻醉药物,瑞芬太尼组将瑞芬太尼浓度减至0.05 μg/(kg·min)持续输注直至拔出气管导管,对照组停瑞芬太尼输注.观察两组小儿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前即刻(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3min(T4)、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时患儿呛咳反应状况,拔管后5 min内是否发生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结果 两组患儿T1时间点MAP、心率出现明显降低,T2 、T3时间点的MAP、心率出现明显升高;T4、T5时间点MAP、心率出现降低,与T0时间点接近.对照组T2、T3的MAP明显高于T0 (P <0.05);瑞芬太尼组除T5外其余各时点MAP均明显低于T0(P<0.05).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T2、T3的心率均较T0明显加快,瑞芬太尼组T2、T3的MAP、心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各时点的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瑞芬太尼组的拔管呛咳反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士0.60)分比(2.03±0.90)分,P<0.05].两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镇静评分、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全身麻醉拔管期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5 μg/(kg · min),可以明显减轻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和拔管时的呛咳反应,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相贵华;邓晓明;杨冬;孙晓乐;徐瑾;陈春梅;刘具会;王磊;陈柯宇;邵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分娩疼痛严重影响母体和胎儿安全,恐惧疼痛是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实施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是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重要措施.经皮神经电刺激作为非药物分娩镇痛的主要方法,具有安全、有效、无创的优势,其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提高机体痛觉阈值,发挥疼痛闸门控制作用;并通过神经递质(强啡肽、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5-羟色胺等)的参与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宫颈成熟,并改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从而发挥母婴保护作用.
作者:李莉;吕艳;王冰;王建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微RNA (miRNAs)是一类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miRNAs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miRNAs能调控胰岛β细胞的分化,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以及胰岛素的信号转导过程,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平衡也有调节作用,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目前糖尿病研究的热点.
作者:林波;王群;李希婷;聂小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应用棋盘法设计,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双黄连与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0株临床分离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G)为指标判定中西药联合抑菌作用.结果 双黄连联合阿米卡星FIC结果显示:FIC≤0.5为0%,FIC> 0.5~1为16.7%,FIC>1~2为70.0%,FIC>2为13.3%;双黄连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FIC结果显示:FIC≤0.5为23.3%,FIC>0.5~1为73.3%,FIC>1~2为3.3%,FIC >2为0%.结论 双黄连联合阿米卡星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数表现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差;而双黄连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表现出的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比例较高,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好.
作者:马冬梅;陶庆春;齐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重症肌无力(MG)临床分型在指导MG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临床医师一直在积极探索其分型方法,目前已出现数种MG分型系统,如经典的Osserman分型、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分型及近年来出现的以免疫学为基础的多维度分型系统等.同时,MG分型在外科领域也有重要作用,其常作为预测术后MG危象的重要指标,从而大大降低了围术期病死率.但目前各分型在临床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故未来需继续探索对MG的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的分型.
作者:李荣耀;王亨强;盛峰喜;张文强;李丰科;黄壮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故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且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及其住院率增加,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升高.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降糖药物的选择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胰岛素.临床上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降糖药物需进一步研究,以期发现更为安全的降糖药物.
作者:艾苗苗;闫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冠心病是临床多发疾病,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血脂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炎症反应等有关.载脂蛋白E(apoE)影响着人体脂质代谢的各个环节,因此,apoE基因的突变将对apoE的数量、质量以及表型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apoE启动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但不同的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与不同地区、民族、种族等的人群apoE基因SNPs存在差异有关.
作者:罗风;冯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力学性能,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丝素蛋白经加工处理可制备成丝素蛋白膜、丝素蛋白水凝胶、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支架、丝素蛋白纳米纤维等多种形态.当皮肤受到严重损伤时,临床通常采用皮肤移植的方法对损伤进行修复,皮肤组织工程为皮肤移植提供了新方向.丝素蛋白生物支架能为创面皮肤的细胞增殖和迁移提供有序的三维空间结构,促进皮肤组织再生,有助于创面愈合.丝素蛋白生物支架有望有成为理想的皮肤三维仿生支架.
作者:崔碧玲;刘雯恩;陈红英;罗剑妹;周艳芳;彭新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麻醉和手术均会对患者的生理产生影响,而麻醉对于外科手术的开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患者术后眼病发生率逐渐增加,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围术期对眼的影响涉及眼的多种生理功能改变,对眼内压为突出,多表现为麻醉和手术使眼内压升高,这可能引起一些不良的并发症,致使术后患者出现新的眼部疾病或原有眼部疾病加重.因此,充分认识相关因素和影响机制,尽可能规避眼内压升高,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眼病的发生.
作者:仇晓娟;陈浩;胡彬;罗志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右美托咪定(DEX)因其镇痛、镇静、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能引发并维持自然非动眼睡眠状态,对呼吸的影响较小,应用于小儿较安全.虽然目前DEX在小儿临床的应用经验越来越多,但其可应用于小儿并没有在说明书中出现.近年来,随着儿科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镇痛、镇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未来,应进一步研究DEX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以使其小儿临床用药更安全、有效.
作者:王配配;董英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替格瑞洛是一种直接作用、可逆结合的新型强效P2Y12受体拮抗剂,其适应证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拮抗剂是ACS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对接受药物治疗和PCI的患者,规范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未来,临床应选择更有效、更安全的抗血小板药物.
作者:覃英镨;邓涛;陆兆华;钟建雄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肠黏膜屏障能防止肠腔内有害物质穿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危重病患者常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导致肠道细菌易位,对机体造成“二次打击”,可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缺血/再灌注、内毒素、肠黏膜免疫功能受损等,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等可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
作者:葛耀植;黄红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患的一种生殖内分泌疾病,往往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血脂紊乱等代谢紊乱相关.PCOS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病率增加,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大部分研究认为PCOS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水平与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利于PCOS患者的症状及代谢紊乱的改善,但具体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佳怡;沈山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