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护理

董慧琴

关键词:脑出血, 患者护理, 死亡率, 康复功能训练, 并发症, 直接影响, 血肿碎吸, 术后护理, 全身情况, 护理措施, 呼吸通畅, 防治感染, 大脑半球, 出血部位, 病情变化, 自发性, 脑实质, 内出血, 出血量, 总结
摘要:脑出血是指自发性的脑实质内出血,多数发生在大脑半球,少数发生在脑干和小脑,是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1],其预后有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及其是否有并发症决定,脑出血患者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日后康复的程度.现对117例脑出血患者采取良好、细致的护理措施,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护呼吸通畅,颅内血肿碎吸术后护理,积极防治感染,早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等,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为患者返回家庭、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三才阶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60例体会

    2009年4~10月对60例乳腺良性疾病进行了三才阶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朱瑞凌;丁世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健康中、老年人群120例股动脉与颈动脉探查研究分析

    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入股三角.在股三角内,股动脉先位于股静脉的外侧,逐渐从外侧跨到股静脉的前方,下行入收肌管,再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窝,易名腘动脉.股动脉在腹股沟中点处位置表浅,可摸到搏动,是临床上急救压迫止血和进行穿刺的部位.颈动脉存在于脊椎动物颈部的动脉.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前者分布至头顶部和颜面部.后者进入颅内分布至脑和眼眶内.现将股动脉与颈动脉探查研究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方建华;傅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牙克石市二次供水卫生状况调查及管理

    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居民的身体健康,2008年对牙克石市二次供水状况检查及样品送检,水质合格率仅57.6%.

    作者:姜秀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疾病的方法,输液反应是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表现各异,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现就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体会,对静脉输液反应及预防概述如下.

    作者:杨艳;汪宏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自制导引器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目的:为更好的处理困难气道而寻求一种安全且成功率高的气管插管方法.方法:40例预测困难气道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导引器引导组20例(组1),经环状软骨下1~2气管环处穿刺,向头端置入超滑导丝(黑泥鳅),引出鼻腔,沿导丝放入导引器,然后将气管导管顺着导引器从鼻腔插入气管.观察2种插管方法的成功率及拔管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导引器引导组20例病人均操作顺利,无1例失败(成功率100%),组2有2例插管失败改用气管切开(成功率90%).两组病人拔管后的并发症,组2显著高于组1.结论:这种用超滑导丝和用导丝外套管自制导引器进行逆行导引经鼻气管插管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沈勤;肖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心理护理探讨

    目的:肾病综合征儿童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的几种心理问题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医护人员在治疗的同时对出现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患儿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作者:吴梅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超短波加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119例

    目的:超短波配合电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先用超短波微热治疗再用电针夹脊穴、腰痛穴、委中穴.结果:119例急性腰扭伤患者92例治愈,治愈率77.31%.结论:超短波结合电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

    作者:刘焕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加强中老年妇女健康体检及知识宣教,对恶性肿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2005~2009年收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50例,并进行相关检查.结果:查体发现绝经后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26例,其中子宫颈癌14例,子宫内膜癌11例,卵巢恶性肿瘤1例.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复杂多样,恶性肿瘤的比例虽然不是高,但仍然达17.3%,对绝经后妇女进行每年一次健康查体及健康宣教,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对恶性肿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周敏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肿瘤患者保证化疗药物安全输注、保护外周静脉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PICC术后继发感染和败血症是严重的并发症[1].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于尿路感染,90%的静脉导管感染继发于中心静脉插管[2].

    作者:蒋静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实施方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入院的1948例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促进了母乳喂养,增强了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围产期的保健质量,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王瑞霞;程亚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基层二级医院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病种、出诊时间、月份、出诊半径、院前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所有院前急救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15:1,平均年龄54.2±15.1岁,院前急救反应平均时间9.35±2.58分钟,电话呼叫以6:00~9:00和18:00~21:00时为多,一年中以7~8月、1~2月为多,排列前5名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外伤、急腹症、呼吸系统疾病,出诊半径≥5km者占50.79%,得到有效处理的仅占55.12%,到达现场已死亡患者62例.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以为建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学科建设、急救人才培养、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制定急救工作重点、促进120急救指挥系统规范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作者:岳双林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120例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用于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患者全部使用MEBO治疗,根据创面情况分别采取湿润暴露疗法和湿润包扎疗法.结果:180例病例中<2cm×4cm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0天,>7cm×9cm为15天,15cm×12cm以上的为30天,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组织修复较快.结论:湿润烧伤膏(MEBO)对损伤皮肤有保护作用,可促进裸露创面愈合.

    作者:邓俊林;卢福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院前死亡率高,需要急救人员做出快速反应,快速出诊,设置急救方案,独立实施现场急救.院前急救护理正确、及时与否,对其病程转归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者:孙继青;王云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对体检职工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

    我院对全厂职工健康体检中发现,发电公司1580人中糖尿病患者112人,其中合并高血压59人(53%);检修公司964人中糖尿病56人,其中合并高血压28人(50%);实业公司364人中糖尿病患者20人,其中合并高血压11人(55%).这说明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这与路影[1]报告的相符.

    作者:任秀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联合氧驱雾化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氧驱雾化在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中的疗效.方法:将176例喘息样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气促、咳嗽、喘息、痰量、咳痰难易程度及肺部体征等临床变化.结果:在使用联合氧驱雾化5天,患儿症状如喘息减轻,咳嗽,咳痰减少,肺部体征及辅助检查改善明显,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总有效率92.04%,优于对照组72.72%(P<0.05).结论:联合氧驱雾化具有明显改善的小儿喘息症状,依从性和安全性好.

    作者:项建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导位妊娠的佳抢救护理方案.方法:分析88例异位妊娠患者病因及病史,佳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结果:88例病人无1例误诊,安全度过休克期、感染期.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精心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周艳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小儿疱疹性咽炎不合理用药分析

    疱疹性咽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和多发病,以突发高热、流涎、拒食、疱疹及小溃疡为特点.由于疱疹性咽炎患儿的疱疹多集中在咽后壁,咽部疼痛比较明显,传染性较大.由于基层医院对本病认识不清,不合理用药,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吴朝晖;张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慢性充血性心衰预后差,病死率高,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当伴有慢性心房颤动时,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增加治疗难度,且预后更差.为提高慢性必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生存质量,2007年1月~2009年8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治疗患者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新桂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制剂终止早孕导致宫颈肥大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制剂终止早孕已在临床广为应用,并取得满意效果.2009年11月~2010年11月行药物流产103例,在服药后来院随诊的66例中发现宫颈肥大37例,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余国秀;倪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围手术期术后肺部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常见并发症,其出现的频率和风险因素还不完全明确,研究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降低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有指导意义.通过检索Medline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进行归纳总结,熟知PPCs的高危因素并懂得防治原则,很有必要.

    作者:肖高鹏;唐天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